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五零七章 神仙入關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這就是咸陽!”

  “咸陽!”

  “天下巨城,多在傳聞,而今終得一見。”

  “果然是名不虛傳。”

  “倒是一路入關以來,多有聞,秦國有意落下新的朝宮,已經建造多年了。”

  “阿房宮!”

  “不知是什么模樣,想來……更勝咸陽宮!”

  一路風塵。

  一路辛苦。

  一路過重重關卡。

  一路冒著愈發嚴酷的寒冷。

  一路……終于來到目的地了。

  耗費足足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

  一個月的時間,從東郡陽谷之地到達咸陽,到達帝國的核心都城,到達如今的諸夏第一城!

  立于咸陽南城的城門外遼闊場地上,一身粗布衣袍裝束的馬鳴生仰首以觀那勝過記憶中任何一座城池的城墻!

  城郭外沿無窮無盡一般,入函谷關以來,于秦國的消息了解許多。

  咸陽,因是帝國都城,引來四面八方之人前來,或有居住,或有逗留,或有朝廷官府強行遷移來的百姓……。

  再加上咸陽本身的住民。

  這座大城早已經超過百萬之民,單單咸陽城原有的大小根本不足以承載,是以,這些年來多有延伸城郭。

  多有在四周相隔之地,落于嶄新的居住之所。

  看起來……更為擁擠了。

  卻也更加繁鬧了,更加繁華了,更加無與倫比了。

  咸陽城是第一次見,記憶中,最為恢弘的城池無過于臨淄,那是齊國當年的都城。

  齊國投降后,因一些緣故,臨淄已經被拆除了一部分,縱如此,也是多雄偉的。

  對比齊魯之地的其余城池,更不是一個層次的。

  燕地也曾去過,薊城見過,差不多淪為廢城了。

  趙國的邯鄲也曾去過,也是多凋零。

  跟著盧敖前輩一路西行,特意路過魏國的大梁城、韓國的新鄭……,多不復往昔。

  甚至于找不到往昔的半點痕跡了。

  唯有從零星的斷壁殘垣遺址可觀一二舊貌,僅此而已。

  煌煌大梁,當年乃是一座絲毫不遜色臨淄的大城,更是不遜色咸陽,天下第一城的稱號便是落在它身上。

  大梁!

  亦是差不多淪為廢城了。

  那些,都是秦國一天下之后所致,諸國淪亡之時,一個個都城的庶民百姓紛紛逃竄,王宮貴胄亦在其中。

  唯有一二微不足道的小民還在其中。

  秦國!

  對山東諸國多殘忍、冷酷了,攻滅諸國后,多有手段落下,欲要湮滅諸國傳承千百年的風華禮儀。

  抹去諸國的傳承文字。

  抹去諸國的祭祀禮儀。

  抹去諸國的顯耀痕跡。

  齊魯之地,多有啟蒙學堂開立,里面教導的皆是秦國嶄新制式文字,多有教導秦國關中的雅言。

  多有教導秦國的法道。

  原本屬于諸國諸地的傳承,不再其中,若是傳授,但有被人舉報,會是相當大的罪過。

  于秦國的那些策略,馬鳴生是有些芥蒂的。

  是有些不喜的。

  天下間,每一棵樹、每一片樹葉都不一樣,秦國何以要求諸夏各地的民眾一般無二?

  何以要求諸郡各地之民學習一樣的文字,說一樣的話,穿一樣的衣裳,造一樣的路?

  也許,對于秦國統御諸夏諸郡而言,更為便利,更為輕松,更為有力,實則,對于諸郡之民是不太公平的。

  于那些庶民百姓而言,他們又好像不在乎那些。

  有田地,有房屋,有孩子,少一些賦稅徭役,其余諸般……似乎都可以承受。

  庶民多愚鈍。

  不只是說說。

  心間深處,雜念橫生,凝視遠處高大雄奇的城墻,看著城門內外進出的人群,密密麻麻,擁擠不堪。

  耳邊。

  各種聲音都有傳來,有入關以來多聽到的秦國雅言,還有山東諸地的一些口音。

  還有一些聽不懂的聲音,嘰里呱啦的,莫名其妙的,有些奇怪,循聲看過去,卻是一些異發異眸的異邦之人!

  異邦之人,想來大部分來自于西域。

  在山東之地也曾見過,臨淄也有一些,只不過,對比入關以來所見的異邦人,多不如。

  一路西行,走走停停,總算到咸陽了。

  咸陽,就在眼前!

