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98章 克倫威爾——斷頭臺之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398章克倫威爾——斷頭臺之歌  倫敦城內的大清洗行動立時一個禮拜,以查理一世為首的國王軍奪回倫敦后,立刻得到倫敦舊貴族們和強大封建主勢力的支持,結果大清洗過后,倫敦城內的資產階級分子遭到屠戮,英國資產階級遭到殘酷鎮壓。()

查理一世很生氣,不單單因為他的王宮被搗毀。而是他之前聚斂來的財物和土地都被長老派和新貴族們拍賣瓜分了。那些都是查理一世這些年來的心血,一項視財如命的查理一世不發瘋才怪  然而,查理一世作為統治者,收復倫敦復辟后,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如何來恢復國家秩序。如果殺光了長老派和新貴族,那么查理一世的王國也毀于一旦。加上全國大部分地區還在議會軍殘余的控制下,牽扯國王軍主力,有蘇格蘭在一旁盯著英國虎視眈眈,英國很可能被蘇格蘭吞并。

  這種情況下,查理一世不得不做出一些政治妥協,那就是容忍長老派,利用他們和蘇格蘭議會達成和解。同時只打擊資產階級新貴族集團。

  事實上,查理一世的決定也是基于來自中華帝國駐英大使館的建議。中華帝國希望保留長老派打擊資產階級新貴族,這個政策和查理一世不謀而合。

  在中華帝國駐英大使館的撮合下,英國議會長老派和查理一世進行閉門談判。長老派答應吐出所有侵吞皇室的財產,解散議會軍,幫助查理一世鎮壓資產階級分子,并將議會一部分資產階級新貴族們交給查理一世處置。這些被處置的新貴族財產一半充作給皇室的賠償,一半歸長老派瓜分。

  至始至終,長老派都沒有什么損失。查理一世雖然有氣,但是為了顧全大局,最終接受了長老派的妥協條件。

  查理一世和長老派完成了秘密妥協,被出賣的資產階級新貴族們則糟了殃。他們的全部身家都被瓜分,家庭成員或被絞死,或被流放。議會政府從內部土崩瓦解。

  倫敦大清洗之后,英國頓時處于查理一世的白色恐怖政策之下。各地議會軍本來準備增援倫敦的,但是多數處于觀望狀態,直到國王軍獲勝,查理一世重返倫敦執政后,他們接到各自負責的長老派成員的命令,停止增援。

  長老派雖然妥協了,但是在軍隊解散問題上遲遲沒有做出回應,他們害怕查理一世翻臉。

  克倫威爾被閑置在家,他之前站在長老院一邊,因此沒有受到大清洗。然而,長老院的妥協令克倫威爾感到了憤怒。僥幸活下來的新貴族們不甘心被查理一世左右,因此秘密組織反英王的軍隊。克倫威爾不甘心失去他的軍事地位,于是悄悄離開倫敦,加入軍。

  幸存的新貴族們不敢公開反對查理一世,或許是他們的意志不堅定的關系,他們只能躲在暗處,將克倫威爾推上臺,作為他們的代言人。

  克倫威爾利用他的威望和新貴族們的經濟支持,很快在威爾士地區招募到了大批的農民和城市市民,組建了約六千人左右的民兵團。

  克倫威爾深知民兵團的武器裝備差,訓練不足,無法對抗查理一世的中械師團。因此,克倫威爾選擇臣服查理一世,作為查理一世布置在蘇格蘭邊境上的一枚棋子。暗地里,克倫威爾利用新貴族的支持,從地下軍火商手中購買軍火,積極備戰。

