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十三章 初窺南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泊家、黃家、陳家還有四五家人的居住地都在振州灣,那里是吉陽郡的治所所在地。振州洪濤知道在哪兒,它是三 亞市的古稱,至于這個吉陽郡嘛,洪濤和陳名恩、黃海這兩位在疍家人里見識比較廣的人連比劃帶寫的聊了半天,終于知道是個什么所在了,從而也知道了在南宋時期,海 南島行政區的大致劃分。

  此時海南島并不是一個單獨的行政區,它隸屬于廣南西路。至于廣南西路都包括哪些地方,陳名恩和黃海誰也說不清,他們雖然見識比較廣,但誰也沒出過海南島這塊海域,頂多是去瓊州府幫朝廷拉過大米,從對面的雷州半島把大米拉到瓊州府來。洪濤大概想象了一下,這個瓊州府應該就是后世的海 口市。

  這個年代的海南島是廣南西路下面一個州府,叫做瓊州府。但瓊州府并不統轄海南島的全部,它的管轄區域只有瓊山縣、臨高縣、澄邁縣、文昌縣、樂會縣五個縣。這五個縣的名稱和后世差不多,洪濤按照自己腦子里的地圖對照了一下,瓊山縣應該就是海 口市的瓊山區;臨高縣和后世的臨高縣應該是一個地方;文昌縣后世也有,只不過升級成地級市了;澄邁縣后世也有,唯獨樂會縣洪濤不清楚是哪兒。但是按照這個轄區分布看來,很可能就是后世的瓊海市,等于瓊州府把海南島北部的發達地區全管轄了。

  那西南東三面誰來管理呢?除了這個瓊州府之外,宋朝還海南島上設立了三個軍鎮,分別為南寧軍、萬安軍、吉陽軍。這個軍不是郡,這些地方很不發達,當地少數民族眾多,所以不由宋朝政府管轄,而是歸軍鎮管理,有點像后世的軍區軍管。

  南寧軍的轄區有三個縣,分別是昌化、感恩、宜倫,軍治為儋州。昌化可能就是后世的昌化港;感恩洪濤也去過,就是后世的東方市,那里有一個感恩鎮;宜倫縣洪濤還真不太清楚,估計也在島的西南部附近;儋州就好找了,后世海南島上也有儋州市。

  萬安軍下轄兩個縣,分別是萬安縣和陵水縣,軍治為萬寧。這個萬安縣洪濤沒印象,陵水縣和萬寧市是后世旅游團必去的景點,當地有很多黎族風俗村可以參觀。

  吉陽軍下轄三個縣,分別是崖縣、臨振縣、寧遠縣,軍治振州。崖縣就是陳名恩明天要去的那個崖城鎮,寧遠縣就在寧遠河西側,臨振縣洪濤知道,就是后世三亞市的一部分,而這個振州就是三亞市靠海的地方。

  一州三軍,就是南宋在海南島的行政區劃分,這四個行政區互相沒有統領關系,全部向廣南西路負責。可是海南島中間還有一大塊地方呢?難道沒人管嗎?

  確實,海南島中間是山區,那里是以黎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集地,誰也管不了。之所以設了三個軍鎮把中間包圍住,就是為了防范這些少數民族造反的。不過越是靠近島邊緣的少數民族就越溫順,疍家人與當地黎族的關系不錯,大家都是被歧視的族群,所以也就別互相敵視了。黎人用雞鴨豬和紡織品換取疍家人的魚、鹽,很有點經濟互補的意思,疍家人穿的那種黑色、藍色的粗布,就是黎人紡織出來的。

  洪濤本來還想問問這時候宋代朝廷在海南島的官員情況,但是陳名恩和黃海很不好意思的告訴洪濤,他們一輩子,能見到的最大官員,就是振州城里的稅官,連品級都沒有,再大的官員他們也沒見過,更不知道。至于物價嘛,他們倒是知道一點點,大多是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不過這個價格也有點麻煩,因為在南宋有兩種貨幣并行,一種叫會鈔,一種就是銅錢。

  會鈔就是朝廷發的紙幣,假如官府雇傭民間勞動力,給的工資就是這種紙幣,如果朝廷要買民間的大宗貨物,給的也是這種會鈔。雖然說這種紙幣的面值和銅錢一樣,但是在民間,老百姓一般都不愛用這玩意。于是拿會鈔買東西,和用銅錢買東西,就是兩種價格了,價格差還非常大。大多少呢?別的地方不清楚,反正在振州城,這個價差可以在十倍到十五倍之間浮動。

  比如說吧,今年春天的稻米是二貫八百文錢一石,這是銅錢價格,會鈔價格卻是三十貫左右。小麥的價格在海南島更貴,一石要四貫,會鈔直接到了70貫。考慮到一貫銅錢目前只有800多文,和會鈔的價格差就更大了。海南島上大米和麥子的價格要比內地貴很多,因為這里目前耕地不多,更不產麥子,大部分米面全靠從大陸輸入,考慮到此時的運輸成本,估計在內地的產糧區,價格還要低不少。

  至于這個一石到底有多重,黃海的船里有個大斗,裝滿了米之后,洪濤倒在自己衣服里兜著掂了掂,10斤多點。這個靠手稱重的本事也是釣魚練出來的,20斤以下的魚,洪濤用手提起來,就能估量個八八不離十,上稱稱,誤差不超過百分之十。還有釣魚人的技能更絕,都不用上手,拿眼一看,就知道大概重量。這都是在水邊閑的沒事兒干,一次一次練出來的,無它,手熟眼熟耳。

  不過洪濤還是不清楚宋朝這個重量單位,因為這個斗是容積,你用它裝米一斗是十多斤,你用它裝石頭一斗就不是十多斤了。度量衡這個問題洪濤必須要搞清楚,既然想造船去遠海,那沒有統一的度量衡,至少是自己能換算出來的度量衡,就永遠沒法把船造出來,造出來也不太靠譜。現在宋朝的尺和后世米之間的換算關系,洪濤基本搞清楚了,下午在船上洪濤用繩子比劃這船幫上那兩道刻痕搗鼓了半天,如果這兩道刻痕準確的話,那一宋尺差不多等于后世的一尺,稍微短一些,可以忽略。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