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221章:結盟之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這次筵席,此番出訪秦國的魏使杜宥吃地很不順心,因為他時刻都在關注著身邊的肅王趙弘潤,生怕這位肅王殿下在言語上觸怒在座的秦人,使原本已水到渠成的魏秦結盟一事泡湯。

  不過讓他暗暗慶幸的是,整場筵席秦王都顯得有些漫不經心,不知在思忖什么,并沒有去關注趙弘潤對一些咸陽貴族的冷嘲熱諷。

  杜宥必須承認,某位肅王殿下的唇舌,的確如傳言般那樣銳利如刀鋒,他親眼看到有好幾名咸陽貴族險些被這位殿下氣地當場吐血。

  筵席結束之后,有謁者過來私下知會趙弘潤與杜宥,說是秦王請他們到旁邊的小殿議事。

  當時杜宥就知道,正戲來了。

  在前往隔壁小殿的途中,杜宥私底下對趙弘潤說道:“待會面見秦王,肅王殿下切記不可再言語挑釁。”

  趙弘潤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

  不可否認,他方才在主殿內對那些咸陽貴族說的話,的確是有些直白難聽,但他并沒有挑釁秦人的意思,他只不過是想教訓教訓那些奢望從他們魏國手中撈取一些所謂賠償的咸陽貴族而已。

  相信這一點,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因此,似趙冉、衛鞅、嬴華、贏镹這些秦國上卿,都沒有插嘴,縱使是秦王,也是漫不經心地思忖著自己的心事,對筵席上趙弘潤與那些咸陽貴族的冷嘲熱諷漠不關心。

  秦魏結盟,這是已經注定的大趨勢!

  因此,無論那些咸陽貴族不客氣地對待趙弘潤與杜宥,亦或是趙弘潤也毫不客氣地對那些咸陽貴族冷嘲熱諷,都不會影響秦魏結盟的大勢。

  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無論秦國或者魏國,彼此雙方都不想再打仗了。

  帶著雀兒與宗衛長衛驕,趙弘潤與杜宥一同在那名謁者的指引下,來到了隔壁不遠的小殿。

  在小殿的入口處脫了靴子,趙弘潤一行人走向小殿的深處。

  而此時在這座小殿內,秦王與大庶長趙冉、左庶長衛鞅,還有兩名虎背熊腰的秦王近衛,早已在殿內等候。

  “秦王陛下。”趙弘潤與杜宥一行人參拜道。

  相比較秦王方才在大殿內時的深沉,此時,這位秦王陛下顯得更為親和,抬手說道:“賢侄與尊使不必拘禮,請坐。”

  趙冉、衛鞅、杜宥等人眼眸中閃過幾絲詫然。

  就連趙弘潤本人也是滿心驚訝,畢竟據他所知,前幾日秦王還恨不得親手斬下他的頭顱哩。

  待在席位中坐下之后,杜宥率先為趙弘潤方才在大殿內的言語無禮向秦王道歉,借此試探秦王的態度。

  沒想到秦王卻很干脆地說道:“寡人不想聽那些,寡人要聽的,是秦魏結盟后,貴國能給予我大秦的實際幫助。”

  杜宥摸了摸胡須,心中著實有些哭笑不得。

  記得上一次他說說秦王時,雙方還是你虛我虛的一套外交用詞,可這次倒好,這位秦王陛下連客套都懶得講了。

  不過這件事,倒也讓杜宥對促成魏秦結盟一事更有信心。

  想了想,他拱手說道:“秦王陛下,兩國結盟之后,我大魏亦會向齊、魯、衛三國傳達此事,我大魏與齊魯衛三國素有盟約……”

  此番話的意義,在于魏國會幫助秦國在中原占名分,使天下人逐步認可秦國也屬于中原國家。

  別以為這是一件小事,事實上,這件事對秦國的意義非常大,因為只有被認可是中原國家之一,秦國才有可能招收到天下那些在本國仕途不順的人才;否則,僅憑秦國在天下人心目中那的印象,那些有才之士怎么可能會投奔秦國?

  “唔。”秦王滿意地點點頭。

  雖然這樣一來,秦國很有可能不會被韓國以及楚國認可,但倘若有魏國、衛國、魯國、齊國、東越承認,秦國也能勉強躋身于中原國家。

  “……除此之外,我大魏亦會向貴國派遣工匠,幫助貴國改進耕種收成,設法將荒地變成沃土。另外,還會將中原的文化傳到貴國……”

  杜宥列舉了一樁樁能夠協助秦國的例子,雖然零散,但不可否認正是秦國最需要的。

  別看秦國頻繁對外擴張,但事實上,秦國的基礎國力很薄弱,全靠軍功爵制支撐著國家的發展。

  然而,這種發展卻是畸形的。

  打個比方說,同樣是吃敗仗,韓國、楚國、魏國能很快恢復元氣,因為這些中原國家的底子厚,用一年的收成就能迅速再拉起一支軍隊。

  但秦國就辦不到。

  上回秦國在趙弘潤手中戰死了二十萬秦軍,國內幾近崩潰,花了三年時間,東湊齊湊才湊齊武信侯公孫起的那十幾萬人馬。

  是秦國缺少兵源么?

  怎么可能!

  想想前幾日的豐鎬之戰,渭陽君嬴華在短短十日內,就湊出了將近十萬的黥面軍,秦國怎么可能缺少兵源?

