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七百七十章 諸葛亮初戰顯威(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原來孔明大有深意,校園全能高手。”

  劉備聽言,方知諸葛亮之計算,遂是放下心來。當夜,諸葛亮遂聚集眾將聽令。諸葛亮教諸將如此如此,談計一夜,待次日天明,諸將皆是臉帶疑惑不定之色離開。

  卻說夏侯惇立下軍令狀,懷忿帶怒火速揮軍殺到博望,程昱見夏侯惇一路急沖,毫無謹慎,諫言讓分布兩支隊伍,前部盡是步兵,后方其余皆是騎兵。夏侯惇對嚴明律已的程昱素來敬仰,便依其計。

  時當秋月,夜風徐起。人馬進往之間,望見前面風塵忽起。程昱忽心有不祥之兆,忽然勒住馬匹,諫言夏侯惇便將人馬擺開,夏侯惇以為程昱發覺埋伏,遂依其言。待人馬擺開后,程昱凝聲問向導官道。

  “此乃何處?”

  向導官急急答道。

  “此乃伏虎口,前方不遠便是新野境界。”

程昱聽言,便是沉吟下來,眉頭深鎖。前方不遠便是新野境界,這諸葛亮足智多謀,怎會未有布置。事出反常必有妖,程昱正想間,猝然前方傳來一陣密集的馬蹄、腳步聲。程昱還未回過神來,便聽得夏侯惇怒聲大喝,令夏侯蘭、韓浩押住陣腳,拍馬飆飛到陣前。程昱唯恐夏侯惇急躁行事,趕忙跟去,龍與女仆  。夏侯惇遙望,前方風塵之處,一彪千來人的軍馬來到,夏侯惇見來軍僅有千余人,忽然大笑。

  程昱臉色一緊,向夏侯惇問道。

  “夏侯將軍為何而笑?”

  夏侯惇瞇著虎目,嘴角盡是不屑的笑容。

  “我笑曹子孝如此忌憚這山中野夫,自以為諸葛亮乃是天人。今觀其用兵,乃以這千來人馬為前部,與我一萬大軍對敵,正如驅犬羊喂與虎豹相食。我在曹子孝前夸下海口。要活捉劉備、諸葛亮,今必應我言矣!”

  夏侯惇欺彼軍兵力薄弱,心里毫無丁點危機感,又見彼軍陣中,旌旗之上書寫著‘東萊太史子義’五個大字,暗想這太史子義雖強,但并無劉備那兩個義弟潘、張那般驍勇,若是那兩人前來廝殺,或許夏侯惇會有所忌憚,但眼前來的卻是太史慈。夏侯惇自問能有七成把握將其擊敗,到時再趁勢大軍掩殺,即可吞滅這千余人馬。

  夏侯惇想罷,猛拍馬匹,飆飛出陣,太史慈怒聲一喝,亦甩鞭出馬來迎。

  夏侯惇虎目大瞪,揮鞭遙指太史慈嘶聲大罵道。

  “太史子義,劉備自舉事起,顛沛流離,居無定所,處處落敗。你隨劉備,如同孤魂隨鬼耳,遲早落得死無葬身之地,此番丞相派兵五萬,勢必踏平新野,你何不早早下馬投降,免于一死!”

  太史慈聽言冷笑,一提手中長槍,指著夏侯惇厲聲大喝。

  “我主劉皇叔,乃仁義明主,未能成勢,全乃天不濟也!時下得臥龍諸葛孔明相助,如虎添翼,遲早鏟除奸賊,輔助天子,重握社稷,平蕩亂世!夏侯元讓,你做那奸賊爪牙,助紂為虐,必不得好死!”

  “哇哇哇!!!一派胡言!!!!”

夏侯惇聽言大怒,渾身轟暴滔天怒火,縱馬徑直往太史慈沖去,異界之謀奪天下  。太史慈臉色一凝,提槍飛馬沖去。

  電光火石之間,兩馬相交。夏侯惇一揮手中豹頭鋼槍,往太史慈心窩便刺。太史慈急閃避過,拈槍往夏侯惇頭顱一掃。那速度之快,令夏侯惇心中為之一驚。夏侯惇歪頭一避,險險避過。此時太史慈驟然猛擊長槍,槍式如暴雨之勢,狂打向夏侯惇面前。夏侯惇或擋或避,一時間竟被太史慈壓住一頭。夏侯惇心中怒火愈漸宏盛,他的傲氣絕不容許,他被太史慈殺至下風。夏侯惇大喝一聲,身穿黑甲的他,如同一頭暴怒的黑豹。只見夏侯惇奮力用槍一掃,砰的一聲巨響,太史慈手中槍支被掃得彈飛,太史慈微微色變,夏侯惇趁勢轉守為攻,槍出之快如同一道道黑色颶風。兩人又是殺了十幾回合,太史慈槍式漸漸凌亂,忽地虛刺一招,縱馬便逃。夏侯惇殺得正是興起,哪里肯舍,立即策馬從后火速追趕。太史慈奔回陣后,急令部署隨他撤去,頓時千余劉軍慌亂起來,爭先恐后地往后方退走。

