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四千四百一十一章 月壤上的鄉愁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月球標準時每月的第十五天,是知海基地雷打不動的“地球通訊日”。這一天,基地的通訊帶寬會優先分配給私人通話,環形走廊的公告屏早早亮起“地球連線開放中”的暖黃色提示,連空氣里似乎都多了幾分不同尋常的溫柔——那是跨越38萬公里的牽掛,在密閉的艙室里悄悄彌漫。

  蘇曉宇抱著一個長方形的恒溫包裹,在生物實驗室門口來回踱步。包裹是三天前由“星塵五號”運輸艙送來的,外殼印著“易碎·冷藏”的標識,收件人一欄是他的名字,寄件地址則是地球四川成都的一條老巷。陳玥剛結束微生物培養記錄,摘下手套時瞥見他緊張的模樣,忍不住笑了:“再不拆,你媽寄的兔頭都要在恒溫箱里悶出味兒了。”

  蘇曉宇臉一紅,快步走進實驗室的無菌操作間——這里是基地少數能保證“絕對干凈”的地方,他舍不得讓家鄉的味道沾上月塵。包裹的密封膠帶被小心劃開,第一層是厚厚的氣泡膜,第二層裹著印有熊貓圖案的棉布,最里面是三個錫箔保溫盒。打開第一個盒子的瞬間,濃郁的麻辣香氣瞬間沖散了消毒水的味道,油光锃亮的兔頭浸泡在深紅色的鹵汁里,上面還撒著他從小愛吃的藤椒碎。

  “小心別蹭到實驗服。”陳玥遞來一雙一次性筷子,自己也湊過來看。保溫盒底部壓著一張折迭的信紙,字跡是蘇曉宇再熟悉不過的娟秀:“小宇,知道你在月球上吃不到家鄉味,特意按你爸的秘方鹵了,湯里加了真空包裝的藤椒,記得加熱了吃。你爸說,月球上肯定冷,多吃點辣的暖身子。對了,樓下張奶奶家的枇杷熟了,我凍了些在冰箱,等你回來吃。”

  蘇曉宇的指尖劃過“等你回來吃”幾個字,突然覺得鼻子發酸。他想起出發前,媽媽在廚房忙碌的背影,鹵汁沸騰的咕嘟聲和藤椒的香氣混在一起,是他二十年來最熟悉的家的味道。此刻在月球的無菌操作間里,這味道依舊鮮活,卻隔著千萬里的距離。他夾起一塊兔頭,咬下去的瞬間,麻辣的滋味在舌尖炸開,眼淚卻不爭氣地掉了下來——不是因為辣,是因為這味道太真實,真實到讓他恍惚間覺得,自己還是那個放學回家就撲進廚房的少年。

  同一時間,能源站的控制室里,李銳正對著全息屏幕發呆。屏幕上不是能源參數,而是女兒朵朵的笑臉,剛上小學的小姑娘扎著羊角辮,手里舉著一幅畫:“爸爸,你看我畫的月球基地!這是你,這是張叔叔,這是會發光的太陽能板,還有從地球飛過去的飛船!”

  “畫得真好看,朵朵的配色比基地的設計圖還鮮艷。”李銳笑著揉了揉屏幕,指尖穿過女兒的笑臉,觸到的只有冰冷的光。朵朵突然湊近鏡頭,小聲音壓得很低:“爸爸,媽媽說你在月球上看不到星星,是真的嗎?昨天我和媽媽去公園看星星,我指了最亮的那一顆,說那是爸爸的基地,旁邊的小朋友都羨慕我有個在月球上的爸爸。”

  李銳的心像被什么東西輕輕揪了一下。他抬頭望向控制室的舷窗,此刻月球正處于白晝,天空是深邃的黑,太陽懸在頭頂,卻沒有地球的藍天白云,更看不到星星。他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曾躺在老家的曬谷場上,聽爺爺講嫦娥奔月的故事,那時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真的踏上月球,卻連星星都成了奢侈品。

  “爸爸能看到星星,就是和地球的星星不一樣。”他盡量讓語氣輕松,“等朵朵再長大一點,爸爸帶你看月球上的星星,比地球的亮多了。對了,媽媽的腰好些了嗎?記得提醒她別總坐著備課。”

  “媽媽說好多啦!她還說,等你回來,要做你最愛吃的紅燒肉。”朵朵突然舉起一個蘋果,“爸爸,這個蘋果是爺爺種的,可甜了,我給你留了一個,放在冰箱最上面的格子里,等你回來吃。”

  李銳的喉嚨有些發緊。他知道,那個蘋果大概率等不到他回去就會壞掉,可女兒認真的模樣,讓他不敢說破。通訊快結束時,朵朵突然對著鏡頭敬禮,小臉上滿是嚴肅:“爸爸是大英雄,我要好好學習,以后也去月球找你!”

  屏幕暗下去的瞬間,李銳靠在椅背上,從口袋里掏出一張皺巴巴的照片。那是去年出發前拍的全家福,朵朵坐在他肩頭,妻子站在旁邊,手里還拿著剛做好的紅燒肉。照片的邊角已經被月塵磨得有些毛糙,他卻每天都要拿出來看幾遍,仿佛這樣就能觸摸到家人的溫度。

  生物實驗室的角落,陳玥正對著一盆小小的綠蘿發呆。這盆綠蘿是她從地球帶來的,如今在改良后的月壤里長得格外茂盛,葉片翠綠欲滴,上面還掛著清晨噴霧留下的水珠。她的通訊剛結束,屏幕上媽媽的身影還沒完全消失——媽媽在視頻里教她做家鄉的腌篤鮮,說等她回去,竹筍剛好新鮮。

  “這綠蘿比在地球長得還好。”蘇曉宇端著剩下的兔頭走進來,語氣里帶著滿足的笑意,“陳博士,你這月壤改良技術真是絕了,連地球的植物都能在這里扎根。”

  陳玥輕輕碰了碰綠蘿的葉片,水珠滾落下來,落在月壤里,瞬間被吸收。“不是月壤好,是這些植物戀家。”她輕聲說,“你看這綠蘿,不管在哪都努力生長,就像我們這些人。”她的辦公桌上擺著一個小小的玻璃罐,里面裝著從家鄉帶來的泥土,和月壤放在一起,一紅一灰,格外分明。

  蘇曉宇湊過去看,發現玻璃罐里還埋著一顆紅豆。“這是?”

  “我媽說,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陳玥笑了笑,“我帶過來試試,看能不能在月球上發芽。不過試了三次都沒成功,可能它也想家了。”

  傍晚時分,基地的公共休息區漸漸熱鬧起來。有人在和家人視頻,笑聲和叮囑聲混在一起;有人在分享家鄉的特產,XJ的葡萄干、東北的松子、江南的糕點,小小的桌子上擺滿了來自地球的味道;還有人打開了地球的實時影像,屏幕上是藍天白云,是車水馬龍,是他們朝思暮想的人間煙火。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