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七十四章:風雪之后化寒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一住,高速文字。(TXT)

  吳越很大,作為天朝南方的經濟大省,十二個地級市加上一個副省級的城市,這么大一片人杰地靈的土地,政府的工作人員不計其數,可能像李國良這般絕處逢生后還一步登天的,卻終究還是少數。

  年關臨近,就在這么一個看起來并不特殊的日子,隨著吳越省檢查廳一把手陸明智被雙規停職,秦家,夏家的合作也驟然開幕。

  風雪不止。

  埋好了一系列棋子和炸彈的王復興冷眼旁觀,已經跟王少達成了秘密協議的陳系蠢蠢欲動,省常委會上,始終孤身一人站在幾個大勢力中保持著中立的金陵市委書記在這一次的常委會上,更是沒有出席,一如既往的表態:你們愛怎么折騰怎么折騰,不關我的事。

  上午九點鐘左右。

  姑蘇城市委大樓背對著燦爛陽光,在一片白色的雪花中顯得莊嚴而神圣。

  有人說吳越的省會金陵因為蘇州的存在而倍感尷尬,甚至被好事者認為是天朝相對而言最沒有發展的城市,金陵的教育和工業始終處于全國的領先水平,可總體的經濟比起來,卻相對于姑蘇城基本上沒有差距,尤其是近年,自從姑蘇城的市委書記路可為到任之后,整個姑蘇城的經濟更是呈飛躍狀態直接上升,這兩年的經濟總產值甚至已經超越了金陵!

  招商引資,扶持本地產業,發展重工業的同時選擇性的保護農業資產。

  基本上能照顧到的領域,市委書記路可為基本上全部出臺了新政策,并且自上而下都能迅速得到相應,蘇州的整體領導班子的執行力,同樣處于全國最頂尖的行列。

  原因其實很簡單,說起來只有兩個字。

  放在其他大部分地方都明爭暗斗不休的市委,市政府兩套班子,兩個領頭人卻相當的和諧友善,相處起來也少有勾心斗角唇槍舌劍的情況發生,這座行政級別雖然是地級市,卻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

  市委書記路可為,吳越省省委常委,行政級別副省級,也是夏家重點支持的人物之一!

  理論上來說,這是跟省會城市金陵的一把手相同的待遇。

而路書記對姑蘇的經濟發展總結起來也只有六個字:超金陵,甩無錫。TXT網站  一副擺明了要做吳越經濟龍頭城市的蠻橫架勢,但最讓人欣賞的是,這并不是一個只喜歡甩口號的官員,他說了什么,一般都會立刻執行。

  命令下達到市委市政府兩個班子內,完全沒有一點阻礙。

  有團結才能有發展!

  姑蘇城的市長叫李浩,五十歲出頭,正廳級別,如果最近兩年還過不去正廳轉副省這道坎的話,這輩子的仕途道路已經走到了盡頭,他同樣是夏家派系內的官員,當初與路可為路書記可以說得上是一同上位,為人很圓滑,加上兩人處在同一派系內,大方向上的目標也基本一樣,兩人搭班子主持姑蘇城工作的時候,極少有唱反調的情況出現,一二把手一團和氣,下面的人自然也不敢搞事,這也是姑蘇城近年來發展飛速的基本原因。

  昨天私下里我已經跟路書記提到過,春節期間,防衛力量斷然不可松懈,市局方面要加大巡邏力度,特別是市中心區域。市局的同志們新年就辛苦一下,能者多勞嘛,組織上充分信任你們的能力。羅局長,回頭你跟分局的同志們也開個會,大家都辛苦些,我和路書記還是信得過自己的人,至于那些臨時警力,最好暫時放假,這一點羅局長你放在心上,對于不懂法卻穿著一身制服暴力執法的臨時警察,要嚴格要求!尤其是這段時間,不止是過年,美國還有一個商務考察團要來我們姑蘇城考察,對于給城市抹黑的人或事,絕不姑息!

