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9章:宋郡策略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pS:唔,昨天忘記說了,10.1到10.7日為打賞加更活動,這段時間內每打賞萬起點幣加更一章,別嫌時間少,我怕我還不完。另外,之前還欠諸書友3章,因此目前是0/3。

  ————以下正文————

  “太子方才召你入宮,意在出兵睢陽?”

  在南梁侯府的內庭,因為牽扯叛亂而剛剛被削爵為「南梁侯」的趙元佐,微皺著眉頭詢問著面前的龐煥。

  現鎮反軍主將龐煥點了點頭,恭敬地說道:“是的,王爺。”

  南梁侯趙元佐看了一眼龐煥,微微皺眉說道:“我已被太子削爵為侯,未免節外生枝,改改稱呼。”

  聽聞此言,龐煥輕笑著說道:“以那位太子殿下的器量來說,應該不會在意這些小事……我想這次過后,王爺就能恢復爵位了。”

  在龐煥看來,如果太子趙潤要弄死他們,借前一陣子的叛亂之事就足以置他們于死地;然而那位太子殿下既然肯繼續用他們,那自然不會計較這種小事。

  南梁侯趙元佐聞言搖搖頭,叮囑道:“太子不介意,并不代表別人不會找咱們的的麻煩。”

  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國內的政敵還是有不少了,哪怕刨除魏天子趙元偲、禹王趙元佲這兩位的宗衛們,縱使在國內的姬趙氏王族子弟當中,亦有許多人對他這個與隴西魏氏關系密切的族人心存芥蒂。

  除此之外,在禮部、在翰林署、在御史監,亦有不少官員因為他的做事風格而對頗有成見。

  雖然總得來說有太子趙潤庇護著,但要是三天兩頭因為一些小事而被人彈劾,縱使是南梁侯趙元佐也會感到很煩。

  “總之這段時間,還是謹言慎行為好。……尤其是你,剛剛執掌鎮反軍,朝廷對此時頗有成見的。”趙元佐叮囑道。

  聽到趙元佐的叮囑,龐煥點點頭說道:“末將記住了。”

  趙元佐點點頭,這才具體詢問起龐煥接到的命令。

  龐煥遂說道:“具體的,太子并未透露,他只是命我盡快整頓鎮反軍,恢復軍隊的戰力,討伐占據睢陽的大盜桓虎,作為將功贖罪。”

  “桓虎?”

  南梁侯趙元佐捋了捋胡須,皺著眉頭說道:“這個桓虎,是個硬茬啊。”

  龐煥亦點了點頭。

  其實在近一年多來,在南梁侯趙元佐率領鎮反軍圍剿北亳軍的期間,就已不止一次跟桓虎的睢陽軍交過手,他自然清楚,桓虎早已與北亳軍的首領宋云暗中勾結——桓虎需要宋云在宋郡的人脈與威望,好在宋郡站穩腳跟;而宋云呢,也需要聯合桓虎這個擁有不俗軍隊力量的外來軍閥,抵抗來自魏國朝廷的逼迫。

  暗處的北亳軍,再加上明處的睢陽軍,這兩者聯合一致,亦曾使得南梁侯趙元佐當初在宋郡圍剿北亳軍時,一度陷入進退維谷的局面。

  正因為清楚這一點,南梁侯在得知太子趙潤的命令后,詢問道:“除我鎮反軍外,可還有哪支軍隊參與出兵宋郡之事?”

  在他看來,太子趙潤倘若是當真想弄出什么成績來,那么,除了他鎮反軍進攻睢陽外,也必須再派一到兩支精銳之師牽制住北亳軍,否則單單鎮反軍,只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面。

  聽聞此言,龐煥遂解釋道:“除了末將以外,太子還召見了百里跋的副將李岌,徐殷的部將蔡擒虎,以及朱亥的部將周奎,令他們三人將各自的原班人馬,從禁衛軍中再拉出來,恢復浚水軍、成皋軍、汾陘軍三支軍隊……聽太子的意思是,他有意叫這三支軍隊駐守睢陽、昌邑、任城,牽制北亳軍。”

  “唔?”南梁侯趙元佐聞言皺了皺眉。

  他倒不是看輕浚水軍、成皋軍、汾陘軍這三支軍隊的實力,問題是,這三支軍隊的人數加起來也不見得超過五萬,這點兵力,如何壓制地住北亳軍?

