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541章送上門來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號角之聲,在薊縣城頭上低沉而鳴。

  這一支號角,說起來還是某個胡人頭領的寶物,在戰斗當中被繳獲。

  戰爭就是如此殘酷。

  一旦站在戰場之上,就是你死我活,再也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

  一名高大的驃騎兵卒,正站在城頭之上,鼓足氣力,吹響了號角。

  低沉嗚咽之聲,遠遠的傳播而開,仿佛震動了整個的薊縣大地。

  在薊縣左近忙碌的百姓和兵卒,便是紛紛抬起頭來,等待著……

  這是有什么事情要通知了。

  自從趙云進入了薊縣之后,沒有片刻遲疑,就開始了對于幽州的治理工作。

  擺在趙云面前的,是破爛不堪,物資短缺的幽州。

  趙云沒有選擇繼續殺殺殺,而是停了下來,開始在這一團亂麻當中去整理頭緒,理順地方。

  這必然很累,很繁瑣,但是趙云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現在,一個殘酷的嚴冬過去了,幽州百姓配合著趙云,以他們頑強的生命力抗過了雪災,迎來了希望。雖然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有很多人凍死凍傷,但是對于幽州百姓來說,他們并沒有因此就怨恨驃騎軍。

  大漢的百姓,要求一向都很低。他們不在乎上層的人吃多少肉喝多少酒,他們在很多時候,只是希望能有一碗果腹的稀粥,能有一件御寒的衣服而已。

  趙云做到了,他盡可能的精確分配了糧食,將有限的糧草去挽救了更多的生命。在這個過程當中,百姓也看到驃騎軍的努力,也就自然沒有什么怨恨可言。

  在亂世之中,特別是經歷了幾次兵災人禍的邊疆百姓,他們比一般的山東中原地帶的民眾,要更加珍惜難得的安穩,也更加期盼能有一個能夠憐憫他們,照顧他們的地方官,能讓他們用自己的勞動換來家里老小的一口熱湯。

  如此,足矣。

  尤其是當春天到來,趙云沒有立刻準備軍事行動,而是堅持派出了小吏,去幫助百姓民眾規劃田畝,維修水利,敦促春耕等準備工作,更是讓幽州百姓民眾安下心來。

  幽州百姓害怕趙云又像是之前的某些官吏,又或是和雜胡一般,只想著在幽州撈一把就走……

  這趙云和趙云所屬的驃騎軍,似乎要將幽州正式納入驃騎的版圖的樣子,不會再離開了,這就讓這些幽州的百姓民眾,以及投靠而來的鄉紳也都放下心來,干起活兒來也就加倍的安心。

  幽州之地的百姓,原本就是吃苦耐勞居多,畢竟在大漢時期,這里就是邊疆,如果沒有堅韌的習性,恐怕就很難在這樣艱難的環境當中生存下來。

  邊疆之民,原本應該就是英勇好斗,敢于面對外部威脅和挑戰的,可是不知道為什么,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民風彪悍就成為了一個負面的形容詞。而作為漢家的官吏,平日里面就希望底下的民眾都是順民,等到了危難時刻又指望著民眾能夠奮起?

  既要又要還要,敢問世上安有兩全法?

  趙云不是如來,也不是愛卿,他只是經歷過苦難,也還沒有忘記苦難,所以至少在當下的幽州,他給幽州百姓帶來的,就是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真真切切的希望。

  號角聲漸漸停了下來,然后便是有高昂的聲音響起:遼東大捷!

  旋即就有更多的人應和著,遼東大捷!!

  在城內外仰著頭聽著的百姓民眾,頓時嘩然一片,大捷了?遼東大捷?這么說是打到了遼東了?

  天可憐見!我去年就是從遼東討來的!當時怎么就沒有驃騎軍來啊!

  遼東?不知道是對上了哪一支的胡部?

