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446章技術和累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每個人都有苦惱,而且每個人的苦惱未必都一樣。

  就像是曹操孫權都在苦惱著如何對付自家的豪強地方大族旳時候,斐潛也是在苦惱著,卻是在琢磨著應該怎么對付手榴彈。

  倒不是斐潛上了戰場,而是斐潛面對著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眼下手榴彈的款式,不得不跪倒在大漢當下的生產力的面前,承受著無奈的技術壓制,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退化。

  原本斐潛是想要一步到胃,呸,一步到位的,畢竟手榴彈的最佳模式,或者說相對來說殺傷力比較大的款式,就是卵形手榴彈,可是在實際的過程當中,卵形的手榴彈卻因為生產技術的原因,有很多的麻煩,并且也受到了限制。

  一方面是卵形手榴彈需求較高,也更費鐵,另外一方面,在點火上并沒有后世的那種穩定可靠的雷管啊,點火藥啊,延遲引信啊等等,所以擲彈兵原先在點燃手榴彈之前,都必須要先點燃自己,嗯,點燃自己攜帶的火繩,然后再用火繩去點燃手榴彈的引火藥。

  黑火藥的手榴彈殺傷力極其有限,但是對于當下的步兵密集戰陣有著非常大的破壞力,這種破壞力不是說直接對于肉體殺傷,而是對于其陣列的破壞,沒有多少人可以在擲彈手的手榴彈之下,還能保持鋼鐵意志,頑強不屈的,在多次的戰斗報告當中,往往只有一輪,最多兩輪,對方步卒陣線便是完全崩壞。

  因此斐潛認為,盡管是手榴彈的殺傷力有限,但是也應該盡可能的加大研究,持續開發,可是斐潛萬萬沒有想到,當從事這種殺傷力武器的黃氏工匠呈上來的最新款式的手榴彈,卻像是一種倒退。

  因為這個新款的手榴彈,是帶著一個長木柄的。

  又丑,又怪,說不出的難看。

  斐潛之下的手榴彈其實有好多個版本,一直以來都沒有完全定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始終無法達到斐潛理想,或是暫且符合理想模式的版本。

  最開始的時候是類似于燃燒彈的火藥瓶,摻雜了火油的,爆炸的力度小的可憐,就是嘭那么一下子有些嚇人,等同于后世比較大號的鞭炮,不是靠得很近,殺傷力幾乎等于沒有,聽個響嚇一跳倒是效果不錯。

  后來就發展成為了瓦罐裝的黑火藥炸彈,用浸染了火油的繩索點燃,殺傷力和震撼力都有一定的提升,但是投擲出去在沒爆炸之前就破損的,點了火繩燒了一半熄滅的,燃燒速度不一致導致爆炸時間差別很大的,甚至有因為不好拿捏反而扔到自己屁股后面的……

  所幸這些黑火藥投擲彈,在裝藥量上較小,即便是發生了投擲事故,也不會有太大殺傷,算是不幸當中的萬幸。

  再往后,斐潛就逐漸明白了在大漢的現階段的工業和化學水平,并不足夠制造出類似,或是接近后世的手榴彈,只能是指引了方向,讓黃氏工房的大工匠繼續去研究。結果斐潛沒想到黃氏大工匠拿過來的,和斐潛幼年時期殘留下來的那種老式手榴彈印象完全一樣,不,甚至比那種老式木柄手榴彈還要更難看。

  不過,改成這樣之后,投擲距離會增加一些罷?

  記得好像能投擲到五六十米?

  斐潛手中的手榴彈只有外觀,并沒有灌藥,是空心的。加了黑火藥之后可能重量會上升一些,但是還不是太重,可以接受。

  木柄太長了,若是不知道這玩意是手榴彈的,都像是……

  想想,像什么呢?

