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632章 哀莫大于心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楊彪拱著手,站在山坡上,看著坡下熱鬧的工地,眉頭微皺。

  楊修站在一旁,一年多的豫章太守讓他看起來成熟了一些,也結實了不少。與楊彪站在一起,他已經比楊彪高出半頭,唇上一抹胡須修整得一絲不亂,看起來非常精神。袁夫人遠遠地看著,越看越歡喜,笑意抑制不住,從眼角、嘴角流露出來,不時地看袁權一眼,滿意之極。

  袁權面帶微笑,輕聲說道:“姑母,我看你就別回長安了,書院快修好了,明年開春就能招生。在此之前,還有很多事要處理呢。德祖也張羅不過來,如果有姑父照應,他也能專心政務。”

  “你以為我不想啊。”袁夫人不滿的瞪了一眼遠處的楊彪。“可他不同意,我總不能讓他獨自回長安。”

  “姑父放不下?”

  “他怎么可能放得下啊。”袁夫人嘆了一口氣,搖了搖頭,中斷了話題。

  這一路走來,他們看到了太多的變化。大戰過后,豫州迅速開始恢復,秋收受了一些影響,但總的收成還算不錯,百姓們眉開眼笑,但楊彪卻高興不起來。每到一城,他不是看到被懸掛在城頭示眾的首級,就是遇到被罰作官奴婢的世家子弟。楊彪開始還想營救,但他很快就發現力不從心,救不勝救。再加上豫州與兗州、冀州的形勢差異,讓他心情非常低落,他甚至不想再看,加快速度,徑直來到豫章。

  和楊修見了面,看到年方弱冠的兒子擔任一郡太守,還做得有聲有色,他總算得到了一些安慰。今天楊修領他查看籌建的書院工程,本到為他能高興一點,但現在看來,這個愿望恐怕要落空了。袁夫人與他做了二十多年夫妻,太清楚他的脾氣了,一看他這神情,就知道他又在想什么。

  對袁權的邀請,她很心動,卻知道絕無可能,至少現在不可能。

  袁權笑道:“姑母也不用急,來日方長,不急在這一時半刻。這樣吧,是不是留下以后再說,你們先在這里住一段時間,來年春天,等天氣暖和了再回去也行,反正消息有驛馬傳送,方便得很,不用你們來回跑。那邊的嶺上有一處溫泉,德祖在那里修了一個小院子,你們可以在那里過冬,每天泡泡溫泉,看看山景,不比回長安受凍好?”

  袁夫人也笑了。“這倒是個好主意。長安又干又冷,我真是不習慣。”她挽著袁權的手,挑挑眉,打趣道:“你留下陪我嗎?你要是留下,我就留下,你要是回去陪你的孫將軍,那我一個人也沒意思。”

  “行,我陪你。”

  “那孫將軍怎么辦?”袁夫人斜睨著袁權,眉眼俏皮。

  “他有人陪,不缺我一個。”袁權笑道:“如果姑父、姑母不咄咄逼人,他也許也會來住幾天。這幾年,他一直沒能好好休息一下,今年終于有機會了。”

  袁夫人瞥了袁權一眼,輕拍了袁權一下,欲言又止。

  楊彪吁了一口氣,直起腰,回頭看看楊修。楊修立刻上前半步。“父親有何指教?”

  “你這書院……”楊彪抬起手,指指遠處的書院工地。“建成之后,準備教些什么?”

  楊修笑笑。“父親想教什么,就教什么。”

  “嗯?”

  “父親不必驚訝。這是我私人籌建的書院,不是郡學,教什么內容不需要別人認可,我自己決定就行了。父親如果愿意來主持,你可以講我楊家的《歐陽尚書》,也可以講別的你感興趣的學問。甚至……”楊修頓了頓,眉梢輕挑。“你如果看不慣新政,也大可以著書立說,鳴鼓而攻之。孫將軍已經公布了印書坊的工藝,我打算在這里也建一個印書坊,屆時你的文章寫好,印行天下,也是一家之言。至于費用,我這個豫章太守的俸祿應該還是供得起的。”

  楊彪吃了一驚。“你說什么?孫伯符公布了印書坊的工藝?”