  國王軍四面出擊,清剿殘余議會軍,使得倫敦防御空虛。克倫威爾于是秘密接觸蘇格蘭高層,拉攏蘇格蘭長老派右翼分子。

  由于蘇格蘭之前和英國議會政府有秘密約定,正當國王軍分頭平息叛亂之時,強大的蘇格蘭軍隊對英國構成巨大威脅。雖然查理一世是蘇格蘭血統,但是并不代表蘇格蘭會甘心臣服英國。蘇格蘭人在之前幾年的內戰中是英國議會軍的盟友,和克倫威爾的交情匪淺,因此克倫威爾很容易聯絡上蘇格蘭長老派右翼阿爾泰第八伯爵等掌控軍權的實權派人物。

  阿爾泰第八伯爵等人的觀念很明確,他們拒絕查理一世的統一政策,因此繼續支持資產階級新貴族們的。

  六月底,蘇格蘭議會突然向查理一世和英國議會發出最后通牒,要求停止屠殺黨人,以及迫害英國新貴族人群,并放棄對蘇格蘭的主權要求等。

  查理一世自然不會同意,有中華帝國背后撐腰的查理一世野心很大,他要統一大不列顛島。因此直接拒絕了蘇格蘭議會的要求。

  蘇格蘭人企圖乘國王軍被牽制在南威爾士和英格蘭東部之機,揮師南下,直奔倫敦,把查理一世重新趕下王位。

  查理一世并不害怕,他命令屯扎在蘇格蘭邊境的克倫威爾民兵團阻擊蘇格蘭軍隊。結果,克倫威爾已經背叛了英國長老派,直接放過了蘇格蘭軍隊,并一起進逼倫敦。

  查理一世得知后暴跳如雷,差點兒再次對長老派開戰。

  由于克倫威爾的背叛,導致倫敦防御體系洞開。國王軍主力無法及時趕回倫敦,而倫敦城的重建工作還未恢復,根本擋不住叛軍的攻擊。

  局勢危急,查理一世立刻向中華帝國求助。

  此時,中華帝國正在英國懷特島上大搞基礎設施建設。懷特島已經成為中華帝國釘在英國首都旁的一顆戰略釘子,因此中華帝國從蘇伊士住屯軍調集了一個團的兵力駐扎懷特島維持治安。

  查理一世雖然對于中華帝國在懷特島駐軍表示不滿,不過他從中華帝國借了大筆的外債,無法償還債務之前,懷特島就是中華帝國的,因此查理一世也只能干瞪眼。

  如今在倫敦附近的軍隊都不足以抵擋蘇格蘭軍隊和克倫威爾叛軍,因此查理一世只好央求中華帝國在懷特島上的駐軍幫忙了。

  此時,中華帝國駐英的戰地觀摩團還沒有離開,因此中華帝國住英大使館同意了英王的請求出兵幫忙。

  七月二日,中華帝國戰地觀摩團指揮李自成就任中華帝國皇家陸軍英國干涉軍指揮官,指揮懷特島的皇家陸軍358團。

  中華帝國英國干涉軍的成立,頓時成為了歐洲各國爭議的話題。曾幾何時,歐洲人的內政會讓東方人來插手?英國人先給中華帝國提供了一個在歐洲的立足點——懷特島,如今又請中華帝隊幫助打內戰,這一切無疑給中華帝國干涉歐洲事務敞開了大門。歐洲各國的政治家們敏銳的察覺到了來自中華帝國的威脅,但是大多數歐洲人還是沒有意識到這點。除了西班牙人之外,歐洲人似乎還對中華帝國充滿了幻想色彩。

  兩天后,358團搭乘英國運輸艦沿著泰晤士河直抵倫敦。

  與此同時,蘇格蘭方面,漢密爾頓指揮的蘇格蘭軍主力,多為新征入伍的士兵,訓練差,裝備缺,加之門羅指揮的另一支蘇格蘭軍未能及時與之會合,因此,蘇格蘭軍隊推進速度十分緩慢。這導致克倫威爾的民兵團也不敢孤軍冒進,速度減慢,給中華帝國皇家陸軍358團及時趕到倫敦布防對付蘇格蘭軍隊贏得了時間。