  斐潛總覺得有些眼熟,拿在手中琢磨了半天,忽然想起來了,就像是后世西洋樂器里面有兩個抖起來沙沙作響的木錘子,應該叫做啥來著?沙錘?大概比那個玩意小一圈,然后木柄更長一些,顏色么也沒有任何的裝飾,鐵黑和木青。

  還不如老式的木柄手榴彈呢,至少木柄手榴彈還大小一致,看起來還像是工業化的產物。

  而這手里的,更像是娛樂工具……

  可是在聽了黃氏大工匠的講解之后,斐潛就漸漸的收了輕視,或是蔑視的心理,對這個丑陋的小家伙開始認真起來。

  確實改進到現在這樣的形態,呃,好吧,算是改進,是針對解決了之前的那一些問題。比如有了木柄之后,相對來說就更加容易投擲,雖然也有脫手的可能性,但是確實大大的降低了投擲的難度,木柄的持握感也更好。

  另外因為引火藥的化學基礎缺失,導致一些化合物,要么是制造不出來,要么是并不純,或許一兩次能達成理想的效果,但是要大批量的生產卻有很大的難度。

  斐潛看著木柄手榴彈,微不可查的嘆了一口氣。

  制造理想當中的手榴彈,需多種不同的化學品。

  火藥作為爆炸藥,雷汞作為雷管起爆藥,氯酸鉀作為拉火藥,紅磷作為摩擦藥。這就是斐潛所能知道的極限了,而具體雷汞成分是什么,氯酸鉀要怎么制作,紅磷怎么提純,斐潛就無能為力了。

  最麻煩的或許就是氯酸鉀。

  類似于氯酸鉀這樣的混合有機物,不管是從毒性還是從穩定性來說,都是相當可怕的。畢竟中學化學的底子還在,斐潛知曉氯酸和鉀這兩個東西,都不是什么乖寶寶,或許對于后世來說,要制造出氯酸鉀的難度并不大,但是對于漢代當下來說,什么電解啊,化合啊,統統不要想。

  真要做,還要先建立發電系統,直流電交流電什么的,然后直流電交流電的基礎又是高品質的材料,至少是能夠耐高溫高壓的,要不然就像是手搖發電機那樣,無法穩定。

  所以像是當下這樣,將導火繩藏在木柄里面,外面再加上蠟封,就相對來說可以保證了導火繩不易受潮,燃燒也相對穩定,不會出現不小心將導火繩砸在地面上,然后熄滅了的情況。

  手榴彈的彈體,采用了無法繼續煉鋼的熟鐵,直接鑄造而成,外殼上面挫出了一些紋路……

  斐潛指點著那些紋路說道,不要用銼刀,看看能不能制造比較精細的模具,直接灌注成型……

  真要大批量生產,哪還有銼刀一個個挫的功夫?

  還有這個木柄……斐潛繼續說道,這是用木鉆制取的罷?太費工夫了,看看可不可以用竹代替……

  木頭太費功夫了,竹子會不會好一些?先試試再說罷。

  此外,這個柄太長了,要短一些,引火繩看看可不可以再細一些,就可以盤在其中……斐潛干脆就按照他之前對于木柄手榴彈的印象說著,用蠟紙封住,再加個木蓋子,需要點火之時,打開木蓋,破了蠟紙就可以拉出火繩點燃了……

  沒有引火藥真是麻煩啊,可這基礎工業又這么弱……

  還有,外觀不需要再雕刻花紋了……

  簡單,實用,少紕漏,便是最佳……

  先行制作一批,試一試效果怎樣,再進行改制……

  黃氏大工匠捧著新款的手榴彈走了,

  斐潛卻是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黑火藥。

  品質實在是難以保證。

  有的時候很有療效,但是有的時候么,就一言難盡了。

  這種痛苦,甚至到了后世抗戰時期。土制的黑火藥手榴彈,還經常出現一分兩半的現象,直至援朝期間,大米兵還戲稱我們的手榴彈是震撼彈,而非殺傷手榴彈……

  所以當下爆炸的效果,就不像是什么電影電視那樣驚天動地,飛沙走石的模樣,更像是十八世紀的時候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那種排隊槍斃的濃厚硝煙。

