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1.106 勿以為念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春暖花開,風和日麗。

  野林嫩芽新發,官道車馬不絕。尤其近年來,樓桑少君侯聲名鵲起。樓桑名產,風靡北地。鄰近州縣,甚至棄販馬,改販樓桑名產。足見利重。

  忽聽馬蹄疾響,路上行人紛紛避讓。

  但見一道青影,呼嘯而過。卻在奔沖入林時勒馬。

  面前三岔路口,卻不知該走哪條。

  馬背少年公子,環顧左右。忽見路邊青石,上臥一人。布衣竹冠,似在小憩。顧不得許多,這便打馬上前:“敢問長者,可曾見一輛騾車駛過。”

  石上高臥之人,聞聲睜眼。見一少公子,騎高頭大馬。背后還另有一少年同乘。又見公子錦衣染泥,鞋襪未干,似一路疾馳至此,這便笑答:“路上車馬,何其多也。不知公子,所問何人?”

  少年公子隨即改口:“駕車老翁,身披斗笠,鶴發童顏。車內童子,濃眉大眼,唇紅齒白。一老一少,別無他人。”

  高臥之人起身言道:“老翁有一葫蘆美酒,正是香飄十里松泉釀。”

  “正是,正是。”不等公子答話,身后少年,連連點頭。

  只見那人,伸手一指:“便是此路。”

  少年公子,不疑有他:“多謝!”

  音猶在耳,已縱馬追去。

  “舉手之勞,不敢言謝。”待起身,已遙不可及。這便散去笑意,目露深意。

  忽聽青石后,另有人稚聲言道:“明明不是此路,為何故意錯指。”

  那人齜牙一笑:“天機不可泄也。”

  “如你所說,舉手之勞,何來天機?不過是被人攪擾了春夢,心生不滿,暗中報復罷了。”

  “有理,有理。”指路人亦不爭辯,反沖青石后言道:“事到如今,可愿隨我同去。”

  “好。”

  “如此爽利。”指路人奇道:“先前又因何不愿?”

  “先前不知,如今已知。若不隨你同去,恐遭報復。”

  “哈哈哈……”指路人仰天長笑:“妙極,妙極。如此,你我便是同路人。”

  云臺山治,地宮靖室。

  眾人席地而坐。聽襄楷將前后諸情,娓娓道來。

  正如左慈所料,與王芬密談時,襄楷暗中使出仙門“點石成金術”。令王芬美夢成真。這才痛下決心,密謀行刺。見他搖頭晃腦,自鳴得意。張魯試問道:“今日之時局,可如襄師所愿。”

  “意料之中。”襄楷自信滿滿:“靈帝崩,子年幼。主弱臣強,天下必亂。”

  “天下大亂,于我輩何益?”張玉蘭不禁問道。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亂,興之始也。亂局之中,必出雄主。一統,問鼎天下。”襄楷一語中的:“今漢氣數已盡,回天乏術。所謂‘長痛不如短痛’。易當速滅之。茍延殘喘,遺禍無窮。”

  “原來如此。”張魯又問:“依襄師之見。何人能撥亂反正,問鼎天下。”

  襄楷言道:“麒麟既已不見而見。天意如何,毋須多言。”

  “既如此,襄師因何要暗行不軌,處處為敵。”張魯再問。

  “麒,麋身龍尾一角,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也。‘火精之子,衰漢而三興’。”襄楷語出深意:“然,‘牡曰麒,牝曰麟’,奈何如霧似幻,雌雄莫辨。待化繁為簡,合而為一。大道自成,天下可安。”

  “恕在下,不知其中深意。”張魯這便下定決心:“如此,襄師可愿與我出山,同上大震關,與左仙人一見。”

  襄楷搖頭道:“清領污衣,涇渭分明。天塹鴻溝,秋毫不犯。我與左慈,道不同,不相與謀。”說完,又翻掌取出一物:“閉關數月,終得圓滿。將此物交給左慈,也算‘入寶山,未空手還’。”

  待張魯雙手接過,襄楷并指一彈。但見一枚黑丸,直入丹爐。

  一聲巨響,火光四濺。爐渣伴火礫,席天幕地。宛如兜頭澆下一場火雨。

  “伏火丸!”張魯大驚:“襄師枉顧性命否!”

  渾身火苗飛竄,襄楷仍強笑:“諸事已畢,此生無憾。當焚盡凡塵,羽化升仙。諸位道友,勿以為念。”

  “速退!”見四面火起,爆炸聲不斷。張玉蘭扯張魯飛退。待二人沖出暗門,只覺山崩地裂,天旋地轉。又待煙火散盡,壁后石窟,已被落石淤塞。

  死里逃生,如何能不腿軟。

  “速去大震關。”張魯強撐起身。

  “好。”張玉蘭亦咬牙站起。二人升上洞窟,只見云臺后殿,已坍塌大半,只剩斷壁殘垣。所幸后殿乃供奉祖師之所,日常并無人居住。未有人遇難。二人收拾心情,引兵下山不提。

  函園水砦,三足烏船宮。

  暖風徐徐,春意盎然。

  琉璃舷窗外,白雪皚皚。為眾美人掖好被角,薊王抽身下榻,自去沐浴。浴室內,亞馬遜美人已候多時。洗漱更衣,入餐廳用膳。

  一日之計在于晨。

  朝政國事,皆需薊王圣裁。江表十港,日漸繁盛。前往夷洲、澶洲及珠崖洲等,立海外港津的船隊,亦有喜訊傳回。倚仗堅船利炮,鐵壁鏵嘴。先尋優良避風港灣下錨,以大小船只,圍建水砦。再往來岸邊,筑路造堤。期間,也有島夷遠遠窺探。然海上塢堡,龐然大物,氣勢逼人。只敢遠觀,不敢逼近。手中竹箭投槍,不及機關弩炮,遠射千步。只能眼巴巴,看著漢人圈地營城。本欲趁林密草茂,伏地夜襲。豈料不等日落,匠人便紛紛重返水砦,飽食安枕,一夜到天明。

  不出一月,港津筑成。營造諸器,接連上岸。

  筑墻造樓,一月數百。待機關壁壘合攏,再無憂患。

  不出半載,港津已擴為港城。大漢船隊,往來不斷。上邦風物,隨之風靡化外野島。便有大膽島夷,慕漢家繁華,陸續入城,與漢人雜居。亦有半數島夷,舉家內遷,讓出富饒的海岸平原。

  修路筑堤,通渠圩田,如法炮制。一港分二城,二城生四邑。薊王有言在先,手握十城,便可為一縣之長。

  或有人問,何不自立為王?

  且不論隨行人等,如何作想。棄錦繡前程,大好河山于不顧。于不毛之地,背主自立。終其一生與野人為伍。何其不智也。更加薊王嫉惡如仇,薊國大漢一藩。結局如何,可想而知。

  “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鞭而爭先耳;遇光武,當并驅于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野望,永遠與實力相匹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