  根本在于在于,秦國缺少糧食,畢竟軍隊出征是要吃糧的。

  倘若秦軍不斷得勝,那么,自然就能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對外擴張,但倘若吃了敗仗,秦國雖然有能力重新召集一支軍隊,卻無法湊出相應的軍糧。

  這也正是渭陽君嬴華能在短時間內召集十萬黥面軍,可秦少君與武信侯公孫起,卻只能攜帶二十萬左右的軍隊出征的原因。

  而相比較秦國,魏國在這五年內,從八萬可征軍隊(駐軍六營),一下子擴張到四十余萬,先后創建商水軍、鄢陵軍、召陵軍、魏武軍、北一軍、鎮反軍、北三軍,還有河東五軍,包括這次同時與秦、韓、楚等五方勢力作戰,雖說是被逼無奈,但這五方勢力也并沒有在短時內擊敗魏國,這是為何?

  因為魏國有糧,有糧,魏軍就有底氣與這五方勢力開戰——至于是否能戰勝,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而對于底子薄弱的秦國來說,促進本國的農業發展,能很好地減弱軍功爵制帶來的負面效果。

  說白了,就是當對外征戰的秦軍吃了敗仗,無法掠奪足夠的財富與食物時,秦國也有糧食養活國民,并且對前線軍隊持續提供軍糧,也即是戰爭的容錯率提高了,不至于因為一兩場戰事的戰敗而導致國家崩潰。

  “善!”在聽了杜宥的話后,左庶長衛鞅欣喜地點點頭。

  軍功爵制是他提出來的,他當然明白這種制度的弊端,但是沒辦法,秦國的底子薄弱。

  說得難聽點,就是由于生產力低下,導致秦國自己種糧食沒有去別人那里搶食物來的快,來得多,于是,秦國就不斷對外擴張,掠奪其他勢力的財富與糧食。

  可問題是,在對外擴張的同時,秦人擄掠的人口也越來越多,并且本國內出生的人口也越來越多,這就導致秦國需要更多的食物,于是秦國只能加快對外擴張的速度。

  然而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畢竟誰能保證秦軍能不斷打勝仗呢?

  因此,加強本國的農業,這才是最根本的辦法,可尷尬的是,秦國擁有大片空置的土地,但糧食耕種的收成卻十分低下,尤其是旱澇蟲害方面,往往一場災難就能讓很大一片土地顆粒無收。

  倘若此番能得到魏國的經驗,相信秦國的農業必定能有巨大提高。

  而相比較衛鞅,大庶長趙冉則更加在意魏用方面的技術,他對杜宥問道:“貴使,不知冶造技術方面,貴國能否傳授我大秦一二?”

  “這個……”杜宥猶豫了,倒不是擔心什么,問題是他沒有這方面的權限。

  作為禮部尚書,他可以做主將魏國的文化與民用技術傳授于秦人,但軍用技術,他就沒有這個權利了,更何況,他對他魏國的軍用技術,其實了解的也并不多。

  想到這里,杜宥看了一眼身旁的趙弘潤,畢竟趙弘潤執掌著大梁的冶造總署,而冶造總署,如今早已成為魏國的軍用、民用技術的標準,任何先進的技術,都是出自冶造總署。

  杜宥轉頭請示趙弘潤的動作,秦王、趙冉、衛鞅三人看得清清楚楚,心下不禁有些納悶。

  而趙弘潤瞧見杜宥的動作,愕然之余也有些無語,心說:這位杜尚書不會是讓我背黑鍋吧?

  可能是猜到了趙弘潤的心思,杜宥壓低聲音解釋道:“殿下,杜某來時,陛下吩咐我協助殿下與秦商談結盟一事,期間考量定奪,由殿下拿捏。”

  趙弘潤眉頭微微皺了一下,低頭思忖著。

  忽然,他反問道:“不知貴國能給予什么?”

  聽聞此言,大庶長趙冉看了一眼秦王,見秦王點頭示意,遂對趙弘潤說道:“我大秦可出兵相助貴國,同進同退!……二十萬、三十萬,只要沒有糧草掣肘,援魏的兵力不成問題!”

  趙弘潤有些驚訝地看了一眼秦王,他也沒想到秦國居然這么干脆。

  想了想,他對趙冉說道:“這樣吧,貴國不妨派遣一些工匠到我大魏,半工半學,至于能學多少,就看他們自己,如何?”

  秦王與趙冉對視一眼,暗暗點了點頭。

  這是一個雙贏的提議:魏國得到了秦國工匠的支援,能夠打造更多的武器、裝備與戰爭兵器,以應對這場戰爭;而秦國的工匠們,也通過這次赴魏得到了寶貴的冶造經驗,這遠比魏國隨便丟幾張圖紙、文稿給秦國,更有誠意。

  在這種情況下,縱使心中清楚魏國不會將頂尖的技術泄露給秦國,秦王與趙冉也很滿意了,畢竟他們秦國的工匠,在冶鐵方面完全就是毫無經驗。

  “大致就先這樣,接下來,來談談促成秦魏結盟最重要的……聯姻之事吧。”

  看著趙弘潤,秦王正色說道。

  平心而論,秦魏結盟是注定的大趨勢,是否聯姻其實關系不大。

  但不能否認,聯姻,能使秦魏兩國的關系變得更牢靠。。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