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逐鹿 狩(七)
葛朗島國主哈只葛當在率兵搶劫大宋商船時,的確做了一些準備。他知道大宋可能會報復,但他卻沒料到,大宋的報復會來得如此快,如此猛烈。
打撈出大宋沉船后,哈只葛當按照蒙古使節的指點,將戰利品分為若個份。給爪哇國下屬的土王們每人一份,請他們出兵援助。同時,按照蒙古使節的傳授,在港口周圍的小山上,架設了數百具簡易的床弩,派了三千多個奴隸兵去操縱。
按蒙古使節的設想,一旦大宋戰艦靠近,這幾百架床弩射出的點了火的長竹桿,就能讓大宋戰艦死無葬身之地。
使節還信誓旦旦地保證,如果哈只葛當打退了大宋艦隊,蒙元大汗就會龍顏大悅,封其為南海王,取代爪哇王哈只葛達那加刺的地位,甚至將沿海諸國皆歸于管轄下!
哈只葛當滿懷信心地準備著一切。他認為自己將天下局勢看得很清楚,元強宋弱,所以依附于強者身后對付弱者,是小國的唯一生存之道。利欲熏心之下,他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元強,但距離南洋過于遙遠。宋弱,南洋卻就在其艦隊的巡視范圍之內。
艦隊戰敗潰散后,破虜軍水師再度迫近了葛朗港。分布在附近小山上的床弩同時發威,數百枝尖端帶火的竹竿,就像節日禮花一樣沖向了艦隊。
大宋戰艦輕巧地轉了一道弧線,將大多數禮花甩進了海里。僅有的幾根命中目標者,沒等燃燒起來,就被一枝枝豎起的水龍噴成了余燼。
沒等弩隊發動第二輪打擊,杜滸果斷地命令艦隊遠飆。然后快速在海上轉了個圈,排成一列橫隊,側舷對準了土丘。
三輪速射過后,土丘被硝煙和烈火遮蓋。從來沒見過火炮的奴隸兵們,抱著頭從火海中沖了出來。
杜滸微微一笑,不理睬土丘上的殘兵敗將,再度靠近港口,隔著水道,將擠在港口內的戰艦一一點名。
一百七十多艘逃回港內的南洋戰艦,一艘接一艘沉了下去。那些被打懵了的南洋水兵,甚至連駕船逃命的勇氣都沒有。眼睜睜地看著火焰吞沒同伴,眼睜睜地看著大宋戰艦將側舷上那兩排黑洞洞的窗口對準自己。
“啊-嗚-哇-呀!”一個戰艦主官承受不住如此壓力,揮動斧子,砍斷了自己的主桅。木制風帆重重地栽入了海中,掀起一片浪花。
仿佛明白斷桅的意思,對準這艘戰艦的大宋火炮齊齊轉向,瞄準了下一艘南洋戰船。不待大宋艦隊開火,看不懂大宋旗語,也聽不懂對方命令的南洋戰船立刻砍斷了自家的桅桿。
一根接一根的桅桿倒了下去,在爪哇王哈只葛達那加刺和葛朗島國王哈只葛當的眼皮底下,向他們的敵人輸誠。
哈只葛達那加刺和哈只葛當氣得直打哆嗦,收攏岸上部隊,準備在適當時刻,予以囂張的宋人迎頭痛擊。令他們難過的是,諸王帶來的部隊居然走散了,三萬多兵馬如今留在港口周圍的已經不到七千,剩下的,早已跟著各自的國王去尋找逃生之路,沒人肯留下與葛朗郡共存亡。
“葛當,你看,事已經至此,守在這里已經沒有意義。不如你留下斷后,我帶著大部兵馬到下一道防線準備。”哈只葛達那加刺非常沉痛地向哈只葛當表示了歉意,不待對方回答,帶著自己的女婿土罕等人,向島后跑去。
“沒義氣!沒勇氣!”哈只葛當沖著哈只葛達那加刺大聲痛罵,一時間,居然忘了是誰昨天晚上還在夢里計劃奪取對方王位,是誰以臣屬身份,招募的士兵比爪哇國王還要多。
