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1.33 四郡亡胡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周瑜不過十歲,乃總角童子。

  然有大夏令劉曄,珠玉在前。誰人又敢小覷薊王同門師弟。

  此次薊王北上,薊國謀主一個未帶。只帶周瑜與徐福,童子二只,足見一斑。再者說來,薊王稱麒麟,善識人。自不會看錯。

  環視眾人,薊王笑問道:“有何高見?”

  周瑜稚氣未脫,卻胸有成竹:“善加利用,并州無憂矣。”

  此言一出,帳中眾人紛紛醒悟。并州先為董卓所占。尤其南部郡縣,遍布黨羽。又募宿賊入伙,威勢日隆。然北部邊郡,卻鞭長莫及。尤其是自南匈奴王庭美稷縣始,北部諸縣,陰奉陽違,不尊號令。

  董卓忌憚胡騎來去如風,又恐逼迫過甚,適得其反。故亦不敢輕易提兵北上。

  “若依你之見,中部鮮卑,當如何安置。”劉備再問。

  “可仿‘三郡烏桓’,擇并州太原、雁門,幽州代郡、上谷等地,另設‘四郡亡胡’。”周瑜已有定計。

  “四郡亡胡……”劉備輕輕頷首。亡胡者,離亂胡人也。并未確定枝屬,多為雜胡。若效仿三郡烏桓立四郡亡胡,當可經由太原、雁門、代郡、上谷,四郡,將薊國與并州連成一體。如此,亦足可令并州牧董卓之影響,降至最低。

  大漢北疆胡族,多如牛毛。邊郡漢人,皆精胡服騎射。彼此通婚,亦是平常。換言之,時下邊郡漢人,與胡人并無多大差異。今漢以來,也常有逃亡漢人投奔塞外,依附胡人之先例。

  話說,沒鹿回部首領,便是前雁門太守竇統。在任時,麾下多胡人為其所用。正因如此,前大將軍竇武事敗被誅,滿門遇害時。竇統領麾下胡騎,遁入漠北,仍被尊為首領。趁北匈奴遠遁,漠北無王庭,吞并零散部落,又經西域與薊王聯盟,而日漸繁盛。時至今日,已雄踞漠北,可與高車分庭抗禮。傳聞,帳下控弦之士,不下十萬人。

  此事,足見北疆漢胡關系并非涇渭分明。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斷難分割。

  見劉備沉思不語。少年徐福,亦進言道:“啟稟主公。周參軍之言大善。不設屬國,只設‘四郡亡胡’,如三郡烏桓故事。既可避‘鮮卑’重名,又能將亡胡各部為我所用。”

  “如三人所言,中部鮮卑,今分二部。一為步度根,二為軻比能。若只此二部,又如何新設‘四郡亡胡’。”劉備又問道。

  “此事易耳。二人雖名為部落大人,然麾下枝落必然眾多。只需另擇一強部大人,湊足四郡,則事成矣。”徐福言道。

  “并州之事,孤不便出面,又當如何?”其實劉備心中,早有定計。一問一答,不過是想讓二人在諸校面前,善加展現。

  果不出薊王所料,周瑜又言道:“何不請南匈奴王代為上表。至于幽州境內鮮卑,由汗魯王上表,正當適宜。”汗魯王烏延與薊王劉備,二家結有秦晉之好。由汗魯王上表,新帝便知乃薊王之意。如此,自不會橫加阻攔。

  見帳中眾校,紛紛點頭,頗多贊許。劉備遂沖二人笑道:“二位參軍,可愿替孤,與步度根等人,商談具體事宜。”

  “臣等,領命。”二人稚聲下拜。

  “甚好。”

  果不出所料,代郡還有烏桓首領能臣氐,可與鮮卑二部,扶羅韓、步度根、軻比能三人,湊足“四郡亡胡”。

  事不宜遲。遲恐生變。得薊王首肯,三人心滿意足,快馬加鞭,返回各部不提。

  經此一事,周瑜并徐庶,二位少年參軍,為眾人若知。稱“少參”。

  王命發出。不出三日,十二高車歸義侯,齊聚白檀。列隊入大營,謁見薊王。登壇共祭歸義老王,按高車習俗,劉備設宴款待。席間言及老王之死,新任副伏羅(歸義)侯,親口證實,乃壽終正寢,無疾而終。

  劉備這才釋然。

  老王遺命,歸葬北海。亦有手書為證。

  劉備笑道:“歸義王自率眾南下,立王庭于白海之濱。為大漢恪守北疆十年如一日。多有功勛。高車各部,深受其恩。又謂‘人死為大’,遺命自當遵循。”

  “王上明見。”眾人大喜。

  “然,多事之秋,節儉為上。送葬無需大張旗鼓,各部大人,即來則安。領城中親衛,隨我北上即可。”劉備話鋒一轉。

  話說,自接薊王命,十二歸義侯不敢有絲毫耽擱。各領親衛百人,日夜兼程,馳入白檀。不料薊王又下新令。一時手足無措。

  見眾人目光投來。副伏羅侯起身言道:“啟稟王上,北海雖是苦寒之地,然尚有本族六氏,數十萬部民,散居于此。聽聞王上此來,只帶三萬兵馬。是否,是否……”

  “薊國精銳,以一當十。薊國上將,萬夫莫敵。若起爭端,孤自會護諸大人周全。”劉備大袖一揮。

  “遵命。”薊王一言九鼎,副伏羅侯無話可說。

  正事談完,劉備起身罷筵。便有繡衣吏上前,引十二部大人,回各自營帳休息不提。

  翌日清晨。兵車營地,迅速拆解,浩浩蕩蕩,奔赴漠北。

  洛陽,南宮玉堂殿。

  程夫人乘中署車馬,引一豪強入宮相見。

  “庶民黃綱,叩見陛下。”

  見他熊腰虎背,舉止沉穩。新帝心中暗喜:“賜座。”

  “謝陛下。”黃綱起身就坐。

  “黃壯士可知,朕因何召你入宮。”陛下直入正題。

  “未知也。”黃綱如實作答。

  見新帝目光投來,程中大夫心領神會:“先前京中有望氣者,以為京師當有大兵,兩宮流血。陛下自繼位以來,勵精圖治,欲中興大漢。然居于深宮,卻時常不安。恐有人暗中加害。故欲募‘死士’,以防萬一。”

  “此事易耳。”黃綱目中精光一閃:“不瞞陛下。庶民宅中,便有豪杰數百。陛下但有所需,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需悍不畏死。”程中大夫又叮囑道。

  “刀頭舐血,有死無生。又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陛下盡可安心。”黃綱擲地有聲。

  “錢財、美色,但憑所需,只需如臂使指。”陛下斬釘截鐵:“刀山劍樹,百死不悔。”

  “庶民領命。”黃綱以頭觸地。

  目送黃綱離去,又側耳聆聽。大殿寂靜無聲,落針可聞。新帝終于松開袖中雙拳,暗出一口涼氣。

  只需死士募齊,大事定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