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五百九十八章正面交鋒(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大雪紛紛揚揚地下了一整夜,直到卯時將至都不曾有見消減,鵝毛般的大雪就這么不停地飄著,則天門前的廣場上積雪已是厚達尺許,人站在其中,都已是將將沒了膝,再被刺骨的寒風一吹,著實是凍得夠嗆,奈何大朝的時間將至,諸朝臣們卻也無處躲去,只能是哆哆嗦嗦地站在廣場上硬扛著這等天地之威,武將們還好些,到底打熬出來的身子骨強健,多少還能撐得住,可老弱的文臣們可就慘了,生生被凍得面色鐵一般地青著,自是無人有閑聊的興致,偌大的廣場上一派的死寂,渾然不見了往常大朝前的噪雜之情形,天地間唯有北風在狂野地呼嘯個不停。

  “快看,是英王殿下!”

  “英王殿下來了!”

  “呵,果然名不虛傳,當真有太宗之遺風,了不得,了不得!”

  就在群臣們都已等得麻木之際,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暴起中,李顯已率著親衛隊縱馬踏雪趕到了廣場的外緣,被驚動的群臣們自是紛紛亂議個不休,原本的沉悶氣氛瞬間便打了個粉碎,噪雜之聲響成了一片,尤其是那些近年來方提拔起來的朝臣們更是激動得簡直難以自持,不為別的,只因李顯如今乃是呼聲最高的東宮人選,一旦成真,那可就是半君了,以李顯的能耐,登基大寶理應指日可待,若是能提早搭上線,那可就是從龍之功了的,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的朝臣都因李顯的到來而興奮,賈朝隱、明崇儼乃至武承嗣等武后一黨的朝臣們就不曾跟著歡呼亂議,只是彼此暗中交換著意味難明的眼神。

  “七哥,您可算是來了。”

  上朝時辰將至,一眾朝臣們激動歸激動,但卻不敢隨意行出隊列,可翼王李旭輪卻是沒這個顧忌,踏著沒膝的積雪,搶到了李顯的身前,甚是親熱地喚了一聲。

  “八弟,早啊。”

  李顯一向守時,今日其實也起得挺早的,只是拐去了詔獄一趟,耽擱了些時間,這才到得遲了些,好在總算是趕上了早朝的時間,心情自是不錯,這一見李旭輪大老遠便迎了過來,原本就好的心情自是更好上了幾分,笑呵呵地寒暄了一句道。

  “七哥,不早了,聽,都喊朝了,您還是趕緊罷。”

  李旭輪昨日向李顯表明了心跡之后,心中的大包袱早已是徹底放下,在李顯面前自也就放得甚開,調侃之語幾乎是不假思索地便脫口而出了。

  “走罷。”

  對于李旭輪這個徹底倒向自己的幼弟,李顯別無提防之心,有的只是憐愛,自是不會去計較其言語間的些許失禮,只是淡然地笑了笑,招呼了一聲,便即大步向朝臣們聚集之處行了過去。

  “參見英王殿下、翼王殿下!”

  一見到李顯兄弟倆并肩行了過來,諸朝臣們自是不敢怠慢了去,紛紛各自躬身行禮不迭。

  “諸公不必多禮,時辰已到,上朝罷。”

  李顯雖是六年余不曾上過朝了,可朝規卻是沒忘,這等喊朝聲起之際,自不敢多耽擱了去,這便微笑著作了個團團揖,客氣了一聲之后,率先抬腳向宮門處行了去,一眾朝臣們見狀,忙各自整隊跟在了后頭,一路急行地趕到了德陽殿中,只是高宗夫婦卻尚未上殿,諸臣工們也就只能是靜靜地站在大殿中等待著,這一等便是足足一柱香的時間,可憐一眾朝臣們滿頭滿腦的雪花此時盡皆化成了水痕,官袍盡濕,貼在人身上,要多難受便有多難受,不少年歲高些的大臣都已是止不住地哆嗦著,卻無人敢有半句怨言,只能是默默地忍受著這等難熬的寒意。

  “天皇陛下、天后娘娘駕到!”

  等待復等待,終于,隨著一聲尖細的嗓音在后殿處響起,難熬的等待總算是過去了,群臣們精神一凜之際,便已見高宗與武后并著肩從后殿里緩步行了出來。

  “臣等叩見陛下,叩見天后娘娘。”

  群臣們盡管一個個都被凍得夠嗆,可一見到高宗夫婦露了面,卻是無人敢怠慢了去,各自大禮參拜不迭。

  “眾卿免禮,都平身罷。”

  高宗的氣色顯然不是很好,走到大位上落座之后,便即平板著臉不吭氣,倒是武后雍容無比地虛抬了下手,聲線平和地叫了起。

  “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些年來高宗已是很少上朝了,但凡有大朝,都是由武后代為主持,朝臣們也早就習慣了由武后叫起的慣例,各自照老例謝了恩之后,便即分文武退到了大殿的兩旁。