  大捷好啊!多少年啦,都沒聽到說過這個詞了……

  大捷的消息,就像是漣漪一般,在幽州大地上蕩漾著。

  扎著總角的孩童拍著手,唱著歌,遼東大捷,牛羊滿山,驃騎兵至,胡人膽寒……

  青壯的漢子在田畝里面耕作,歇息喝水的時候說道,你們聽說了沒有?說是那些受傷的,還有抓來的駑馬,會按照關中的標準,可以租借來耕地啊!

  趕車的老漢笑呵呵的對著坐在牛車上的客人說道,當然是真的!看看這拉車的馬,原本就是胡人的,現在是我們漢人的了!

  坐在馬車上的中年客商點著頭,一邊和拉車的老漢聊著天,一邊打量著周邊的情況。

  這個假借行商名義前來的中年人,卻是崔林。

  在和崔琰分開之后,崔林就一路喬裝北上,避開了曹軍的哨卡,到了幽州境內。

  原本崔林以為,幽州遭遇大雪,必然會出現一些問題,甚至做好了看見餓殍遍野的心理準備。

  可是讓他出乎意料的是,在這一場雪災中,幽州死的人數,竟然還不比在冀州北部的多!

  而且靠近了薊縣,似乎根本看不見常見的兵荒馬亂的情景,即便遠處山頭上還有殘雪未消,但是薊縣周邊的土地已經開始有農戶在進行耕作整理了。

  正在崔林四下打量的時候,忽然聽到了滾滾馬蹄聲響。

  趕車的老漢也連忙將車趕到了路旁。

  不多時,一隊驃騎騎兵從道路上奔馳而來,馬蹄沉悶的砸在土地上,如同重錘砸在崔林的心頭。

  這些驃騎騎兵,騎兵身上有甲,戰馬身上有衣。這些甲衣樣式都是樸實無華,一點花紋都沒有,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崔林就覺得這驃騎騎兵的甲衣,就是比那站在許縣皇宮之上的那些身著明光鎧甲的禁衛還要更令人生畏。

  崔林看著驃騎兵卒從面前經過,心中便是多少盤算起來。

  他族兄所交待的事項,如今看起來,不太好辦啊……

  在整個華夏大地上,戰火不僅僅只有在幽州一地升騰,也在荊州一帶蔓延。

  驀然炸響的戰鼓聲如驚雷,瞬間打破了在山間的寧靜。

  戰意彌漫在山野河川之中,將飛禽走獸驚嚇得四散奔逃。

  曹軍兵卒呼嘯著,從隕關出發,主動出擊,朝著李典的部隊瘋狂進攻。

  戰鼓聲中,曹軍水陸并進。

  七八艘戰艦組成的小船隊,在水面上進攻,努力的朝著李典軍射擊。而陸地上,也有近千的曹軍兵卒從河灘上沖來,撲向李典的營寨。

  雙方率先熱烈歡迎對方的禮物,都是一樣的……

  箭矢。

  在戰艦上的是原本荊州的水軍,雖然說下了船多半打不過驃騎軍,或許連曹軍都打不過,但是弓弩射擊卻是原本蔡瑁的擅長技能,射擊能力都不算差。而且相比較于長途而來的李典軍來說,戰艦可以攜帶的箭弩數量會比較多,所以在對射一陣之后,就占據了上風,壓制了李典在河岸邊上的部隊。

  不過,不管是戰艦上的弓箭還是弩車,都是有一定射程的,超出了射程之外,或是在遮蔽工事之后,戰艦上的這些曹軍水兵就毫無辦法了,只能是依靠步卒進攻。

  正是因為在弓箭上的劣勢,李典沒有執意和來襲的曹軍硬著頭皮對射,而是將到刀盾手和長槍手排列在了曹軍水軍難以射擊到的土坡上。曹軍的這些弓箭手不上岸,那就肯定夠不著。

  至于營寨,李典已經預先做了準備,裸露的木料都涂抹了河道上的泥漿,就算是曹軍用火箭射擊也一時半會燒不起來。

  而且李典也在有些奇怪,不明白曹軍為什么像是發瘋一般,不守著隕關,而是冒著風險從隕關出擊……

  不過現在不是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

  曹軍弓箭手最大的射程,只能射到在第一線的刀盾手面前,而李典的刀盾手只需要將盾牌舉起,組成盾墻,就可以將這些弓箭手的箭矢格擋在外。

  箭矢如同冰雹一般,呼嘯而下,叮叮當當的不絕于耳,恍如死亡的樂曲。

  如果是剛上戰場的新兵,在如此猛烈的箭陣攻擊面前,難免會慌亂緊張,可是現在在陣前列陣的刀盾手和長槍手都是上過戰陣的老兵,見識過見過更大更密的箭雨。如今這曹軍五百左右的弓箭手射擊的密集程度,對于這些李典兵卒來說,根本不太在乎。

