設置
書頁

1.273 請君入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如臣所言,死罪。”荀彧不露鋒芒,毫不避讓。

  陽安長公主,亦不敢托大。唯恐驚動內外,十二城門候引軍來援。亦或是荀彧早已設伏,正待請君入甕。

  僵持中。忽聽中車,另有人出聲:“御史中丞,亦是職司所在。”

  荀彧聽得真切,亦是女主無疑。

  陽安長公主,恭聲應答:“貴人,所言極是。”

  荀彧這便醒悟,正是貴人伏壽。

  伏貴人又言道:“御史中丞,且近前來。”

  “喏。”荀彧不敢怠慢,下車來見。雖孑然一身,卻氣定神閑:“北門臥護要耆英,小試胸中十萬兵。”

  “臣,荀彧。拜見貴人。”

  “中丞免禮。”伏貴人,隔窗言道:“上巳出游,別無異常。可速去。”

  “敢問貴人,只伏氏舉家出游乎。”荀彧當有此問。言下之意,車中可另有他人。若與貴人同車,其人身份,呼之欲出。

  伏貴人,無言以對。少頃忽聽窗簾異響,便有人低聲言道:“御史中丞,且仰首一觀。”

  荀彧聞聲一震:“臣,荀彧,領命。”

  暗中穩住心神。荀彧徐徐仰面,四目相對,正是董侯天顏。

  “臣,死罪,死罪。”

  “中丞無罪。”董侯言道:“且退。”

  “喏。”荀彧長揖及地,趨步后退。

  臨行前,董侯又下口諭:“不必多言。”

  “喏。”荀彧敢不從命。

  待起身,車駕已遠去。荀彧面上,無喜無悲。然待徐徐直立,似有千鈞重擔卸去。

  “陛下珍重。”

  此時此刻,甄都河畔,船翼翻轉,接舟成橋。大駕鹵簿,可言舟橋,直馳蓋海首艦。碩大前甲板,足可轉圜。另有樓船、畫鹢、青雀舫,泊于周遭水岸。待天子登船,王侯公卿、文武百官,再次第登船。共赴東流水上。

  甄都至敖倉,足有近七百里官道。日行三百里,亦需二日。荀彧料想,陛下必然知曉。否則,車行一日,天子焉能無覺。甄都至河,不過十八里。

  于不其侯伏完,陽安長公主劉華而言。此舉乃不得已為之。不過急中生智,臨機應變。尚未能顧及周全。先逃出虎口,再告知實情不遲。

  有伏貴人作伴。且陽安長公主,又出身帝王之家,乃天子之姑。舉家相隨,豈有加害之心。料想,天子當可信之。更有甚者。若循先前所謀。于華云號上,摔杯為號。刀斧手盡出,將曹氏父子,并其黨羽,悉剁為肉泥。天子驚怖尤甚。今兵不血刃,逃出生天。于君臣二黨而言,皆遠勝先前。如此,蓋海船上,一干人等,亦能保全。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其侯伏完,親自駕車,將“假天子”送上蓋海。如尚書令桓典等,一眾王黨,無一缺席。不然,如何能瞞天過海。騙過曹嵩老賊。

  只需天子出奔,木已成舟。曹氏父子,必投鼠忌器。不敢濫殺王黨成員。

  此時此刻,蓋海大殿。

  隆重禮節,祭祀正酣。

  祓禊之禮,源于上古,除惡之祭。名“禳”。注曰:“

  祭名也。”《周禮·天官·女祝》:“掌以時招梗會禳之事以除疾殃。”又《周禮·春官·雞人》疏:“禳,謂禳去惡祥也。”仙門稱“祈禳”。

  祓除釁浴,亦是禳祭。稱“祓禳”。《周禮·春官·女巫》:“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注曰:“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熏草藥沐浴。”

  “祓,除惡祭也”,“禊者潔也”。“祓”、“禊”合而為一,乃指水洗祓除不祥。古人于春秋兩季,濯于水濱。除惡去穢,祓除不祥。春為三月巳日。并兼有沐浴、采蘭、嬉游、飲酒等活動。三國魏以后,祓禊恒為三月初三。

  殿中文武齊聚,神情肅穆。隆禮重節。

  上公之中,唯有太傅楊彪,重重疑慮。

  且越發篤定,此天子,非此天子也。

  此人必是天子近侍,逐鬼童子之一。

  然,天子何在?意欲何為?又是何人所為?

  莫非,乃出太師授意。

  楊彪一時心中驚疑不定。雖心急如焚,卻又不知該如何是好。若果是王太師所為,趁上巳大典,行魚目混珠。天子行金蟬脫殼,必行西歸。只需入八關鎖固,曹氏父子,鞭長莫及。黨爭,可休。朝政,復興。太師,果然王佐之才。

  然若,非太師所為,天子行蹤成謎。更有甚者,日前,漢中史侯,遣使入甄。上呈國書,以天子自居。為曹呂二人解兵。今漢中使者猶在,甄都天子卻無蹤。莫非,乃漢中史侯所為。且江湖傳聞,史侯乃出史道人門下,精通仙門奇術。可攝人魂魄。若不幸為其所乘。天子危矣。

  心念至此,太傅楊彪,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奈何禳祭未畢。不敢多言。唯恐驚怒天人。權且按下不表。稍后再做計較。

  西行官道,車馬稀少。

  今日上巳,民眾皆泛舟東流水上。并無車馬遠行。唯有一隊人馬,風馳電掣,馳騁而過。安車駟馬,宮廷制式。沿途亭舍,不敢阻攔。任其離去。

  “已至何處?”董侯必有此問。

  伏貴人,柔聲作答:“陛下少安。”

  董侯如何得安:“不過十八里耳。片刻至矣。豈,久行未至乎?”

  伏貴人,亦醒悟:“陛下,明見。”

  話說,陽安長公主,亦未向伏貴人,吐露實行。

  “御者止行!”董侯敕令。

  “陛下恕罪。”御者正是伏完長子,伏德。

  “大兄,意欲何為?”伏貴人,驚問。

  事已至此,若再行隱瞞,便是欺君之罪。伏德,遂將前后諸情,和盤托出。

  董侯驚怖,可想而知。

  倒是伏貴人,處變不驚:“何人所為。”

  “乃出阿父。”伏德,實言相告。

  “太師知否?”董侯猛然驚醒。

  “未可知也。”伏德,如實作答。然此話有歧義。或言不知王太師,知與不知。或言,王太師,知與不知,亦是兩可之間。

  “此去何處。”董侯強壓心頭驚懼。

  “滎陽,敖倉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