  “馬小友,一路不易。”

  “哈哈哈,走,先進城,先找個地方,先好好歇息歇息,入了咸陽,總歸安全些。”

  “咸陽城,是天下第一城。”

  “天下間各種美味佳肴在這里都能被找到。”

  “定要好好品嘗一番。”

  “就是不知道價格貴不貴,若是太貴了,還真……,不過,受用一兩次,想來還是無礙的。”

  “關中!”

  “咸陽!”

  “這里一切都好,唯有太冷了。”

  “實在是太冷了。”

  “太干了。”

  “天地上下,仿佛沒有一點點水潤之氣,我倆的肌膚都干巴巴的,身上多不自在。”

  “這里的塵土也多,待會也當好好的沐浴之。”

  “齊魯之地,臨近海域,大地平坦,山地不多,這里……地形地勢多不太一樣。”

  “秦國。”

  “老秦人!”

  “千百年來居于此地的老秦人,怪不得那般兇悍,那般強橫!”

  咸陽。

  也是第一次見到。

  多年來,一直多在山東之地行走,其余則是在海域行舟,以求尋找合適的海域勝地。

  若能找到傳聞中的海域仙山,再好不過。

  惜哉。

  海域仙山,一直沒有任何影跡。

  反倒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島礁之地找到很多很多,親手描繪的海圖……幫自己得了不少好處。

  海域仙山!

  數年前,蜃樓東行海域,似乎找到了。

  不知道是什么景象。

  陰陽家在諸子百家中向來神秘,對于陰陽家的底細,自己倒也了解一點點。

  他們或許真的知道海域仙山去路。

  找到了。

  見到了。

  回來了。

  海域仙山……不知自己是否有機會去瞧瞧。

  想來不易。

  陰陽家為了找尋海域仙山,借助秦國之力,打造出那般無與倫比的海上蜃樓,比起自己所見的任何一條海中巨獸都要大。

  蜃龍?

  也許,和那般異獸一樣。

  陰陽家。

  城中就有陰陽家。

  陰陽家當年入秦,看好秦國,選擇秦國,那位神秘的東君焱妃和月神更是成為宮廷護法。

  這些年來,一直如此。

  陰陽家,還真不好招惹。

  相對神仙家,陰陽家的日子好多了。

  吃喝不愁,應有盡有,還頗為尊貴。

  奈何。

  那是羨慕不來的事情。

  陰陽家有那般待遇,是他們有那個本事。

  神仙家的底蘊,終歸太薄弱了一些,太弱小了一些,非如此,此刻也不會有不少神仙家的傳人入了方仙道。

  方仙道!

  自己雖不討厭,也談不上喜歡。

  方仙道內的傳承太復雜了,神仙家入內,只怕……以后就沒有神仙家了,非所愿。

  一個月的時間。

  在陽谷附近和韓兄分開,他們三人歸于齊魯了,自己和馬小友則是西行入關,直到今日。

  一路上,多有謹慎,多有遮蔽身形,多有小心,多有變換路線,總算……沒有遇到什么麻煩。

  麻煩?

  自然是陽谷地宮帶來的麻煩。

  陽谷地宮時隔多年,再現異象,那個消息一路上多有傳開,引得感興趣之人紛紛前往。

  到了關外,仍有那般事。

  甚至于,也有人懷疑諸夏間其余的地宮也會有那般異象,故而,特意前往那些地宮,坐等異象!

  自覺那些人做的是無用功。

  一個月的時間,閑暇時間,也有琢磨,陽谷地宮出現的異象,估摸著和江南那人脫不了干系。

  畢竟。

  事情不可能那般巧合的。

  他身在江南,距離陽谷地宮那般遠,結果……陽谷地宮剛有異象,他就來了?

  明顯有些……有些先知的韻味。

  有些知道那個地方會有異象,故而前來。

  如何知道的?

  那就不清楚了。

  以那人的修行,或有通天手段。

  若是細究?

  沒有必要了。

  陽谷地宮之事,都過去一個月了。

  雖說事情的余韻還沒有散去,大體……也都是一些亂糟糟的消息,沒有什么有用的傳出來。

  何況。

  中原眼下正為其它的要事牽扯,估計也有那般緣故,非如此,陽谷地宮之事會更扎眼。

  一路上,沒有遇到什么麻煩,是令人喜歡的。

  不清楚韓兄他們那里如何,因自己二人的行蹤不定,雖可傳遞文書回齊魯,自己卻收不到韓兄送來的書信。

  今兒,到達咸陽了。

  有一個確切的地址了。

  若可,當托商會傳回去一份文書。

  應該不會有礙吧?

