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六十一章 能夠滅國的大將,我大唐多得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杜暹是個文人,還有著極重的書生意氣。

  但是唐朝的文人與別的朝代不一樣。

  唐朝的部分文人有著很強的從軍思想,故而唐王朝的邊塞詩以及棄文從武的文人是中國歷史上最多的。

  杜暹出身于濮陽杜氏,明經及第,歷任婺州參軍、鄭縣縣尉、大理評事,開元四年,他改任監察御史,并到磧西審核屯田事務。

  這一去西域,杜暹就給西域的豪情感染,棄文從武,最終充任安西都護府副大都護、磧西節度使。

  而今以軍功入相,固然回到了文職,但他身上的血液還是熱的,心底期盼著在自己的理政下,開創一個軍功遠勝太宗、高宗時期的唐王朝。

  故而杜暹一聽宇文融話中大有“放馬南山”的意思,整個人就毛了,毫不遲疑的當面指摘。

  “宇文尚書,我朝自太宗皇帝起,向來是文武并重。我大唐神威,蓋于天下,豈有享受太平的道理?尚書既然懂得好戰必亡,自然也明白什么是忘戰必危。消減軍費,平息戰事,萬一導致邊疆疲敝,賊寇入侵,這個過錯誰來背?”

  杜暹再說宇文尚書的時候,還刻意加重了語氣。

  在長安無人不以為新晉宰相是宇文融的時候,杜暹莫名其妙的來了一個截胡。

  兩人本就是政敵,又有這層仇怨,爭辯起來,毫不留情面。

  宇文融果真臉色微變,但他依舊保持著理智,說道:“可現在卻是重武輕文,難道杜相不聞漢武帝罪己詔?漢朝因多年戰亂導致社會經濟凋敝,文景二帝輕徭薄賦,推崇黃老治術與民休息,令得天下百姓無內外之徭,天下大治。可漢武帝繼位之后,連年征戰,以至于出現海內虛空,人口減半的慘狀。難道杜相想我大唐步此后塵?”

  他說著,激昂的說道:“何為大德?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此方為大德!”

  宇文融借鑒的是《尚書·武成》里的話,全句是“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說的是周武王伐紂的典故。

  周武王討伐紂王之后,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以至于五谷豐登,萬民樂業。

  杜暹面不改色的說道:“宇文尚書且不聞三監之亂?”

  比引經論典,杜暹明經及第,是狀元郎,才學較之宇文融更勝,隨口就道:“周武王放馬南山,結果如何?管叔、蔡叔、霍叔一并造反,紂王之子武庚,見機叛亂。幸周公賢德,組建兵馬東征。周公取勝之后,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將弟弟康叔封到原來商王統治的中心,以朝歌為都,統有八師兵力,才有天下太平。足可見沒有足夠的力量,何來的天下太平!”

  “說得好!”

  裴旻撫掌而贊。

  宇文融的話,讓他聽得很不舒服,故而也準備與他辯一辯。

  但隨即他發現杜暹引經論典的能力可比宇文融高明的多,根本用不著自己出手。

  周公旦是何許人物?

  孔子這輩子最佩服的偶像,孔子一生政治所求,就是恢復周禮。

  周禮既是周公制定的。

  宇文融一時間臉色陰晴不定。

  “好了,這就事論事,出了事情,大家和和氣氣的商議討論,何必吵得面紅耳赤的?”

  和事佬源乾曜發揮了壓存在的價值意義,說道:“針對宇文尚書說的事情,諸位有什么看法意見?”

  裴旻直接道:“對于兵事一道,再座的諸位,相信無人比我更有資格說話,就由我來說吧……”

  李元纮本想說話,為宇文融打氣,權當事先表態,但聽裴旻這一說,瞬間閉嘴了。

  沒毛病!

  當今世上有誰能比裴旻有資格在兵事上說話?

  除非李靖從墓穴里爬出來。

  “其實宇文尚書的話,還是有些道理的,東北的戰局戰事,確實對我朝的經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不能坐視不管。”

  裴旻的第一句話,直接讓政事堂的諸多大員傻眼了。

  尤其是宇文融、杜暹……

  前者怎么也想不到裴旻會支持自己,后者更是一臉的懵逼意外,自己偶像怎么幫著外人說話了?

  裴旻從來沒有擔任激進派黨首的意思,但是杜暹直接將他視為激進派老大了。

  至于舊老大王晙,讓他無視了。

  “仗不是這么打的,兵也不是這么用的!”

  裴旻今日說出了自己憋著許久的話了。

  以前裴旻是大西方的軍事統帥,所以不能也沒有資格過問大東北的戰局,置疑張守珪的用兵方略。

  手深得太長,即便并無私心,即便是李隆基這個皇帝,也未必不會多想。

  今日他以是國相,自然有權力過問。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簡直是胡鬧!”

  “十數年,這累積下來的軍費,聚少成多,足夠我發動兩場類似于之前的破蕃退阿拉伯之戰了。花費那么多軍費,卻連一個小小的渤海國都沒有搞定。說好聽的,就是無能,不好聽的,還是無能。”

  要知道之前一仗裴旻打了近乎兩年,大西北的兵力全部調用上了,二十余萬的兵馬。

  東北的局面裴旻是不了解,但是耗費了那么多的財力物力,一天到晚的傳達喜訊,卻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也就是好大喜功的李隆基能夠容忍了……

  “東北,沒有耗下去的價值意義,以我之見,解決方案無非兩點:要不送一封書信給渤海國,讓他道歉請降,要不就給張守珪下一道命令,讓他短期內滅了渤海國,徹底消弭東北戰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讓東北安定。”

  一聽又要打仗,李元纮忙道:“渤海國位于于粟末水流域,以粟末靺鞨為上,那里地形險惡,屬于山林部落國,并不好打。裴相未免有些強人所難……”

  裴旻不客氣的道:“李相此言差矣。什么山林部落?什么叫強人所難?再難,難得過破邏真谷,再險,險得過昆侖山?”

  “我大唐兒郎最是英勇無敵,侯君集率之,能啃冰喝血,沖出兩千里鳥獸無蹤的荒原。高仙芝率之,能夠征服昆侖山,張守珪為什么就不能克服一個松花江?”

  “他要是做不到,簡單。三條腿的人不好找,能夠滅國的大將,我大唐多得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