  抵達358團抵達倫敦后,李自成得知叛軍依然步履蹣跚的前進,決定主動出擊,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由于中華帝國出兵的消息還未傳到蘇格蘭軍隊指揮官的耳朵里,他們還認為倫敦防御空虛,因此行軍途中估計會大意。李自成指揮的358團全部都是戰馬代步,機動性極強,而叛軍此時還未匯合,成三路分別推進態勢,考慮到敵眾我寡的態勢,李自成決定集中力量各個擊破他們。

  首先就是距離最近的蘇格蘭門羅指揮的軍隊,這支軍隊戰力最弱,他們的戰術戰備能力對于中華帝國的戰地觀摩團軍官們來說,了如指掌一般。

  七月六日,李自成指揮358團奔襲了七十公里,在盧頓附近布滿礦坑的荒原上襲擊了門羅所部。

  當時,門羅所部正在行軍,兩千余人隊伍被358團騎兵瞬間沖垮。突如其來的襲擊頓時嚇蒙了蘇格蘭士兵們,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對方竟然是中華帝國的軍隊,處于準備不足和對中華帝隊的不了解,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懼怕,導致門羅指揮失靈,全軍被分割成七八段,各自為戰,不到半個小時便被擊潰。

  當然,迅速擊潰敵軍主要還是基于中華帝國皇家陸軍將士們的勇猛和果斷。

  作為第一次同英國人交戰,李自成深知其中的各種影響。就戰爭本身,“首戰必勝”的思想是中華帝國陸軍的核心思想,任何戰爭中的第一場戰斗必須要獲勝,否則將會影響全軍士氣。而拋開戰爭本身,在英國的第一戰涉及到中華帝國的國際影響力。李自成必須要勝利,否則不管他多么有能力,都會被帝國政府嚴厲責罰,甚至以后的軍人生涯就此結束都有可能。

  因此,李自成在戰前做了相當大的思想工作,全團使盡全力的氣勢壓倒了敵軍的抵抗意志。

  戰斗結束后,門羅等一千三百余人被俘,死傷兩百余人,其余落荒而逃,戰后統計失蹤三百多人。而358團僅僅只有一人陣亡,不到十人受傷,大獲全勝。

  作為中英軍隊之間的第一場戰斗,盧頓之戰竟然如此簡單,令古今軍事家們無從理解。偏偏還有戲劇化的一幕,指揮官門羅竟然命令身邊的士兵繳了附近抵抗中的蘇格蘭士兵的武器,并要求他們直接向中華帝隊投降。

  事后門羅在蘇格蘭的軍事法庭上的辯解竟然是蘇格蘭沒有向中華帝國正式宣戰,不希望蘇格蘭和中華帝國交惡,偏偏蘇格蘭軍事法庭認可了門羅的解釋,無罪開釋。

  盧頓之戰過后,漢密爾頓將軍指揮的蘇格蘭四千余人的軍隊頓時停止了前進。不知道內情的他,以為能夠全殲門羅的兩千士兵絕非少量的中華帝隊。和門羅的思想幾乎差不多,漢密爾頓將軍對于中華帝國的軍事干預表示不滿,但是在沒有得到蘇格蘭議會批準之前,他不敢和中華帝隊開戰,防止戰事擴大。

  漢密爾頓的軍隊停止了前進,就地尋找了易守地勢,組織防御。

  克倫威爾攻占了紐波利之后,才得知蘇格蘭軍隊不可能到底會師地點了。中華帝國的軍事干預,使得克倫威爾感到了巨大的危機。

  此時,克倫威爾的軍隊已經屬于孤軍深入。他的部隊大多數都是新兵,顯然無法跟精銳的中華帝國皇家陸軍相比,權衡利弊。克倫威爾立即率五千人的部隊揮師北上,試圖避開中華帝國的軍隊,安全退回蘇格蘭,或者跟漢密爾頓的軍隊匯合。

