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621章利益,究竟是什么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廳堂之內,諸葛亮的目光緩緩的從眾人身上掃過。

  看見這些因為眼前的利益便是興奮起來,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的各個大姓的人,心中不由得略有些感慨,驃騎大將軍所言,真是一點都不差,熙熙攘攘,天下皆為逐利人。

  諸位,諸位!

  諸葛亮微微咳嗽了一聲。

  眾人這一次就配合很多了,紛紛停下了議論,專注的看著諸葛亮。

  當然,如果說諸葛亮只是假大空的畫個餅,虛假的許個諾,并沒有說到實際的要點上,沒有掏出些真家伙來,這些人依舊只是會哼哼哈哈,也同樣不會有什么具體的行動的。

  就見諸葛亮抖了抖袖子,掏出了真家伙,諸葛不傳之密,舌戰之術……

  嗯,咳咳。

  諸位,夫上古之時,人不過一二,物不過三四,百姓所求不過溫飽,所用不過遮蔽,故而百姓之所聚集,非求物之用也,乃求得生是也。諸葛亮緩緩的說道,春秋戰國之際,部落漸亡,七國各呈英豪,制霸于天下,民亦以十萬百萬,物亦以千種萬般,然百姓亦不得物器所用,何也?七國征伐所故,皆用于戰也。

  秦制,勝戰之,然戰勝之后,亦敗也,究其根源,乃制也。諸葛亮看著眾人,聲音平穩清亮,秦制之敗,所因眾也,然勝于戰而不勝于民,制之頹也。故主公以秦制之前車為鑒,思當下川蜀之弊,察社稷黔首之愿,體諸位各族之困,所定此策,可謂利川蜀之百年也!

  眾人一聽,興趣更大,便是紛紛催促諸葛亮繼續說下去,卻沒想到諸葛亮擺了擺手,似乎就想要結束這一次談話的樣子說道:然今觀之,南中各位似乎……呵呵,亮以為,各位似乎并未意識到此事之要也,既不能主事,亦不能主謀,只是傳話一二,待決三四,言之又有何用?不如就此罷休,亮上書主公稟明南中各族之態就是!至于各位勞苦,不妨直至前院,亮令人送些錢糧草料,彌補各位跋涉勞頓就是。

  眾人一聽,什么玩意?

  這哪里成啊?

  就只是說了一個開頭,然后就說南中各姓不重視……嗯,確實之前有些不重視,但是這也不能怪南中各姓不是么?誰都不想要聽忽悠,在沒有確定是不是忽悠之前,誰也不會多重視。

  但是看這諸葛亮樣子,似乎不像是玩假的。

  而且就算是玩假的,南中各姓也不是玩不起,大不了就又是什么征調啊,勞役啊,實在不行看在驃騎面子上多少給一些也就是了,但是如果說什么都不知道,就這么回去了,其他方面會怎么樣不好說,但是到了家族之中,多半就會有個辦事不力的結果。

  所以,怎么說也要將事情搞明白,不是么?

  開幾句玩笑,起個哄是沒問題,可要是真抬屁股就走了,那就把人得罪了,這關系也就僵了。

  所以不管是裝粗魯的爨立,還是真粗魯的孟獲,都是紛紛表示自己之前言語不當,諸葛從事切莫在意寬恕一二云云,然后其余的人在一旁敲邊鼓,眾人齊聲附和,算是找了個臺階下。

  諸葛亮笑意更濃,也罷,亮就再說兩句。若是所言不妥,各位自便離去就是!

