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1.297 必有來者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漢末,名臣輩出,曠古爍今。縱觀華夏五千年,罕有英杰,如這般,燦如繁星。

  謂惺惺相惜,英雄同契。或為生死袍澤,或為不世仇敵。然彼此成全,匯聚成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自此往后。華夏文明,雖各有峰谷。然再未能達此鼎盛高度。劉備、關羽、張飛、趙云、黃忠,諸葛亮、龐統、徐庶、法正,未能三興之漢室。可以預見,必有后來人興之。

  演武決勝,歷經一月。為國人矚目。今季冬狩之期,一推再推。眼看歲末將至,國老上疏,請薊王擇日冬狩。

  《禮記·王制》:“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一為乾(干)豆,二為賓客,三為充君之庖。無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禮,曰‘暴天物’。天子不合圍,諸侯不掩群。天子殺則下大綏,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佐車。佐車止,則百姓田獵。獺祭魚,然后虞人入澤梁。豺祭獸,然后田獵。鳩化為鷹,然后設罻羅(èio)。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蟲未蟄,不以火田,不麑(ni),不卵,不殺胎,不夭夭,不覆巢。(注1)”

  “歲三田”,指一年田獵三次。然“古之帝王,春蒐、夏苗,秋獮、冬狩,四時出郊,以示武于天下”。又為何“歲三田”?

  只因“不以夏田者,《春秋》制也。以為飛鳥未去于巢,走獸未離于穴,恐傷害于幼稚,故于苑囿中取之”。換言之,夏苗常被省去。改為在王家苑囿中舉行。

  “無事”,指國無大事。“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除此之外,歲三田,皆不可省。

  薊王從諫如流。遂傳王命。待演武決勝后,攜百官燕山冬狩。聞薊北有溫湯。“濕水又東,經昌平縣,溫水注之,療疾有驗”。燕山冬狩,沐浴溫湯,君臣同樂,豈不妙哉。

  遼西走廊,安昌郡首陽縣,亦有觀云湯館。若出臨渝關,冬狩安昌郡,亦未嘗不可。

  薊王已命門下署,分赴二地,一探究竟。冬狩王儀鹵簿,也已先行預備。待確認無誤,便可出行。

  門下署并少府,分掌宮中內外。單從此次冬狩,便可窺見一斑。逢國之大典,門下署并少府,通力合作。未曾有失國體。為國人津津樂道。謂“照貓畫虎”,“沐猴而冠”。一場盛大國禮,上邦風貌,一覽無余。蕞爾小國,有心無力。即便傾盡所有,無非“心比天高,命比紙薄”。錯漏百出,徒惹人笑。出力反不討好,自取其辱是也。

  十里樓桑,百里臨鄉,千里薊國。

  薊王又何嘗不是,歲不我與,與時俱進。知行合一,與日俱增。

  王駕回宮,時辰尚早。

  薊王遂升瑞麟閣理政。

  內閣女官,譬如尚書臺。將內外國政,輕重緩急,分門別類,梳理成冊。經由貴妃之口,上報薊王。薊王朱批后,頒發少府。再下傳二國相,并門下等署。

  若茲事體大,薊王或專開朝會,或逢朝共議。百官聆聽王命,或諸位,或諸君,或諸公,集思廣益,群策群力。

  誠然。二位國相,亦或是門下祭酒,與薊王政見相左。亦可秉筆直諫。只需言之有物,薊王自當從諫如流。

  君臣本應如此。“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何況人無完人。主公所言,亦非絕對。故光武帝曰:“卿言是也”。

  是故后世《資治通鑒》曰:“自三代既亡,風化之美,未有若東漢之盛者也。”

  薊王深以為然。

  千里封國,豈有一日無事。偷得浮生,亦不過半日之閑。薊王早出暮歸。亦不忘國事。須知,薊國吏治之健全,乃集兩漢之大成。饒是如此,亦不敢有一日之疏。勤勉如斯,明主英姿也。

  待自鳴鐘響。薊王這才停筆。

  待安長御入閣,恭請薊王用膳。薊王隨口一問:“今夜幸誰?”

  安長御答曰:“龜茲白貴妃并西域諸妃。另有延娟、延娛二女仙。”

  “甚好。”薊王這便起身。

  王后治宮。侍寢妃嬪名冊,皆出長姐圈定。薊王若不問,多半不知。薊王欽點,亦無不可。然越俎代庖,牝雞司晨,取亂之道也。此風斷不可長。

  論薊王心頭,誰人最愛。必是長姐無疑。然又豈能夜夜只幸王后。薊王牽一發而動全身。利益牽絆,四方矚目。凡有偏頗,即便是床笫之私,亦會被有意無意,無端放大。

  此時,便見禮法之所在。唯有合乎禮法,行事方無可指摘。王后逢休沐,行“上食禮”。與王同宿。每月逢初六、十二、十八、二十四、三十。皆為三后侍寢。

  三后足月,侍寢五夜。

  受孕幾率,可想而知。

  不懷而孕,亦是人倫所致。

  參考御幸古禮,天子乃將八十一女嬪分作九夜,二十七世婦分作三夜,九嬪合為一夜,三夫人合作一夜,再加上皇后一夜,共十五夜。上半月先卑后尊,下半月先尊后卑,一月二輪。

  薊王三后,可比三夫人。眾貴妃,可比九嬪。王妃比世婦。美人比女嬪。通常而言,侍寢七妃,必有貴妃、王妃、美人三等。女仙雖稱“夫人”,然多為美人。

  風雪交加,一夜無話。

  翌日彤云密布,日影朦朧。薊王早早抽身,晨浴更衣,用膳畢。

  攜三后,移駕樓桑演武場。并百官及國民,觀收官之戰。

  此戰罷,演武十將,席位既定。正因公開遴選,眾目睽睽。真刀真槍,無從作假。故無有不服。

  至于牙門八將,秩二千石起,還是秩真二千石。已無關痛癢。終歸得償所愿,二千及冠。

  馬超雖未能位列首席,然蔡少師與有榮焉。義行足可傳世也。

  且蔡門三元,唯馬孟起,少年得志,二千石出仕。蔡少師焉能不,春風洋溢。

  國老席列,皆感同身受。

  “趙子龍、陳叔至,猛將之烈。位列席首,亦從眾望也。”慈明無雙先言。

“少時與我主相遇道旁。言,盡其所能,天下樓桑。今日再思,金石貫耳。”水鏡先生慨嘆:“漢室忠良,閭里道傍,何其多也。”全本書免費全本網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