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四十一章 隱陽之戰(四)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這次試探性的進攻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

  單從殺傷的情況來看,并不算多大的戰果,除了殺傷了百余名魏國騎兵外,步卒也就殺傷了四百多人。

  但是魏軍最左翼的兩千人步陣已經崩潰,大量的魏人向后逃竄,還有一些跑到了右側的方陣之中尋求庇護。

  炮兵不斷轟擊著靠近中軍的方向,原本次序撤退的魏軍已經不可能在騎兵的威脅下從容撤走,只能選擇就地結陣。

  步陣很強,一旦原地不動結陣,很難攻破。但缺點也很明顯,一旦動起來就可能出現破綻和空隙。

  如果沒有炮兵,原地不動結陣,確實是很難攻破的,進攻一方只能想盡辦法讓其動起來才有可能抓住戰機從而擊潰。

  但是現在有了銅炮,一切都不同了,結陣意味著炮兵可以殺的很爽,可以在步卒的遠方撕開防御堅實的軍陣。

  這一次只是試探,炮兵沒有跟上,步卒也沒有跟上,但卻為炮兵和步兵的部署爭取到了時間。

  等到這個方陣潰散之后,庶俘羋知道再沖下去已無結果,因為右側的魏韓軍陣已經做好了防御的準備,嚴陣以待,再沖下去徒增傷亡。

  于是在追殺了一些潰逃的魏卒之后,這些騎兵開始后退,但也沒有退多遠,而只是退到了弓箭的射程之外。

  這就是一種壓迫,逼得魏韓聯軍繼續后退的想法落空:

  如果剛才那個魏國軍陣擋住了這些騎兵的試探性攻擊,那么既可以使得整個魏韓聯軍左翼士氣大振,又可以讓軍陣從容撤退。

  可現在最左側的軍陣已經崩了,這就使得整個魏韓聯軍的左翼都心有余悸,不敢退也不敢動,只能選擇在原地固守。

  依靠著貴族軍官的約束保持陣型,小規模地挪動以求維持防御。

  庶俘羋撤退到魏韓聯軍弓箭射程之外的時候,墨楚聯軍的陣型調動也已經初具規模。

  右翼向前行軍和試探性的攻擊,使得墨楚聯軍的右翼比之中軍凸出了一些,但是因為主動進攻和魏韓聯軍方陣移動緩慢,這種凸出還不足以暴露側翼出現危險。

  炮兵在騎兵的試探進攻過程中一直在轟擊魏韓左翼靠近中軍的地方,連同最左翼的騎兵試探攻擊一起延緩著魏韓軍左翼的陣型轉換速度。

  處在墨楚聯軍中軍的二線步卒,則可以通過向右轉的方式,直接平移到右翼的二線。

  陣線越薄,機動性就越好,這一點是楚國新軍的優勢,畢竟楚國新軍是按照當年墨越之戰的體系編練的。

  轉向之后的平移,比起魏韓那邊整個軍陣的扇形回轉要快得多。

  六千名步卒雖然還沒有到位置,但卻也快了,只要能夠完成這一次機動,那么在楚國大司馬看來,戰場的優勢就掌握在他的手中了。

  魏軍主將也看到了左翼的混亂,但是并沒有注意到墨楚聯軍的二線步卒朝右側機動的情況。

  他手里沒有多少預備隊,因為雙方的數量相差不多,魏韓聯軍的陣型太密,戰線更短,為了拉平和墨楚聯軍的戰線,他只能選擇將大量的兵力部署在一線展開。

  尤其是對面還有騎兵優勢的情況下,為了保護側翼,實在是沒有太多的兵力后備。

  但左翼的混亂現在還不足以影響整個戰局,魏韓主將在等時間,等一個雙方再接近一點的距離。

  步陣移動緩慢,這就讓魏韓聯軍主將必須要把握時機。

  太早的進攻沒有效果,會讓對面做出應對,而且不能黏住墨楚聯軍的中軍和右翼,他也不敢讓方陣集結猛攻放棄側翼不管。

  馬鐙騎兵的作用,魏國不是不清楚。

  當年馬鐙剛出現的時候,吳起的大梁城之戰就是靠武騎士突破的,側翼包抄迂回騎兵優于戰車,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是沒想到不過二十年的時間,泗上的騎兵已經有了不同的作戰方式,而且從效果來看,對付步卒大陣確實有些用處。

  然而也就只能羨慕一下,那一身裝備對于魏國而言實在有些昂貴了,魏國裝備不起這么奢侈的一支騎兵。

  好在這一次也只是擊潰了一個方陣,左翼的情況還在可控的范圍之內,只要能夠再撤一段距離,形成堅守的陣型,最起碼不用擔心左翼忽然崩潰。

  他的手里還有一支武騎士,還有一些戰車,只要再拖延一段時間,等到雙方的接戰距離再靠近一些,他就可以選擇集中兵力向楚國的陳蔡之師發動進攻。

  等待的過程,顯得有些漫長,墨楚聯軍的火炮依舊發揮著他們的優勢,持續不斷地轟擊著魏韓聯軍的軍陣。

  中軍的對射已經分出了勝負,質量和數量都不如的魏韓炮兵已經完全被壓制,無法做出反擊。

  當墨楚聯軍的步卒接近到三百步左右距離的時候,魏韓聯軍的主將終于松了一口氣,在他看來,幾乎已經來臨。

  “擂鼓!右軍,中軍進軍!”