  李典盯著曹軍高舉的戰旗,眉頭微皺。

  蔡氏?

  李典他選擇走漢水,進攻隕關,放棄走房陵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后勤。

  有了房陵內應的通報,李典知道了房陵的情況。雖然房陵內的兵卒薄弱,訓練低劣,確實只要花點時間費點勁,肯定可以拿下來,可問題是房陵內部沒有多少糧草儲備!

  在李典等人沒來之前,房陵的補給品一直都是荊州補充的。這也是為什么荊州放心讓一個氐人將在房陵的原因,因為這些房陵兵卒的喉嚨在荊州卡著呢……

  所以基本上可以斷定,除非李典可以像是黃巾賊一樣,挾裹民眾,以人肉為食,否則打下了房陵只會增加自己的糧草負擔!

  從漢中南鄭轉運到前線,千里運輸,供給給兵卒就已經是很不錯了,哪里還有多余的糧草去供養房陵的百姓?

  為了軍糧補給而屠殺百姓,李典不齒此等作為。

  再加上若是打通了隕關,從漢中千里而來的兵卒也就可以就近得到武關的支持和補充,這確實是一舉兩得的事情,但是眼前的這曹軍,難道不應該在隕關死守,將他們卡在漢水南端么?

  不過看著在漢水上的曹軍戰船,曹軍將領似乎也沒有下船領兵突進的意思,所以這一次的戰斗依舊是試探?

  只是規模強一些,兵卒多一點的試探?

  漢水周邊,也都是山岳林地,想要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穿行和偵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是爬上什么高山,也有可能什么都沒有看見,白白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體力,所以不管是李典,還是曹軍,重點都是在漢水沿線進退攻防。

  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這就是李典的原則。

  千里進軍荊州,自然是有很大的風險的,但是這個風險,李典覺得值得一試。

  在戰艦上的曹仁盯著遠處的李典,磨了磨牙。

  雖然在這個距離上,曹仁連李典的面容都看不清楚,但是他知道,那就是李典。

  對于李典,曹仁多少有些了解。

  一般的誘敵策略,對于李典根本無效,必須要針對李典的謹慎來制定的策略,才能有一點作用,但是究竟有多少用處,曹仁也沒有太大的把握。

  曹仁揮動手臂,轟天的戰鼓聲頓時一緩。

  在艦船上的弓弩手們收起了弓箭,被箭陣遮蔽的天空恢復了明亮。

  預先蹚水上岸的曹軍兵卒,已經列隊完畢,開始前進。

  一隊在前,兩隊在后,成三角形攻擊陣勢。他們走得并不快,甚至每走二十步還要停下來整整隊形。

  這是傳統的大漢軍陣。

  整齊的隊列不僅是可以減少敵方遠程武器的傷害,也可以讓身處于陣列當中的兵卒感受到戰友的支持。短短的兩百步左右的距離,曹軍停頓了七八次,每一次的停頓,并沒有減少兵陣當中的殺氣,反而會有一種將彈簧越壓越緊的感覺,直至雙方交接的時候,就是爆發之刻!

  曹軍持續逼近,到了雙方接近到了二三十步的時候,不管是李典方還是曹仁方,都能看見對方的臉,感受到了對方的呼吸,以及沸騰的殺意。

  咚咚咚!!

