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猜測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歷史只在青史記載之中。

  待到數十年后,真相如何哪里還會有人記得?他李承乾便是那個昏聵無道之儲君,死有余辜,而發動此次兵變的關隴則成為誅除昏君奸佞、匡扶朝綱的大功臣,承受后世子孫之崇拜敬仰,被稱為帝國柱石,無數詩文歌頌其功、贊美其德。

  但是,現在卻出現了東征大軍這樣一個變數……

  李績的立場到底如何,他是否擁有逆勢而行、撥亂反正之勇氣?

  是否能在天下門閥盡皆攻伐東宮之時,站在帝國正朔之立場,與天下為敵,只為維護名分大義?

  若不能,又何必引兵在外坐視天下門閥盡起精兵涌入關中,而不是即刻返回長安終止兵變?

  張士貴愁眉不展,輕聲道:“眼下局勢一片混沌,縱然有越國公引兵回援,亦難說大勢去向。殿下還是應當小心謹慎,一旦局勢不妙,老臣即刻率領北衙禁軍與百騎司一同,護送殿下撤出玄武門,前往右屯衛營地。”

  放在之前,聽到這等勸諫撤離太極宮的諫言,李承乾往往一笑了之,心中意志已然堅定。

  可是此刻分析了東征大軍詭異之處,難免有些換了想法。

  消弭門閥、重用寒門、集中皇權,這是父皇畢生之志,他可以不在乎父皇的皇位最終由哪一個皇子來繼承,卻不能任由父皇的遺志從此斷絕,貞觀十幾年的夙興夜寐盡付東流。

  意志的傳承,是比皇位延續更為重要的一件事。

  如果李績當真坐視東宮覆亡,那么可以想見在齊王登基之后,天下門閥將會攫取朝堂權力,以往父皇施行的種種削弱、打壓門閥之政策盡皆裁撤,皇權架空,天下黎庶將如同前隋一般再度淪為門閥之奴隸,如豚犬一般祖祖輩輩用血汗去給門閥創造財富,供養他們鐘鳴鼎食、奢靡無度。

  沉默良久,李承乾方才悶聲道:“形勢尚未崩壞至那等程度,到時候再做考慮不遲。”

  對此,張士貴倒是頷首認可:“的確如此,越國公數千里馳援,麾下皆是百戰精銳,縱然缺乏火器,卻也絕非關隴叛軍可以比擬。不出意外,關隴必將迎來一場慘敗,只不過如今河東、河西各地門閥盡皆全力支持,雖然一時敗績,但最終還是會陷入僵持。”

  李承乾有些失望:“當真不能戰而勝之,一舉殲滅叛軍?”

  雖然李靖、李績、尉遲恭、程咬金等名帥、名將享譽天下,聲威赫赫,但是張士貴之謀略、戰力,卻僅在李靖之下,與李績亦是不遑多讓,穩穩的超過尉遲恭、程咬金等人。

  否則,父皇何以單單將統御北衙禁軍、宿衛宮禁、鎮守玄武門的重任交給張士貴?這等職位可不僅僅忠誠就能勝任,更需要超強的能力。

  所以李承乾對于張士貴的分析甚為認同……

  張士貴搖搖頭,道:“越國公麾下兵卒再是百戰雄師,可數千里奔襲已然人困馬乏,關隴叛軍即便烏合之眾,但奈何人數太多,欲想渡過渭水殊為不易。且城外高侃所部要宿衛玄武門,不敢擅離職守全軍接應,故而,渭水之畔必有一場惡戰,一時片刻難分勝負。”

  其實這話并不準確,勝負是一定的,單只是關隴這群烏合之眾,就算再多一倍又豈能是房俊麾下精銳的敵手?只不過叛軍人數實在是太多,即便是車輪戰術,亦可死死的拖住一段時間。

  而現在,東宮缺乏的正是時間。

  更何況房俊數千里奔襲而回,整個關中、隴西皆已被叛軍占據,軍械糧秣勢必難以為繼,困難重重,不可能一戰而定。

  對于張士貴的能力,李承乾甚為信任,他不知兵事,張士貴說了自然便信。

  因此憂慮道:“衛公那邊,怕是堅持不了許久啊。”

  任李靖再是“軍神再世”,實力如此懸殊之戰斗亦是無法可施,潰敗遲早之事。他固然早有死守太極宮與敵皆亡之信念,可又怎能愿意東宮六率這些忠臣義士一同隨他赴死?

