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011章福禍相依,治理良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在諸葛亮和龐統兩人商議的時候,驃騎將軍斐潛正在琢磨著校官的問題。

  如今斐潛麾下,一流的武將也是不少,但是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就是在這些一流武將之下,第二梯隊,或是更下一層的第三梯隊的人員較少。

  現在還可以讓這些第一梯隊的將軍沖鋒陷陣,但是再過幾年,總不能依舊讓這些將軍沖殺在第一線罷?要知道這些將軍最大的價值不是在戰場上死去,而是要將他們這么多年來的戰爭經驗傳授下去。

  嚴格說起來,廖化算是比較優秀的第二梯隊人員,甘風、張繡等也算,朱靈么,年齡大了一些,勉強罷,但是他們的問題也比較明顯,若說是能像第一梯隊那樣獨擋一面,恐怕是還需要好些時間。

  盤算了半天,斐潛著實有些頭疼,主要是沒有什么頭緒。

  畢竟在印象之中,比較耀眼的都是在三國初期風華絕代的那些家伙,若是說在關老二死后還剩下那些優秀將領?

  姜維?

  現在怕是還沒生出來?也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將姜囧先調回來再說,否則能不能生姜維還是兩說,搞不好成了姜偉了……

  這些問題又不能說,只能是斐潛一個人自己煩惱。斐潛考慮了半天,只能是大概有個構想,具體的事情還是只能慢慢籌劃。

  都說英雄爹不會生下狗熊兒子,可放到三國中明顯就不是。縱使父親是縱橫沙場的軍事天才或是武藝高強的戰場名將,可他們的兒子似乎都未能繼承父親的天賦,只有幾人身上依稀還帶著父親的英姿。

  斐潛印象最為深刻的,自然是關羽的后代,關平關興都挺強的,根據正史記載,關羽的兩個兒子都曾投身戰場,從這一點看都不是孬種。關平與父親一同戰死,關興也沒有給父親丟臉,在戰場上頗為英勇,可惜英年早逝,沒能留下更多的英雄事跡。

  張飛的兒子么……嗯,怎么說呢,似乎就比關平關興要差一些了……

  劉備劉大耳朵的兒子么,算了罷……

  趙云么,歷史上兩個兒子的官職都不高。不過趙云的小兒子趙廣卻很英勇,為了維護姜維死在戰場,可以說是沒給趙云丟臉了。

  張遼的兒子似乎才能有限,最終也就到了偏將軍的位置,沒什么名氣像是,就連叫什么,斐潛都想不起來。

  至于徐晃?

  太史慈?

  特喵的誰記得徐晃兒子叫啥,太史慈的孩子又怎樣?至于魏延的家族就更憋屈了,根本沒啥機會就被一鍋端走。

  斐潛捏著下巴上的胡子,現在是不是要準備個二代目培訓班什么的,以便不至于斷了傳承?作為一個優秀的資本家……呃,作為一個優秀的接班人,自然不能只割一代的韭菜,要年年歲歲世世代代的割下去才好。

  這倒是個很有些意思的事情……

  斐潛正想著,忽然一陣狂風吹拂而來,似乎連帶著房頂上的瓦片都要吹走的樣子,跨拉拉的一聲亂響,不由得打斷了斐潛的思緒。

  報!龐令君、諸葛二人求見!在外值守的護衛稟報道。

  斐潛愣了一下,放下了筆,然后一邊讓人請將進來,一邊將記載了這些比較隱蔽的事項的書卷先收了起來,放到一旁的書架之上。

  不多時,龐統和諸葛亮就到了。

  見過主公……

  龐統和諸葛亮行禮。

  在短暫的寒暄之后,便談及了正事。

  聽完了龐統和諸葛敘說,斐潛微微有些皺眉。

  如果說要用強制手段,當然很方便。

  甚至都不需要斐潛特意出面,龐統就能辦了。甚至只需要將大戶之中平日里不怎么聽招呼的拘幾個到長安之中,第二天再開個動員會,各家就得乖乖的把該辦的都辦了。

  各家都有各家的經,而且大多數都不好念。即便是有人一生下來就是富二代,起跑線就跟別人不一樣,但是鬼知道是不是會有坑爹的兒子,還是有坑兒子的爹,若是簡單坑一回倒也罷了,若是愛是一道光,那簡直就是發慌啊……