  “不好,這太史子義武藝并不遜色夏侯將軍。況且,他明知我方兵力多于其十倍,豈敢不拼死而戰,若敗走遭我軍掩殺,必是全軍覆沒。難道這其中是有詐!?”

  程昱目光爍爍,正想間,見夏侯惇已飛馬追去,更是大驚失色,夏侯惇這般急躁,若真有埋伏必死無疑。若是程昱不在此處,夏侯蘭豈敢在夏侯惇未有下令的情況下,令大軍掩殺。而程昱受曹仁之命,監督整支先鋒部隊,自然有權利下令。

  “快!!全軍掩殺!!”

  程昱迅疾下落命令,夏侯蘭一聽即引前部兵馬追殺而去。數千曹軍,一擁而上,那些退之不及的劉軍兵士,不是被殺死,就是被擒住。程昱見夏侯惇追得太快,連忙喚夏侯蘭追上吩咐夏侯惇小心謹慎。

  卻說,太史慈與夏侯惇,一逃一追,約走數里。太史慈見夏侯惇追得是緊,待夏侯惇追近時,忽然殺了個回馬槍,夏侯惇早有預料,及時擋住。太史慈見未有得手,立馬拍馬又走。夏侯惇氣得直咬牙,正欲再追,此時夏侯蘭飛馬追上,諫言道,無盡劍裝。

  “程中郎有令,太史慈誘敵,恐是有詐。夏侯將軍不得貿然輕舉!”

  夏侯惇此時滿身盡是怒火,哪里聽得進勸,虎目圓瞪,大聲叫道。

  “一群烏合之眾,縱有十面埋伏,我亦可殺出重圍,何足懼哉!”

  夏侯惇喝畢,遂不聽夏侯蘭之言,直沖向前方林口,夏侯蘭唯恐夏侯惇有所不測,忙加鞭追去。夏侯惇剛到,猝然間,連聲炮響,只見左路文聘提槍引軍殺來,右路廖化揮刀領兵狂沖撲來。夏侯惇毫無懼色,向身后夏侯蘭笑道。

  “兩頭惡犬,亦敢來觸犯虎威。看我如何殺退兩人!”

  夏侯惇言畢,縱馬即沖,殺住文聘、廖化,豹頭鋼槍舞得密不透風,夏侯蘭趕上助戰,文聘、廖化不低,不至十合,便敗退而逃。夏侯惇殺得痛快,沖入彼軍陣內,如入無人之境,殺散一眾劉軍,將要突破而去。夏侯蘭又勸,夏侯惇乃是不聽,暴喝道。

  “我今晚不到新野,誓不罷兵!”

  夏侯惇說罷,遂又如同一頭失控暴走的黑豹,沖飛而去。夏侯蘭見狀,忙回馬趕回通報程昱。程昱一聽,心中更緊了幾分,失聲呼道。

  “欺敵者必敗!夏侯將軍如此自傲,若真有埋伏,豈有回天之力!你快快領一軍火速去救!”

  程昱立即撥出一千步兵予夏侯蘭,讓其先趕而去。然后,程昱又派斥候,趕去后部,通知韓浩謹慎而前,提防偷襲。程昱做好安排后,速催令兵馬加速前行。

  時天色已晚,驟然間,夜空濃云密布,又無月色,黑沉沉的一片。夏侯惇單槍匹馬一路緊追,忽然間眉頭一跳,心頭一揪,見四處黑暗地勢復雜,不知身在何處,立馬起了一絲不祥預感,我的軍閥生涯全方閱讀。就在此時,在夏侯惇后方忽有一隊數百刀盾手助陣抵住,前方連聲暴喝,只見原本逃退的太史慈、文聘、廖化三將復回殺來。