  姑蘇城一年一度的市委市政府全體會議上,坐在市委書記路可為身邊的李浩市長緩緩道,雙手捧著茶杯,平日里似乎總是帶著笑容的臉上滿是嚴肅。

  我會盡快安排下去,另外,路書記,李市長,春節期間的獎金和過節費方面,是不是應該多發一些?不然我怕同志們有意見。

  市局羅局長笑道,身體坐的很直,氣勢凌厲,一看就是軍人出身。

  這件事稍后你和胡書記商量一下,將數額確定下來,姑蘇的警察待遇始終處于吳越的頂尖水準,這群孩子不能慣著,多發些可以,但不能太過分,商量出結果后,讓財政遞一份報表給我。

  在任何會議上都極少發表長篇大論的市委書記路可為笑道,干脆利落,一錘定音。

  另外,每年的春節期間群眾上訪的事情都不會少,我們老調重彈,遇到情況,要及時跟群眾溝通,及時解決。[]信訪辦是做什么的?就是解決老百姓問題的!上訪人越多,就說明問題越嚴重,你們避而不見,還聯系交警隊的同志們封路,這算是什么意思?逃避嗎?絕對不能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出了問題,就要盡快解決,不然越來越嚴重,誰負責的起?信訪辦的主任要抓緊落實工作,你能解決的,迅速解決,不能解決的,上報,我來解決。TXT。春節是個喜慶日子,老百姓都過不好年,你憑什么過的舒坦?你說對不對?

  李浩不咸不淡開口道,眼角余光掃了一眼辦公桌上的信訪辦主任,說道最后,語氣頓時嚴厲起來。

  信訪辦主任恭恭敬敬的點頭,唯唯諾諾,不敢多說,市長的意思就是市委書記的意思,市委書記同樣能代表市長說話,一二把手和和氣氣,誰也不敢對領導有絲毫的陽奉陰違。

  這個老李,這么多年了,還是這副雷厲風行的樣子,這樣,散會后我跟你去信訪辦轉一圈,了解一下那邊同志們的工作。

  一旁的路可為含笑道,充分表示了對李市長工作的支持。

  李市長微微點了點頭,剛想繼續說下去,抬頭卻看到會議室的大門被突然推開。

  兩個面無表情的青年穿著整齊,直接走了進來。

  你們找誰?

  李市長微微皺了皺眉,敏銳的察覺到對方來者不善,開口問話的語氣也平緩下來。

  他一開口,會議室內所有人的目光頓時全部被吸引了過去,落在了進來的兩名青年身上。

  我是省紀委五室的主任王勇,請問哪個是姑蘇城紀委的劉書記?我們有些工作要跟劉書記溝通一下。

  左邊一個穿著整齊西裝的青年緩緩開口,亮出了證件,語氣算不上和善,但也不過分跋扈。

  我是。省里的同志下來怎么也不提前說一下?也好讓我們有個準備。

  一個中年男人站起身笑道,快步來到兩個青年身邊,伸出手跟他們握了握。

  出去說話。

  王勇平靜道,收回手,當先轉過身,走出會議室,只不過臨走的時候,卻意味深長的看了看姑蘇城的二把手李浩。

  李浩微微皺了下眉頭,內心稍微一沉,表情卻毫無變化,淡然點頭。

  會議室內立刻響起一陣細微的嗡嗡聲,所有人都在悄悄議論和猜測。

  省紀委的人突然來到這里,意味著什么?在這個時候,肯定不會是來旅游這么簡單,更何況還是省內工作效率和態度出名嚴格的省紀委五室!