  這是一次漫長而艱苦的行軍。克倫威爾在行軍途中,大雨滂沱,士兵衣衫不整,靴襪磨破,但他們卻毫無怨言。他們深知,他們是為正義事業而戰,為反對王權而戰。

  但是知道內情的軍官們卻是明白,中華帝國直接軍事干預了,第二次內戰的前景悲觀。這點從克倫威爾聽到中華帝隊的那一刻就清楚了,因為他們的精神領袖克倫威爾還沒有敢和中華帝隊正面交戰的膽量。

  他們冒雨前進,從廣漠荒涼的威爾士草原來到滿布礦坑的北部山區。在克倫威爾逃竄的同時,李自成并未選擇出擊,而是令主力休整隱藏目標,派出偵察騎兵盯著克倫威爾的動態,準備在他最疲憊的時候給予致命一擊。

  7月27日,英國國王軍四處平叛成功,陸續返回。查理一世立刻命令國王軍繼續北伐蘇格蘭,配合中華帝國干涉軍包圍叛軍,并一舉占領蘇格蘭。

  8月5日,克倫威爾抵達諾丁漢。與此同時,蘇格蘭議會的命令也下達了,命令漢密爾頓立即將軍隊帶回蘇格蘭,放棄進攻英格蘭的計劃。

  軍事被政治如此擺布,令漢密爾頓十分惱火,但是卻不得不服從命令。

  漢密爾頓率軍后撤,令克倫威爾明白這次戰爭失敗了。于是剩下的時間里,克倫威爾只考慮如何逃出國王軍的包圍圈。

  8日,克倫威爾率軍進入約克郡的道恩凱斯特,三天后在里茲和約克城之間與另一支議會軍殘余蘭伯特所部會師,兩軍會合后,軍總人數達到六千余人。

  與此同時,李自成率領358團由北部地區突襲蘇格蘭境內。由于蘇格蘭議會的優柔寡斷和搖擺不定,導致蘇格蘭軍隊不知道如何面對中華帝國的軍隊,只好放棄城池,連連后撤。

  各地蘇格蘭軍隊則沿西部大道,經坎伯蘭、威斯特摩蘭和蘭開夏向南后撤,并同漢密爾頓的軍隊不斷匯合。由于部隊行動遲緩,最后超過2萬多人的兵力散布在里布爾河谷,南北伸展約十五六英里。

  克倫威爾眼瞅著中華帝國的軍隊追擊而至,一旦被糾纏住,后面的國王軍將會徹底打垮他們。于是,克倫威爾提議發動反攻,趕走李自成所部。但漢密爾頓公爵卻固執地執行蘇格蘭議會的不抵抗政策,直接把大本營遷到里布爾河以北的普雷斯頓。

  8月17日,李自成率領358團首先向克倫威爾部發起猛攻。克倫威爾率部依托有利地形進行頑抗,同時請求漢密爾頓增援。但漢密爾頓的援軍遲遲未到。

  經過4個小時的激戰,克倫威爾的軍隊終于在中華帝國的炮火下低頭,六千余人的陣型,愣是被中華帝國的一個炮兵營給打垮了。接著,李自成親率騎兵聯對發起沖鋒,將克倫威爾軍隊擊潰。

  克倫威爾被打敗,李自成乘勝直撲蘇格蘭軍,當時蘇格蘭軍正在匆匆搶渡里布爾河,多數人已經過河,只有漢密爾頓率兩團步兵、幾營騎兵在河右岸掩護。李自成立即率兵跟在克倫威爾潰兵之后,借機會靠近蘇格蘭軍隊,頓時將河右岸的敵軍擊潰,隨后李自成繼續渡河追擊。

  次日早晨,國王軍陸續抵達,李自成沒有后顧之憂,為了展示中華帝國皇家陸軍的軍事戰斗力,李自成率軍繼續追擊蘇格蘭軍。

  下午,在距普雷斯頓15英里處的威根追上蘇格蘭軍。已成驚弓之鳥的蘇格蘭軍隊見到中華帝國的騎兵追來,頓時手忙腳亂。李自成抓住戰機,立即率部插入敵陣,將其后衛部隊切成數段,分而殲之。