  前有猛將,后有堵口。夏侯惇方知中計,眼見入險至此,立即抖數精神,雙目愈漸赤紅,猛地一拉韁繩,便往后方那數百劉軍刀盾手拼死殺去。劉軍刀盾手早就擺好盾墻,夏侯惇死沖難破。須臾之間,太史慈、文聘、廖化三將殺到,夏侯惇連忙持槍抵擋,周圍劉軍刀盾手重重圍住,亂刀向夏侯惇揮砍。夏侯惇一時應接不暇,身上頻頻出現血口。

  就在此時,夏侯蘭領程昱之命,及時引一部人馬殺到。夏侯蘭引著千余兵士一擁而上,硬是撕破一條血路。夏侯蘭定眼一望,只見夏侯惇遍身血紅,被太史慈、文聘、廖化三將殺得險象環生。夏侯蘭嚇得心驚肉跳,速飛馬趕去助戰,同時口中大喝道。

  “夏侯將軍,快快逃開。這里由我為你斷后!!!”

  夏侯惇雖有超凡武藝,但在一眾劉軍兵士,還有太史慈、文聘、廖化三將的圍殺之下,尚能保命,已是萬幸。只見夏侯惇胸口、腹部、大腿處盡是條條槍口刀痕。夏侯惇傲氣早就煙消云散,立馬撥馬逃開。

  夏侯蘭抵了數合,被文聘抓住一個空檔,一槍刺中咽喉,摔落馬下,眼看已是死絕。但有了這一陣時間緩沖,夏侯惇已沖破圍勢,逃脫而去。太史慈目光聚暴光華,立即按住長槍,拈弓上箭,對準夏侯惇后腦勺,驟然發出一箭。同時太史慈向廖化投去一個眼色,廖化心神領會,立即拍馬沖去。

  一聲巨大的弓弦聲暴起。只見從太史慈弓箭上飛出那根箭矢,如同一道飛馳的迅雷,飆飛而去。一個曹軍將士看見,連忙大呼。

  “夏侯將軍,小心背后有箭!!!”

夏侯惇一聽,急急回頭望去,只覺面前一陣颶風撲來,倉促之下,忙提槍去擋。哪知這箭實在太快,夏侯惇擋不及,箭矢正中他的左眼。夏侯惇中箭后,厲聲大嘯,周遭正在廝殺的曹軍兵士,見狀個個都是一陣呆滯,華山仙門  就在此時,廖化揮刀猛沖而來,夏侯惇左眼血流不止,右眼隱隱看得廖化身影,驟然間夏侯惇氣勢頓暴,在一連絕境威脅之下,夏侯惇竟然突破了武藝瓶頸,如同百米巨浪般的澎湃氣勢驟向四處沖落。夏侯惇竭斯底里地暴聲大吼。

  “父精母血,不可棄也!”

  如同雷音般的吼聲落罷,只見夏侯惇竟然一手快速地拔出左眼上的箭矢,連同眼珠一同拔出,遂將那顆血琳琳的眼珠納于口內啖之。夏侯惇此舉,頓時令全場人,心神為之劇蕩。就連大將太史慈,亦是驚駭失神,大瞪雙眼。而正追殺而來的廖化,被此景嚇得不由一滯,夏侯惇暴然而動,竟然復挺槍縱馬,直取殺來。廖化只覺得,眼中看見一頭巨大無比,惡煞恐怖的獨眼黑豹,向自己沖來,渾身上下盡是提不起半分力氣。待他回過神來,夏侯惇已經殺至,剛想躲避,夏侯惇那柄豹頭黑槍,早就刺出,赫然地搠透廖化的面門!

  夏侯惇瞬間擊殺廖化,頓時又令劉軍將士一陣驚駭。待紛紛反映過來時,夏侯惇已引著殘兵退走。太史慈見在這絕對優勢之下,非但未有擊殺夏侯惇,反而被他誅殺廖化,逃脫而去。太史慈怒火頓起,忙喝兵士立馬追去。同時他和文聘策馬飆飛,直追在夏侯惇身后。

  卻說另一邊,程昱領軍趕到林口之內,晝風既起,夜風愈大。程昱心里又是一跳,見林內黑漆一片,樹木乍亂,通路狹窄,立馬令大軍止步。此時,韓浩引后部騎兵趕至,見程昱忽然停下,連忙策馬趕來詢問。

  程昱滿臉凝重,沉聲而道。

  “此林路口狹窄,間隙相逼,樹木叢雜,倘若用火攻,我軍必遭滅頂大禍!”

  韓浩乃夏侯惇心腹部將,夏侯惇平時待他如同手足兄弟,平時他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韓浩對夏侯惇感情極深,甘愿為其犧牲。此時韓浩聽聞夏侯惇落險,一副心思只望能及時救出夏侯惇,哪管程昱之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