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十三章、長矛如林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江東之主、吳侯孫權,這些日子是極其的煩惱啊。

  煩惱的來源有二:其一,張昭、張纮終于遭到釋放,匆匆從曹營趕回來了,極言曹軍之盛,難以抵御也,要求孫權盡快召回周瑜,然后遣使向朝廷謝罪——如此,或可保江東基業,最不濟也能保全孫氏一族的性命;其二,吳、會二郡的沿海各縣,急報是雪片一般傳來,都說幽州水軍勢大,恐怕不日便要登上海岸,殺往內陸而來,請求立派援兵。

  當日鐘離緒的浙江水師為是勛所破,敗兵逃歸山陰,淳于式大驚失色,不敢再隱瞞消息,趕緊遣人前往長江沿岸去稟報孫權。對于是勛究竟有多少船只和兵馬,這時候陸陸續續的各方情報匯聚,加上敗兵所言,綜合起來,最終得出了一個驚人的數字——也就是孫權派嚴畯去通知周瑜的,總共海船十、水兵一萬五,足比事實真相翻了兩翻還多。

  這倒不是淳于式為了減輕自己的責任,故意謊報,而是這年月并沒有完善的偵察系統,所謂情報,大多得自于各鄉各鎮的口耳相傳。鐘離緒戰敗之后,附近的句章、余姚、上虞等縣一日三驚,百姓們紛紛逃離海岸,躥向內陸,即便親眼所見,傳來傳去的也便失了真——而且不會往少了失,只會往多了失。更重要的是,是勛通過扣押商船和物資,與很多會稽大戶打起了交道,而陸議也通過另外一種渠道,一起利用這些大戶。要他們幫忙散布幽州水師強大難敵的謠言。

  或許也有那誠實百姓親眼得見幽州水師。會說真話吧。但在官吏們眼中,究竟是縉紳大戶可信呢,還是泥腿子草民可信呢?

  所以這離譜的數字往上一報,孫權當場就驚了,匆忙收兵,退返吳郡的郡治吳縣。他詢問屬吏,這數字可靠不可靠?幽州水師真那么強大嗎?別部司馬凌操表示懷疑,說:“江東主力。皆從周公瑾往赴荊州,余者不過三萬,分守各郡,若敵果有萬余,自可登岸,覷主公在北,而掩襲吳縣矣,何得更南擾會稽?則數之不足,乃可明矣。”

  “將軍所言差矣。”一人緩步而出,開言反駁。孫權定睛一瞧,原來是顧雍顧元嘆。就聽顧雍逐條分說自己的理由:“千里航海。古未之聞,南北氣候、水文皆不相同,倉促間安可遽戰?是以逡巡海上,騷擾會稽,為整兵練卒也,候其熟稔,必來犯吳。況我軍不過三萬,卿所知也,而是勛不知,未敢遽犯,候其探知,豈有不來之理?”

  是勛所以沒有先來打吳郡,一是因為對南方的氣候和水文還不熟悉,二是因為對我軍的虛實還不明了,未見得是兵力不足的緣由。就我看來,一萬多兵,近百條船,那是一定有的,不光光是幽州的本部啊,他肯定還接收了平、登、海、徐各州的軍隊哪!

  其實顧元嘆比孫權更早就得到了幽州艦隊騷擾會稽的消息了。一是因為他沒有跟隨孫權北征,而留在了吳縣;二是因為他曾經久守會稽,消息來源面比較廣泛;當然最重要的,如今陸議還不敢公然露臉,就正躲藏在他家中……

  所以這套說詞,顧雍是熟思已久,當下“嘡嘡嘡”往外一擺,當即駁得凌操是啞口無言。完了他還勸孫權趕緊召回周瑜所部——“荊州,唇齒也,吳會,腹心也,安有病入膏肓而慮及唇齒者乎?即守荊退曹,荊州亦難為我所有,而破吳會,得不償失。即荊州我有,豈主公欲棄先兄之基業而西遷耶?”

  孫權聞言,不禁動容,這才派了嚴畯西上,去召周瑜回來。可是這邊嚴畯才走不久,會稽又有急報傳來,說諸暨、剡縣群賊并起,有呂合、秦狼等聯兵數千,北犯山陰,請求趕緊派兵救援。顧雍早料到會有類似事件發生了,假模假式地慨嘆道:“此必為是勛所惑者也。”

  朝廷“大軍”逼向會稽,一方面搶掠了不少的海商后臺,另方面又封官許愿,大開白條,會稽顯姓們本來就還沒有徹底被孫家所收服,趁著這個機會,正好出兵出糧,煽動暴亂,以動搖孫氏在江東的統治。顧雍心說這第一波只是試水而已,更大的亂子恐怕還在后頭哪……