  縱使是南梁侯趙元佐,此時不禁也有些迷惑。

  而與此同時,趙弘潤已在沈淑妃的凝香宮陪母妃一起用過了午飯,又在文德殿小歇了片刻,這才回到了垂拱殿。

  此時,垂拱殿內的諸位大臣,已在偏廳用過了由尚膳局準備的飯菜,隨即便繼續開始了批閱奏章的任務。

  而待等趙弘潤來到垂拱殿時,殿內的大臣正因為個別幾份奏章閑聊著。

  “聊什么呢?”

  見幾名大臣聊得熱切,趙弘潤笑著走入了殿內。

  由于一個時辰前,趙弘潤就已經吩咐小太監高力傳達垂拱殿,令垂拱殿這邊一連草擬了好幾份詔令,因此,殿內的大臣們倒也不懷疑這位太子殿下是在偷懶。

  “太子殿下。”

  原戶部尚書李粱手中捏著三份奏章,笑著說道:“我等是在討論這三位大人的辭表。”

  趙弘潤接過那三份奏章瞧了兩眼,這才明白,李粱口中所說的「三位大人」,指的即是吏部尚書鄭圖、兵部尚書陶嵇以及戶部尚書楊宜這三人。

  “幾時呈上來的?”趙弘潤隨口問道。

  “估計有幾日了。”藺玉陽回答道。

  趙弘潤翻開奏章,瞥了一眼內容后落款處標注的日期,換算了一下后,這才發現正是他父皇于甘露殿下詔冊立他為太子的當日。

  “呵,挺識趣的嘛。”

  趙弘潤哂笑一聲,不過再一看奏章的內容,他臉上的表情就變得有些微妙起來。

  也難怪,畢竟鄭圖、陶嵇、楊宜這三人的辭表,從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訊息,證明這三人根本就不是真心辭官,而是以退為進、借表達忠心想保留如今的官職而已。

  不過這也不奇怪,剛剛當上尚書沒幾日,誰肯真心退下來呢?

  “唔……”

  沉吟了一番后,趙弘潤走到自己的座位,隨后將這三份辭表丟在案幾上。

  由于前幾日事物繁多,他還真沒閑情處理這件事,不過既然今日碰到了,趙弘潤倒也不介意聽聽這些內朝官員的意見。

  “諸位怎么看?”趙弘潤問道。

  可能是還沒有適應「內朝大臣」這個角色,殿內諸大臣面面相覷,似乎仍無法接受太子殿下竟然會詢問他們有關于任免尚書一事的意見。

  而就在這時,就聽有人鎮定地說道:“在下認為,應當另擇人選!”

  殿內諸人下意識轉頭看向聲音傳來的方向,這才發現,方才說話的竟是張啟功。

  “另擇人選?”虞子啟露出幾許古怪之色,略帶譏諷地說道:“若是我沒有記錯的話,這三人,可是張大人推舉的吧?這今日張大人卻……呵呵,張大人還真是薄性啊。”

  張啟功當然知道虞子啟這是故意刁難他,畢竟他曾力主舊太子趙譽罷黜了藺玉陽、虞子啟、馮玉三人的官職。

  “此一時彼一時也。”張啟功站起身來,正色說道:“所謂食君祿、忠君事,當初雍王殿下委用在下,在下自然要為雍王的利益考慮……包括罷黜藺大人、虞大人與馮大人;而如今,在下已決心為太子殿下效力,自然一切要以太子殿下的利益為主……”

  聽著張啟功那直白的話,內殿諸大臣不由地眼角抽搐了幾下。

  其實道理他們都明白,而虞子啟也只是看張啟功不爽而譏諷了一句而已,只是沒想到的是,張啟功居然解釋地如此直白,這反而讓虞子啟感到有些尷尬。

  見殿內的氣氛有些尷尬,趙弘潤笑著岔開話題道:“既然內朝出現分歧,那投票表決好了,唔,啟功的意見是「罷黜」,諸位呢?……李粱大人,要不你先來?”