  看著爽,效果差。

  也正是如此,使得斐潛對于火炮的發展欲望一直不是很高。

  因為效果確實不好。

  只不過就像是手榴彈一樣,不能因為難看就不做了。

  青銅炮還在試驗和改進,但是效果么……

  在最初的青銅炮的版本當中,出現了許多問題,要不是斐潛持續的鼓勵和指引,說不得早早就廢棄了研究,或者像是木柄手榴彈一樣,拐到什么木質滑膛炮的稀奇古怪的路線上去了,畢竟后世之中也有用樹木做的土炮,比青銅炮可是便宜輕便多了。

  在北曲軍事工房靶場里面展現的青銅炮,實在是太短,裝藥量也不好控制,少了射程短,多了對于炮體形成壓力,開不了幾次就會報廢,并且火炮也沒有準星,只是大概的一個射擊方向,并且最開始鑄造的時候沒有把握好青銅的成分比例,導致火炮在火藥高溫高壓之下產生了變形……

  至于像是青銅炮的炮膛外口寬,內部小,比例不協調,不能有效的引燃黑火藥,不能有效的聚集火藥氣體,炮膛內部也無法做到合格的圓形,炮膛內沒有鏜光……

  還有像是炮彈尺寸乃至形狀隨心所欲,大小不一,而且縫隙過大,氣密性不好……

  青銅炮起初沒有炮耳,而且有頭重腳輕的毛病,如果裝藥太過密實,就會在開炮的時候顛倒自行炸裂……

  技術的進步,便是這樣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然后從失敗當中爬起來,總結再總結出來的,當然在這個環節當中,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工匠試驗的記錄。沒有斐潛在早期提出的工匠試驗的記錄,就不可能有當下比較完善的工匠體系,也不可能支撐起青銅炮的研制。

  其實在歷史上,在明朝的時候,傳入的一些所謂紅夷大炮,從本質上說和明軍制造裝備的各種傳統火炮并無兩樣,都是滑膛前裝炮,使用的也同樣是黑火藥和實心炮彈。

  但是受惠于西方當時比較標準的制造工藝,以及對于某些事項的細節要求,不是大概、少許、若干等等的模糊量化,使得西方的火炮從設計到實用,都比明朝自己研制的要更好。比如當時的紅夷大炮,炮身管壁較厚,火炮倍徑大,炮身也是從前至后漸粗,還帶有些炮錮加固炮身,因此在射程、殺傷力和安全性方面都有優勢。

  同時這些紅夷大炮上基本上都有準星和照門,炮身上鑄有炮耳,便于架設在炮車上,調整射擊角度和移動方便。

  作為穿越者,得益于幼年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博物展覽,還有一些影視的印象補充,斐潛對于所需要的制造的青銅滑膛炮,多少有一些大體上的構想,也是按照類似于后世的紅夷大炮的形體來仿制的,只不過可能在材質或是細微結構上會有一些差別。

  斐潛并不清楚他現在所制造的青銅炮,應該歸納為幾磅的炮,反正當下也根本就沒有所謂幾磅炮的概念,只是大體上知道眼下青銅炮的射程應該是在千步左右,遠遠超出了一般弓箭的射程數倍。

  青銅炮,這種帶火字旁的,不愧是未來的戰場之神,即便是當下這種粗淺的形態,射擊精度和射擊距離也都遠遠的超出了投石車。

  最重要的是青銅炮可以用來直接轟門!

  這一點,是投石車所無法比擬的。

  雖然說青銅炮的準頭其實也非常差,遠距離射擊的殺傷效果并不比投石車要好多少,但是青銅炮比投石車更好用的在于,可以利用炮架抵近到了百步之內去轟城門!

