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1.58 狐虎之威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谷雨過后,桃花水盛(注①)。

  大河一夜水滿。董侯詔命,改別都甄城。為“甄都”。一字之差,其意大不同。背倚大河,撫慰河北。固守兗州,挾四方將軍,與合肥侯爭奪關東。再尋機西進,攻陷漢中。

  唯一所患,兗州近八十萬戶,四百萬口。多被豪右豢養于塢堡之中,高墻之后。或淪為佃戶,或自賣為奴。天災人禍,顆粒無收。寒門單家,難以自養。去年案比,十不存一。

  換言之,四百萬眾,能為曹操所用,寥寥無幾。

  可想而知,州中良田,皆被豪右瓜分。曹操效仿薊王,圩田雷澤、菏澤,乃至巨野大澤。亦是不得已而為之。更加朝廷東遷,洛陽宗室公卿伴駕,豈無田宅傍身。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朝廷由王太師主政,然諸事皆需曹孟德親力親為。換作旁人,多半以為自討苦吃。然曹孟德卻應接不暇,樂此不疲。

  平心而論。此時曹孟德,一心奉主,實無二心。

  朝野上下,家口稱贊。

  甄都,大將軍董重府。

  聞曹孟德來訪,董重中門大開,親出相迎。話說,自董卓身死族滅,王允總朝政。更加董重裹挾涼州兵亂,一朝兵散,頹勢盡顯。后隨王允等,東遷辟禍。奈何空有大將軍之高位,卻無半分實權。為百官所輕,更為董侯疏離。

  索性稱病不朝,閉門謝客。

  話說。順下大河,自漳水入千里薊國渠,一日可達南港。卻又心有不甘,難舍大將軍之位。遂滯留至今。

  聞曹孟德來訪,董重焉能不喜。

  賓主落座,備至殷勤。不等曹操開口,董重已先問:“聞孟德公事繁多,奔走詣闕。‘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卻不知今日,因何得閑?”

  曹操落杯言道:“如大將軍所言,朝廷東遷,諸事繁多。曹某不才,唯盡力而為。”

  言罷,偷看董重面色,曹操斟酌言道:“奈何左支右絀,仍捉襟見肘,不足為用。今日登門,求大將軍仗義相助。”

  “哦?”董重稍作思量,這便醒悟:“莫非,孟德乃為求永樂積銅乎?”

  “然也。”曹操實言相告。

  “原來如此。”憶先前種種,董重恍然大悟。之所以留己一命,又密告上巳東遷,皆因垂涎永樂積銅也。

  俗謂性命事小,錢財事大。董重一命,如何能抵永樂太皇,畢生積蓄。

  心念至此,董重渙然冰釋。曹孟德,必是奉命而來。背后之人,呼之欲出。

  董重斟酌言道:“孟德當知,永樂積銅,乃太皇所持。便親近如我。亦不敢擅動。”

  “大將軍所言極是。”曹操已想好托辭:“然甄都不比洛陽,八關鎖固。關東群雄,虎視眈眈,揮師北上,旦夕可至。為防腹背受敵,王太師欲割幽、冀、并、涼,河北四郡于薊王。河北雖定,然青、徐、豫,關東諸王,仍心向壽春。為籠絡諸王,收歸己用。永樂積銅,正當大用。”

  俗謂財能通神。同出漢室一脈。論親疏,叔侄三人,并無差異。心向何處,且看得利多寡。若董侯許以重利,關東諸王改弦更張,心向往之,亦是稀松平常。畢竟肉爛在鍋里。

  聞曹孟德一席話,董重方知,已成奇貨可居。

  “既大利于朝,董某自不吝嗇。奈何,積銅乃出永樂。唯六百里上報,請太皇定奪。”董重答曰。

  “理應如此。”曹操已有所料。二人閑談片刻,曹操起身告辭。

  董重送出門外。

  如董重所想。曹操此來,乃不其侯伏完,暗中授意。伏完今為太仆,為王允所倚重。說是心腹死黨,亦不為過。薊王十億獻費雖多。然自遷都以來,花錢如流水。尤其大肆營造宮殿府第,增擴城池,置辦禁中用度。天下三分,各有其主。州郡稅賦,多歸州郡所用。便如陶謙、劉表,遣使奉獻,不過杯水車薪。唯有獻費,直輸中署。州郡不得截留,更無從挪作他用。

  人歲六十三錢,以國中人口為準。黃巾亂后,徙民歸鄉,流民北上,四裔內附。時天下十三州,約莫三千萬眾。單薊王一家,便足有千五百萬口。余下諸國,滿打滿算,遠不足千萬。

  獻費,薊王一家獨大,無有其右者。

  換言之。朝廷開銷,乃系薊王一家。

  薊王年年遣使上計,從未缺席。正因恪守臣節,故被天下所敬。

  嗚呼哀哉,無關痛癢。真金白銀,豈能有假。

  洛陽早有流傳。永樂積銅,除董太皇賣官求貨,自納金錢,盈滿堂室。更暗使洛陽子錢家,貰貸封君列候,以錢生錢,謀奪巨利。

  一言蔽之,永樂積銅,皆是不義之財。既來之不義,我等取之安心。

  奈何董重懷揣巨資,卻未窺破時局。

  誠然,其稱病不朝,閉門謝客。于外人看來,乃學姜太公穩坐釣魚臺,但求愿者上鉤矣。

  眼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得已。王允命伏完,傳語曹孟德。才有今日登門。

  待送走曹孟德。董重信步回府。終得安枕。

  知曹孟德無功而返,王允不置可否。

  太仆伏完試言道:“賣官可乎?”

  “不可。”尚書令桓典斷然搖頭。

  “未嘗不可。”王允語出驚人。

  “請太師明示。”若非深知王允秉性,桓典豈有此問。早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叔侄逆亂,人心思變。”王允環視群僚:“天下宗王,秣馬厲兵,久必成亂。當遣傅相治國。宗王諸侯,得其食租便可。”

  “此計兇險。”王允反客為主之計,恒典焉能不知:“若天下諸侯,群起來攻,我等俱危矣。”

  “薊王在北,何人言反。”王允老謀深算。

  “狐虎之威!”不其侯伏完脫口而出:“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桓典焉能不知:“今薊王轄地萬里,披甲百萬,宗王畏薊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