  楊修點點頭,從懷里掏出一卷文書,遞給楊彪。楊修接過,展開一看,果然是印書坊的工藝流程,有文有圖,一目了然。可楊彪卻更糊涂了。“印書坊獲利甚豐,為什么要公布?”

  “父親精于政務,應該能明白的。”

  楊彪眉心微蹙,略作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利弊。他點點頭。“這的確是一舉多得的德政,真能把書價降下來,能讀書的人就更多了,對教化百姓大為有利。”他低頭看著手中的文卷。“可是,他真能允許反對新政的文章印行天下?”

  “我想是沒什么問題的。當然了,印行天下是一回事,能不能得到別人的支持又是一回事。”

  “你支持嗎?”

  楊修笑笑。“父親作文,我豈敢置喙,但我只能管住我自己的嘴,管不住別人的嘴。父親,這可不是二三知己坐而論道,這文章一旦印行,就要面對天下人的審視,將來還有可能傳諸后世。如今印書方便,可不比以前,到時候就算你想收回來都難,還是慎重一些為好。”

  楊彪沒好氣的瞪了楊修一眼。“聽起來,你以我的文章沒什么信心啊。”

  “豈敢,我也希望父親一篇文章天下知,僅靠著書立說就能自給,不用再受案牘之累。”

  “著書立說又豈是為稻梁謀?”楊彪嘆了一口氣。“如果不能代天地立言,縱使著書千萬言,又有何益?如果只為自身計,何處不能居,非要來這匡廬?”

  楊修拱手請罪。“父親教訓得是,是我失言了,請父親責罰。”

  “罷了。”楊彪甩甩袖子,一聲長嘆。他沉默了一會兒,“孫將軍什么時候能到?”

  “計算時日,已經從江陵出發了,快則兩三日,慢則四五日,就到柴桑了,我要去柴桑迎接,父親你就在這兒住幾天吧。我已經讓人收拾出了一個小院,各種用度齊全,你們不用操心,安心住著就是。我準備了一些書,你閑來無聊,也可以讀書自娛,我最近收集了一些豫章舊事,都是鄉夫野老口耳相傳的故事,其中就有一些和丹朱有關的,你也可以看看。”

  楊彪欲言又止。楊修知道他想說什么,笑著解釋了一句:“禮失求諸野。大亂之后,典籍散失,朝廷也要從民間征書,這些故事雖然不登大雅之堂,真偽摻雜,卻有些相通之處,未嘗沒有真相藏于其中。父親,今文經、古文經,現在都是喪家之犬了,再爭下去,恐怕都不免步百家后塵,湮滅無聞,將來后來說起,未必有這些故事詳實。”

  楊彪一聲長嘆,默默地點了點頭。楊修說得沒錯,孫策不重儒學,不管是古文經還是今文經,他都沒興趣。古文經、今文經爭了幾百年沒分出勝負,現在卻要并肩走向消亡了。

  楊修走回袁夫人、袁權面前,躬身施禮,嘴角露出狡黠的笑容。袁夫人壓低聲音問道:“你們都說了些什么?你父親情緒可不太好。”

  “哀莫大于心死,他現在的心情好不起來。阿母,我要去柴桑一趟,你這些天多費些心思,多開導開導他,盡可能勸他留在書院,著書立說,把我楊家的學問傳承下去。立德、立功、立言,有件事做,他會想得開些。匡廬景色不錯,早晚出來走走,散散心,對他排解憂思有好處。”

  袁夫人連連點頭,欣喜不已。眼前的楊修不僅看起來沉穩,說話做事也老練多了,和四年前離家時叛若兩人,不動聲色間就為楊彪準備好了退路。有了延續家傳尚書的這個使命,楊彪做出過激行為的可能性大減,假以時日,未必不能從這種沮喪中緩過來。她感激地看了袁權一眼。這一路上,她和袁權說了很多,知道楊修能有今日和孫策分不開。剛聽說孫策杖責楊修時,她可是氣得肝膽俱裂,后來聽說孫策任命楊修為豫章太守,她才消了一點氣。現在看到楊修這么懂事,她心里對孫策的那點怨氣已經消了大半。

  雖說寵溺,她畢竟出身袁氏,知道楊修是什么脾氣,如果不是孫策下狠手好好修理他一頓,他是不會這么懂事的。她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只是下不了手,做不到孫策那么狠。當然,這件事不能就這么過去,畢竟兒子是自己的心頭肉,自己都舍不得打,卻被孫策打了,不說道說道,這口氣如何能咽得下去。