  鼓聲催動,忍受了許久炮擊的魏韓聯軍終于開始了進攻,對于那些忍受了太久炮擊的士卒而言,進攻總是歡快的。

  最起碼,要比站在那里等對方的火炮轟擊強。

  魏韓聯軍的陣型變動,也是為了能夠讓左翼拖延一下接戰的時間,右翼向前的同時,一些在中軍的步陣也開始向右挪動。

  雙方主將的戰術構想基本一致,可能最大的區別就在于魏韓發動進攻的是步陣,而墨楚聯軍這邊發動進攻的是騎兵。

  最終考驗的,也就是雙方的紀律誰更勝一籌、雙方的訓練誰走的更快、雙方的士氣誰能堅持到對方先崩潰。

  然而魏韓聯軍變陣的時候,楚國原本在中軍的二線步卒已然機動到了右翼,加強了右翼的兵力。

  雙方的火槍手開始互相對射的時候,墨楚聯軍的右翼主將覺得機會已經來臨。

  北風吹動,硝煙彌漫,西北風將大量的硝煙吹到了東南方向,使得西南方向也就是墨楚聯軍的右翼更右的地方滿是煙塵,很容易遮蔽對方的視線。

  之前的陣型對抗中,墨楚聯軍的右翼不斷向前,而魏韓聯軍的左翼向后退;現在魏韓聯軍的右翼和中軍向前,等同于將原本南北對峙的陣線逆時針轉動了一個小小的角度。

  這個小小的角度可以很好地遮蔽一下中軍的視線。

  只靠魏韓聯軍的左翼,是無法抵擋墨楚聯軍右翼的進攻的,必須要調動中軍和武騎士才有可能防住。

  但調動和重新部署都需要時間,對于墨家的騎兵而言,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刻鐘的時間甚至更短。

  只要在一刻鐘之內魏韓的中軍沒有發覺他們的大迂回,那么就算是完成了任務:一刻鐘并不能擊潰魏韓聯軍,但卻可以讓魏韓聯軍調整部署做好防御的機會喪失。

  那些可以轟擊很遠的銅炮繼續轟擊著魏韓聯軍的中軍和左翼結合部。

  幾門馬匹可以拉動的小炮已經牽引上了馱馬,四個連隊的騎兵做了一番佯攻,繼續試探著進攻一下魏韓聯軍的左翼正面吸引注意力。

  右翼的楚國新軍步卒也開始向前進攻,利用投射兵力較多的優勢,和魏韓進行對射。

  剩余的騎兵、步騎士以及那些拉動著可以快速轉移的火炮,則趁著北風起硝煙彌漫在右翼的機會,悄悄朝著魏韓聯軍的左后方進行著一場大范圍的機動。

  與此同時。

  魏韓聯軍的中軍,魏韓主將一直在盯著墨楚聯軍左翼的情況,透過望遠鏡他能夠看到楚國的陳蔡之師其實也已經有些松動和混亂了。

  之前的炮擊中,陳蔡之師受到了一些打擊,但隨后魏韓的中軍炮兵被壓制,部署在靠近左翼的墨楚炮兵開始支援陳蔡之師,使得陳蔡之師得以穩住了陣腳。

  這時候魏國的武騎士和隱藏的車兵都已經集中到了陳蔡之師的前面,步兵也開始轉向挪動集中到了魏楚右翼,但暫時還沒有調整到合適的位置。

  魏韓主將焦急地踱步,心中急躁于己方步兵行動緩慢,如果能夠再快上一刻鐘,哪怕是再快上半刻鐘,他也會勝券在握。

  魏韓左翼。

  四個連隊的墨家騎兵的攻擊再一次被擊退,結陣而守的步卒面對四個連隊的騎兵堅韌如石壁,并沒有被突破防線,也沒有像是第一波進攻那樣就潰散。

  然而騎兵退下去后,右翼的楚國新軍的步卒開始了進攻。

  和魏韓這邊的厚重大陣不同,楚國新軍的戈矛手數量比火槍手略少,火槍手集中在步卒的兩翼,步卒突出,而火槍手略微靠后。

  在炮兵掩護的優勢下,這些步卒整齊一致地向前推進,火槍手交替射擊以掩護。

  魏韓左翼的更左邊,庶俘羋等要迂回的騎兵已經悄悄繞到了魏韓聯軍的側面,現在魏韓聯軍還沒有做出反應。

  這個反應是指調動中軍或者立刻派出最精銳的騎兵反沖擊,或者立刻調整陣型,這都是很容易觀察到的。

  負責指揮墨楚聯軍右翼的墨家師長也松了一口氣,心想這一仗已經就快要結束了。

  就在此時,他的目光掃向了戰場的最左邊,魏韓聯軍的武騎士和戰車朝著陳蔡之師率先發動了進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