  市委書記路可為也皺了皺眉,跟身邊的李浩對視一眼,輕輕咳嗽了一聲,淡然道:好了,繼續開會。

  姑蘇城紀委書記去的快,回來的也快,只不過這位主管姑蘇吏治的廳級干部再次回來的時候,臉上的笑容已經不見,只剩下一片鐵青,似乎跟省紀委的同志們溝通的很不愉快。

  省紀委五室主任王勇跟在身后,這一次的目光終于不再遮掩,直接射在了李市長身上。

  就在當天,姑蘇城的市委市政府全體會議中,省紀委五室主任王勇不顧大多數人的嘩然和質疑,硬生生頂住了姑蘇城市委書記路可為施加的壓力,雙方一次近乎爭吵的激烈爭辯后,王勇最終帶走了姑蘇城市長李浩!

  所有人都知道,這就是每個干部最怕的雙軌了。

  市政府的工作暫時由市委書記路可為主持,市長位子空懸。

  與此同時。

  無錫,市委第三號人物市委副書記同樣被省紀委五室的同志帶走,接受調查和談話!

  連云港市委一把手同樣沒有任何反抗的接受調查!

  金陵,市委組織部長被雙軌!

  檢察院院長被直接從家中帶走。

  紀委副書記更是當年就交代了自己的問題!

  吳越公安廳長被調任省政協。

  有人起,有人落!

  吳越的官場在所有人都沒有反應過來的情況下,驟然開始了一場大換血,主戰場,依然是省會城市金陵!

  省紀委書記楊旭站在最前方發號施令,但消息靈通的人都知道,是王少身居幕后在運籌帷幄,而秦家和夏家,只是在動用自己的力量運作!

  轟轟烈烈。

  在所有人都在恐懼或者有種贊嘆王少逆天手段的時候。

  第二日,一條更為震撼的消息直接傳進了金陵所有人上層社會的耳朵內!

  中紀委三室從京城出發,由中紀委三室主任王光明帶隊,南下金陵調查!

  中紀委!

  僅僅三個字,已經代表了太多的含義,如果只是想讓一些廳級官員落馬的話,中紀委斷然不會離開京城。

  這下子所有人都知道了,這次的事情,還沒完。

  如此動蕩的大風波中,很奇怪的是,所有人都在議論王少如何恐怖,如何逆天,如何威武,卻極少有人提及到夏家和秦家。

  只有當事人王復興知道,夏家和秦家的目的達到了,自己這個擋箭牌,做得確實足夠稱職。

  風雪之后,驟然化寒冰。

  動蕩更加劇烈!

  中山美廬別墅,傍晚時分。

  王復興正百無聊賴的坐在大廳內看電視,皇甫靈犀老老實實的趴在他的腿上,其樂融融的氣氛中,一陣手機鈴聲突然響起。

  王復興皺了皺眉,拿出手機,看到是個沒有備注的號碼,接通后喂了一聲。

  哥哥。

  電話那頭,一道清脆卻異常嫵媚的聲音響起,嬌滴滴的,只聽聲音,就不難想起對方此時一雙水汪汪的眸子和紅潤誘人的小嘴。

  李雪瑤。

  那個可以隨便某同志干的干妹妹…

  王復興嗯了一聲,瞇著眼睛,玩笑道:你父親的事情我已經解決了,怎么,是打算好好謝謝我?

  李雪瑤在電話中輕輕嗯了一聲,帶著濃重的鼻音和誘惑,嬌滴滴道:我父親想請你吃頓飯,你有時間嗎?我還想好好謝謝你的哦。

  什么時候?

  王復興淡淡道。

  今晚八點鐘,來我家,好不好?

  李雪瑤柔聲道。

  王復興猶豫了下,點點頭,淡淡道:可以,不過我可能會多帶兩個人,一會我就過去。

  李雪瑤高高興興的嗯了一聲,掛斷了電話。

  王復興放下手機,伸出手摸了摸皇甫靈犀的頭發,任由對方趴在自己大腿上,沉默不語。

  室內溫暖溫馨。

  室外卻是零下十一度的冰冷嚴寒。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