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一十一章 艱難的抉擇(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雪早就停兩天了,可這天卻反倒更冷上了幾分,當然了,著了一身銀狐裘袍的明月公主卻是不怎么在意這點寒意的,不單是早已習慣了西域的冬天之緣故,更因為有場子里急送來的暖壺用著,卻也遭不了罪,可人卻有些子懶了下來,不怎么想動彈,胃口也差了許多,盡管早已到了該用晚膳的時間了,明月公主卻一點食欲也沒有,只是抄著暖壺,和衣斜靠在床頭上,默默地想著心思兒。

  “娘娘,娘娘。”就在明月公主想得入神之際,一名侍女急匆匆地從房門外沖了進來,甚至連入門前的該有的請示規矩都忘了,沒頭沒腦地將厚實的門簾子沖得搖擺不止,冷颼颼的風隨即涌進了房中,將明月公主沖得一個哆嗦。

  “秋紅。”明月公主一向負責王府后院的家務事,素來御下甚嚴,此時見這名女婢如此莽撞,頓時生了氣,冷著臉呵斥了一聲。

  “啊。”秋紅乃是明月公主的貼身丫環,素來知曉明月公主規矩大,此時一見自家主子板起了臉,頓時醒悟過來自己犯了錯,忙站住了腳,低著頭,聽候明月公主的處罰。

  明月公主雖說最近心情一直不好,可卻不是個輕易遷怒于人的主兒,再者秋紅這丫環一向得她心意,卻也不忍心重處,皺著眉頭掃了眼惶恐不安的秋紅,冷著聲道:“說,甚事如此慌張?”

  “殿下,是殿下回來了。”秋紅生恐落下個懲罰,忙不迭地將李貞回來的消息高聲道了出來。

  “啊,真的?”明月公住一聽是李貞回來了,哪還顧得上去理會秋紅的小心思,飛快地站了起來,疾步走到了門簾處,卻又矜持地站住了腳,抿著唇,咬了咬有如編貝似的銀牙,顫著聲道:“傳令下去,為殿下備好熱水和晚膳,快去。”

  秋紅見明月公主沒有懲罰自己的莽撞,立時暗自松了口氣,吐了吐舌頭,緊趕著應了聲“是”,便急匆匆地退出了房門,自去安排相關事宜不提。

  “他回來了,總算是回來了。”明月公主默默地在門口站了一會兒,幽幽地嘆了口氣,臉色變幻不定地走回了床頭,靜靜地坐了下來,可內心里卻因此更亂上了幾分……

  感慨,萬分的感慨!沒想到就是沒想到,李貞沒想到自己會受到如此隆重的迎接——為了不擾民,李貞此次走明州、安州回高昌城極為低調,除了抵達安州首府鎮西城(原龜茲王城)時曾入城休息了一夜之外,所經各處州縣均過城而不入,整個大都護府中除了莫離之外并無人能知曉李貞一行的行程安排,可就這么著,到了進城的時分,還是被熱情的民眾攔住了去路,又是敬酒,又是磕頭跪謝,從城門口到大都護府短短的一里多路竟走了半個多時辰,所到之處,萬民叩謝,此情此景令李貞心中感慨頗多——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禁為自己在抵達明州時及時地發布了救災令的行為而暗自得意不已,遺憾的是這等好心情卻并沒能保持多久——一回到書房,見到莫離臉上的苦笑之后,李貞就知道麻煩來了!

  “軍師大人,怎地,見到本王不開心么?”李貞明知道能令莫離頭疼的麻煩一準小不到哪去,可還是裝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打趣了一句,這才在椅子上坐了下來。

  莫離算起來也有近半年的時間沒見到李貞了,不過么,彼此間通過信鴿的聯系卻密得很,與李貞之間絲毫也沒有許久不見的隔閡感,見李貞一臉子的懷笑,立馬沒好氣地翻了個白眼道:“開心,某倒真該開心才是,殿下來了,某肩上的擔子就可以卸下來嘍,又怎地不能上開心一回。”

  “呵呵,軍師想要撂挑子可不成,本王一路煙塵累得慌,總得歇上些時日罷,這擔子么,軍師費費心,多扛些時日好了,哈哈哈……”李貞有心活絡一下氣氛,笑呵呵地瞎扯了幾句,與莫離二人相視大笑了起來。

  “殿下想先聽好消息還是壞消息?”笑歸笑,可一談起正事來,莫離立馬嚴肅了起來,輕皺了一下眉頭,出言問道。

  李貞自離開明州之后,便始終在風雪中趕路,與高昌間的聯絡也就此斷絕,即便是到了鎮西城,也只是跟安州刺史林享廷略談了半個多時辰——林享廷雖說也是越王府嫡系出身,可因著其級別不夠的緣故,很多事情林享廷并不清楚,李貞也沒跟他談朝局之事,只是問了問安州本身的政務,并慰勉了一番,便將其打發走了,是故,這一路行來,已有七、八天的時間處于消息閉塞的狀態,此時聽莫離說得如此慎重,心頭一動,淡然一笑道:“好消息、壞消息終歸都是消息,左右都是聽,先生隨意好了。”

