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1.29 回光返照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大風不止,長社火起。黃巾大營頃刻間燒成一片。

  賊人奔走哭號,四散逃竄。漢軍伏兵盡出,與長社城內守軍內外夾攻,斬首數萬級,遂解長社之圍。

  夏育、董卓等人,乘勝追擊,于陽翟襲破波才,又在西華擊破彭脫。余軍欲逃宛城,但被孫堅登城先入,尾隨眾將,如蟻附般層層推進,大破敵軍。

  不出一月,余賊降散,三郡悉平。

  八月初,五原山崩。

  遠在敦煌的薊王劉備,亦收到長社大捷邸報。

  豫州黃巾大部被剿滅,余眾散為流寇。避入深山密林,結寨自守。夏育、董卓、朱儁等人,正厲兵秣兵,清剿余寇,準備北渡大河,馳援廣宗。

  邸報之上,亦數次提及江東猛虎孫堅之名。

  河南平定,令陛下大為欣慰。有功之臣,皆封侯拜將。洛陽朝堂一掃先前之陰霾,頗多大難不死必有后福之勢。然,高明之士卻皆以為,今漢氣數已盡,不過是回光返照罷了。

  “為何如此說?”仰望卑羽山麓,劉備問道。

  陪同前來的都護府右丞李儒,答道:“邸報上言‘火燒長社,擊潰黃巾’。然卻不是剿滅,不過是驅散而已。黃巾大部,散亂為小股。廣布河南富庶之地。滅賊成剿匪。必是一場持久之戰。朝堂苦苦支撐,再無余力大舉興兵。不出(李)儒所料,陛下必然詔命各地州郡自募鄉勇,守備城池,剿滅匪患。那時,或罷刺史,復設州牧。位在郡守之上,掌一州軍政大權。如此一來,當不啻秦漢之交,諸侯逐鹿。洛陽朝堂,乃如義帝。空守大義,卻對天下十三州,鞭長莫及。”

  州牧并非陛下首創。

  武帝時設十三州,每州設一刺史,以六百石官,監察涵二千石太守在內的地方官吏。故部為監察區,刺史為監察官。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改刺史為州牧。后廢置無常。

  劉備暗自嘆息。真不愧是一億李文優。正如他所料,陛下不久便會除刺史,而設州牧。并賦予軍政大權,自行募兵剿匪。

  而后,各地戰亂不斷。農人背井離鄉,無暇種田。于是兵禍未絕,饑荒再起。待民不聊生,餓殍遍地。瘟疫自會橫生。如此災異連連,便是煌煌天漢,亦難以支撐。

  江山社稷,一朝崩塌。四百年國祚,蕩然無存。

  “可有破解之策?”劉備又問。

  李儒長揖答道:“那時,主公當以雷霆之勢,席卷天下。撥亂反正,再續國祚。便是上上之策。”

  仰望滿山蔥翠,劉備嘆道:“時不我待,且卻尋隱者。”

  “喏。”李儒欣然而笑。

  卑羽山,又稱“三危山”。曾為西王母所居。其山石青褐,山山相連,嶺嶺相距。有“三峰聳立,如危欲墮,故云三危”之說。

  正如河水甚清,弱水長流。

  時下,此山亦是古木參天,溪水潺潺。鳥語花香,櫻紅柳緑。

  山間已鑿出石階,或設有繩梯。一路攀登,亦難稱舉步維艱。

  翻越一座險峰,忽聞吟詩。劉備側耳傾聽。聞得“周公為司馬,白魚入王舟”之句。

  心中這便了然。此來定不會空手而還。

  又穿一座山林,見茅屋數間。

  草廬門扉對開,山風徐來。有一半百老者,正臨窗誦讀。

  史渙正欲上前高聲通報,卻被劉備伸手阻攔。

  眾人這便隨薊王立于門下,聽老者吟誦所創詩篇。

  劉備正聽的入神,忽聽頭頂雀鳴不斷。

  屋中老者這便斷了吟誦,嘆聲言道:“喜鵲驚枝,必有英雄窺聽。”

  劉備頗多意猶未盡,遂朗聲答道:“薊國劉備,尋侯君至此。”

  “竟是薊王當面,且容老朽整理衣冠,出茅舍相見。”

  須臾。便有一發髻灰中雜白,兩鬢微霜之老者,出門相迎:“山野村夫,未知王駕。有失遠迎,還望王上恕罪。”

  “劉備不告而訪,還望侯君海涵。”劉備回禮。

  “薊王請舍中一敘。”

  “侯君先請。”

  脫鞋入室,請劉備南面而座。侯瑾與李儒,各居下首。

  “敢問王上,所為何來?”待童子為劉備呈上山中時令野果,侯瑾這便問道。

  “孤此來,乃是請侯君出山相助。”劉備開門見山。

  “里語曰:‘腐木不可為柱。’恕老朽,年老氣衰,老邁昏聵,不可為王上所用。”侯瑾果然拒絕。

  劉備不出意外,這便勸道:“先前在門下,聽侯君吟誦所創詩篇,當中有‘周公為司馬,白魚入王舟’之句。昔武王、周公承順天地,因而有白魚入王舟,流火化赤烏之祥瑞。然自先帝以來,災異不斷,天下播亂。高祖曾言‘男兒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今借先祖之語勸君:‘天下板蕩,國賊未滅,有志之士,當策馬揚鞭,投筆從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豈能學隱者避世,終老于山泉。”

  “武王伐紂,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后觀兵于孟津,有火流于王屋,化為赤烏,三足。”侯瑾問道:“敢問王上,愿做周公,還是愿做武王?”

  一直陪坐再側,閉目養神,未置一語的李儒。聞此問,亦不禁緩緩睜開雙目。

  劉備朗聲一笑:“我乃高祖血裔,漢室宗親。欲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既非吐哺之周公,亦非伐紂之武王。”

  李儒微微一笑,不再言語。

  沉思許久,侯瑾方得醒悟。伏地認主:“聞王上一席話,老朽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心中渙然冰釋,再無芥蒂。便將此殘軀,抵充牛馬,甘愿王上驅策。縱粉身碎骨,亦無怨無悔。”

  “孤得侯君,何愁大事不定。”劉備大喜,急忙起身相扶。

  侯瑾收拾行囊,囑托童子好生照看茅舍,待隨薊王平定天下,再歸隱終老。童子伏地泣別。

  名動西州的侯君,亦為薊王出山。正躊躅不前,觀望時局的西州英杰,這便紛至沓來。

  有西州大族子弟被啟用,亦有寒門庶士授以高位。隴右一地,民心歸附。

  見時局已定,豪右便將余下十萬百姓,盡數放歸。劉備遣人安置各城,與羌胡雜居。一切皆如薊國這般。

  侯瑾問劉備:愿做周公,還是愿做武王。

  劉備答曰:非周公,亦非武王。

  若非有一比。

  當如恩師所言:可比光武。

  “天水郡有豲道縣,騎都尉治艾亭。”

  艾亭,乃前漢時天水郡騎都尉治所。今漢改天水為漢陽。雖不設都尉,卻又一位老都尉隱居于此。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