  孔明之策……斐潛緩緩的說道,雖說也是良策,亦為可行,不過么……斐潛看了一眼諸葛亮,沒有說下半句。

  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也表示斐潛并不贊成諸葛亮所提出的策略。

  諸葛亮微微皺眉,然后看著斐潛。

  龐統則是轉著眼珠子,似乎想到了一些什么。

  其實諸葛亮能想出以道衡之,以利誘之的策略,先是以斐潛勸耕也好,約談也罷,反正是做出表率,確定了農桑的地位,頂一個基調,然后再利用這些士族大戶看重的是各項利益,便用利益作為把手,一邊提高糧食的賦稅重視比重,確定明確的獎懲標準,另外一邊提升糧食的收購價格,以此改鼓動士族的耕作莊禾的積極性,整體上來說,也不失為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法。

  這個基調的標準自然是需要斐潛來定的,否則其他人都言之不順。

  斐潛看著諸葛亮,從這個策略上來說,也可以看出諸葛亮的一部分執政思想。歷史上諸葛亮在川蜀,似乎也是秉承了這樣的模式,但是很遺憾,諸葛亮還沒有跳得更高一些,脫離原本歷史性的禁錮。

  可以說,如果真的按照諸葛亮的建議來做,效果一定也有,甚至也會不錯。但是么,斐潛想到的是更多的東西。

  這也不能怪諸葛亮,畢竟眼前這個諸葛亮還是個青春版的蘿卜頭,水嫩水嫩的……

  至于龐統么,斐潛看了一眼龐統,雖說這個事情,龐統也應該早些發覺,但是現在也不算是太晚,因此斐潛也沒有要指責龐統的意思。

  龐統每天需要處理的事務也是很多,別的不說,光是這幾天臨時調配物資民夫,對于各地的屯田進行保護,牽扯的事項就是千頭萬緒,一時間沒有能夠考慮周全也是很正常的,畢竟龐統每下一個指令都需要三思后行,這本身就是極其消耗精力的了,又不能像是見習的杠精噴子一樣,說話做事都不用負責任。

  當然歷史上的諸葛亮是能做到事無巨細,大小通透的,但是當那是以諸葛亮透支生命為代價而做到的,這要把諸葛亮擱現代,這就是個病!諸葛亮就是一個有著變態權利欲望的工作狂,最后撈到過勞死的命運。

  龐統顯然不是這樣的人,而且斐潛也不想看到一個過勞死的龐統,因為那反而說明了上下者皆無能……

  說實在的,在糧食儲備這個事情上,真是再多的糧食都不夠。若是再多些時間就好了,有時候斐潛心中也會浮現出這樣的念頭來。多些時間,就多一些準備,甚至棉花都能多種幾季。

  士元,孔明……斐潛緩緩的說道,凡事皆有利弊……此間或弊之,然則亦利之……

  凡事皆有利弊?龐統和諸葛亮不由得對視了一眼,隱隱生出了一些驃騎將軍又要搞事情的感覺。

  萬事萬物都是如此,只不過有人只能看到一個方面,而忽略了另外一個方面,就像是斐潛騎兵強盛,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貴啊。

  斐潛兵力精銳,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貴啊。

  就簡單的以騎兵糧食來算,大牲口看起來萌噠噠的,又可以揉搓又可以騎乘,但是飯量也是很大,基本上一匹馬頂五個人,再加上騎兵本身,一名騎兵就基本上等同于六個普通的兵卒口糧數量了……