  孫權急派蔣欽、徐盛率軍南下平叛,然而這邊二將才走,一眨眼的功夫,吳郡內部也盜賊四起——這當然是“吳四姓”的功勞哪。孫權倒是也明白,若無地方豪強在背后撐腰,老百姓很難鬧得起來,而就算真鬧起來,豪強武裝就先把他們給捏了,用不著等自家動手。所以他主動拉低身段,去拜訪四姓的族長,族長們的托詞是:我們可沒資助誰造您的反,我們哪有這膽子啊?估計一是昔日劉繇、嚴白虎等人的余黨趁機鬧事,二是我們的海船、貨物在會稽遭受重大損失,被迫壓縮財政,多在佃戶身上榨了點兒油水……

  孫權真是焦頭爛額啊,只好一方面點兵平亂,一方面又派主記步騭再赴江夏,去勒令周瑜退兵——這回信中的語氣就重得多啦,不是要周瑜尋機撤歸了,而是命其即刻率部返回江東。

  步騭字子山,是臨淮人士,因世亂避居江東,為孫權所征辟。孫權雖然表面上要跟江東世家和解,骨子里還是信任淮泗人士,所以這位步子山雖然職位不高,只是主記而已,但在東吳政權中的地位可不低,算是孫權心腹之臣。孫權派他前去召還周瑜,也是向周公瑾暗示自己的心意——我是真的命令你回來,不是跟你打商量啊。

  步騭乘船西上,途中經過彭蠡,還差點兒遭了魯肅水軍的毒手,好不容易來至江夏,正趕上周瑜要跟曹操決戰。周公瑾詳細地詢問了吳、會二郡的情況,不禁長嘆道:“若其上下一心,何懼是勛!”真正給孫權造成威脅的,不是是勛的幽州水軍,而是二郡的地方勢力啊。

  好,既然主公要我退兵,那我不得不退,但正不必急于一時——“子山且觀瑜破曹,即可同返。”

  決戰就定在了步騭到來后的第三天。當日早晨,卯時才過,雙方便各開營壘,將帥士卒列陣而出。曹操派曹仁率領部分兵馬留守本營,并且朝向西方防御黃祖,以免西陵城內的江夏兵突然殺出呼應周瑜,犄角夾擊,蹈亂己方陣列。他則親自率軍來戰周瑜。

  南郡四萬、北軍六萬,龐大的陣列緩緩靠近。曹軍既眾,即排布錐行之陣,以大將夏侯惇為正中突陣之鋒銳,樂進在左、李典在右,偕行而前。江東兵馬數量較少,則排布密集陣形——《孫臏兵法》中稱為“數陣”——周瑜在中,周泰在前,韓當、黃蓋遮其兩翼,程普合后。密集陣形易守難攻,但比較容易被敵軍包抄后路,四面圍困起來,好在江東軍背靠長江,水師在后,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兩軍對面行至一箭之遙,各自弓弩手射住陣腳,重新整列。這年月平原對戰,最講究陣列完整,但士卒的訓練水平和后世的近代國家軍隊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即便號稱“百戰精銳”,又有能將統馭,走著走著也容易散架,必須不時地調整步伐。

  曹軍中還推出一量臨時裝備起來的礟車,不過并非用來遠程傷敵,而是當做曹操的瞭望車、指揮塔使用——當年攻打鄴城的時候,是勛就曾經爬到礟車頂上去遠望敵勢,曹操覺得這法子不錯啊,便即學了過來。不過主將既要上礟,自然必須預做防護——要是曹老大一個腿軟掉下來,那可就不戰而敗啦——不但掛上了繩梯,還預先設置了扶手。曹操與荀攸同上礟車——再多人也站不下——手搭涼篷,遠遠而望,不禁點頭:“敵列甚整,士氣亦高,周公瑾果當世之杰也。”轉過頭去跟荀攸說:“若得周瑜,何慮江東不平?”

  荀公達心說老大的人才搜集癖是越來越嚴重啦,可是你真以為誰都肯為你效命嗎?周瑜受孫策厚恩,據說情同兄弟,江東不平,估計他是不肯投入曹家陣營的,而真等江東平了,再收他又有啥意義?雖然腹誹,表面上卻仍恭敬點頭:“丞相所言是也。”

  眼瞧著本軍整列完畢,各部到位,于是曹操手持一面小旗,連揮三下,曹陣中當即鼓聲震天般響起。夏侯惇列在陣頭,長槊高舉,雙腿一夾馬腹,便即率軍向前方殺去。不過戰馬只是便步而已,現在還不到突陣的時候,并且他部下只有親衛部曲百余騎,其余都是步兵,也不可能甩下大隊獨自沖鋒。

  江東軍排列密集陣形,第一線長矛如林,同樣緩步向前。兩軍各前二十步,略緩一緩,再整隊列,同時弓弩手朝天而射。箭支呼嘯聲中,陸續有小卒中矢跌倒,號呼不已。夏侯惇一見時機到了,便即開始加速,他身后的部曲也急忙催馬跟上,當先破入敵陣。江東的長矛兵挺矛攢刺,夏侯元讓將馬頭略側一側,長槊揮出,便有十多矛桿折斷,隨即曹軍的矛手也到了,兩軍頃刻間便廝殺到了一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