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405章 馬具2/2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夏末,龍部落的第五座城池建造完成,蘇焱賜名“濱”,濱城,城主即主持建造濱城的山松。

  在濱城即將建造完成的時候,蘇焱便令竹城戶部分部長鹿越接替兔慎成為赤城城主,兔慎帶著族人趕赴黃河南岸,在位于陽城西方一天陸路的地方選址準備建造龍部落的第六座城池,同時第六座城池附近會建造龍部落的第二座“造船廠”。

  第六座城池,第七座城池,第八座城池,第九座城池。

  按照蘇焱的計劃,一年一座城池,最遲五年十箭,待第九座城池建成之時,就是龍部落建國之日,第九座城池就是國都,同時第九座城池也會是所有城池中最高大最寬闊的城池,能夠容納更多的族人居住。

  九座城池,那時候龍部落的人口應該在五萬左右,若是加上仆役和奴隸,肯定會大大超出這個數字。

  這個時代的人口就那么點,以五萬人口建國,縱橫黃河流域,已經算是不錯的結果。

  建國考慮的東西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蘇焱考慮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國家的歷法。

  農歷是蘇焱的目標,依托“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節氣,再根據龍部落所處地域和時代的氣候環境變化,編撰一部適用的歷法。

  編撰歷法這件事由禮部負責,蘇焱會親自參與到其中。

  龍部落成立的第十七個年頭,也算是龍部落最忙碌的一年,教育改革,三大學院成立,將家畜分散到每家每戶,建造第五座城池,計劃中的六部全部成立,新的三部籌建,還有最重要的對外貿易,反而往年最重要的對外征戰在今年中并沒有進行。

  對外貿易已經成為龍部落當前最重要的事情,開辟貿易路線,嘗試接觸其其他部落進行交易,一年的時間里,與龍部落進行過交易的部落已經達到二十個左右。

  青木部落、大耳猴部落、角鹿部落、花豹部落、日部落陣營(共八個部落)、飛馬部落、燕部落等等。

  受限于甲型船的數量和航行速度,龍部落能夠與之接觸的部落頂多達到三十幾個,蘇焱已經計劃建造新的造船廠,并建造更大船速更快的船只,可以讓龍部落的船只航行的更遠,接觸到更多的部落。

  不過僅僅三十幾個部落或者二十個部落,與之交易也會給龍部落帶來巨大的收獲。

  人口,獸皮,馬,牛,新的農作物,這些都是龍部落所需要的。

  通過對外征戰,龍部落也能獲取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不過無論龍部落再強,戰爭中依舊會有龍部落族人死傷,能夠避免戰爭還是避免掉比較好。

  同時發動戰爭也有很多麻煩的事情。

  比如發動戰爭覆滅部落抓獲大量俘虜,這些俘虜與龍部落有毀家之仇,大部分男性只能作為奴隸使用。

  而與其他部落交易到的人口,他們與龍部落并沒有多少仇恨,甚至他們應該感謝龍部落將他們拯救出來,只需要最多三年的時間,交易獲得的人口就能融入到龍部落來,不能融入的全部貶為奴隸。

  再比如在草原上發動戰爭,龍部落需要游牧部落的牛馬,覆滅游牧部落的確可以獲得大量牛馬,但是游牧部落能跑,還沒有騎兵建制的龍部落很難追上想跑的游牧部落,甚至足夠數量的騎兵會給龍部落帶來大量傷害。

  通過對外貿易,用龍部落有的且價值比較低的東西從其他部落換取到龍部落需要的東西,往往這是一個雙贏的結局,從青木部落、日部落陣營、燕部落三者就能看出來與龍部落交易的巨大好處,而龍部落得以從這三者獲取到人口、獸皮、農作物。

  獲取人口是龍部落對外貿易的最重要一點,其次就是從游牧部落獲取牛馬,三次草原之行,龍部落一共與三個游牧部落嘗試接觸并進行交易。

  白鹽、銅刀、花椒粉、陶器,這四者是三個游牧部落最受歡迎的商品,每一次路過游牧部落時,游牧部落都會進行交易,最開始接觸的飛馬部落已經進行三次交易,龍部落與三個游牧部落一共進行六次交易。

  六次交易,龍部落的收獲非常大,一百余匹馬,五十余頭牛,還有八個原本是游牧部落奴隸的放牧人,他們都已經成為龍部落的一等仆役,最遲明年結束,就會成為龍部落族人。

  游牧部落最多的還是獸皮,不過活的牛馬比獸皮更重要,等日后無法換取更多的牛馬時,才會轉而換取獸皮。

  游牧部落的牛馬羊雖多,但也不會無上限將牛馬交易出去,畢竟這些可都是游牧部落的食物,數量不能少于某個數字,可持續發展才是游牧部落所需要的。

  有了一百余匹大馬,龍部落雖然還沒有組建騎兵部隊,但是蘇焱已經派遣一百成年族人(男女各半)跟隨八個一等仆役學習駕馭馬。

  駕馭馬其實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騎馬,一種是駕馭馬車。

  游牧部落的族人可以說是從馬背上長大的,騎馬是再熟悉不過的事情,而龍部落族人剛剛接觸馬,想要快速學會駕馭馬無疑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

  這時候蘇焱命令族人將馬鞍、馬鐙、馬嚼、韁繩一套四件馬具制作出來。

  馬鞍,一種用包著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內塞軟物,形狀做成適合騎者臀部,前后均凸起。

  馬鐙,一對掛在馬鞍兩邊的腳踏,供騎馬人在上馬時和騎乘時用來踏腳的馬具,馬鐙的作用不僅是幫助人上馬,更主要的是在騎行時支撐騎馬者的雙腳,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騎馬的優勢,同時又能有效地保護騎馬人的安全。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