  “嗯。”莫離點了點頭道:“頭一條消息是此番大災,我安西大都護府雖是救援得當,然則損失依舊嚴重,截至目前為止,安州死一百二十一人,傷百余人;明州死兩百一十七人,傷八十七人;大西州死一百二十人,傷六十人;陽州死一百九十二人,傷三百余人、和州死一百四十四人,傷九十余人;伊州……”莫離說到這兒,頓了一下才接著道:“伊州死一千三百余人,傷四百余人,各州所損失之牛羊馬匹無數。”

  “嗯?”李貞一聽這個傷亡報告,臉色頓時就沉了下來——此番大雪來得極為突然,縱使救災及時而又有力,卻也難耐天威何,出現些傷亡本也在所難免,這一點李貞能理解,可伊州出現如此大的傷亡就令李貞有些子憤怒難平了,陰著臉看著莫離,并沒有出言詢問。

  莫離沉吟了一下道:“此番受災的大體上是在外游牧的各小部落,分散于大漠各綠洲,事發突然,無法及時逃回州、縣,而大軍出動亦難以救援,伊州更是如此,非是柴哲威不尊號令行事之故。”

  伊州的地形、地勢李貞自是心中有數,除了伊吾城所在的綠洲較大之外,其余各處綠洲都不算太大,星棋羅布于大漠間,加之天山腳下的草原又因地勢之故,支離破碎得很,自年初阿史那瑟羅所部退過天山之后,投效大唐的各小部落便趁機而起,四下蔓延了開來,分散的結果就是給救援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麻煩,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遇到突如其來的大雪災,這些小部落牧民的境遇也就可想而知的了。

  “罷了,不說這個了。”李貞自然知曉莫離的解釋并不是因與柴哲威有甚私下交易,而是擔心自個兒一怒之下,拿柴哲威是問,從而惹出事端來,也就懶得再就此事多說些什么,揮了下手,便算是將此事揭了過去。

  柴哲威到任不過半個月有余,然則對大都護府的各項政令卻始終是執行得一絲不茍的,配合得極其到位,這一點莫離心里頭有數,還真怕李貞借了此番大雪災的事情去找柴哲威的麻煩,從而引發安西官場的大地震,此時見李貞不打算追究此事,也是暗自松了口氣,可臉上依舊沉穩得很,點了點頭,接著往下說道:“此番為救援災民,已動用了各州、府之常平倉,便是大都護府之戰備糧庫也已消耗過半,據‘燕記商號’消息,隴右、山西等地之糧草大多已被朝廷調集為軍用,若欲調糧,恐只能從江南起運,明年六月前勢必無法抵達安西,原先預定之出擊天山以北戰事恐將因此而延后。”

  “西突厥那頭情況如何?”救援災民之后必然會影響到軍用糧草之儲備,這一條李貞當初在下令開倉放糧的時候就已經計算過了,故此,聽了莫離的解說,也沒怎么放在心上,只是皺了皺眉頭,轉移了話題。

  莫離點了點頭,從幾子上拿起了羽毛扇,也不管此時天寒地凍地,就搖了起來,笑著說道:“據‘旭日’昨日傳回來的消息,阿史那瑟羅與乙毗咄陸已休戰,各自引兵回撤,雙方所屬之各部族在此次大雪災中損失慘重,凍死牛羊無數,恐難支撐過今冬,預計開春之后,雙方該是會來個總了斷了罷。”

  “嗯,此為必然之事。”李貞自是清楚草原民族每逢大災不是想著生產自救而是打著吞并其他部落或是向中原進兵掠奪來緩解自身的危機,西突厥也一樣不例外,只是此時大唐強盛無比,草原民族不敢南下,也就只剩下彼此吞并這么條路可走了,很顯然,這等大混亂的時辰正是安西唐軍出擊天山以北的最佳戰機,只可惜如今京師里的老爺子固執地要兵發高句麗,這不單影響到安西軍糧的籌集,更可能影響到安西唐軍的出擊計劃,畢竟大唐雖強,也很難支撐兩線作戰的消耗,對于能不能說服自家老爺子,李貞實是沒有一絲的把握,只不過此時尚未搞清京師里真實的動態,李貞并不打算就此事多說些什么,皺著眉頭想了想道:“此番救災糧草消耗大了些,可民心卻是攏住了,從長遠來看,還是合算的,只是本王以為,從此番救災的過程來看,官府的運轉尚有極大的不足之處,本王于回高昌的路上就一直在思考此事,也算略有所得,嗯,這么說罷,本王打算設置一救災及濟貧之新機構——廣惠倉。”

