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四千三百七十二章 38萬公里之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指揮大廳的歡呼聲漸息時,吳浩已重新落回指揮席,指尖在觸控屏上劃出一道弧線,將畫面切換到飛船的軌道參數界面。淡藍色的軌道模擬圖上,一條亮銀色的曲線從地球延伸向月球,曲線上的紅點正以穩定的速度移動——那是行者飛船的實時位置,此刻正以每秒10.8公里的速度在地球同步轉移軌道上飛行,距離月球還有約  38萬公里。

“周總,軌道中途修正的參數計算得怎么樣了?”吳浩的聲音打破了大廳的短暫安靜,目光轉向身旁的周向明。按照任務計劃,飛船在奔赴月球的途中需要進行兩次軌道修正,第一次就在進入轉移軌道后的  1小時內,目的是微調飛行軌跡,確保能精準切入月球捕獲軌道。

周向明立刻調出一組數據報表,推到吳浩面前:“已經計算完成,修正量為0.3°軌道傾角,0.1m/s徑向速度,推進劑消耗量預計12.7公斤,遠低于儲備量。我們用了三種不同的軌道計算模型交叉驗證,結果偏差都在  0.01°以內,沒問題。”他頓了頓,補充道,“剛才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同事溝通過,他們的測控站也同步計算出了相同的修正參數,可以確認數據可靠。”

吳浩的指尖在參數表上輕輕點了點,目光停在“推進劑剩余量”一欄——當前剩余486公斤,而整個任務預計消耗  320公斤,冗余量充足。但他還是叮囑道:“讓推進系統崗位再檢查一遍姿控發動機的噴口狀態,上次地面測試時,3號姿控發動機的噴口有輕微積碳,雖然不影響使用,但軌道修正時需要更精準的推力控制,不能出半點差錯。”

“明白!”周向明立刻按下對講機,“推進崗位,立即復查  3號姿控發動機噴口狀態,傳輸實時圖像到主屏幕。”

不到一分鐘,主屏幕右側便彈出了姿控發動機的特寫畫面。通過飛船外部的高清攝像頭,可以清晰看到6個呈環形分布的姿控發動機噴口,其中  3號噴口邊緣確實有一圈淡淡的黑色積碳,但噴口內部光滑無雜物。“報告吳總,3號姿控發動機噴口積碳未超出允許范圍,內部無堵塞,推力校準正常。”推進崗位的工程師聲音清晰地傳來。

吳浩微微頷首:“好,通知飛船,準備執行第一次軌道修正,修正時間定在  15:30,倒計時現在開始。”

“收到,開始軌道修正倒計時,當前倒計時00:05:00。”廣播員的聲音帶著恰到好處的沉穩,大廳里的氣氛再次緊繃起來——雖然軌道修正只是常規操作,但在浩瀚的太空中,哪怕是  0.1m/s的速度偏差,都可能讓飛船錯過月球捕獲窗口,導致任務失敗。

吳浩的目光轉向生物艙監控畫面。此刻,“星塵”正漂浮在生物艙中央,四肢微微張開,像是在感受失重環境,它的爪子偶爾會碰到艙壁上的軟質防護墊,發出輕微的“噗噗”聲;“云絮”則抱著一個特制的橡膠球,在艙內緩慢旋轉,球身上的傳感器正記錄著它的運動軌跡,用于分析失重對生物運動能力的影響。生物監測儀上,兩只獼猴的心率穩定在130次/分左右,比地面時略高,但仍在正常范圍內,血氧飽和度98,體溫  38.2℃,一切數據都呈綠色。

  “生物艙的微重力適應情況怎么樣?”吳浩向生物監測崗位問道。

負責生物監測的工程師立刻起身匯報:“吳總,根據傳感器數據,兩只獼猴在進入失重環境后15分鐘內出現了輕微的運動不協調,比如‘星塵’試圖抓取食盆時多次落空,但  30分鐘后已經基本適應,現在能自主控制身體姿態。我們還監測到它們的前庭功能指標正常,沒有出現太空運動病的癥狀,比如嘔吐、煩躁不安,這說明前期的失重適應性訓練起到了效果。”

吳浩點點頭,指尖在觸控屏上調出獼猴的訓練記錄——過去三個月,它們在地面的失重模擬艙里進行了數十次訓練,從最初的恐慌掙扎,到后來能在模擬失重環境中進食、活動,團隊為它們制定了專屬的訓練方案,甚至用它們喜歡的堅果作為獎勵,幫助它們快速適應。“繼續密切關注,每  15分鐘記錄一次生命體征,有任何異常立即匯報。”

  “是!”

此時,軌道修正的倒計時已走到“00:00:30”。主屏幕上,飛船的推進艙畫面被放大,4個姿控發動機的噴口對準了預定方向,噴口周圍的溫度傳感器顯示當前溫度為  25℃,處于最佳工作狀態。

  “各崗位注意,軌道修正準備就緒,30秒后啟動姿控發動機。”廣播聲響起,大廳里的工作人員紛紛坐直身體,目光緊盯著屏幕上的軌道參數和發動機狀態。

  吳浩戴上直通耳機,對著麥克風說道:“行者飛船,這里是心月狐指揮中心,確認軌道修正參數,準備執行修正。”

  耳機里傳來飛船自主控制系統的電子音,清晰而穩定:“心月狐指揮中心,行者飛船收到,軌道修正參數已確認,姿控發動機準備就緒,等待啟動指令。”

  “執行修正。”吳浩的聲音平靜卻有力。

  “00:00:03,2,1,啟動!”

主屏幕上,3號姿控發動機的噴口率先噴出淡藍色的火焰,火焰細小卻穩定,隨后其他3個姿控發動機也依次啟動,4道火焰在黑色的太空中形成淡淡的光帶。屏幕右側的軌道參數開始緩慢變化,軌道傾角從28.5°逐漸調整到28.8°,徑向速度從10.8km/s降至  10.7km/s,每一個數據的變化都精準地貼合著預設曲線。

“修正正常,軌道參數偏差  0.005°,在允許范圍內。”測控崗位的工程師興奮地匯報。

  周向明松了口氣,笑著對吳浩說:“比預期的還要精準,姿控系統的表現超出了設計指標。”

  吳浩卻沒有放松,目光落在發動機的溫度數據上:“注意觀察發動機工作后的降溫速度,太空環境沒有空氣對流,全靠輻射散熱,降溫速度慢了可能會影響下次啟動。”

正如吳浩所料,發動機停止工作后,噴口溫度從180℃降至50℃用了整整8分鐘,比地面模擬測試時慢了  2分鐘。

  請:m.bqq999.cc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