  當然,這是作戰之時,不作戰的時候消耗就會降低很多。

  如果斐潛麾下只是幾百,亦或是幾千騎兵,那么一些多數量大概也無所謂,但是現在斐潛的騎兵數量已經是接近三萬,騎兵這一塊消耗的糧草自然是相當可觀。光糧草消耗就差不多等同于普通步卒十幾萬的數量,若不是斐潛推動了家豬飼養,替代且減少了原本普通兵卒攝入的一塊碳水化合物的比重,讓出了更多麥麩豆類給戰馬食用,想要支撐起這么多的戰馬進行高強度的作戰,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所以現在斐潛要支撐一個小規模的區域作戰,問題不是很大,但是要是全部范圍內大規模動員作戰,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曹老板正是看到得比較全面,所以才有些信心和斐潛掰手腕,要是真的斐潛強到沒朋友,那么即便是曹老板咬著牙死撐,其他的士族大姓也不愿意跟著曹老板一條道走到黑,不是么?

  所以斐潛提出的問題,就很有意思了。

  即便是斐潛對于百姓有各種優待政策,甚至有免費派發的福利,然后關中的百姓的幸福指數就會等同于后世么?顯然不可能,畢竟這依舊還是在封建時代,是特權統治的歲月。士族在鄉野之中,權柄還是比較大的,但是這些權柄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呢?

  是上一級的機構賦予了這些地方機構的各項執法權……

  那么作為朝堂,是不是希望看到地方荼毒百姓,橫征暴斂呢?顯然不是。那么作為朝堂是不是歷朝歷代都不知道地方有這樣的行為,然后從頭到尾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呢?顯然也不是。

  那么既然有問題,又為什么不去改呢?

  因為改不了。

  根源就是四個字小農經濟。

  就像是斐潛當下,農桑莊禾是很重要,但是除了賦稅之外,還有口、課、色、貢、需、徭、役等等,別看每個數目可能都不是很大,但是種類繁多,不僅僅是在秋季一個時間段,而是四季都有。

  比如魚膠。在沒有化工膠水之前,這是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的東西。這么這些魚膠哪里來?當然就是收來的,就像是收取賦稅一樣,一個農夫交一點。

  但是一年四季都有大量魚可以捕殺的么?

  那么為了這一點魚膠,中央朝堂派人下去收,劃算不劃算?同時這些魚膠也不是全數上交朝堂,地方郡縣要不要修葺武備?要不要也留一點?難不成全數收上去,再發下來?

  所以不是說中央的人不知道,而是要改很麻煩,最為關鍵的問題是這些朝堂大佬還不知道要怎么改,于是就只能是維持現狀……

  這一維持,就維持了千年!

  若某親農桑,那么要不要重葛麻?斐潛看著龐統諸葛二人問道,如今天寒,若是今年再續嚴寒,所缺冬裝亦是繁多……若是短缺,又當如何?

  這個就是諸葛亮的策略的問題所在。

  既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不能說只是側重農桑,其他什么成為了陪襯。就像是諸葛亮在川蜀,確實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是諸葛亮在執政期間,川蜀之中除了蜀錦之外,還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貿易商品?

  即便是不能賣銅鐵等管制品,但是川蜀多竹啊,還有像是打了藤牌兵,就賣藤牌啊,反正弱點不是很清楚么?亦或是干脆讓孟獲南下,搞些后世緬甸的瑪瑙翡翠過來,不也是一樣可以么?實在不行賣幾頭大象么,曹沖不是喜歡稱么?

  重農桑不是不好,只重農桑就有問題了。

  就像是斐潛所說的,兵卒的衣裝,這也不是一個小數量,若是沒準備好,到時候一樣很麻煩。

  漢代之前,尤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氣候都是非常溫暖的,這些大體上可以從后世的壁畫之中窺見一些端倪。在戰國之前,所有的服裝都是寬袍大袖,直至趙國改裝才形成了一些適宜作戰的服飾。為什么是寬袍大袖?一個因素或是因為裁剪簡單,工藝水平不足,另外一個原因恐怕就是天氣太熱,比如后世常年穿袍子的中東土豪。