  李粱知道趙弘潤是想緩和氣氛,非常配合地故意嘆了口氣,隨即表情古怪地幽幽說道:“既然太子殿下詢問在下這個被楊宜取而代之的原戶部尚書,那在下可就要站在張大人這邊了……”

  縱使趙弘潤等人明知李粱是故意作怪,卻也忍不住笑了出聲。

  而此時,李粱這才擺擺手,笑著說道:“玩笑玩笑,李某可不敢假公濟私、伺機報復。”說罷,他收起了笑容,正色說道:“李某以為,鄭圖、陶嵇、楊宜,太子殿下不妨先用他們一陣,這有利于太子殿下將朝野的勢力擰成一股……”

  “臣附議。”禮部尚書杜宥符合道。

  一圈下來,除了張啟功表示反對委用外,其余內朝諸臣都傾向于李粱的意見。

  道理很簡單,鄭圖、陶嵇、楊宜,這三位朝臣是由舊太子趙譽提拔起來的,若是太子趙潤將其罷黜,難免就會讓雍王黨這一撮人失望——雖說以目前趙弘潤的權勢來說,就算雍王黨勢力不支持他,也絲毫不會影響趙弘潤的太子地位,但說到底,這對于日后要執掌整個魏國的趙弘潤來說,也是非常不利的。

  皇子可以朋黨,但對于君王,就沒有什么意義了。

  因此,依舊重用鄭圖、陶嵇、楊宜三人,借此將雍王黨那一撮人拉攏到太子趙潤這邊,這才是上策。

  至于日后鄭圖、陶嵇、楊宜三人若是犯下了什么過失而遭到罷黜,那就不關趙弘潤什么事了。

  “好,那就讓他們三人留任吧。”

  趙弘潤輕飄飄地就決定了鄭圖、陶嵇、楊宜三位朝中尚書的任免之事。

  看了一眼殿內諸人臉上的笑容,張啟功面無表情,一言不發。

  別看七票對一票,仿佛張啟功輸了,但事實上,以張啟功的才智來說,難道果真不懂得這個道理么?

  當然不是,只不過,以他目前的立場來說,他必須這么說,借此向太子趙潤表明,他已跟過去、與雍王黨劃清界限。

  也正是因為這個道理,諸位內朝官員,都沒有奚落張啟功僅僅只有他自己一票的事,哪怕是虞子啟都不曾開口,因為他們也清楚,張啟功非但沒有輸,而且還贏了——贏在了另外一件事上。

  在慶賀了一番內朝首次集體表決的大事后,趙弘潤詢問道:“對了,那四份詔令可曾擬好了?”

  他所說的四份詔令,即是指「恢復浚水軍且由李岌擔任主將」、「恢復成皋軍且由周奎出任主將」、「恢復汾陘軍且由蔡欽出任主將」這三份詔令,再加上「令龐煥率鎮反軍征討宋郡睢陽」的這一份詔令。

  總共四份。

  “已擬寫好了。”禮部尚書杜宥將幾卷詔書遞給了趙弘潤。

  趙弘潤逐一攤開這四份詔令,見沒有什么差錯,遂又遞給介子鴟,吩咐道:“蓋上(太子)印璽,發下去。”

  “是,太子殿下。”介子鴟拱手接過。

  片刻工夫后,介子鴟便蓋好了印璽,隨即將這四份詔令又遞給了小太監高力,由后者代為派人頒布。

  期間,原兵部尚書徐貫好奇詢問趙弘潤道:“太子殿下欲出兵宋郡?”

  因為在座的皆是趙弘潤自己欽定的內朝官員,他也不隱瞞,搖搖頭說道:“恰恰相反,本王決定盡快落實出征河套一帶的準備,宋郡這邊……我打算暫時擱置。”

  在座的諸臣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自朝廷與宋郡的北亳軍撕破臉皮后,朝廷至今為止已組織過兩次出征宋郡的戰事,第一次,即是指雍王黨、慶王黨、肅王黨這三方國內貴族的私軍,但期間因為惹出「金鄉屠民」之事,而令諸魏國貴族的私軍陷入了泥潭。

  而第二次,則是在舊太子趙譽執政期間,趙譽分別派遣了魏武軍與鎮反軍,前者負責維持梁魯渠的運作,而鎮反軍則主要負責圍剿北亳軍。

  但由于北亳軍藏得太深,縱使是南梁侯趙元佐,也沒有什么太大的進展——主要是北亳軍根本不露面,南梁侯趙元佐再有能耐,也沒辦法從那么多的宋民當中,將北亳軍士卒一個個揪出來。