  眾人又是紛紛表示哪里哪里,心中則是肯定肯定。

  諸葛亮豎立三根手指頭,主公有言,天下之人,且不論貴賤,皆可分為三類,一為產,二為運,三為用也。產者,乃生產也,天下東西南北,各地之產業,農林牧漁礦,皆為產也。運,乃行商坐商,以及橋梁道路,走街串巷之貨郎等,皆為運者也,取其從產地運至民宅之意。至于用,那就簡單了,天下之人,無人不用……

  眾人聽了,紛紛微微點頭,雖然說這些人并不是太清楚具體產業的分界線,也不清楚所謂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的具體概念,但是大概上理解一下也不難,舉一反三也大概明白諸葛亮說的是什么了。只不過聽諸葛亮說可以,要讓他們具體的表述出來,那就不容易了,很多人也只是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在腦海當中有些混亂的想法而已。

  就像是看一場電影電視劇什么的,很容易,看的聽的時候似乎沒什么問題,可是要看完了聽完了復述出來,就不容易了。

  諸葛亮說道:上古至大禹,部落之人多蒙昧也,兼顧產、用二者,無需運者,何也?該因產物極少,部落之內不足其用也。即便是偶爾多產之物,也由部落首領指派就是,養老愛幼,部落之人上下齊心,共赴患難,此等之時,可謂「能者多勞」之期也。三皇五帝堯舜禹,莫不如此。

  人各有愛,有人喜歡這個,有人喜歡那個,但是歸根結底,大都是需要花錢的。

  至于有人說不喜歡錢……

  那一定有喜歡什么比錢更重要的東西,比如,權柄。

  在座的都是南中大姓,考慮的問題自然不是發愁每天吃什么穿什么,因此諸葛亮說了這番話之后,眾人便有人點頭附和,雖然說這些話方才也略有提及了,但是諸葛亮這么一說,似乎更透徹了一些。

  「能者多勞」之時,上下和睦,部眾均分,固有大禹治水,三過門而不入也,天下之所唱。然亦有弊也,諸葛亮繼續說道,部落生死,全系能者一身,「昔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可見一斑。

  堯帝并非要將部落交給舜,而是要給自己的兒子丹朱。可惜后來卻被舜發動政變給囚禁致死,而他的兒子丹朱也被舜給流放了。后來的舜禪讓給禹也不是真的,按照《竹書紀年》的說法,舜也并非主動傳位,而是被權臣禹放逐遠方而死。

  《韓非子·說疑》有云: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由此可見《竹書紀年》里面關于堯舜禹傳位的說法也并非是一家之言……

  自夏商周制春秋戰國,便又是漸變,「能者多勞」之期,變為「能者多得」之時也……諸葛亮緩緩的說道,此時,天下生靈得眾也,所產益多,余數皆為上所用,賜予能者,固有分封之地,食邑之所。

  勞而不得,非人所愿也,時短尚可,時日一久,必然疲憊。座下之焦璜點頭附和道,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此均之意,非為簡單平均,而是各得其分,正合此「能者多得」之意也!

  對,焦兄所言甚是!

  對啊,時代變了……

  眾人嘰嘰咕咕,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大部分都是贊同諸葛亮的說法,畢竟他們都是能者,自然是要維護多得。

  諸葛亮也在這個時候重新接過話頭,故,世事變,法則變,變者通,通方勝也。春秋戰國時期,產多也,運橫生,當可見齊有田,秦有呂,此事……呂兄當知之甚也……

  自稱是呂不韋的后人,呂氏呂凱坐在一側,聞言便是朝著諸葛亮拱拱手,并未多說一些什么。

  見呂凱不愿意多說,諸葛亮也不以為意,繼續說道:戰國之時,七國為大,各自為政,不通往來,運者未必需自產,便可以轉運商品,低買高賣獲利,此亦合「能者多得」之意也……只不過這天下能者,越來越多,最終七國合一,便是進入了一個全新時代……

  諸葛亮環視一周,諸位以為,此等全新時代,又是當如何?

  眾人思索著。

  將運者皆囚禁,屠戮,以期民眾唯產也,生即勞,死亦勞,不思不想,不求得用?諸葛亮微微笑著說道,隔絕交通,以溝塹困自身?制定嚴苛刑罰,稍有違背者,便是施以肉刑?敢問諸位,此等治國之道,縱然可一時,可否傳世乎?