  358團連戰皆捷,士氣大振。高機動性的中華帝隊在這一刻發揮的淋漓盡致,李自成于19日又繼續窮追敵軍。蘇格蘭軍雖人數居多,但蘇格蘭議會一會兒主戰,一會兒避戰,一會兒消極抗戰,蘇格蘭軍隊這種懦弱的影響,連戰皆敗,軍心混亂,無心戀戰。

  漢密爾頓率部退至沃林頓附近時,企圖依托一條地形有利的山隘,突然殺個回馬槍,爭取多一些時間撤退。于是李自成同漢密爾頓雙方進行了中華帝國干涉英國內戰以來最激烈的戰斗。

  結果,中華帝隊奪取了山隘,隨后又奪占了沃林頓附近默西河上一座橋梁。蘇格蘭軍因退路被斷,陷入一片混亂,超過九千蘇格蘭軍人投降。漢密爾頓率少數殘余退往斯特拉福德郡。

  8月25日,漢密爾頓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被迫向李自成投降。至此,蘇格蘭軍和克倫威爾叛軍主力被全殲。

  三天后,李自成率軍直搗蘇格蘭首都愛丁堡,蘇格蘭議會宣布投降。擁有八千人防御的愛丁堡竟然向李自成不足一個營的四百多人的軍隊投降,成為英史上的難堪一筆。

  九月四日,李自成押解克倫威爾返回倫敦,受到查理一世的隆重歡迎。李自成等一百多位軍官被授予英格蘭王國一等國王勛章,所有參戰士兵被授予英格蘭勇士勛章,所有陣亡的一百三十七名中華帝國士兵被授予皇室勛章,并在倫敦王宮外修建一座中華帝國將士紀念碑,這一百三十七名將士的名字被刻在紀念碑上。

  隨后,李自成率領358團返回懷特島駐地。而英王查理一世則同英格蘭議會、蘇格蘭議會,以及全英國剩下的新貴族們進行談判。由于內戰嚴重消耗了英國國力,英國資本主義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加上查理一世背負著中華帝國連本帶息高達三億銀元的貸款無法償還,使得查理一世不得不放棄屠殺殘余資產階級新貴族勢力。

  最終新貴族們選擇了屈服,除了他們的軍事斗爭太弱小之外,政治上的軟弱性和搖擺不定,使得他們接受了英王的統治。

  作為代價,新貴族們除了向查理一世提供三百萬英鎊(合龍幣1200萬銀元)的賠償之外,還將所有罪責統統加到了克倫威爾的頭上。

  這樣,克倫威爾便成了替罪羊。

  在長老派這邊,查理一世同樣不買賬。由于中華帝國政府公開對查理一世的支持,使得查理一世在政治上擁有極大的話語權。同時,中華帝國成為英國最大的債主,在經濟上開始嚴重影響英國的經濟走向,英國貴族階層的利益需要組建一個親華的集團,這樣就不得不支持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于是控制了內閣和議會,成為了至高無上的國王,君權神授徹底實現。

  九月十日,查理一世獲得議會批準,確定了王權的絕對統治地位,議會成為了只對國王負責的工具。

  三天后,議會以叛國罪將克倫威爾送上斷頭臺。于是,克倫威爾成為英國資產階級的替罪羊。立時六年余的英國內戰結束,英國資產階級宣告失敗,從此英國走上了長達兩百年的封建時代。

  而中華帝國在英國內戰中表現出來的各種實力,使得英國國內涌現出大批崇尚中華帝國的政客和國民,這一切漸漸的影響著英國上下,進而影響整個歐洲,中華帝國成功的在歐洲人心中烙上了一個深深的痕跡,為將來干涉歐洲事務奠定了基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