  如今斐潛給麾下這些兵將配發的是早期定下的制式葛布、麻布衣袍,純天然的,絕對不添加任何的化纖成分。這些天然織物不產生靜電,透氣透汗的效果極好,比起后世許多材質都要好,唯一的問題就是因為紡織工藝的問題,編制比較稀疏,若是經常洗刷,就容易散開散架……

  之前因為氣溫還行,冬季的服飾并不需要很多,但是現在么,大規模的生產和儲備厚一些的冬裝,就必須立刻提上議程了,而田地里面出產的葛布麻布,對于嚴寒的抵御效果就不足了,就要側重于發展另外的冬裝。

  初略估算了一下,初期大概需要十萬套,如果按照每套用布12尺來算,那么差不多就要2萬5千匹到3萬匹左右的布料,同時還需要填充物……

  川蜀一帶比較偏南方的兵卒暫且用不到,那邊平均氣溫都在20度以上,畢竟有秦嶺阻隔,即便是降溫也不會很大,那邊更多的問題主要是降水,旱澇交替也同樣不適宜農作物生長。

  什么?棉花?

  沒錯,最為廉價的,當然是棉大衣。

  但是現在棉花產量跟不上去,再過幾年或許應該勉強可以用了,而現階段硬是要做的話,只有木棉。同時也不是什么地方都有大規模的木棉,只有川蜀一帶有,另外交趾和南越地區應該也是有,而北方基本沒有,像是關中就基本上沒有看到有什么成片的木棉。

  斐潛已經讓徐庶派人在川蜀一帶多搜尋收集木棉,主要是看看有沒有成片大規模的木棉林,定期采摘才是王道。

  另外就是毛線衣了,算是毛線衣罷,粗一些的毛線罷了。

  這玩意么,保暖性也是不錯,就是不抗風。

  要抗風還是要羽絨服,可問題是絨的問題么,倒是不少,畢竟斐潛現在麾下飼養的牲畜數目也可以供給一些,不需要全數都依靠胡人,但是問題是別以為羽絨服就是兩片布包一坨絨,其實技術含量也是不低。

  即便是在后世,在八九十年代中羽絨服依舊還有出現鉆毛現象,而作為漢代當下,無論是哪一種布料都無法避免這個問題,只能是湊合著用而已。

  最后一種就是胡人的毛氈、皮草之類的,但是那些東西同樣也有缺陷,就簡單來說,按照現在的工藝水平,天氣一暖和潮濕,這些皮草發霉生蟲簡直就是不要太常見,別說一個月不照料,就是十幾天都能吃出大窟窿來,而兵卒若是在作戰之中,是要上戰場搏殺啊,還是停戰下來先翻曬皮草啊?

  而不管是毛衣還是毛皮,顯然都不是農桑能搞定的,而現在龐統諸葛然斐潛做出姿態,以道衡之,以利誘之,那么將來又需要御寒物的時候,還要不要再做一個關于畜牧的動員大會?將來或許還要加大煤炭石油的采集,是不是又要再做一個關于能源的表態?

  而且這個動員大會年年開,即便是初期效果好,時間一長么,怕是也不怎么好開……

  士族大姓也不是傻子,斐潛要當做是很平常的推動,就像是現在這樣,表示倒春寒很嚴重,老子的莊禾有問題了,老子沒收成了最后倒霉的還是你們!所以你們現在都要出人力幫忙!

  這些士族大姓就會哀嘆一聲,真他娘的倒霉,然后默默的乖乖的服從龐統的調配,因為這些人清楚若是真的斐潛不夠用了,糧草的壓力遲早還是會落在他們的頭上,所以幫斐潛也等同于幫他們自己。

  但是斐潛一旦用力過度,側重推動農桑……

  市面上的糧食甚至有可能不僅不會多,反而會更少信不信?

  華夏從來就不缺少聰明人,尤其是有小聰明的人。

  故而……斐潛微微笑著,看了看龐統和諸葛亮,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此時亦是治理良機也……

  治理什么?

  治理拖累華夏千年的小農經濟!

高速文字詭三國章節列表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