  這自然是不用什么爭論,沒有人喜歡這樣的制度,不管是在座的眾人,還是普通的百姓。

  不得不說,諸葛亮說的這些,雖然有一些內容并非什么新鮮的東西,但至少總結的很到位。

  觀文景之治,何天下皆稱其善,究其本源,乃亂后求定,重于產也。諸葛亮說道,然七國又亂,又是何故?蓋因文景重于產,一地之所出者眾,自詡為強也,故于孝景之時為叛,而非孝文之時也。

  叛亂也是要有資本的,沒刀沒槍叛亂個毛線?當然七國之亂的原因還有很多,諸葛亮只是說了其中一點而已。

  對于一般人來說,或許忙于生計,是很少考慮這些類似的問題的,但是在廳堂之內的這些人不一樣,他們雖然未必全數都是各族的頭面人物,但也不是小角色,算是多少能說上些話的那種,對于家族興衰自然也是掛在心上。

  故,主公有言,如今天下,當以「能者多人」為重也……諸葛亮緩緩的說道,無論產,運,用,皆因人也。人之眾,產越多,一地之產有差,余者余之,乏者乏之,故有運之往來,各得其用,此乃天地正理,不偏不倚,產之禰多,運之通暢,用之得宜,人之逾眾,便可橫行于天下,順者昌,逆者亡!大漢自可囊括四海,縱橫八荒!

  這一切,并非是諸葛亮的吹噓,而是當下真實的局面。

  斐潛在關中三輔,河東隴右,漢中川蜀投入了大量的基礎建設,以奴隸的勞力,改進的科技,打通了原本狹隘的通道,貫通了各地之間的聯系,使得原本的界限開始縮減,整體性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長安平陽,在交通運輸,大型器械,兵刃戰甲,建筑材料,日常用品等等行業上都是領先于其余各郡縣,再加上兩次青龍寺大論,在文化輿論上也是強勢得不行,再加上對于郡縣的權柄拆分,軍政分離的改制,士族地方巡檢制度的確定,即便是南中的大姓,也不能像是之前那樣,自以為關上門,就可以什么事情都當做沒有,沒有發生過了……

  眾人不由都凝重起來了。

  怎么說呢?

  方才諸葛亮所言,他們之中也不是沒人想得到,但是不成體系,也未必能通透,畢竟能不能想得到是一方面,更進一步在想到之外,還要找到具體的依據,相關事件的支持,對于這些南中大姓來說,就比較難了。畢竟南中偏遠,近蠻夷多了,思想也難免蠻夷化。

  那個當下就有些蠻夷化了的爨立多少有點迫不及待的說道:諸葛從事,還請詳細說說,究竟這「能者多人」應當如何?還請賜教!

  是,是,諸葛從事請講……

  得聞諸葛從事之言,便如撥開云霧,得見青天啊!

  花花轎子,當然人人都會抬一把。

  直覺告訴爨立,諸葛亮肯定還有一些東西沒展開說。

  此時此刻,爨立便是不管自己穿的衣袍漢不像漢,夷不像夷了,按照漢人禮節,言辭也是恭敬謙遜,就像是方才那個故作粗魯的他完全不存在了一樣。

  賜教不敢……諸葛亮微微笑著,便是于諸位一同探討就是……

  眾人腰身筆直,恭敬聆聽。

  主公有言,天地生萬物,然人得其靈也!諸葛亮沉聲說道,故而,得人之靈者,當為今之能也!

  何為人之「靈」也?諸葛亮環視一周,簡而言之,便是「智慧」!

  比如上古之民亦耕田,然上古之民耕田之法,今可復用之乎?今一農夫之力,與上古之農夫無差,然其產得益也,此便為人之靈也。春秋之時以銅伐木,如今又是如何?漢初遇山溝深塹便是束手難行,然如今五行雷出,可移山也!此等皆為人之靈也!