在貼身衛士和蒙古使節的勸告下,哈只葛當也放棄了對港口的爭奪。大宋水師已經開始放下小船,準備登陸。再遲一步,就得被他們活捉。抱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想法,哈只葛當逃到了到島后的另一個港口。在這里,他藏著二十幾艘小船,足夠讓蒙古使節和他的親信逃離險境。
沒等出海,哈只葛當就知道自己又錯了。
葛朗島附近海流平緩,岸勢參差,很多地方都可以作為臨時港口。前來“幫忙”的各家國王都不傻,都留了幾艘船作為應急之用。結果,島后的海面上布滿了小船,卻沒有一艘能跑遠。
遠方的夕陽下,又幾艘船冒著煙,沉入大海。那畫面,于正面港口戰艦被人擊沉的場景非常類似。
更遠的地方,七十多艘大小不一的布帆船分成十幾隊,往來巡邏。一旦發現有船只離島,立刻追上去用火炮將其擊沉。雖然轟鳴聲聽起來沒有破虜軍艦隊齊射那樣恐怖,但戰艦狠辣、兇殘的作風,比破虜軍水師有過之而無不及。
“是流求蘇家和東海方家!”有人絕望地叫喊了一聲。
“還有黃水洋的人!”有人哭喊著補充。
蘇家、方家、和黃水洋群盜,都是海上赫赫有名的大勢力。其中方家和蘇家近幾年來改行跑起了遠洋販運,黃水洋群盜歸順了大元。誰能想到,他們居然一起來到了南洋。
“別出海,尋仇!”老當家方笙的旗艦上,海盜們揮舞著黑色戰旗警告。這種“旗語”比水師用的簡單,常跑水路的都懂。
“只尋元兇,脅從不問!”蘇家艦隊老當家蘇醒在另一側用旗號補充。
“按海上規矩,交人,理賠!”黃水洋豪杰唐世雄跟著起哄,給北元當了多年運糧萬戶,今天得以重操舊業,他心中有一股說不清楚的激動。
哈只葛當滿懷恐慌地四下張望,發現附近的土酋們都不懷好意地看著自己,目光中充滿了期待。
當晚,葛朗島內亂,哈只葛當國王和蒙古使節哈根被破虜軍將領苗春帶人斬殺。至于誰引領苗春上岸,誰替苗春擋住了哈只葛當麾下的上萬殘兵,黑夜中,分不清楚。
第二天,海盜們讓開了一條通道,準許參戰各國在留下各自的國名,位置,并簽字認錯后,各帶三艘小船離開。
五天后,驚魂稍定的爪哇國王聽到一個非常不幸的消息,海盜們將葛朗國劫掠一空,揚帆駛向三佛齊。大宋艦隊在杜滸的率領下,憑借手中名單,開始逐個“拜訪”各國港口,“詢問”他們與大宋艦隊作戰的理由。
三佛齊是爪哇的屬國,扼守著滿剌甲(馬六甲的南洋音)海峽。大宋到大食、大秦、波斯、巴格達、麥加、亞丁、大小天竺各國的貿易船,皆要從此補給。在與各國相約搶掠宋船的時候,爪哇王都沒敢命令滿剌甲港參與。他亦知道,如果失去了海上中轉站功能,滿剌甲港就會變成死港,爪哇國賴以稱雄南洋的財富基礎也就此喪失。
如果大宋海盜將滿剌甲港奪了去,爪哇國就丟了一只會生金蛋的雞。爪哇王哈只葛達那加刺急得直跳腳,但有沒力量抵抗大宋艦隊和海盜們的聯手進攻,只好每天到神廟中拜佛祖,請求佛祖保佑有貴人能幫助自己擺脫眼前劫難。
也許是佛祖聽到了他的禱告,幾天后,真的有貴人到來了。哈只葛達那加刺的女婿土罕帶領一名自稱是大宋商人的家伙找到王宮來,說可以為爪哇國與大宋之間斡旋,讓海盜和大宋水師都撤回泉州。前提是,爪哇國必須與大元決裂,賠償大宋出兵費用,并給中間人一定好處。(請大家到17k支持酒徒)
“貴人與大宋丞相真的有舊,與那些海盜真的也認識?”爪哇國王哈只葛達那加刺聽完女婿土罕的介紹,懷疑地問。
眼前這個自稱是商人的家伙,怎么看怎么像是個強盜。一身殺氣不說,臉上還長滿了黑色的寒毛,笑起來頭發、胡子和寒毛像一處擰,甭提有多恐怖。
“當然,我們南洋商團雖然剛剛成立,但老板陳復宋,是大宋福建安撫使陳龍復的兒子,文天祥祥的世侄。曾經年紀輕輕就做到了水師艦隊長,后來不愿意殺人,才棄武從商,阿彌托佛,罪過,罪過,我又犯了口戒…..”南洋商團副總李翔雙手合十,虔誠地回答道。那樣子,活脫是傳說中的羅漢,剛剛蒙受佛祖的點化,放下了屠刀。
