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049 有價證劵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如果說抵當所是銀行的話,檢校庫就是信托機構,交引庫就是證劵交易所。看到沒,現代金融業的三巨頭都湊齊了,還是在一千年之前。

  “那我就明白這些錢大概是從哪兒來的了……我也知道我要干的事兒到底該不該干了!”

  富姬的回答是肯定的,交引庫和檢校庫確實存在,而且它們的歷史要比抵當所還早。到這時洪濤就不用富姬去一點一點給自己講解福利系統的資金是從哪兒來的了。

  那些錢是自己生出來的,不管是皇帝的內帑也好、朝廷的國庫也罷,它們付出的只是本錢,維持福利系統運轉的不是本錢,而是由本錢派生出來的利息。

  具體的流程很簡單,就是把本錢存入國有銀行,再由國有銀行對外放貸或者投資,獲利之后把利息返還給福利系統,而且是源源不斷的注入。只要國有銀行不倒閉,證劵交易所別常年熊,信托機構別無事可干,福利系統就不會缺乏資金注入。

  事實上這套系統運轉的非常良好,據富姬講,六尚的閑置資金也會存入抵當所生息,不光六尚,很多朝廷機構都會這么做。

  這也不是什么暗箱操作,只要征得皇帝和宰相的同意,任何一個政府部門都可以把閑置資金存入抵當所生息。

  錢多就多得,錢少就少得,反正不會讓錢在箱子里生銹玩,多一文是一文,這就是宋朝官員和百姓對錢的態度。

  那這么多錢都存入銀行了,銀行能貸出去嗎?或者說銀行能找到那么多可以盈利的投資項目嗎?

  在這一點上就得去問問交引庫和市舶司了,做為國有銀行,抵當所的大部分投資都是流向這兩個部門的。前者是證劵交易所,后者是海關兼商業部海外貿易司。

  交引庫是干嘛的呢?它是負責發放鹽引、鐵引、茶引和香藥引的。這幾種大宗商品都是國家統購統銷的禁榷物質,私人是不能無證買賣的。

  但是宋朝政府比較具備經濟頭腦,他們知道如果全部讓官府買賣的話,必須是把褲衩也賠掉的節奏,于是就變通了一下,弄出了幾種引據。商人們拿著這些憑據就能去政府倉庫里提貨,想賣到什么地方就賣到什么地方。

  從古至今,但凡是政府管控的物資就必須利潤大,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放到宋朝也一樣。既然鹽茶鐵香料不愁銷路、不愁利潤,商人們必須會來爭奪這幾種憑證,有了憑證才有合法銷售的資格嘛。

  然后宋朝政府又耍了一個很高明的商業手段,他們說了,想要憑證沒問題,但大家得幫朝廷一個忙。也不是白幫,就是利潤低一些、風險大一些。啥忙呢?軍隊的后勤!

  宋朝軍隊自打建國以來,隔三差五的就得和北方國家打一仗。騎兵打仗可以一個人兩匹馬、三匹馬的自己馱著給養走,步兵就沒那么好運氣了,他們的給養必須靠后勤部門往上送。軍隊進攻五十里,后勤部隊就得跟著往前送五十里。

  可是這么多物質光靠軍隊從全國各地調集過來,路上的損耗就不好控制,一不好控制就得出現各種貪墨現象。到頭來一百斤糧食從后方北運,到了前線能省五十斤就不錯。

  這咋辦呢?要不說宋朝君臣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奸商出身呢,他們打仗的本事很一般,但做買賣的天賦確實比歷朝歷代的人高明很多。

  他們捏住了商人趨利的脈門,頒布了一個折中法。朝廷不再負責從全國各地往北方前線調派物資了,改由商人們自愿按照政府的采購價格向前線運送。

  按期按數量送到之后也不給錢,而是發給交引,主要是鹽引、茶引、香藥引、礬引和犀象引。商人拿著這種政府頒發的提貨憑證,就可以到各地的榷場去提貨,繼而再拉到認為合適的地方販賣,從中獲利。

  這樣一來,幫著朝廷運送物資雖然不賺錢,可一旦拿到各種交引,明顯就是賺錢的好買賣啊。大家都不是傻子,不圖利誰早起。但這句話反過來說,圖利早起有錯嗎?

  顯然沒錯。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為了掙錢,商人們會比廂軍對待貨物認真一百倍,想盡辦法降低路途上的損耗、減少運送時間,保質保量的把軍用物資運到前線。

  然后他們就可以拿到交引換取禁榷物資去賺錢了,國家不吃虧、商人們也不吃虧,軍隊的后勤還得到了有效的保障,都不是雙贏了,而是三贏!

  其實不僅僅是三贏,具體幾贏洪濤都算不清楚。原本一個看似很簡單的變通之法,卻讓證劵交易和證券交易所出現在了大宋國內。到底拉動了多少內需、多少經濟增長,反正洪濤是算不出來。由此而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他更看不全。

  不管是鹽引、茶引還是香藥引,都是不記名、不掛失的,也就是說這玩意是可以轉讓的!當初設計這套辦法的人真讓洪濤好奇,這孫子會不會也是從后世穿越過來的呢?保不齊還是個玩金融出身的。

  僅僅就是可以轉讓這么一個小細節,就讓原本樸實無華的提貨憑證瞬間身價百倍,搖身一變成了宋朝的有價證劵。

  商人們很快就反應了過來,與其拿著這張提貨憑證去榷場提貨,然后再去辛辛苦苦的販賣,不如直接把它加價出售給更需要的商人。這樣雖然利潤少一些,但卻可以加快資金流轉速度,并且節省時間。

  錢流動快了必須是好事兒,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更是在后世天天喊。于是乎,很快就有商人專門干起了倒賣交引的買賣。

  他們一手去加價收購、一手再加價出售,具體該加多少錢買、加多少錢賣,全靠對未來一段時間此種貨物價值的預判。花錢買對未來價值的期望,這不就是有期貨股票嘛。

  在宋代的大城市里,類似的證券交易非常發達,沖要州府都設有交引鋪。富姬描述說,汴梁城內南通一巷,謂之‘界身’,并是金銀彩帛交引交易之所,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

  大概意思就是說,交引買賣都是大宗交易,買賣家必須身家萬貫,商鋪也就跟著高大雄壯。

  為了顯示自己資金量足,很多交引鋪就在門口擺上成堆的金銀銅錢,謂之看垛錢,只是為了讓潛在的客戶心理踏實。

  這倒是和后世的證劵交易所差不多,建筑先得氣派,沒見一家交易所藏在胡同的小平房里,旁邊還挨著公共廁所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