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夫義,節欲而治禮,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徑情而行也。”鹖冠子著希  宣室內,皇帝一手拿著沒有鋒鏑的箭矢,一手輕輕撫摸著柔順的箭羽。心思全然不在手頭的箭矢上,他噙著一抹笑意,譏諷的說道:“真是一群狡猾的狐貍。”

  北軍中候、領中壘校尉王斌不似皇帝那么成竹在胸,他還不知道皇帝早已做足了準備,此時有些緊張的問道:“要不派兵衛過去?若是兵衛不堪用,老臣手下的北軍”

  “你這是做什么?”皇帝被對方鄭重其事的樣子逗樂了,笑道:“他們不過是在北宮門集會,論辯朝政國策,又不是造反,你拿什么名目派兵過去?保護還是驅逐?”

  “可他們這是逼宮!這是臣子該做的么!”王斌難得露出幾分怒容,在知道這事之后他第一時間就趕來覲見。隨時準備聽候皇帝的指派,只要皇帝下詔,他哪怕擔負惡名也要給這些人一個厲害瞧瞧。

  哪怕這些人無不是朝廷中二千石以上的公卿、哪怕這些人無不是張嘴就能引經據典的博士議郎、哪怕這些人無不是世代簪纓的豪強。無論是誰,都不能威脅到他皇帝外甥的權位!

  王斌甚至在想,如果皇帝下不了這個狠心,他不介意當這個惡人,大不了事后引咎認罪。

  這樣想著,王斌蒼老渾濁的眼中不禁流露出愈來愈濃的殺意。

  皇帝被驚了一驚,他知道王斌非常維護他,但也沒想到會為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無論是此刻的皇帝,還是原身的劉協,都是非常重情義的人。只是隨著皇帝威權日重,他的性情也逐漸變得冷酷,即便如此,皇帝心里仍然也有感性柔軟的一面,無論是對宋都、還是對王斌。哪怕提拔王斌照樣能起到董承的作用,他也不愿意讓王斌千夫所指,因為他自己都不知道會不會陰溝里翻船,更別說保護王斌了。

  見到王斌的言行,皇帝心里備受感動,就在他緘默不語之時,一旁的蘭臺令史蔡邕抬眼看了下殺氣騰騰的王斌,伺機說道:“百官集會北宮門,聚眾論道,說起來也算是朝廷的成例。”

  蔡邕降服李傕入城有功,被皇帝賦予編續漢史、整理典籍的重任。幾乎日夜都待在重修后的天祿閣里,兩耳不聞窗外事,利用皇帝給予的有關權限,埋頭翻閱皇室檔案以及重要經書典籍。根本無暇關注政事,此時若不是馬日磾事先相請,他可能還蒙在鼓里。

  皇帝收斂了情緒,霎時又恢復了往日的鎮靜,他看向蔡邕,明知故問的說:“朝廷何時有這樣的成例?”

  “這叫做廷議。”蔡邕趕緊答道,他這次之所以沒有去北宮門跟著鬧騰,主要是經歷了太多事,實在不行再摻雜進政斗黨爭中去。此時他是擔心馬日磾等人會觸怒年輕的皇帝,鬧得不可調和,所以才想著打圓場:“每逢國臨大政,歷代賢君明主,無不召集群臣、或直接詔令有司廷議決事。”

  “沒有我的詔許,臣子也能自發組織廷議?”皇帝反駁道。

  “能。”蔡邕迎上皇帝的目光,以示心懷坦蕩,他援引故事:“當年羅侯鄧騭為大將軍,就曾以涼州羌胡等事,主動召集群臣議論。”

  王斌冷哼一聲,語氣不善:“不止如此吧,廢立天子,不也是臣下廷議么?”

  臣僚主動發起廷議時,要么是皇帝駕崩,沒有子嗣,就需要外戚大將軍主持廷議,從宗室選擇旁支繼位要么是幼主在上,權臣強勢,興廷議以挾輿論。

  前者一開始還好,霍光扶立孝宣皇帝,成就漢室中興可到后來卻單純變成外戚為了鞏固權力,只收幼君的惡劣行為。蔡邕剛才好不容易尋到個擦邊的例子,此時被王斌一語道破,臉色一變,立時說道:“陛下乃命世之主,事權一統,豈能一概而論?”