  眾人頓時紛紛為全球變暖貢獻了一份力量。

  在南中各族大姓心中,尤其是一些年長者的觀念里面,大漢依舊是一個非常遙遠的概念。

  川蜀之地難行,從川蜀到南中,也是同樣的難走,正是因為不好走,所以就懶得走了,然后因為自己懶得走,就覺得所有人都是走不了。

  這樣的觀念長時間駐留在南中的這些人心中,雍氏的叛亂,難免也是有這樣的想法,覺得大漢即便是想要治理南中,手腳一時半會也伸不過來,自然就是當地鄉紳為所欲為了。

  可是如果說就像是諸葛亮最后的那句話一樣,川蜀的這些山溝深塹被打通了之后……

  徐晃在川北正在大興土木,修整山道,拓寬瓶頸之處的消息,南中大姓當然不可能不知道。

  眾人沉默了下來,一些人似乎領悟到了一些什么,但是也有一些人似乎抓住了什么,又似乎不太明了。

  其實,諸葛亮已經是說得很簡單了。

  更高深的那些,諸葛亮沒有說,說了這些人也未必能懂。

  南中,說好聽一點,叫做邊緣地帶,說不好聽的,就是和蠻荒接壤。之前華夏人以為蠻荒就是什么都沒有,什么都沒用,但是現在觀念也漸漸的被斐潛所改變了。

  蠻荒,就意味著什么都沒開發!

  就像是面對從來不穿鞋子的小島居民,有人悲觀,有人狂喜。

  想要登門,一戶戶的撬開小島居民的門,無疑是一個非常費時費力的事情,可如果說能讓這些小島上的居民自己來,到商鋪前排隊……

  想要這樣的轉變,其實也不難,只需要讓這些小島居民感覺到了鞋子的舒適就可以了。

  而這些更好用的工具,更舒適的物品等等,華夏都有。

  在長安三輔已經是被人嫌棄,沒有人喜歡用的東西,拿到蠻荒來,都可以換東西,金屬礦石,木材香料,植物種子,珍珠瑪瑙,牲畜毛皮,甚至實在是沒有,換奴隸人口也行!

  哪一種不賺錢?

  誰去做不賺錢?

  之前是漢人自己都不夠用,吃穿都是貧瘠,當然也就拿不出什么,可是現在隨著農業工業的發展,糧食產量的提升,漢人不必全數被困在了土地上,其余產出物就會越來越多,可以用來銷售的商品也就自然增加了。

  注重糧食產出,不是整天喊幾聲口號,然后將農夫綁在土地上便是算重視了,而是要讓農業技術不斷的進步,讓畝產得到提升,而這個可以提升的空間,其實很大,即便是稍微一點的進步,都可以使得華夏收益良多。

  亮不才,得徐使君委任,當下為成都學宮司直是也。諸葛亮微微皺起眉頭,看著眾人說道,然亮調閱學宮學子名冊,發現多為川中之人,而南中么……且不知諸位皆為家學相傳,可媲美學宮乎?族內子弟,若是不得學,何得人之靈乎?此為吾主恩澤之一也。

  諸葛亮沒等眾人回應,徑直又是說道:其二。如今徐將軍于川中開辟修建道路……這道路一開,周邊村寨頓時得益良多,亮就不贅述了……只不過這道路修建,亦是費時費力,故而僅能顧及大縣大寨之處……如今南中民冊缺失,諸位可各自上報,確定鄉縣村寨人數,以便后續修建道路……畢竟這道路可不像是器物,一旦確定,就難以再動……諸位可是要把握珍惜才是……

  眾人相互看看,似乎從之前的同一陣線,忽然之間就變成了相互競爭,氛圍多少有些詭異起來。

  其三么……諸葛亮繼續笑著,笑容親切,自然就是這南中之能者,各地之歸屬……諸位,可是明白了?

  1秒:m.biqudu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