“哦,佛法無邊,回頭是岸。陳居士悟得透徹,比起我這個國王來,更拿得起,放得下!”哈只葛達那加刺合十,還禮。對李翔的好感不由自主多了幾分。所有罪孽,一入佛門就可化解。自己命人搶了大宋商隊,殺了大宋海商。這些罪孽都是不得以,都是被蒙古人脅迫的。既然眼前這個滿臉寒毛的家伙也有相同經歷,彼此之間應該能互相理解。
“這位善人姓李,也在破虜軍中做過,所以跟那個姓杜的魔王很熟!”土罕見爪哇王接受了李翔的說辭,趕緊在旁邊煽風點火。
大伙受蒙古人誘惑,搶劫大宋商船時,土罕對事情的結局就不看好。這倒不是出于他對大宋百姓的呵護,而是他私下認為,蒙古人造船技術沒大宋高,所以對南洋的威脅也沒有大宋大。與其殺宋人去討好蒙古人,遠不如殺蒙古人討好大宋益處大。不用搶,就憑越來越多的大宋商船在南洋之間往來貿易,就可以為南洋諸國創造無數財富。況且,南洋還有大宋最急需的糧食、銀礦和銅礦。
“李居士愿意為爪哇斡旋,我爪哇上下皆感激不盡。但不知道李居士需要什么酬勞,我爪哇需要答應大宋什么條件!”哈只葛達那加刺意味深長地看了土罕一眼,轉頭對李翔問道。
“我現在是商人,雖然受了佛法感化,有了拯救天下蒼生之心。但為了自家生存么……”李翔笑了笑,一臉莊嚴地講道。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佛祖講經,還需要三斗米粒黃金呢?李居士需要什么,盡管提,我爪哇上下,盡力滿足施主要求!”沒等李翔說完,哈只葛達那加刺搶先答道。
這種熱情的態度,反而讓李翔感到非常不好意思了。順手從臉上拔了幾下寒毛,穩定了一下心思,才慢慢吞吞地說道:“我們商隊么,要求自然不高。也就是想從貴國手中租借一個小島曬曬帆,修修船什么的。至于哪個島,您也甭擔心。葛朗島目前被大宋占了,我幫您要回來,您以每年,每年以這個代價把他租給我們南洋商團二十年,如何?”
說完,李翔吩咐隨從搬來一個小木箱,打開蓋子,放到了哈只葛達那加刺面前。
一盞晶瑩剔透的琉璃燈落入爪哇王眼里,黃金打造的燈頂,白銀打造的燈框,上面鑲嵌著雙層暗粉色玻璃。里層玻璃與外層分兵畫著不同的畫,彼此同軸。
見爪哇王翁婿的目光被燈籠吸引,李翔得意地笑了笑,躬身挑起了玻璃燈,命人點燃了里邊的香燭。(請大家到17k支持酒徒)
淡淡的龍涎香味道從燈口噴了出來,琉璃燈受熱后開始緩緩旋轉。內外層玻璃畫面交相呼應,居然變成了一連串的動作。燈盞下,銀鈴當輕輕奏響,仿佛有一個菩薩,在慢慢講述著梵文。
哈只葛達那加刺看得眼睛都直了,這是價值連城的寶貝,甭說李翔答應每年給他一座。就是李翔不給他任何租金,能讓被大宋攻占的葛朗島回歸版圖,也足夠他在諸土酋面前炫耀。雙手接在燈籠下,連聲答道:“好,好,本王答應你。葛朗島租給南洋商團二十年,每年收取租金為琉璃燈一盞!”
“大王且慢,此外,南洋商團在爪哇境內行走的關稅…..”李翔將燈籠故意抖了抖,拉長了聲音問道。
“南洋商團如果能為爪哇求和成功,在爪哇境內,一切貨物免稅!”哈只葛達那爽快地答道,仿佛根本沒把那點兒稅收看作眼里。
閱讀設置保存設置最新評論發表評論 驗證碼:
①精彩小說《指南錄連載于萬松小說書庫網,更多關于《指南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