  盧敖不太確定。

  退一步,縱然真的有礙,也不可能太嚴重,畢竟……韓兄他們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頂多知道和江南那人有關,難不成那些人有膽子去江南?

  膽子!

  那些人若有膽量,這些年來也不會畏畏縮縮的待在齊魯了。

  咸陽!

  眼前的咸陽,其巍峨、輝煌、盛況、氣勢……符合所想,又超出所料,此行就算無所得,見識見識,也是不錯的。

  也是一個收獲。

  馬鳴生小友。

  年歲如此,就來到了咸陽,也是機緣。

  希望接下來他們的運道不差,希望他們可以在這里找到神仙家破局的契機。

  城門在遠處,當前往。

  當入城。

  同身邊的馬小友笑語一聲,已然當先一步在前,順便將身上的衣裳裹緊一些。

  不得不說。

  關中是真的冷。

  多年來,雖有聽聞關中在冬日很冷,卻也沒有真正體驗過。

  燕地,倒是待過不斷的時日。

  燕地的冬日,也是很冷很冷。

  可是,對比關中的寒冷,兩者之冷又根本不一樣,燕地雖冷,不至于刺骨刺臉之寒。

  入關以來,都覺一張臉被凍傷了,稍稍一笑,都隱隱作痛,就算涂抹了一些蛇油、羊油之物,作用也非大。

  聽路途的老秦人所言,待在關中一段時間,習慣了,問題就不在了,希望是那般。

  輕撫再次隱隱作痛的臉頰,這幾日被冷風吹得都通紅通紅的,入城之后,定要找高明的醫者,好好診治診治。

  “前輩。”

  “咱們不去中央學宮嗎?”

  馬鳴生也是不自覺的輕撫臉龐,如前輩所言,關中的寒風很是獨特,不僅很冷,還很……凌厲。

  尤其是掌燈時分,寒風如刀一樣刮在臉上,讓人受不了,非得用布緞將臉包裹一下。

  不然,真的難以忍受。

  先入城安頓?

  前輩不是打算先去中央學宮的嗎?

  入關以來,多有和前輩考慮要做的事情。

  身為神仙家的人,入關的目的便是……揚名,自然,神仙家是百家小家,揚名也不可能如農墨大家一樣。

  只要能夠在關中開辟一條路就好了,讓神仙家有存身之所、安息之地就可。

  神仙家!

  神仙家的道理,是天地間有長生之法,有長生之地,有長生之人,凡俗之人,是可以成仙的。

  是否可以成仙?

  道理上是可以做到的。

  道者三脈。

  皆可做到那一步。

  服食。

  練氣。

  房中性命。

  那是窺探天地本源道理的動作,也是追求長生的道路,那也是神仙家的最終目標。

  天長地久,當有壽與天齊的存在。

  只要洞悉合適的法門,便可做到那一步。

  也許,上古歲月的人皇就做到了那一步。

  也許,道家的祖師……傳聞修行破入至高境界的存在,也做到那一步。

  神仙家多年來在海域搜尋仙山之地,也是希望通過服食天材地寶,做到那一步。

  至于房中性命之法,百家中有那樣的傳承,非神仙家所擅長。

  神仙家的道理,不是虛妄的,是肯定存在的。

  因為,一個人通過一些手段淬煉己身之后,可以安康,可以延壽,那么,只要找到更好的東西,自然可以更加長壽。

  若是找到可以讓人長生不老的東西,自然也就長生不老了。

  多年前,蜃樓東行,為始皇帝陛下尋找海域仙山,為始皇帝陛下煉制長生不老丹。

  成功了?

  沒有?

  不知道。

  總歸……陰陽家所為也是神仙家的目的。

  若是可成,無疑,明證神仙家的道理。

  若是不成,那就表明,陰陽家他們找到的東西不夠好,不夠出色,還不能夠做到那一步。

  無論陰陽家做的如何,于神仙家而言,都是助力,都是有用的。

  連始皇帝陛下都想要長生不老,可見……神仙家的道理是有用武之地的,是有可行之地的。

  再者。

  神仙家還有掌握熔煉一些奇花異草、天材地寶的本事,當年諸夏現世的一處處地宮,里面的天材地寶之物,多有請精通此道的人出手。

  正伯僑前輩,就是其一。

  其人算是神仙家的人,也兼修別家的道理,如今是方仙道的領袖之人,齊魯之地,很是不凡。

  不知道自己將來是否可以成為正伯僑那樣的出色之人!

  咸陽城門就在眼前,中央學宮則是在渭水以南。

  入咸陽,揚名神仙家的道理,中央學宮最合適,聽盧前輩的意思,暫時不著急?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