  皇帝撫摸箭羽的動作突然停頓下來,沉著臉對此事下了個論調:“太尉、司空、車騎將軍、還有光祿勛、以及其下博士、議郎、諫議大夫等聚集北宮門,當眾辯議,的確符合廷議之規。無論是孝昭皇帝的鹽鐵酒官之辯、還是后來孝哀皇帝的換幣之議、抑或是孝章皇帝復鹽鐵官、孝桓皇帝改鑄大錢等議,都是為了便于朝廷制定國策,以冀利于萬民。”

  看得出皇帝為了這個廷議的定義做過不少功課,翻閱過不少前朝檔案,蔡邕正在一旁聽得直點頭,卻聽皇帝話鋒一轉。

  “只不過”皇帝將手沿著平滑的箭桿,從箭矢兩端移向中間,慢悠悠的說道:“他們事先不上疏遞請,堵在北宮門高談闊論,不知道眼里還有沒有我這個天子?”

  “陛下!”蔡邕稽首拜伏,道:“容臣說句實在話,太尉等人未得允準,擅集大臣公議,此舉雖然不甚妥當,但還請陛下好歹顧惜彼等一干名臣宿儒,素有清名,將此事揭過則罷。倘若真要鬧大了,陛下的聲譽怕也會受影響。”

  “就此揭過?”

  皇帝冷笑一聲,突然將手中把玩已久的箭矢往外一投,那根箭矢在空中劃過一道完整的弧線,正好打到了庭中一只銅壺圓滾滾的獸面腹。

  當的一聲清響,箭矢弾落在地上,銅壺也倒在地上。皇帝的準頭果然很差,瞄了這么久都還沒中。

  雖然有些尷尬,但王斌與蔡邕誰都沒心思在意這事,他們恭敬的一站一跪,分列兩側,低頭等候著下文。

  皇帝右手沒了把玩的物件,習慣性的虛握著,他面色如常,說道:“這事我若是忍讓揭過了,那以后但凡國政疑難,彼等皆可謁闕集會,自行公議了?”

  哪怕此時天氣逐漸涼爽,蔡邕也是汗流浹背,他最后一次壯著膽子,語氣微弱的懇求道:“臣聽說陛下常自詡世祖光武皇帝,那便當有、光武皇帝從善如流的雅量。”

  將自己塑造成中的第二個光武皇帝,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宣傳造勢,就是想讓百姓能對漢室抱有希望,重新凝聚人心。沒想到這成效還沒看到,卻被蔡邕以爾之矛,攻爾之盾了。

皇帝沉悶的嗯了一聲,像是默許,又像是隨口應和  “既然太尉他們非得要用廷議來辯論鹽鐵之政,那就讓他們議吧!舅父!”

  “臣在。”王斌沉聲答道。

  “你去傳詔給王端,命他打開北宮門,請諸位公卿百官入承明殿。除此之外,再讓傳侍中、黃門侍郎、及尚書臺、秘書監及以下各官,盡皆趕赴該處,一體參與辯論。”皇帝索性把事情鬧大:“我們就在這等著,看他們會談出個什么結果好了。”

  早已準備好帶兵驅逐他們的王斌此時接到這樣的詔命,頓時有些發懵,尚不解其意。他不由扭頭看了蔡邕一眼,卻發現對方面色煞白。

  蔡邕頓時明白了,原來皇帝早已有萬全之策、并且已經預見了結局。否則又怎會安之若素的坐在這里,還讓他們光明正大的入內辯論!

  果不其然,這場由太尉馬日磾、車騎將軍董承等人發起的百官聚議在承明殿只持續了兩個時辰,剛開始還是以董承為首的一系列官員、以及部分籍貫河東的議郎大談特談鹽鐵之弊,誰知馬日磾與黃琬等人一接口,便話鋒陡轉,情況急轉直下。

  最終以馬日磾、黃琬為首的大多數人一致認定,鹽鐵專營有益于當今、應行之不疑的結論收場。

  皇帝則是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的獲得了勝利。他這些天先是繞開中臺,親自下場,借鹽鐵引起馬日磾等人合作然后再勸服趙謙退讓,從而說服楊氏與黃琬,最后再迫使馬日磾改變立場,與董承撇清干系。

  三方好不容易達成一致,如今驟合驟分,彼此有了隔閡嫌隙,以后若再想互通一氣、反抗皇帝可就難了。

  議論結果一出來,便當即擬詔下發,皇帝隨后將鹽鐵官重新劃歸少府屬下,歸少府張昶負責。此外,又重新訂立鹽鐵之法。

  次日,司徒趙謙上疏表態全力支持皇帝推行鹽鐵之政,并第三次乞骸骨、懇請辭退。

  皇帝詔準,遷太尉、錄尚書事馬日磾為司徒、錄尚書事拜驃騎將軍皇甫嵩為太尉詔司空黃琬錄尚書事增郫侯趙謙食邑二千戶。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