  楊修又委托袁權留下陪伴。袁權素來做事周全,又是孫策的寵妾,她出面張羅一些事情,不管是太守府還是南昌令,都要給幾分面子,就算是郡尉賀齊也不能不照應著。

  袁權一口答應。

  楊修趕到柴桑,幾乎和孫策同時到達。他登上樓船,拜見孫策。

  休息了幾天,孫策精神狀況非常好,看到楊修,他眉開眼笑。楊修沒給他丟臉,有弘農楊家的名望加持,有他本人出類拔萃的辦事能力,他以弱冠之姿將豫章太守做得有聲有色,不僅南昌令許虔對他贊不絕口,就連一向自負的賀齊都對楊修出色的后勤工作表示了認可。

  用楊修為豫章太守,再一次證明了孫策的用人眼光,對安定豫章人心有莫大的益處。不用心急,只要有能力,總會有得到重用的時候,不用在乎什么出身,什么年齡。四世三公也罷,出身寒門也罷,年長也罷,年輕也罷,孫將軍都敢用。有了這樣的心理,豫章的各級官吏心態都安穩了很多,沒有出仕的讀書人也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令尊在哪?”

  楊修也不隱瞞,把情況說了一遍。楊修從冀州、兗州而來,對比幾州的發展趨勢,深知朝廷劣勢明顯,談判的籌碼有限,現在心情很不好,近乎絕望。

  “不會……想不開吧?”孫策說道。他是真有些擔心,楊彪或許有點迂腐,但他個人品德很好,可謂是德高望重,如果逼死了楊彪,即使和他沒什么關系,對他來說也是一個污點。楊彪一死,楊修至少要守孝三年,回了弘農還會不會回來,那可就不好說了。

  “那要看將軍準備怎么談。”

  孫策看看楊修,哈哈一笑。“德祖,你說我該怎么談?”

  楊修早有準備。“將軍,恕我直言,也許大漢之火注定要滅,但如果可能,最好不要滅在你的手上,還是讓他自生自滅的比較好。將軍占據五州,豫州、豫州是天下膏腴之地,青徐雖然損失較大,但經營數年也是富庶之地,更別說江南屯田,百姓襁負而至。雖說是五州,人口已逾天下之半,徐徐圖之,水到渠成,將軍可不取而取,不勝而勝。”

  孫策笑而不語。

  楊修接著說道:“與其逆取,不如順守。外示天下以忠,內收百姓之服,忠可得其賞,服可得其力,將軍然后可以深耕五州,以我之不可勝,待敵之可勝,豈不比四面出擊,師老兵疲為佳?”

  孫策攬著楊修的肩膀,輕輕拍了拍。楊修所說聽起有些保守,卻是萬全之計,和張纮、虞翻等人的說法異曲同功,只不過他畢竟是楊氏子弟,來談判的又是他的父親楊修,他不能把話說得太明白。能做到這一步,說明楊修已經認清形勢,做出了決定,不需要他再費什么口舌了。

  “德祖以為,我能得什么樣的賞?”

  楊修沉默了片刻。“朝廷退居關中,雖說手握幽益涼三州,戶口不足將軍之半,財賦不及將軍三分之一,還能給將軍什么?唯名耳。名正言順的統治五州,這應該是將軍可以爭取的目標。如果再高,對將軍來說是錦上添花,對朝廷來說卻是難以承受之羞辱,逼著朝廷鋌而走險,反而不美。將軍,現在還不是鯨吞之時,只宜蠶食。”

  孫策不置可否。楊修偏保守,他可以參考他的意見,卻不必盲從,別說是楊修,就算是他父親楊彪也未必清楚朝廷究竟想要什么。這件事還是讓張纮去談吧,他們應該會掌握好尺度,盡可能地爭取最大的利益。孫策隨即請來張纮,請他隨楊修去豫章見楊彪,商討條件,他本人暫時不見楊彪,直接去吳縣。等最后談得差不多了,他再與楊彪見面不遲。

  楊修有些意外,卻也覺得這樣比較好。張纮人到中年,做事比較成穩,他先和楊彪見面,就算有什么分歧,也不會鬧得面紅耳赤。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