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1.182 何患無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長樂宮,長秋后殿。

  咬牙熬過腹中絞痛,何太后猛然松脫。

  待脈象和緩,太醫令張奉十拿九穩,這才開口:“太后請勿動氣,腹中麟兒尚未足月。斷不會早產。”

  “有勞太醫令。”何太后終得安心。先前心知并未足月,以為早產,驚俱之下,一時絞痛難當。得太醫令確診,艱難穩住心神。終歸是仙家神術,千里投懷。非兩情相悅,因時化育。且又事關一門富貴榮華,生死存續。茲事體大,故謹小慎微。凡有風吹草動,便風聲鶴唳。乃至絞痛不止。

  話說,年前薊國群仙聚會,黃金臺上坐而論道。夏初乃始,深秋方散,掐頭去尾,歷時數月。掐指算來,今不過五月初,需到月末,腹中胎兒方可足月。

  “然,臣有一慮,不得不說。”太醫令言道。

  “且說來。”何太后言道。

  “太后圣體,本就異于常人。且未經人倫,又前剖腹產子。今恐仍需如此行事,方可保太后母子平安。”醫者仁心。張奉實言以告。

  “無妨。”何太后已先知先覺:“卻不知,朕可否選定時日。”

  “足月前后,皆可由太后擇日。”張奉又補充道:“當不出五日之內。”

  “前后十日。”何太后又問。

  “正是。”太醫令不疑有他。

  “如此,甚好。朕既已知曉,斷不會有錯。”何太后和顏悅色:“太醫令且自去。”

  “臣,告退。”

  待太醫令出殿。何太后又道:“來人。”

  “老奴在。”長樂太仆郭勝,趨步入內。

  “速去傳語大將軍。”何太后輕提一口氣:“依計行事。”

  “喏!”郭勝渾身一凜。萬分小心,自去傳命不提。為萬無一失。先前,太后已命大將軍何進,從掖庭令畢嵐處,取宮生子,及有孕宮人名冊。凡有孕宮人,皆請千秋觀高人暗中相面。凡孕期相近,且有宜男之相者,皆被暗中豢養。只等時機一到,與太后同時剖腹。如此,足可確保太后“產下”麟兒。而非麟女。

  薊王都,倭妃那美,亦將臨盆。

  歲前,薊王先娶倭女王,后娶士貴人。娶倭女王,恰逢仲夏,時群仙會正如火如荼。得薊王百般優待,各方高人通宵達旦,樂不思歸。于黃金臺上,四方館中,舌辯同道,鏖戰正酣。新婚燕爾,薊王百般呵護,潛心貫注。后命其與高等女祭司安娜塔西婭、并翟姜、麻姑等人,共掌觀天閣。主:觀云物、察福瑞、候災變。漢水神女延娟、延娛姐妹,天臺二女仙皆入住其中。

  群仙會末,麻姑飛針奪元,又千里投懷,受孕何太后。如此神術,驚世駭俗。薊王如何能不忌憚。此事“不可無一,不可有二”。若再有人花費巨資,遣女仙盜采精元。薊王焉能無備!所謂“隔行如隔山”。仙人自有仙人守。

  換言之,觀天閣另一項隱秘要務,便是首當其沖,護王宮安危。確保不會有仙人,不請自來。盜采薊王精元。仙門代代相傳。此女仙,雖非彼女仙。然出身背景,個人特征,盡量比同。如此代代相傳,方能以假亂真。比如,此代漢水神女,延娟,延娛,當真出身東甌。二姐妹亦皆:“辯口麗辭,巧善歌笑,步塵上無跡,行日中無影。”與傳說一般無二。

  惠帝三年(前192),封歐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稱“東甌王”。七國亂時,東甌與七國為盟。后吳王劉濞敗投東甌,漢廷密使游說東甌王,殺劉濞抵罪。劉濞之子逃至東甌鄰國閩越,唆使閩越王,攻打東甌泄恨。東甌遂向漢廷求救,奈何漢軍至,閩越撤,漢軍退,閩越復擾。武帝建元三年,新任東甌王不堪其擾,遂請納地全國,遷徙漢朝。武帝乃許。東甌王率部眾四萬余,北遷廬江。東甌遂并入中央王朝,地域則劃歸會稽。

  傳聞,延娟、延娛姐妹,亦是王裔。仙門傳承,極為嚴苛。正如巫山神女與楚王。亦如麻姑仙盜采薊王。

  薊王子嗣眾多,雖行。然倭女王,事關倭國列島,不可無嗣。自然受孕,安心備產。

  大秦圣祭,已先為薊王誕下子嗣。翟姜、麻姑等人,需全大局,皆無孕傍身。此事不急。夫君鼎盛之年,大器免成。何患無嗣。

  觀天閣女仙,靈秀自成。趁倭妃誕下公主,劉備遂將觀天閣連同樓下正殿,取名“靈輝殿”。觀天閣,功能與靈臺相仿。故“靈”,乃取靈臺之意;“輝”,自取月輝之意。與大震關首“云霞殿”,二崤城官堡“瑤光殿”,并稱日月星,三“天光殿”。因靈輝殿,又號稱薊國靈臺。故劉備為女兒取名:“臺與”。“靈臺得與”,言簡意賅。

  依循慣例。薊王喜得貴子貴女,百官齊上賀帖。群臣歡喜,亦因倭國乃女王主政。臺與公主,必是下代女王無疑。以薊之國力,不出三代,倭島當盡歸漢土。

  漢中,米倉山(巴嶺),牟陽城。

  牟陽城,位于米倉山腹心,扼守“米倉道”。自古便是南北要沖。亦是北上漢中,南下巴蜀之驛站所在。此城地勢險峻、群山環抱,二山對峙、土地肥沃。易守難攻,乃兵家必爭之地。

  牟陽,興于夏商而盛于兩漢。秦漢之交,高祖鴻門脫險,為與項羽爭霸天下,秘令麾下尋適宜之地,招兵買馬、囤糧積草,以待時機。斥候四處奔走,遂覓得此地。高祖于此,屯兵數年,兵出漢中。一統天下,立大漢四百年基業。牟陽鼎盛時,有民三千戶,客舍數十家。

  今此城已被米賊所占。城中民戶大多裹挾從賊。以“五斗米師”張修,馬首是瞻。

  先前,趁天下大亂,萬民饑流。張修以符水治病,愈者雇以五斗米,再以斗米反哺流民。借此發家,“以鬼道教民,自號師君”。后舉兵漢中,又號“鬼主”。下有“理頭”、“祭酒”、“奸令、“鬼吏”,統領“鬼卒”。

  初時勢大,州郡不敵。朝廷急令蕩寇將軍周慎,領兵討賊。豈料屢戰不勝,革職坐罪。朝廷又遣破虜將軍孫堅,入漢中討賊。張修屢戰得勝,大意輕敵。被全套樓桑兵甲披身的江東猛虎,率一萬江東健兒,迎頭痛擊。損兵折將,一敗涂地。領余眾奔逃此城,茍延殘喘。惶惶不可終日。

  天剛大亮,喧聲四起。張修怒而掀被:“何人吵鬧!”

  廊下鬼卒,恭聲答曰:“稟鬼主,乃大公子返回。”

  “速召堂前相見。”張修急忙起身。

  “喏。”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