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百二十六章 濡須惡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面對孫氏的前部先鋒軍,金陵城的步軍在許褚、徐榮、陶基的率領下,早已經做好了第一陣的交手準備!

  “殺光他們!”

  隨著一聲呼喝,進軍的鼓聲開始擂動。

  許褚夾了夾上腿,催促坐下戰馬,一馬當先,先領著虎衛軍奔著孫家軍的陣中沖殺而去。

  而在他身后的其余重甲士卒,亦是在陶基和徐榮的帶領下緊隨而上。

  金領軍此刻如同決堤的巨浪,滾滾的迎上了那些奔著濡須塢奔來的孫家軍兵卒!金陵軍的士兵們的甲胄齊全,此刻齊齊出動,便猶如一大片重鐵形成的汪洋,將阻攔在他們面前的一切絞碎淹沒。

  論及戰力,孫家軍多年來隨孫堅南征北戰,實力本不在丹陽精兵、泰山軍、金陵虎衛軍之下。

  但現在,差就差在裝備上。

  陶商運用手中的鐵礦資源,大批量的冶煉盔甲器械,其他州郡視如珍寶的鐵資源,在陶商眼中仿若不值一哂,往死里禍禍著用,暴發戶的性格本質完全暴露。

  但也正是基于這點,金領軍的武器和裝備和孫家軍完全拉開了不止一個檔次!

  孫家軍雖然精銳,但畢竟是孫堅遺留下來的,目前還未編制于其袁術麾下的正軍中,因此在軍糧和器械上,袁術自然也不可能給予孫家軍最好的供給待遇。

  此消彼長。

  戰場之上,兩軍搏殺,雖然有計謀和戰陣為輔,但是卻有三樣東西是用多少智謀和戰法也無法填平的。

  一個是兵力。

  一個是糧餉。

  再一個就是裝備。

  這就是人們常說,打仗其實就是在打錢的基礎原因。

  鋒利的武器和可以保命的盔甲,就是讓你可以壓制對手的關鍵所在!

  而且在交戰之前,陶商曾特意吩咐過許褚,徐榮等人一件重要的事情。

  無論如何,此戰一定要想辦法,大大的削弱孫堅遺軍的有生力量。

  陶氏若要制霸東南,這是一步關鍵!

  袁術的兵馬都是新兵蛋子,擴充的人數再多,短時間內在單兵作戰能力上也不會有什么質的飛躍。

  但孫家軍卻是實打實的,隨同孫堅南征北戰的精銳之師。

  此時此刻,孫堅身死,孫策守孝,孫家軍在孫賁的統領下暫時依附于袁術,這對于陶商來說,乃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他要乘著這個機會,將這支孫氏的精銳徹底干滅火,盡最大努力去削弱他們的實力。

  如此,從今往后,在長江以南的漢朝地域,就再無精銳的軍隊能夠與金陵城的兵馬相抗衡!

  濡須塢的堡壘向前推動數里,兩軍的鏖戰此刻正在火熱的進行之中。

  璀璨燦爛的血花在戰場上不斷的侵染著每一寸的土地,濡須塢前的平原上,一片一片的哀嚎聲響起,人與人的搏殺導致人仰馬翻,殘肢斷臂四處可尋,金屬鐵器的撞擊聲則是敲擊著兩軍士卒的耳膜,讓人聞之膽顫心驚。

  金陵城的精銳兵將們,在許褚、徐榮的帶領下,浴血奮戰,因為事前得到了鐵血之令與充分的作戰準備,因而三軍將士中并無一人留手,所有的金陵城士卒們,在重甲的保護下,用盡渾身解數和手段,手刃著每一個出現在眼前的孫家軍兵卒。

  孫家軍的悍勇,在金陵軍的面前,此刻卻是完全占不到什么便宜。

  在他們面前的金陵軍,身披甲胄,手握精良的武器,一個個猶如全副武裝的怪物一樣,幾乎無可撼動。

  特別是在兵器質量方面,金陵城的士兵們所擁有的武器質量,比孫家軍的要強出太多。因為金陵軍制府所產出的器械,并不拘泥于一道,鐵器的充足使他們可以大批量的冶煉各式各樣的兵器配備給士卒。