  在比較近的距離上,基本上還是能保證命中的。

  投石機就不成了,別說投石車的結構使得其能不能投擲近處的目標,即便是可以,也未必能夠命中。

  也正是這明顯的優勢,才使得斐潛推動研制青銅炮,沒有人背后嘀咕說驃騎將軍昏頭了,拿青銅不去鑄造錢幣,而是在敗家……

  畢竟鑄造青銅炮的,可以說都是小錢錢啊!

  畢竟當下斐潛治理的地盤不斷的擴大,商業貿易也日益繁榮,對于銅礦的需求也在擴大。在貨幣流通上若不是斐潛早早的就推出了金幣銀幣的系統的話,恐怕現在已經是難以僅僅靠銅幣來支撐商品流通交易的需求了。

  當然,飛錢的也幫助了斐潛不必生產大量的貨幣,在很多時候,以大漢商會背書的交易平臺,使得商人們都比較放心的采用飛錢的模式,節省了貨幣的領用和結算的環節……

  畢竟連大商家都開始使用金銀幣,還有飛錢了,小商戶小商隊什么的自然也就跟著用了,就像是后世里面炒作一些紀念金銀幣,未必是金銀幣實際價值有那么高,而是有人承認其價格,就有好像有那么多價值一樣。

  就像是現在,斐潛認為青銅炮已經有了一些價值,才開始繼續往下研究,而碰到的難題,不僅僅是復裝和制退,還有重新瞄準……

  原本改變俯仰角度,只能靠著挪動炮架來解決,但是對于沉重的青銅炮來說,這絕對不是一件輕松的工作,如果有方向機構來代替人力來調整炮口方向,自然是會使得許多事情簡便不少。

  為了打造結實的炮架,斐潛又搭上了一批鋼材,使得青銅炮整體的重量飆升,估摸著應該是超過了半噸,恐怕有后世一輛小qq的分量。

  安裝了全新炮架的青銅炮隨即進行了靶場測試,證明方向機構的作用確實是有一些效果的,但是方向機構之中缺少方向鎖定和復進裝置,導致射擊的時候身管會在后坐力下產生偏移,然后每一次也都需要重新調整一下,當然比起人力來說要輕便許多了。

  隨后又進行了百里的行軍拖拽測試,證明四匹馬拉新炮架,就可以在比較平整的道路上新進,在靈活性上還是牽引性能上,都還算是比較可以接受,但是劣質滾珠軸承造成了好幾次中途修理。

  炮車支架分為前后兩截,主要是青銅炮的重量很大,在拖動的時候很不容易掌握平衡,稍有不慎重就會出現倒栽蔥的場面,分出前后車就可以分擔重量,并且保證在牽引的同時平衡重心。在進行攻擊的時候則是拆除牽引尾部的車架,然后架上放置因為后坐力而制退的裝置……

  又經過再次的改良,使得青銅炮勉強的通過了靶場測試和行軍測試,不再掉鏈子成為累贅,最終也讓斐潛批準可以試著小量的生產一些,然后組建炮兵連。

  當下的青銅炮,當然只能使用實心彈。

  斐潛之前一直以為只要材料上去了,就能制作滑膛槍,但是實際上他想的太理想了。即便是有相對來說比較堅韌的鋼材,用土法敲出槍管來,也不能保證槍管上下管壁是均勻的,炸膛這個事情么,也就在所難免,在射擊的過程當中說不得沒能殺死對方,反而會殺死自己。

  而相對比較成熟一些的青銅澆灌技術,畢竟是從先秦持續到了漢代的,而且傻大黑粗的結構,也比滑膛槍要更實用一些。

  同時滑膛槍在初期技術較差的年代,甚至不如弓箭好用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當下滑膛槍的研制,也就是做個樣子,或者說先搭個基石,等待后續的發展,科技的進步。

  而這些在斐潛領地上的各種新奇的裝備,先進的技術,也迎來了屬于它們的考驗,或者說是對于它們的保護者的考驗。

  對于玄武池的最新戰艦技術的盜竊的奸細,漸漸的浮上了水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