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成公十三年 “那曹孟德就值得傾力相助?”陳紀掙開了兒子攙扶的手,走過一道土坡,站在一株桑樹下,扭頭眺望右手邊的遠處。
“值得。”陳群站在底下,極為自信的說道:“平東將軍麾下兵多將廣,既善于兵事、又長于政務。汝南許子邵說他是‘治世之能臣’,其人魄力、智謀遠勝劉備,又得潁川荀氏、兗州士人相助。早在謀誅宦官,乃至以前便有不錯的政聲,若要引為奧援,他可比身微名輕的劉備要更輕易。”
陳紀轉過身去,目視遠方,陳群見他沉默不語,便接著說道:“兒子私下里也不是有意腹誹,只是覺得,阿翁與鄭公他們對劉玄德此人太過看重了。”
“我觀曹操用兵,知其性情詭詐、好權謀,而劉備慈仁愛民、親近賢士……”陳紀默然嘆了口氣,兩手負于背后,輕聲說道:“現如今這天下,局勢雖渺渺若云霧,實則月明星疏,有識之士,皆知天命所歸……所以這世道缺的不是曹操,而是劉備啊。”
“還是那番話,單論宗親臣工,劉備還差得遠。論及天下方伯,他尚且不及平東將軍。”陳群心里大不贊同這句話,卻不便表露,只好說道。
陳群侍奉老父向來溫順恭敬,很少會這么‘抬杠’,但這是決定了潁川陳氏今后運勢與走向,不能單憑陳紀等老一輩人因為‘欣賞’劉備的才德,而將寶壓在他身上。無論是出于個人的價值取向、還是出于對曹操個人能力的認可、或是對荀彧等友人的信任,陳群都把支持曹操當做比支持劉備更有價值的政治投機。
而陳紀當初與鄭玄、孔融這些忠于漢室的士人相商的想法卻很簡單,就是扶立與己友善、又有豪杰之姿的劉備在徐州落腳,助其成就一方事業。若是朝廷光復天下,劉備則可以安民之功率土歸順,成為陳紀他們在朝中的政治盟友;若是朝廷無望,那劉備可成光武第二,也不枉他們對劉氏的一片忠心。
可陳群的性格柔中帶剛,雖然表面上對陳紀諸事恭順,聽從父命、委身去做劉備僚屬,但其實始終堅守著自己的想法,并在私下里與荀彧、杜襲這些交好潁川好友聯絡謀事。
他對漢室的感情沒有陳紀這一輩那么深厚,既然凡事以利益為先,棄劉投曹并不失為一個好選擇。所以陳群與陳紀抱著同樣的打算、做了兩手準備,只是他選擇的是看上去更為杰出的曹操。
潁川陳氏本該一氣同聲,父子兩人有了分歧,總歸有一個人要做出讓步。
最終,還是陳紀這個當父親,被陳群用理智戰勝了感性。
陳紀驀然嘆了口氣,他今年已六十余歲,鄭玄也與他差不多歲數,與他名氣俱重的荀爽、盧植一個接一個的死去。他們這一輩的人如今都已逐漸凋零,世道也開始打破舊有的秩序與觀念、出現他們所不適應的變化。
這些天來,陳紀心里一直有個模模糊糊的年感悟;這天下已經不再是他們這一輩人的了,后生永遠有他們自己的想法,他們比自己這些老朽更能快速的適應這多變的世道。而自己確實該有所變動了,或許他早就想這么做了,只是過不去心里的那道坎——所以他才會在徐州的時候不露半點風聲。
他最后嘆了一聲:“是我愧對劉玄德啊。”
陳群見陳紀終于被他說動,放下了當初他與鄭玄等人謀議的計策,心里大為寬慰,很快應聲說道:“劉備能有今日,泰半都是阿翁以及鄭公、陶公的功勞,彼此互相幫襯而已。我等又非是與他為敵,有往日情面在,日后若是得以同處朝中,未必不能再度攜手,阿翁言重了。”
“往日情面,終敵不過‘功利’二字。”陳紀乜斜了陳群一眼,嘴角里還是忍不住哼了一聲,道:“你此時既已寄望于曹操,少不得多與其謀劃議事,斷然沒有不使其做大的道理。兗州附近就那些地方,曹操也只能往徐州開拓,他預備何時入徐?你且說來我聽。”
這本是陳群與荀彧、戲志才等人商量好了的,在剛出徐州的時候陳群不敢冒然說與陳紀聽,現在過了這么久,他再藏著也就沒有意義了:“戰機飄忽難覓,誰也不敢預測妄斷,不過,平東將軍試圖繞過小沛、徑直從泰山入東海等郡進兵的想法卻是早已定好了的。”
“擾亂徐州,助長袁術氣焰,他就不怕引起朝廷不快么?”陳紀突然想起了什么,反駁說道:“別忘了,他如今還尚未撇清與袁本初的關系呢。”
“阿翁說的是。”陳群答說道:“平東將軍只在泰山除寇,絕不會輕易越境。只是駐守瑯邪國的臧霸、昌豨等人,本為賊子,因勢不利而迫降,如今徐州空虛,彼等未必會坐得住。”
“你我父子,在這個時候還不愿把話說明白?”陳紀知道對方沒有把話說完,有些不滿。
陳群苦笑一聲,方才如實說道:“昌豨乃反復小人,但有指使,如何不會謀圖徐州?平東將軍屆時緊隨其后,以此名義平之,既能盡得漁翁之利,又能擺脫與袁氏的干系。”
“袁紹指使昌豨奪徐州?”陳紀心里一驚,袁氏兄弟二人幾乎同時試圖染指徐州,這份想結成一片的潛在意愿可不是巧合那么簡單:“袁本初與袁公路和解了?”
“應是如此,據傳,去年袁紹之甥高干回陳留探親,之后不復往北,反而潛行南下。這個消息非同尋常,而太守張邈卻隱瞞不發,這讓曹將軍很是憂慮。聯系到這次淮南袁公路北上徐州、兗州刺史田芬不欲讓曹將軍越境、袁譚進駐青州以后立即遣使與呂布議和罷戰等事,可想而知。”陳群說完,看了一眼陳紀,進一步說道:
“阿翁明鑒,若二袁合流一處,關東局勢便急轉直下,豈是朝廷所愿見到的?以劉備之能,可堪重任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