  力氣大的士卒普遍使用戰刀,雙鐵戟這些殺傷性極強的武器,而身體不夠強健,但身手卻是很靈活的人,一般則使用的是彎刀、樸刀,包括長戟、長矛、長槊、戰斧等物,每一名士卒在兵刃上,都有充分的考量配用,甚至有許多士卒的身上還藏有流星錘等暗器,在兩軍對陣中,著實是令人防不勝防。

  五花八門的鋒利兵器像是怪獸的牙齒,在孫家軍的陣營中撕開了無數的口子,吞噬著他們的血肉,摧毀著他們的身體,幾乎是在每時每刻,都會有孫家軍的士兵哀嚎著被擊倒在地上,血光迸濺,或死或傷,整個濡須塢前的平原下猶如屠宰場一樣,到處都是亡靈墓,到處都是英雄冢。

  孫氏的兵馬在此一戰,沒有輸精銳程度上,他們輸在了裝備,輸在了硬性條件上。

  濡須塢的正面,許褚依舊是坐鎮中央,他猶如一尊從天而降的魔神,將手中的虎頭戰馬刀揮舞的猶如菜刀一樣的爽利,巨大的力量與鋒利的兵刃,使虎癡成為了活生生的絞肉機,幾乎是沒一刀下去,都能濺射出鮮血,死傷在許褚手下的孫家軍士兵們,數不勝數。

  拼殺在一線的虎衛軍,在許褚的帶領下,戰意越發高昂,殺性亦是越加奮起,而反觀孫家軍卻是越戰越衰,隨著死傷人數的不斷增多,孫家軍的陣型亦是開始發生了劇烈的松動,整個戰場的戰線急速的向著后方推移,孫家軍憑借著悍勇堅持在前線,但依舊猶如風中浮萍,搖搖欲墜,潰逃仿佛就在旦夕之間。

  韓當眼見己方的戰意越加衰弱,心中越發焦慮,他看到了許褚在敵方進攻中所帶來的振奮士氣的巨大作用,于是便奮勇向前,向著虎癡所在的方向拼殺而去,意圖率領親軍直沖入敵方中軍斬殺許褚,以求在士氣上起到逆反之效。

當然,若是真的撞上了許褚,韓當的命今日便算是  交待在這了。

  或許是天意憐憫,在還沒等碰到許褚之前,就有一個人攔在了韓當的面前。

  徐榮手持一柄金背大刀,帶著他那面獨特的招牌面具,率領一隊泰山兵,橫插在了韓當的面前,森然的瞪視著眼前的這位孫家軍的重鎮。

  韓當見狀一不由的愣。

  汴水之戰,孫家軍雖然也與徐榮打過個照面,但此刻的徐榮完全是換了模樣變了裝束,令人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特別是那面獨特的青銅面具,幾乎是遮住了徐榮的大半張臉,根本看不清模樣,因而韓當認不出他來,也是在情理之中。

  徐榮卻是不管那些,他將手抬起,用大刀遙遙的指著韓當,嘶啞著嗓子,冷然喝道:“賊子!孫策何在?”

  韓當聞言不明所以。

  長公子何時得罪了這么一個怪物?

  雖然不曉得徐榮找孫策是何用意,但很明顯,眼前的這個面具將領找長公子并無多少善意。

  他肯定不是奔著請孫策吃飯來的。

  韓當定了定心神,“哼”了一聲言道:“汝乃何人?找我家公子作甚?”

  徐榮揚天哈哈一笑,道:“找他還債!”

  “放屁?我家公子乃當世英杰,從無與人虧欠!”

  “呵呵,是嗎?可惜,本將就是他的寨主!姓孫的欠我一只眼睛!他若是不還,徐某這輩子也絕不會安生過活!”說到這,徐榮面具下的獨眼猛然蹦出一縷精光,冷聲道:“既然孫家小子不在這里,這利息便先由你替他還了吧?”

