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時代年表 發一時代對照年表,回應第三只豬兄南宋必亡之說。當時南宋自然大廈已傾,難以力挽。北元何嘗不是已經元氣耗盡,內外交困。
滅宋是北元最后一次擴張,此后,對外戰爭再無勝跡。縱觀歷史,當時結局雖然不能假設,但中華并非有必亡之理。(酒徒史觀,奴隸與主人不屬于同一個國家。雖然與現在的蒙古族為同胞兄弟,但并不認可當時的元朝為中國。)
讀史拍案,夢想一下,假如當時有一名將把握住當時戰機,不必每戰皆勝,只需將大宋國運拖延到一二八七年之后,鹿死誰手,也許尚未可知……
不提,且看年表。史料多出于元史,所以用北元年號為主,公元年序為輔。
至元十二年,元大舉攻宋。
至元十二年(1275),受命輔佐那木罕的安童突襲貴由之子大名王禾忽的軍隊,引起禾忽叛亂。叛軍控制了河西走廊。
致元十三年,南宋謝太后降。元軍主力回軍北上,擊敗和忽,穩定河西走廊。
致元十三年,四月,文天祥從元營逃回,五月陸秀夫、張世杰等在福州立九歲益王為端宗。十一月元兵入福建,端宗下海。
致元十四年(1277)二月廣東降元,時元只兒斡萬戶叛,伯顏率眾將北討。文天祥趁機收復江西數城,九月李恒率軍南下,文天祥孤軍戰敗,十一月張世杰奉端宗走井澳(中山海島)。
至元十四年,昔里吉起兵發動叛亂,拘系統帥那木罕、忽必烈子闊闊出。使元朝在阿力麻里鎮戍這個重兵集團頃刻瓦解。叛亂諸王擁戴昔里吉為汗。
至元十五年(1278,宋祥興元年),元軍大舉北上平叛,正月,土土哈軍越過按臺山西,擒獲叛軍集團的將領扎忽臺。五月,別乞列迷失將兵由和林向西北,擊敗外剌、寬徹哥思兩部聯軍。同年底從征宋前線調回的大批漢軍,云集和林一帶,嶺北地區形勢轉危為安。
(小說中,文天祥收復福建,就是利用了這個機會)
至元十六年,(1279),脫脫木兒領兵南下,進襲杭愛山東。元軍主力不得不集結于北方。南方,漢將張宏范領蒙、漢、探馬赤軍兩萬余人,和十幾萬新附軍攻宋。崖山決戰,陸秀夫負帝投海,宋亡,江南各地,十萬余人聞訊投海自殺。(此戰,殘宋并非沒機會,張弘范所部人馬中,善戰的并不多。但張世杰拿水師當陸軍打,死守絕地,導致二十萬兵馬的水源被切斷,全軍覆沒。)
至元十七年,權停百官俸,實施經濟調整。北元經濟破產,至元鈔貶值,據趙孟(那個字打不出來)稱,貶值二十余倍。"物價騰躍,價逾十倍,又值海內大亂,軍儲供給,賞賜犒勞,每日印造,不可數計。舟車裝運,軸轤相接,交料之散滿人間者,無處無之,昏軟者不復行用,京師料鈔十錠,易斗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縣,皆以物貨相貿易,公私所積之鈔,遂俱不行,人視之若弊楮,而國用由是遂乏矣"(注:《元史,卷97《食貨志。)。(小說中,文天祥大造假鈔,就出于此典故)(酒徒注,前后僅僅一年,如果大宋再堅持幾個月…..)
同年,江西省右丞,滅宋大功臣達春(塔出)被招回大都述職,死在大都,死因不祥,三十六歲。(小說中,忽必烈不相信達春,懷疑他的忠心,出自此)
同年,張弘范病死,四十二歲。(酒徒注:蹊蹺,宋剛滅,兩大功臣皆死。誰說只有劉邦和朱元璋無情?)
至元十八年,復頒中外官吏俸。解決物價上漲對官吏的生活構成威脅。
至元十八年(1281年),忽必烈以日本殺使臣為由,結集南宋新附軍10萬,洪茶丘、忻都率蒙古、高麗、漢軍4萬,攻日本。雙方在海岸邊激戰兩個月。臺風起,十四萬大軍覆沒。
至元二十一年,元攻安南,戰敗,滅宋名將李恒、索都等人相繼戰死。(觀此戰,乃知元軍并非不可戰敗,實乃殘宋無將,無相,有十萬儒生投海,卻無一勇士提刀殺賊。悲哉,痛哉!)
至元二十四年,北方大舉叛亂,東方的乃顏和西北的海都相互呼應,元丟失故都和林。蒙古諸將不愿自相殘殺,忽必烈調動漢軍五十余萬才平息叛亂,大量蒙古貴族被殺。元朝從此無力對外擴張。
一三零零年,云南叛亂,滅宋大將劉深三年平叛無功,調回大都,斬首。北元從對外擴張,轉為守成,直到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