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六卷)山東之戰之我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作者:cxinlu

  平日喜歡存書看,大約有近兩月沒看,今日一閱,果然,爽!!!

  山東之戰,依我看小鄧雖非大勝,亦不可說慘勝!!!

  為何?此戰,小鄧完全取得了當初進軍山東的戰略目的:

  1.遼東之地,地處偏僻,進則是遼西大都,元軍要害之所在,戰不可勝;退則是深山老林,半島大海,退無可退。土地貧瘠,人才不豐,又多有胡族,其心未必異同。若是自守此地,或為他人所滅,或是俯首稱臣。跳出遼東包圍圈,避開大都元軍的包圍,免于囿于偏僻之地;開辟了新戰線,可進取中原兩淮天下膏腴之所在,亦可以北上威脅大都,成夾擊之勢,正所謂魚躍龍門。

  2.渡海征山東,踏足中原,與天下群雄并列,使天下英豪正視海東。收山東沿海膏腴之地,漢人數量亦大幅度增加,尤其是易于招收流民充實朝鮮;同時傳名天下,易于收取天下之英才,為問鼎天下打下堅實基礎。

  3.與察汗一戰,看似海東軍損失慘重,實則不然,小鄧嫡系只有楊萬虎一衙精銳損失慘重,其余所部皆在可接受范圍之內。此戰,山東兵馬損失慘重,大幅度削弱了山東本土兵馬,易于日后整編;且雙方共同作戰,打出了同袍之情,收取人心;也方便小鄧觀察山東人心向背,適時消滅大量地主,掃除日后隱患;又近距離考察山東將領和文官能力,得數員大將及干吏。最重要的就是,揚名天下,成就一方霸主之勢。

  察汗此戰,看似未敗,取得濟南,濟寧之地,貫通南北;包圍山東之地,然則已輸大勢。察汗初來,輕破田豐,欲借小鄧初來,未能整編山東軍馬,理順山東政情,后援未至之時,打個措手不及,席卷山東之勢已現,此可謂天時也。察汗軍南北夾擊,分取濟南,泰安,恃強凌弱,輕易繞道益都,山東之地縱橫馳騁,不可謂無地利之便。察汗軍,士兵是積戰老軍,更有勇將無數,可獨領一方的更是不少,兼有察汗統帥,將帥一心,不可不謂人和啊!然先鈍于泰安,后挫于益都城下,未能把小鄧趕出山東,而后更因后方不穩而退走,使小鄧穩穩立于山東之地,進取中原之勢已現。海東軍雖百戰之師,然則其大將之才甚少,此戰很是磨礪小鄧及手下眾將,年輕優秀的將領不斷涌現,山東軍馬更是一次磨練,戰力更精。敵人立足未穩且據有天時地利人和,挾風雷之勢尚未敗之,更論它時!!!

  這一戰,小鄧先失于先機,準備不足,被打個措手不及;后坐困危城,不能提督調度人馬,更是被動挨打。此戰,海東之困境,始于濟南;濟南之敗,則始于山東東南沿海之敗;東南之敗,則還是準備足,失于先機導致的,未能統籌提督屯田軍啊。于海東而言,此戰最大的變數便在于趙過所部,若按潘賢二之計,斷其糧道,則山東之局立生變數,不再受制于人,然小鄧被困于益都,則使趙過所部變成死子,動彈不得;然益都初得,小鄧不得不防守于此,同甘共苦,亦是兩難啊!!!

  有書友提出,打游擊戰,其實不現實啊,游擊戰是調動敵人,以多打少,創造局部優勢,分講究的分兵合擊之道,消滅敵人有機力量,然而在古代沒有電臺電話啊,不具實時通訊條件啊;而且察汗軍也是抱在一團的,區區山東半島,毫無縱深可言,游不起來啊;最重要的是益都若失,田豐立降,則海東立敗!

  田豐現在不宜消滅。首先,海東才經大戰,需要休整,理順海東與山東各部關系,消化吸收才是正道理;其次,可做與察汗部緩沖;第三,田豐若土雞瓦狗也,時刻可滅;第四,大義之道,同為宋臣,名不正卻是不好;第五,對海東而言,當下首要攻取卻是濟南和濟寧二城,而非田豐所部。至于消滅與否,則可靜觀天下大勢。

  最后,感謝老趙,作此奇文,期待后續。

  鄙人淺見,有不周之處,敬請指教。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