  戰鼓又是再次密集的響起,曹軍士卒沖了過來,如同從漢水涌動而出的血色浪花,撲向了李典的戰陣。

  刀盾手將盾牌撐起,抵擋著曹軍的刀槍。

  較后一些的長槍手則是用長槍在盾牌的縫隙里進行兇狠的反擊。

  短暫的交接,頓時就有十幾人陷入了永恒的長眠,其中大多數還是曹軍兵卒。

  雖然曹軍似乎勇猛進攻,但是曹軍的裝備比不上李典等人。

  李典手下兵卒裝備的都是驃騎工坊里面新出的制式戰刀,身上的戰甲也同樣是覆蓋面積更大,防御效果更好,再配合熟練的戰斗技能,不僅是擋住了曹軍兵卒的突進,甚至開始反攻曹軍。

  曹軍兵卒憑著一股氣而來,卻在李典的刀盾面前,就像是撲擊到了礁石上的水浪一樣,無力的落下。

  在整條戰線上,曹軍兵卒根本占不了上風,雖然號呼酣戰,卻根本看不到破陣的希望。

  甚至在局部區域,曹軍還被李典的小隊壓制了。

  曹軍兵卒受損嚴重,接二連三的被砍倒在地。

  鳴金!

  曹仁咬著牙,下達了指令。

  如同之前匆忙而來戰一般,曹軍又是留下了幾十具的尸體,匆匆而退。

  李典有些懵,他難以理解為什么曹軍會做這樣的,在他看來毫無意義的進攻……

  打了又不拼命,稍微接觸一下就走。

  這樣的戰斗有什么意義?

  這不是來送死的么?

  除非是……

  曹仁想要讓他因此停留在此地?

  而此時此刻,在薊縣的趙云,也同樣面對著送上門來的事情……

  甘風在遼東打贏了丁零,繳獲了不少胡人胡馬,信息傳回來,就是快馬加鞭的事情而已,但是要將那些繳獲的戰馬和抓捕的胡人也送回來,就不是那么簡單了。

  趙云既要做出相應的安排,又不能耽誤原本的事項,尤其是在薄弱的幽州之地,簡直就像是如履薄冰一般。

  因此趙云對于前來打擾的家伙,一上來就沒有多少好感度。

  清河崔氏?

  趙云反看著送上門來的名刺。

  送上名刺來的小吏以為趙云不清楚清河崔氏的來歷,便是低聲說道,都護……這崔氏,相傳是齊太公后裔……后來封在崔地……也算是源遠流長之家……

  齊太公?趙云看了那小吏一眼,姜太公?

  那小吏點頭。

  呵呵……趙云忽然笑了笑,這姜太公助周立國,其后齊王卻在春秋爭霸……你說這齊太公,究竟應該是姓姜,還是應該姓齊?

  小吏瞪圓眼,這個……

  趙云將名刺扔了回去,不見!就說某事務繁忙,無暇見客!

  小吏唯唯而退。

  在薊縣府衙之外的崔林,正捋著胡須,思索著自己見到了趙云之后,應該用什么言辭來打動趙云,既能表現出崔氏對于驃騎的重視,又能展現出崔氏的重要,還能略微帶出一些矜持,避免被趙云感覺是自己送上門的不值錢……

  崔氏既然已經惡了曹氏,就必須立刻找到下一家。

  清河崔氏現在只是有些名頭,還沒有像是到了魏晉之后,唐朝鼎盛的時期,所以崔氏還需要寄生在某個強者身上,然后通過宿主來吸血壯大。

  當然,對于崔林來說,他不覺得趴伏在某個強者身上吸血有什么不對,畢竟從春秋戰國之后開始,不都是如此么?某國強大的時候,服低做小,口稱臣子,等到自己強大之后便是立刻翻臉,他可是齊國之后,姜氏后裔,要是論及血脈高貴來,崔氏也不差!

  可是崔林萬萬沒想到,他送進去的名刺就那樣被扔了出來!

  這個世界,這個天下,總是應該有些人,不遵循那陳舊的血脈,不看重那腐朽的名頭!

  當那名刺咣當一聲落在了崔林面前的時候,崔林就感覺心中像是有什么東西破碎了,稀里嘩啦的和那名刺一同跌落泥塵!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