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1.47 以儆猢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于天子。”

  時下,“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蔚然成風。

  薊王家,又首開先河。請來四方姻親,共賀佳節。

  “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sìgōng,用獸角做的酒器,俗稱‘角爵’),萬壽無疆。”

  除西域五十六妃,十夷妃等,路遠不及到場。薊王親家,半數抵達。七國賽馬會開專場助興,薊王與諸親家,同登大平座觀禮臺,與民同樂。太妃亦設宮宴,款待隨行女眷。再乘三足烏船宮,巡游國境。飽滿上邦千里風光。薊國霜晚稻浪,亦是難得奇景。

  世人皆言,薊王乃長情之主。單此事,足見一斑。

  凡有所請,必有所應。如此一來二往,再三再四。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結親如結盟,根深蒂更固。何愁江山不定,大業難成。

  九月初,督亢秋成,將將開鐮。農事遠不及“備收”。故九月祭饗天帝、祭祀祖先,以謝天帝庇佑、祖先恩德,皆由薊王家代勞。治下吏民,皆忙于稻作,無暇他顧。

  九月九日當天。民眾登高臺,“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足矣。而后便忙于稻收。直到立冬前后,顆粒歸倉。正臘賀歲,才是薊國一年中最大的節慶。走親訪友,姻婚嫁娶,喜事不斷。樓桑劉氏宗人,還需王家出面。薊王不親臨,亦需族親、義親,乃至二位國相,門下屬吏代勞。一事不煩二主。門下皆薊王私臣。替主出席,合乎情理。誠然,一筆不菲的禮金,自不可或缺。

  郡國并行,家國同構。薊王本該與民同樂。

  奈何十月初,薊王便將揮師南下,征討林邑。

  累日來,泉州港,舳艫相接,帆檣如林。橫海艦隊,繞行倭國列島。經停各港津,運回五萬兵丁。

  倭人身材五短,單打獨斗,不堪一擊。密如荊棘,方可與敵。且適應島嶼,利于叢林。與林邑占人,當有一拼。

  為適應叢林戰而特別改良的甲胄,已編纂成衣。選用倭島特產“島豚(野豬)”,生皮髹漆,合甲而成。尤其山中“大黒豚”,體脂渾厚、豬皮堅硬。內嵌碎石,刀槍難傷。且甲裙內藏氣囊。便是披甲落水。只需吹足氣,便可浮于水上。可想而知,“黒豚甲”,“甲騎具裝,刀劍無傷;遇火不焚,遇水不沉”。

  薊國造甲術,絕非浪得虛名。

  倭人口中的黒豚甲,被將作寺命名為“封豨甲”。再加長矛盾弩,得號“封豨修蛇”。

  稍后,倭島蛇兵,名聲在外。

  封豨甲亦是札甲。倭人雖身材各異,皆可快速成衣。亦便于更換。

  薊國函師,通宵達旦。趕在顆粒歸倉前,完成五萬套封豨甲。換裝精工樓桑兵甲,交由薊國將校,嚴加操練。凡隊率以上,皆有薊國精卒擔任。鶴立雞群,統領倭島蛇兵。

  五萬夷兵,自備甲胄。劉備未雨綢繆,已命人送來。將作寺函師言,此乃犀甲。

  所謂:“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傳聞春秋時,僅吳王夫差,便有十萬余眾,犀甲勇士。

  上古時,犀牛數量,令人咋舌。

  如今中原已不多見。唯嶺南可覓蹤跡。

  只可惜夷兵犀甲,只有一層。縫縫補補,漏洞百出。防御差強人意。薊王索來大量犀皮,髹漆合甲,重獲新生。

  夷人迷信。皆以為,將一整張犀牛皮,披上身。犀牛的靈魂之力,得以最大程度留存。方能保全己身。事實證明,一整張皮甲,防護力不值一提。

  分門別類,裁剪成大小不等的甲片。經髹漆合甲,再如魚鱗般編纂成衣。層層疊疊,防護力才最為強悍。

  尤其髹漆時,清漆中混入搪瓷微晶顆粒。防護力更上一層。內襯石綿復合墊片,再經合甲。可想而知。

  除非“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唯有樓桑精工兵器可破甲。占人手中歪瓜裂棗,遠不能敵。

  此戰,勝負已分,無關痛癢。薊王牛刀割雞,以儆猢猻。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前有疏勒篡位王和得,今有擅立為王者區氏。雖遠隔萬里,薊王亦需生擒下。是否懸頭槀街蠻夷邸間,因時而異。然明示萬里,震懾宵小,必不可少。

  九月中,薊都尹來報。督亢秋成,顆粒歸倉。均產七石有余。風調雨順,連年增產。薊王焉能不喜。犒賞吏民,皆大歡喜。

  國都稻香未散,左右皆已開鐮。薊西、薊東、薊南、冀北。千里稻作,方興未艾。偶遇秋雨,亦無妨。無非再多幾場暖陽曝曬,終歸不誤裝倉。

  薊國吏民,嚴防死守。兵士巡視國境,謹防宵小縱火。便是開鐮收割,亦頗多講究。臨近國境,先比照縱橫溝渠,割出環環防火帶。而后再沿官道,二面收割。內外同時開鐮,搶收一季累累碩果。

  稻收季,薊國將校,傾巢而出。往來巡視,防患于未燃。

  遍地金黃,片片褪去。每去一片,便得一片心安。犍牛或耕馬拖拽的割稻機,可日割一頃。編戶齊民,家家皆有成套稻作機關器。如何使用,早已得心應手。待收割畢,再下旋耕機。旋根翻土,放水滋田。一場大雪,堅冰千里。厭氧條件下,根茬漚制、發酵、腐熟成肥。待來年開春,肥水灌入,又是一季稻作伊始。

  顆粒歸倉,仍不得閑。稻花魚,亦到豐收季。

  收割前,水田已曬干。唯剩周遭田埂旁,深溝水滿。稻花魚皆聚溝內。只等一網打盡。魚鮮上市,薊國四百城,吃客云集。食之不盡,亦不會浪費。去鱗開膛,撒上青鹽,串曬風干。便是薊國名產禾鯉干。

  鹽戶與農戶,默契早生。一石鹽換一石米(稻谷去殼)。皆大歡喜。

  鹽戶無稻田。趁此良機,換取一年口糧,心滿意足。得青鹽腌制自家禾鯉干,待來年開春,販賣名產大賺,農戶亦稱心如意。

  農戶家有糧倉。鹽戶家有鹽倉。

  耕一余三,大略如此。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