  呵,這老賊婆好大的威風,當真已將自己當成天子了?李顯這些年雖遠在河西,但卻并未斷了與東都的聯系,自是知曉了武后臨朝的事兒,然則知曉歸知曉,親眼目睹卻是另一碼事兒,此時一見武后已將牡雞司晨發揮到了極致,而諸臣工們居然沒半點反抗的意思,一個個謝恩謝得如此之流暢,心頭不由地便是一沉,隱隱有殺氣在心中流轉,只是城府深,并未帶到臉上來,附和著朝臣們一并謝了恩之后,便即不言不動地站到了一旁。

  “啟奏陛下、天后娘娘,微臣有本上奏。”

  朝臣們方才剛落位,一名身著紫袍的文官已從旁閃了出來,高聲稟報了一句,這人赫然竟是刑部尚書武承嗣。

  “愛卿有本盡管奏來。”

  一見到出面稟事的是武承嗣,高宗的臉皮子便不由地搐動了起來,可嘴角嚅動了好一陣子,也沒發出句話來,倒是坐在其身旁的武后搶先開了口。

  “諾!微臣自奉旨主審東宮謀逆案至今,已有五十二日,經有司各衙門之全力配合,現已查明全案始末,所有涉案之輩一萬四千余皆已拘押在獄。據查,廢太子李賢權欲熏心,不安于室,勾連朝中奸佞,起兵謀逆,具體事實如下:儀鳳元年十月初一,廢太子召東宮屬官劉肅、房全密議于室,起意兵亂,儀鳳元年十月初九,……,故此,臣以為廢太子李賢妄圖篡位,行大逆不道之事,罪無可赦,當依我大唐律法嚴懲,明刑正典,以儆效尤,臣懇請陛下、娘娘下明詔,以警示天下!”

  武承嗣顯然是有備而來,一番話說得個滔滔不絕,既擺事實,又搬出大唐律法、前朝慣例以為佐證,擺明了便是要一舉置李賢于死地,渾然不打算給旁人留下半點說情的余地。

  “轟……”

  武承嗣話音未落,朝堂上亂議之聲便已就此大作起來,倒不是對武承嗣的話有甚不明了之處,實際上,此案都已過了如此多天,內幕消息早就傳開了去,朝臣們對此案都已是心中有數,真正讓群臣們詫異的是武承嗣在此時大張旗鼓地掀出此案背后的用意所在,很顯然,并非僅僅只是為了盡早定案之緣故,其中一準別有蹊蹺,再一聯想到李顯昨日剛回東都便已奉旨去詔獄探視之消息,一眾朝臣們自不免將此二事聯系在了一起。

  “啟奏陛下、娘娘,微臣以為武尚書所諫甚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望陛下圣裁!”

  “陛下,娘娘,微臣附議!”

  “微臣亦附議!”

  不知情的朝臣們兀自在一旁議論紛紛,可早已統一了指導思想的武后一黨們卻是人人踴躍不已,這不,武承嗣話音方落,賈朝隱、周思茂等一眾武后嫡系官員們已是呼啦啦地站出了四十余人,個個神情激昂地高聲附議不已,人多勢眾之下,當真有群情洶洶之威勢。

  一見如此多朝臣站出來喊打喊殺,高宗原本就難看的臉色瞬間便已是鐵青一片,可饒是如此,他也還是沒開口表態,只是陰著臉端坐在大位上。

  “八叔對此可有甚看法么?”

  武后同樣沒急著表態,而是一壓手,止住了群臣們的哄亂之聲,將話題拋給了身為首輔大臣的越王李貞。

  “娘娘明鑒,老臣以為此案既已審明,該如何判自有律法為憑,一切皆由陛下、娘娘圣裁,老臣別無異議。”

  李貞乃老奸巨猾之輩,自是看得出眼前這場大戲的根由之所在,也知曉武后此時將話題拋過來的用心何在,不過么,他可不想在形勢未完全明朗之前表明態度,這便一躬身,極之圓滑地給出了答案,明著聽起來似乎是在贊同武承嗣的審決之意見,可再細細一琢磨,便可發現這廝其實啥態度都沒有,渾然就是在敷衍而已。

  “嗯,既然八叔也是如此認為,此案便依律判了去便好,諸愛卿可有異議否?”

  武后此番是鐵了心要將李貞綁上自家戰車,又怎可能被其隨便敷衍了過去,這便斷章取義地抓出個話頭,毫不客氣地將李貞裝進了套子中去。

  “啟稟母后,孩兒有話要說!”

  武后代行天子權限已有數年,權威日盛,她既已是下了定論,諸臣工們即使有不同意見,也不敢在此時站出來反對,一時間大殿里死寂一片,可就在這一片死寂之中,李顯卻是昂然站了出來,登時便令群臣們為之側目不已,私議之聲也就此再次大作了起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