  專門用于調節糧價、儲糧備荒以供應官需民食而設置的糧倉體系出現在戰國時期,是由李悝在魏國所行的平糴,其整體思路為官府于豐年購進糧食儲存,以免谷賤傷農,歉年賣出所儲糧食以穩定糧價,出現大的災情時,各地之平糴根據朝廷的指令開倉放糧已救濟災民,至漢武帝時,桑弘羊發展了上述思想,創立平準法,依仗政府掌握的大量錢帛物資,賤收貴賣以平抑物價,并正式設置了常平倉體系,到了后世各朝代,常平倉時設時廢,并不固定,至于大唐,則是在貞觀二年方始復置,但僅在少數州縣試行,后又于貞觀十三年強制向全國推廣,至貞觀十六年底已形成規模,設有專門的管理機構,隸屬于戶部名下,在安西也有相關設置,此番李貞下令開放之糧倉中便有常平倉。

  常平倉雖好,然則真要動用時,手續卻是繁瑣的很,地方官員根本無權利下令開倉放糧,非得有圣旨放可為之,就以安西此次大災為例罷——此番李貞不請示便下令開倉,已經算是觸犯了天條,若不是安西之地整個官員體系大多是李貞的嫡系的話,下頭那些官員未必會聽從李貞這等顯然是“亂命”的命令——按常平倉放糧的正規程序應該是:當某州出現災情之后,地方官員必須第一時間上報自己的頂頭上司,而后由縣、州、道一路輾轉上文至中央,經由朝廷各部決議之后,再上表皇帝,若是皇帝批復可行,這才會派出欽差大臣到受災地主持放糧工作。這么一道道的手續過下來,真等到放糧開始,災情早就不知嚴重到何等地步了,似李貞這般擅自放糧者,輕者丟官,重者鬧不好還得砍頭,實是非同小可,當然了,李貞倒不擔心自己會落到那般田地的,畢竟李貞剛立了數場大功,加之又沒在此番救災中上下其手地中飽私囊,上個本章講明了事實,順便自請其罪,大體上也就能過關了,不過嘛,受一頓訓斥只怕是在所難免的了,甚至被削實封也有可能,只是李貞并不怎么將那些不痛不癢的處罰放在心上,在他看來,能救助災民之余,收攏住人心,自己受點委屈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兒,可總這么下去也不行,總不能每回受災都讓自己去背黑鍋罷,再說了,真要是各地官員都學著來上這么一手,那樂子還不大了去?故此,李貞將主意打到了宋朝時才會出現的廣惠倉頭上了。

  莫離乃飽學之士,又曾在國子監混過,對朝務自是了如指掌,自然知曉常平倉在救災方面有著重大的缺陷,此時聽李貞說要新設廣惠倉,手中的羽毛扇立馬搖不動了,臉上的凝重之色立現,輕皺著眉頭道:“如何個設法?”莫離此問語氣雖輕,然則內里的慎重之意卻畢露——值此多事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若是因設置廣惠倉而影響到安西的穩定乃至引起朝廷的側目,都不是甚好事,再者,在莫離看來,眼前的大事莫過于李世民親征之舉,在這等時分提出容易引發廣泛爭議的折子,實非理智之舉,一不小心,風頭出得大了,引來各方勢力攻擊,那后果怕不是安西一系剛建立起來的稚嫩體系所能承受得了的,只不過見李貞正在興頭上,莫離也不好出言反對罷了。

  李貞本就是個靈醒之人,一見莫離的臉色,便知曉他的擔心之所在,頓時笑了起來道:“先生不必多慮,本王并不曾打算即刻上本,只是有這么個想法在,跟先生先溝通一、二,待日后得便時再奏明父皇也不遲。”

  莫離見李貞看出了自己的心思,倒也沒否認,點了點頭道:“如此甚好,殿下還是先說說這個廣惠倉又是如何個設法罷。”

  “嗯。”李貞點了點頭,端起茶碗飲了一大口,這才笑著道:“此廣惠倉說來也不難設,只消各州、縣留出足夠的官田,鄉里之民耕之以代雜役,所收獲之糧食入廣惠倉,此為主進項耳,其次,詔各州、縣之富戶自愿捐助,其三,官罰沒之錢糧亦撥出一定比例入倉,有此三項來源,當可設得廣惠倉矣,其之管理體制可借鑒常平倉體系,然則在側重上卻有著極大的不同,其主旨是救災救貧,救災毋庸多言,地方之行政長官可根據本地災情靈活處置,而后上報待核,至于濟貧,依本王之意,可由各地官府對孤兒寡母等老弱無恃之輩加以造冊,由廣惠倉加以核準,按月撥與補給之糧米,三日一給,或可活人無數,當然,本王這只是個大略的想法,具體如何制定章程還得再做斟酌。”

  莫離聽完了李貞的解釋,細細地琢磨了一番,鼓了下掌道:“善,此法若是能行,當可救赤貧之民矣,然則其中關礙重重,體系、規章之設置不可不慎,若是倉促行事,一旦留出了空子,反倒易肥了貪官,苦了黎民,須得祥加考慮方可上本。”

  “嗯,本王也是如此想的,此法雖善,也須得完備后方好實行,倉促不得,此事先行著手議著備用便是了。”李貞點頭附和了一句,接著轉開了話題道:“京師中可有甚新消息?”見李貞問起了京師之事,莫離沒有接口答話,而是從大袖子中取出數張寫滿了字的密信遞給了李貞,臉上露出了微微的苦澀之意……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