  正因為這個原因,朝廷對于出征宋郡的熱情,已然沒有曾經那樣熱切,原因就在于投入多過回報。

  相比之下,出征河套,這才是一本萬利的事。

  以目前魏國的兵力而言,是有能力將林胡驅逐到更遙遠的北方,繼而占領整個河套地區,使之成為魏國的牧場的。

  刨除掉必要的留守軍隊,趙弘潤準備在出征河套時一口氣動用全國七成的軍隊,以雷霆之勢,盡可能在半年內結束戰爭。

  不得不說,當聽到趙弘潤的暫定部署安排后,殿內諸臣不由地倒吸一口冷氣。

也難怪,畢竟在趙弘潤的暫定部署安排中,這次魏國對河套地區的林胡與匈奴動兵,將出動  鄢陵軍、商水軍、游馬軍、羯角軍、河西軍、河東軍、北一軍、魏武軍等諸多軍隊,而將領則有南梁侯趙元佐、龐煥、司馬安、臨洮君魏忌、韶虎等魏國數一數二的將帥。

  這股強大的軍事力量,簡直足以將九年前的魏國犁一遍,相信就算是河套的林胡,也抵擋不住如此強盛的魏國軍隊。

  “就怕北亳軍趁機作亂。”徐貫皺著眉頭說道。

  在他看來,以目前魏國朝廷與北亳軍的關系來說,后者見魏國將舉國七成的軍隊都派往了河套,相信不會安分守己,多半會弄出什么事來,逼迫朝廷對宋郡自治一事妥協。

  聽聞此言,趙弘潤笑著說道:“所以在此之前,先要收拾一下北亳軍……”

  說到這里,他環視了一眼在座的諸臣,雖然他心中也已有了針對北亳軍的策略,但這并不妨礙他咨詢一下這些大臣的意見。

  于是他問道:“關于北亳軍這個隱患,諸位有何高見?”

  殿內諸臣相視了幾眼,最終,除張啟功外,其余諸臣的目光皆落在介子鴟身上。

  見此,介子鴟也不心怯退縮,拱拱手笑著說道:“既然如此,就由在下拋磚引玉……”

  說罷,他的神色逐漸變得嚴肅起來,正色說道:“臣以為,北亳軍之所以棘手,是因為有宋民庇護,好比深潭中的游魚,滑不留手……既然如此,不妨抽掉潭中水,令潭中的游魚無所遁形。”

  “具體。”趙弘潤微微一笑,因為介子鴟的想法,與他不謀而合。

  只見介子鴟朝著趙弘潤拱了拱手,繼續說道:“其一,誘使宋民搬離宋郡;其二,官府征收宋郡的產糧……”

  當聽到介子鴟那第一條建議時,張啟功暗自哼笑了一聲,但當聽到介子鴟第二條建議時,他眼中卻露出了幾許驚訝之色。

  趙弘潤注意到了張啟功的表情,笑著問道:“啟功,你想補充兩句么?”

  聽聞此言,介子鴟便停止繼續講述,很大度地朝張啟功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見此,張啟功猶豫一下后,說道:“那……在下斗膽插幾句嘴。介子大人所言第一條計策,張某以為并不可行,除非是生活所迫,否則有幾人愿意背井離鄉?縱使朝廷許以「田屋之利」,恐怕也不會有多少宋民愿意離開故土,除非……”

  “除非什么?”趙弘潤好奇問道。

  “令宋郡貧窮!”張啟功頓了頓,沉聲說道:“這很簡單。……由朝廷將巨量糧、油、絲麻、漆器、木器等物運入宋郡,以賤價擾亂宋郡的市價,沖垮宋郡的民間作坊……”

  “嘶——”

  還沒等張啟功說完,殿內諸臣便齊刷刷倒吸一口冷氣,一臉驚駭地看著張啟功。

  他們心中直說:這個張啟功,著實也太狠了!

  這豈非就是「惡意傾銷」么?而且還是以朝廷,去作為宋郡民間作坊的對手……

  縱使是趙弘潤,眼角亦不禁抽搐了兩下。

  “張大人,你可知道這樣做的后果么?”原戶部尚書李粱皺著眉頭問道:“若朝廷按你所言,將有幾十萬甚至更多的人餓死。”

  作為原戶部尚書,李粱當然知道,倘若朝廷果真這樣做,那么,宋郡的貿易經濟將會變得一塌糊涂:宋郡出產的貨物將大量滯銷,宋郡的工坊將大規模倒閉,從而使得宋郡的作坊勞動力將大批失業。

  最終結果,宋民將會逐漸失去購買米糧的財力。

  聽了李粱的話,張啟功平靜地說道:“只有令宋民貧窮,他們才有可能被朝廷的「田屋之利」誘惑。再者……宋民既然不肯降順,便不算我大魏國人,彼是生是死,與我大魏何干?”