  之前舉目無援,心若死灰,愿意戰死太極宮以彰顯儲君之驕傲。現在房俊數千里奔襲而回,局勢發生天翻地覆之變化,自然再不能輕言生死。

  可若是無法固守太極宮,早早淪陷失守,那么城外奔襲而來的房俊便只能以硬碰硬去硬憾關隴叛軍,里應外合之策略徹底告吹,形勢愈發不利……

  這令李承乾甚為郁悶,原本房俊奔襲回援的消息抵達時帶來的興奮已經消失殆盡,代之而起的便是對眼下局勢的迷惘與焦躁。

  說來說去,還是李績統御數十萬大軍引兵在外所引發的種種變數實在是太過不可猜測……

  這個李績到底意欲何為?!

  同樣,身在延壽坊一邊養傷一邊指揮軍隊猛攻太極宮的長孫無忌,亦對東征大軍的行程感到不可揣度,甚為憂慮。

  疑問也是一模一樣——這人想要作甚?

  房中,宇文士及與另一位老者坐在床榻對面,面色凝重。

  長孫無忌將手中戰報放在床頭書案上,蹙眉看著那位老者,問道:“駿威以為如何?”

  這位老者鶴發童顏,年紀明顯已逾古稀,但精神矍鑠,一雙眼睛明亮有神,渾不似尋常老者那般渾濁不清,乃是河東柳氏的家主柳剛,字駿威。

  聽聞長孫無忌發問,柳剛捋著頜下雪白胡須,沉吟道:“英國公素來足智多謀,唯趙國公可堪比擬,老朽愚笨之人,焉能揣度其真實用意?實在是不知。”

  長孫無忌輕輕活動了一下傷腿,自書案上拿過茶杯呷了一口,嘆息道:“英國公智謀無雙,又豈是吾可企及?只不過眼下其引兵在外,充滿了太多變數,不得不防,卻又不知如何提防。”

  沒人比他更清楚李二陛下已經駕崩的事實,此等情形之下李績將數十萬大軍掌握手中卻行蹤詭異,其心中到底作何想法,實在是無從猜測。

  因為,東征大軍之中再也無人能夠掣肘李績……

  柳剛見到長孫無忌神態隨和,心中擔憂徹底放下,反問道:“越國公現在抵達何處?”

  河東柳氏雖然亦是世家門閥,但實力并不強,即便舉族出力,卻也很難得到長孫無忌的青睞。而且自己的侄子柳奭在鑄造局一舉炸死關隴兵卒無數,導致長孫無忌占據鑄造局繳獲火器用以攻城的企圖徹底告破,很難相信這個“陰人”不會遷怒于河東柳氏。

  甚至,晉王殿下明確告知長孫無忌不會在此等時候繼承儲君之位,更使得長孫無忌的謀算出現極大之漏洞。

  河東柳氏乃是晉王妃王氏的母族……

  長孫無忌一臉隨和,好似這些事從未放在心頭,回道:“再有不足兩日,便可抵達中渭橋附近,一場大戰隨時爆發。”

  雖然戰事未起,但誰都知道這必將是一場慘烈至極的大戰,想要將房俊堵在渭水之北,關隴軍隊必將付出極大之代價。

  柳剛松了口氣,道:“還好,最遲明日晌午,河東各家派遣之軍隊便可抵達長安,屆時任憑趙國公調遣,絕無怨言。”

  一直默不作聲的宇文士及忽然問道:“河東裴氏派軍多少,又由何人領軍?”

  柳剛楞了一下,遲疑道:“吾并不清楚,只聽聞裴家大抵調派了五千兵卒,由尚書左丞裴熙載領銜,與吾家差不多時間自河東出發。”

  宇文士及便搖了搖頭,長孫無忌亦是面色不虞。

  河東諸姓,源遠流長,那是比關隴門閥更為久遠的氏族門閥。而其中根基最深、勢力最大、名聲最著,則莫過于河東裴氏,舉族開枝散葉,子弟鼎盛,血脈無數,無論實力亦或是影響,都絕非河東柳氏可堪比擬。

  然而此次響應關隴自號召(威逼),卻只派出五千兵卒,由尚書左丞裴熙載領銜……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