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百六十四章 武將的終極目標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二百六十四章武將的終極目標第二百六十四章武將的終極目標  作為一名武將,趙云、太史慈、高覽對于霍去病的崇拜是無容置疑的,別看趙云在歷史上更為人熟知,白馬銀槍,縱橫不敗,但在真實的歷史地位上,他拍馬都趕不上霍去病。

  更別提太史慈和高覽了!

  那么,三個人沒有理由不追隨先輩的步伐,征服那茫茫的大草原,留名青史,供后人瞻仰。

  最近草原上流行這樣一個傳說,說長生天為了懲罰不敬神靈的世人,降下三個災星禍害草原,這三個災星各自帶領一萬地獄中逃出來的魔鬼,殺掉沿途之中所有的生靈,最后還把人的尸體吃掉。

  此事是真是假,自有累累白骨作證。

  據說這三個災星的名字叫太史慈、趙云、高覽。

  這也是得到證實的,草原人也不傻,雖然有些人會相信謠傳,但還是有人記得這三個人的名字的,原因無他,三個人經常來草原搶2劫。

  三個人在草原上的行動可以用一個游戲來形容,貪吃蛇!吃掉沿途所能看到的一切,不管是能動的,還是不能動的。

  殘忍而又獲利豐厚的搶2劫行動一直持續到七月末,草原上的青草慢慢變的枯黃起來,天氣也逐漸轉涼,北風漸起、秋雁南飛。

  經過一個月的跋涉,太史慈三人也帶著兵卒來到狼居胥山。

  狼居胥山處于達克魯倫河(額爾古納河)和圖拉河上游,水草豐美,牛羊遍地,是古代匈奴人的主要聚集地。在鮮卑人強勢崛起之后,匈奴人被驅逐到河套以西,狼居胥山也就被鮮卑人所占據。

  (關于狼居胥山的具體位置至今為止也沒有確切說法,但蜘蛛認為,現在人不知道是因為史料缺失的緣故,而作為漢代人,趙云和太史慈要是不知道狼居胥山在哪里就貽笑大方了。)

  這一次三個人約定好了,一定要一起動手,所以臨到狼居胥山附近,三個人就開始派遣斥候相互聯系,約定行軍路線,行軍時間。

  在三個人的密切配合下,三個人終于在建安六年七月二十九望見狼居胥山。

  遙望著遠方的皚皚雪山,藍天白云,山麓的松林水草,三個人的心神頓時激蕩起來。要說不激動那是不可能的,就像我們現在看到抗日英雄的遺跡一樣激動,一樣的熱血沸騰。

  強行按捺下心神,三個人立即下令全軍休息,湊到一起商討戰術。

  按照三個人的估計,狼居胥山最少有三萬鮮卑騎兵,這不是一個小數目。雖然,三個人認為三萬鮮卑騎兵絕對不是李重三萬精騎的對手,但一陣廝殺下來,李重的三萬大軍也不會剩下什么,慘勝是要不得的。

  三個人大約一個時辰,什么分割包圍,鑿穿戰術,誘敵深入等等等等方法都拿出來商討了一遍,卻發現這些辦法要么風險太大,要么耗時良久,實在算不上什么良方妙計。

  到了最后,還是裴元紹一語道破天機:“三位將軍,咱么就是來搶2劫的,殺人放火,一把火燒了狼居胥山不就完了。鮮卑人的三萬大軍能跑,可鮮卑牧民沒地方跑吧,沒有了牧民給軍隊提供根基,三萬大軍又能在這草原上存活多長時間,他們總不能學我們,吃……吧。”

  裴元紹特意避過吃人兩個字,不用他說太史慈幾個人也明白什么意思。別看三個人一路上燒殺搶掠,用人肉喂戰馬,但那只局限在草原上,如果換做中原的百姓,三個人也下不去這個手。

  同樣的道理,別看塞外異族生性殘暴,吃人肉喝人血,但讓他們吃自己人,他們也是做不出來的。當然,石勒那樣的人除外,他已經進化到畜生這個級別了。

  其實三人手下的兵卒也有吃人肉的,太史慈他們也知道,但他們也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不吃自己人就好了。

  “不錯,那就放火燒山吧!”太史慈第一個點頭答應道。

  “秋高氣爽,正適合用火計對敵!”高覽接著說道。

  趙云回答的更為干脆:“我去放火!”

  “過了今天,封狼居胥就會成為傳說了!”趙云看著遠方白雪皚皚的山巔,扔出手中的火把。

  “轟……的一聲”數百名兵卒一起扔出手中的火把,大草原上很快就出現一條蜿蜒的火線。趙云防火的位置距離狼居胥山至少有二三十里,但草原上防火就有一點好處,火勢蔓延極快,簡直可以媲美人跑的速度了。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草原上沒有什么抗燒的木材,野火燒的快,滅的也快,趙云他們可以跟著野火前進,斬殺漏網之魚。

  當然,趙云肯定是不會選擇吹北風的時候放火的。

  三萬騎兵緊跟著火線向狼居胥山靠近,每個人都神情肅穆,殺氣迸發,眼睛通紅通紅的,就像伺機而動的餓狼一樣,閃爍著幽暗兇殘的光芒。

  就在剛才,太史慈等人已經非常嚴肅的告訴他們,此次大戰,眾人沒有任何退路可以走。如果不能以雷霆萬鈞之勢掃平狼居胥山,馬上就會被留守的鮮卑騎兵纏住,那么依照幾個人在草原的名聲,等待他們的就是無窮無盡的鮮卑援軍了。

  在生死存亡之際,不是光華夏人有勇氣抗爭,同仇敵愾,鮮卑人,匈奴人,甚至島國人都不缺乏這種血性,唯一例外的就是棒子人。

  而且,這些病足也是有父母妻兒的,李重雖然還能讓這些軍人吃飽,但絕對照顧不到他們的父母了,可以這么說,這些兵卒的家眷也在生死線上掙扎,也餓著肚子吃草根,吃樹皮,說不定哪天,他們就會餓的一命嗚呼。

  曉之以理,誘之以利,太史慈很明確的告訴這些兵卒,如果搶到了糧食,一定會優先供應他們的親屬。

  這無可或非,誰都不是圣人,這些兵卒也是一樣的,他們拿命來拼也是為了家人能過上好日子。

  想想看,這樣一來李重的三萬騎兵不拼命才怪,鮮卑人還有逃跑的可能,他們已經連退路都沒有了,這是一場不成功便成仁的戰斗。是衣錦還鄉,還是埋骨他鄉,馬上就能見分曉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