  “你……”李粱手指張啟功,被后者這番草菅人命的話氣地說不出話來。

  但仔細想想,他又不知該如何反駁張啟功——既然宋民不肯真心降順,朝廷為何要將他們視為自己的子民呢?

  毒士之名,名副其實。

  趙弘潤看了一眼平靜的張啟功,心下暗自說道。

  想了想,他搖頭說道:“太狠了。”

  趙弘潤的話,張啟功顯然還是聽得進去的,聞言又說道:“如此,張某還有一計,既然宋民不肯并入我大魏,那就劃作「次等國民」,設重稅。首先,抽宋商重稅,魏商取一分稅、則宋商取三分稅;其次,由朝廷出面管制宋郡的作坊……”

  殿內諸臣面面相覷,而趙弘潤則是聽得苦笑不已:雖然這一計稍微有所收斂,但還是太狠、太激進。

  居然建議朝廷去控制宋郡以及宋民的命脈,這樣做只有兩個結果:要么宋民妥協服軟,要么,宋郡就會爆發前所未有的起義。

  想到這里,趙弘潤轉頭看向介子鴟,說道:“啟功的計策,太過于激進,介子,還是再聽聽你的意見吧。”

  看了一眼面無表情的張啟功,介子鴟暗自搖了搖頭,給前者留了幾分顏面:“聽了張大人的建議,臣亦有所得……臣以為,既然太子殿下決定對河套用兵,無暇顧及宋郡,索性不如應允了宋民「自治」的要求,而作為條件,朝廷不妨以即將「出兵河套」作為借口,向宋郡征收糧食,令宋郡境內的糧食產出,皆售于朝廷,不得私下出售,否則,便以「私通北亳軍」的罪名論處……”

  “你的意思是?”趙弘潤瞇了瞇眼睛。

  只見介子鴟拱了拱手,正色說道:“赦宋民、不赦北亳軍!……只要宋郡的米糧一事,掌握在朝廷手中,北亳軍就翻不起什么風浪來。”

  趙弘潤聞言摸了摸下巴,皺眉問道:“倘若宋民有人不合作,亦或是北亳軍從他國收購糧食呢?”

  介子鴟沉聲說道:“可在詔令中規定,一戶人家,只允許儲藏三月之糧,違令者,以叛軍黨羽論之。對待叛軍黨羽,我大魏的軍卒,自然是無須客氣的……另外,只要朝廷出面穩定宋郡的米價,相信不至于會激起民怨。如若還有宋民抨擊朝廷,那他多半就是北亳軍的細作。”

  縱使是趙弘潤,在聽到這番計策后亦連連點頭。

  而就在這時,忽聽張啟功說道:“介子大人之計雖好,但仍有漏洞。倘若北亳軍,假借宋民的名義,至朝廷設立的米鋪,反復購糧,這該如何是好?”

  “這……”介子鴟微微一愣,還沒等開口請教張啟功,就聽后者說道:“可讓朝廷鑄造新幣,每三個月,可派人挨家挨戶向縣內宋民,以舊幣換取一定數額的新幣,只允許宋民憑新錢購買米糧。”

  介子鴟聞言眼睛一亮。

  而此時,原戶部尚書李粱亦忍不住補充道:“這樣還是不妥。……難保不會有宋民取巧,以野物充饑而將新幣私下贈予北亳軍,我覺得不妨這樣……”

  漸漸地,殿內的諸臣皆參與到了對此事的討論中。

  聽著這些大臣們逐漸將針對宋郡、針對北亳軍的計策變得愈發完善,趙弘潤忍不住在心中暗暗感慨:集思廣益,這確實比他一個人苦思冥想要高效地多。

  這不,相比較他原先的打算,內朝諸臣討論出來的策略,更高明、更穩妥。

  待一段時日之后,就算沒有我,相信內朝也能帶動朝廷,處理好朝中事務……

  在幾乎沒有人注意到的情況下,趙弘潤的嘴角微微上揚了一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