  說罷,一夾雙腿,直取著韓當的面門而去。

  韓當看出眼前這個面具將領雖然沾點神經,但絕非等閑之輩,不敢大意,亦是謹慎接上,兩人你來我往的戰成一團。

  而徐榮和韓當的身后,親兵們一邊防守廝殺,一邊有意識的將他們二人拱衛成了一個煙圈,讓他們二人誆在圈子內戰斗,以免出現差錯。

  領兵與戰陣姑且不論,徐榮和韓當的武藝卻是在伯仲之間,他們兩個都是出身于北地的幽州之境,出仕之前久經北地霜寒考驗,又都多習鮮卑騎射戰法,一時之間,卻是難分輸贏。

  但韓當和徐榮斗的乃是平手,孫家軍和金領軍卻不是,孫家軍的陣勢在時間的推移下,已經完全的臨近了奔潰的局面。

  遠處的后方中軍,孫家軍的頹勢早就落在了袁術等人的眼中,只見袁術的眉頭皺起,滿色有些發白,下巴上修飾的整整齊齊的胡須,此刻一忽扇一忽扇的,卻是因為跟隨著因惱火而抖動的下巴在來回晃動。

  袁術的心中,此刻非常不滿。

  “天下人皆言孫堅乃是江東之猛虎,其麾下士卒怎地竟是如此不堪?連陶家小子的兵馬都戰不過?難怪他昔日受挫于荊州劉表!”袁術咬牙切齒,說話非常的不客氣。

  袁術身邊,上將張勛已經看出了弊端,急忙諫言道:“上將軍,陶商的兵馬,裝備著實精良,我觀其不但是軍械充足,樣式繁多,且從將至卒,各個身披甲胄,全無疏漏,此等武裝軍容,別說是孫氏兵馬,換成是天下任何的一支兵馬,卻也是斗不過的,上將軍還需謹慎度之。”

  袁術聽了,心中極為不喜。

  “笑話!區區一介豎子,枉占了金陵城大好的鐵礦,才有今日之軍勢!蒼天無眼,大好河山竟給此子做嫁衣,袁某今日說什么,也要把這濡須塢給打下來!”

  說到這,便見袁術突然大聲喝道:“劉勛、張勛、紀靈、橋蕤、李豐、樂就何在?”

  六名戰將齊齊出班,揚聲回應:“在!”

  “各引本部兵馬,速去支援孫賁,一個時辰之內,打不下濡須塢,便提頭來見!”

  “諾!”

  隨著袁術的軍令下達,一直在后方壓陣的袁軍兵馬終于出動,數萬步卒在袁術麾下六名大將的指揮下,直沖著濡須塢的城門前沖殺而去。

  塵煙滾滾,黑壓壓一眼望不到頭的龐大步兵軍團,開始向著濡須塢的方向緩緩行駛而來。

  袁術軍的陣中,負責總領三郡的劉勛將令旗一揮,便見排列于袁術軍陣前的最先頭的士卒們開始向前奔跑,而他們后方的士兵亦是開始接著前面的士兵們馳騁,然后是再往后的士卒們亦是提高了行軍速度……

  不消多時,便見適才還是一步一步,中規中矩緩緩行進的龐大軍團,此刻驟然變成了滾滾的洶涌巨浪,呼嘯著壓向濡須塢前的戰場,他們不但在人數上遮云蔽日,且在氣勢上也是澎湃空前,每一個士卒的口中幾乎都在高喊著“威武”“沖鋒”等提升戰意的高昂口號,那是一種動力,一種支撐他們將敵人徹底粉碎的戰意動力。

  終于來了,站在濡須塢城頭上的陶商冷眼一瞇,隨即轉頭對著陳登額首示意。

  陳登明白陶商的意思,隨即號令城內的鼓角聲再次響起。

  這一次的鼓角聲換了一個低沉的頻率,代表的是三軍暫時后移。

  此刻孫家軍基本已經被金領軍打殘,毫無轉圜與留人的能力,唯有徐榮和韓當惡斗一場,在沒有分出勝負的前提下各自回撤,徐榮是因為將令,而韓當則是因為孫家軍終于拜托了噩夢,而他自己心中亦是有所恐懼。

  金陵軍的實力完全超乎了孫氏諸將的想象,即便是當初與他們交手的洛陽北軍,在裝備普及上,也莫過于此!

  太平公子陶商的名字,此刻已經是深深的烙印在了孫氏諸將的心坎之中。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