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指揮中心的周向明笑著回應道:“這些地磚采用月壤原位熔融3D打印技術,主要成分是硅鋁酸鹽,經過高溫熔融后強度堪比高強度混凝土,每平方米可承受50噸的壓力,完全能滿足‘桂途一號’的行駛需求。而且地磚之間采用了榫卯結構拼接,能適應月面的溫度變化,避免熱脹冷縮導致開裂。”
轉運車緩緩啟動,幾乎感受不到顛簸,只有輕微的動力系統運轉聲。李銳輕輕推動操控桿,車速平穩提升,儀表盤上的速度指針穩定在25km/h。“行駛平穩性超出預期,車身震動幅度小于0.1G。”他對著麥克風說道,目光掃過窗外的月面景象——沒有大氣層的過濾,陽光顯得格外刺眼,月壤呈現出純粹的深灰色,遠處的隕石坑邊緣棱角分明,在地表投下長長的陰影。
“月球表面真安靜啊。”張明望著窗外,語氣中帶著一絲感慨,“除了轉運車的聲音,聽不到任何其他動靜,連風都沒有。”
“月面沒有大氣層,自然沒有風,也沒有聲音傳播的介質。”劉暢補充道,她正用相機拍攝著窗外的景象,“你們看,道路兩旁的月壤上沒有任何痕跡,只有我們轉運車的輪胎印,這感覺就像我們是第一個踏上這片土地的人。”
“嚴格來說,你們是第七批踏上知海區域的人類,但卻是第一批通過自主對接方式抵達科考站的小隊。”指揮中心的聲音傳來,帶著一絲自豪,“半年前‘星塵’和‘云絮’任務驗證了艙門密封系統,這次你們的自主對接,標志著我國月球探測技術已經進入成熟階段。”
李銳微微點頭,目光落在導航屏幕上:“距離知海科考站還有500米,車速保持不變,各項系統運行正常。”他能看到前方的地平線上,已經出現了一片銀白色的建筑群輪廓,隨著距離拉近,越來越清晰。
“那就是知海科考站嗎?”張明的聲音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幾分,語氣中充滿了驚嘆,“也太壯觀了!”
劉暢也放下了相機,湊近舷窗望去,眼中滿是震撼:“簡直像一座建在月球上的未來之城!”
透過轉運車的舷窗,知海月面科學考察站的全貌逐漸展現在三人眼前。這座科考站以一個巨大的半球形主艙為核心,直徑超過50米,銀白色的鈦合金外殼在陽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外殼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散熱片和傳感器。主艙周圍延伸出六個扇形的功能艙,分別標注著“生命支持區”“科學實驗區”“物資儲備區”等字樣,每個功能艙都連接著長長的通道,通道外側鋪設著巨大的太陽能電池陣列,如同展開的銀色花瓣,覆蓋面積足有兩個足球場大小。
科考站的四周分布著數十根高低不一的天線,其中最高的那根深空探測天線高達30米,正緩緩轉動著,對準遙遠的宇宙深處。主艙正前方,三個巨大的氣閘艙入口清晰可見,每個入口都配有獨立的對接裝置和指示燈,此刻一號氣閘艙的綠色指示燈正在閃爍,示意可以對接。
“心月狐,我們已目視發現知海科考站,外觀完好,一號氣閘艙指示燈正常。”李銳的聲音也帶著難以掩飾的激動,他輕輕調整操控桿,轉運車朝著一號氣閘艙緩緩駛去,“這座科考站的規模,比我們在地面模擬訓練時看到的模型大太多了。”
“知海科考站總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可容納12名航天員長期駐留。”指揮中心介紹道,“主艙采用雙層加壓結構,外層抗輻射,內層保溫,內部氣壓維持在101.3kPa,與地球海平面氣壓一致。那些太陽能電池陣列的總功率達到500千瓦,足以滿足科考站所有設備的運行需求,多余的電能會儲存在蓄電池組中,保障夜間供電。”
轉運車在距離一號氣閘艙10米處緩緩停下,李銳按下自動對接按鈕。“啟動自動對接程序,請求一號氣閘艙對接權限。”
“心月狐收到,一號氣閘艙對接權限已授予,對接通道正在展開。”
隨著指揮中心的指令,科考站一號氣閘艙外側的對接裝置緩緩伸出,一個圓柱形的通道帶著輕微的機械運轉聲,精準地對準了轉運車尾部的對接接口。“對接通道密封環展開,氣壓匹配中。”張明緊盯著屏幕上的參數,“轉運車艙內氣壓101.2kPa,科考站氣閘艙氣壓101.3kPa,壓差小于0.1kPa,符合對接標準。”
“咔嗒——”一聲清脆的鎖合聲傳來,對接通道與轉運車成功鎖死。屏幕上彈出“對接成功”的綠色提示框,同時響起悅耳的提示音。“吳剛小隊向心月狐報告,月面轉運車‘桂途一號’已與知海科考站一號氣閘艙完成對接,密封良好,無氣壓泄漏。”李銳的聲音帶著抑制不住的激動,他解開航天服上的安全帶,站起身來。
“心月狐收到,祝賀吳剛小隊!”指揮中心的聲音里也充滿了喜悅,“請按照預定程序,關閉轉運車生命維持系統,打開對接通道艙門,進入科考站。科考站內已做好迎接準備,駐站隊長林峰將在氣閘艙內等候你們。”
“明白!”三人異口同聲地回應。劉暢率先走到對接通道入口處,按下艙門解鎖按鈕。厚重的艙門緩緩滑開,露出一條明亮的通道,通道內壁的LED燈帶發出柔和的白色光芒,將三人的航天服映照得格外醒目。
“檢查航天服生命維持系統自主模式,氧氣儲備剩余85,足夠支撐進入科考站。”李銳一邊檢查自己的裝備,一邊叮囑道,“進入氣閘艙后,先等待氣壓平衡,再關閉航天服外循環,切記不要擅自摘下頭盔。”
“收到!”張明和劉暢齊聲回應。
三人依次走進對接通道,通道內的感應燈隨著他們的腳步逐一亮起。月面的寂靜被通道內循環系統的輕微嗡鳴取代,腳下的防滑地板帶著微弱的彈性,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踏實。透過通道兩側的觀察窗,他們能看到科考站內的部分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