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四千二百五十九章 全球首創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深夜的基地實驗室里,紫外線燈將電樞樣品照得泛藍。林舟戴著放大鏡,用鑷子夾起一塊指甲蓋大小的金屬片——那是今天測試后回收的電樞殘片,表面布滿細密的劃痕。“吳總,您看這磨損紋路,“他將樣品放在電子顯微鏡下,屏幕上立刻浮現出溝壑縱橫的金屬表面,“沙塵顆粒就像無數把小刀子,在電樞高速運動時切割表面。高溫讓金屬硬度下降了5,磨損率比上個月高12。“

  李默遞過一份光譜分析報告,紙頁邊緣被手指捻得起毛。“我們試過十五種涂層,“他指著數據表格,“最后發現用戈壁石英砂提煉的二氧化硅涂層效果最好,在58℃高溫下仍能保持硬度,磨損率降低72。昨天用這種涂層做了實彈測試,連續射擊五十次后,電樞表面磨損僅0.15毫米。“

  窗外的沙塵暴突然加劇,實驗室的燈光隨之閃爍。吳浩走到窗邊,看著光伏板陣列在沙暴中若隱若現,板面上的清潔機器人仍在頑強工作,機械臂每揮動一次,就揚起一片沙塵。“明天讓齊廣坤在靶場周圍種上沙障,“他說,“用光伏板的支架做框架,種上沙打旺和梭梭,既能固沙,又能給機器人提供充電基站。上回試種的那片沙障,已經讓沙塵暴風速降低了20。“

  凌晨三點,儲能系統的報警聲劃破實驗室的寂靜。李默沖向控制臺,只見超導線圈的溫度監測曲線正在陡峭上升。“又堵了!“他調出過濾器的監控畫面,納米級防塵網已被沙塵壓成硬殼,冷卻液流量下降了40。吳浩抓起工具包,和林舟一起沖進儲能艙。零下196℃的液氮霧氣撲面而來,凍得人鼻腔刺痛,但艙內的高溫讓汗水瞬間濕透了工裝。“用超聲波清洗器!“吳浩喊道,林舟立刻從背包里掏出設備,將過濾器浸入專用溶液,高頻振動波讓附著的沙塵簌簌脫落。

  “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李默盯著清洗后的過濾器,網眼仍殘留著細微的沙粒,“我建議在冷卻系統前端加裝電磁除塵裝置,利用靜電吸附沙塵顆粒。上周在實驗室模擬80℃環境測試,這種裝置能將過濾器堵塞周期延長至原來的三倍。“

  三天后,改進后的電磁除塵裝置被安裝在儲能艙入口。當新一輪沙塵暴來臨時,吳浩站在監測屏前,看著除塵裝置的靜電場將沙塵顆粒吸附成肉眼可見的灰霧,過濾器的堵塞問題終于得到解決。超導線圈的溫度穩定在82K,比臨界值低了8K,林舟在一旁記錄數據,額角的汗珠滴在平板電腦上,瞬間被蒸發成鹽漬。

  靶場的黃昏總是帶著熔金般的壯麗。吳浩陪著周院士走過光伏板陣列,板下的沙打旺已長出新葉,在夕陽下泛著綠意。“你們把電磁炮和新能源結合得很巧妙,“周院士指著遠處的移動供電車,“用光伏和儲能矩陣給電磁炮供電,這在全球都是首創。“

  供電車的頂部隆起,覆蓋著一層黑色的光伏薄膜,車身側面印著“智能微電網移動單元“的字樣。李默打開車廂,里面整齊排列著超導儲能模塊,冷卻液管道在燈光下閃著寒光。“這套系統能存儲500兆瓦時的能量,“他介紹道,“白天用光伏充電,晚上給電磁炮供能,完全脫離電網獨立運行。上個月在極端高溫下,光伏板效率下降15,但儲能系統仍能支持每天十次滿功率發射。“

  林舟蹲在車底,正在調試新安裝的沙塵防護板。“我們給供電車加裝了仿生學防塵網,“他指著網格狀的金屬板,“靈感來自沙漠甲蟲的背部結構,能讓沙塵自動滑落,不堵塞散熱孔。昨天沙塵暴時做了測試,散熱孔的積沙量減少了85。“

  突然,靶場方向傳來急促的警報聲。吳浩抓起對講機:“怎么回事?“

  “沙塵暴提前到來,風速18米/秒!“靶場技術總監高野的聲音帶著緊張,“電磁炮的炮管仰角傳感器被沙塵卡住,現在無法調整射擊角度!“

  吳浩和周院士立刻驅車前往靶場。狂風卷起的沙粒打得車窗噼啪作響,能見度不足五十米。當他們沖進炮位掩體時,只見“天樞III“的炮管僵直地指向天空,維修人員正用高壓氣泵清理傳感器縫隙里的沙塵,氣泵噴出的氣流卷起沙塵,在掩體里形成小小的龍卷風。

  “傳感器的密封膠條被沙塵磨破了,“高野遞過一段斷裂的膠條,表面布滿細密的劃痕,“這種特種橡膠在高溫下會變軟,沙塵一刮就裂。“

  吳浩蹲下身,看著炮管俯仰機構的縫隙里塞滿了沙塵,忽然想起生物實驗室的耐極端環境菌株。“讓趙博士送些嗜鹽菌合成的彈性蛋白過來,“他下令,“那種材料在50℃到150℃都能保持彈性,應該能抵抗沙塵磨損。上回在70℃環境測試,這種蛋白涂層的磨損率比傳統材料低60。“

  兩天后,涂有彈性蛋白涂層的傳感器被重新安裝。當又一輪沙塵暴來臨時,吳浩站在指揮中心,看著炮管在狂風中靈活俯仰,傳感器的誤差值始終控制在0.1度以內。周院士指著屏幕,眼中閃著光芒:“這才是真正的戈壁智慧——用沙漠里的生命解決沙漠里的難題。你們這是把沙塵暴當成了技術磨刀石。“

  定型測試的最后一天,西北基地迎來了罕見的高溫天氣。地表溫度飆升至55℃,光伏板的轉換效率下降了12。吳浩站在智能能源中心,看著大屏幕上的能量調度曲線:儲能系統正在滿負荷運轉,為電磁炮測試提供穩定電力。“天樞III“的炮管在高溫下微微發燙,炮身的熱成像圖顯示局部溫度達到68℃。林舟帶著團隊正在給炮管噴淋冷卻液,水霧在空氣中瞬間蒸發,在炮管周圍形成一道短暫的彩虹。

  “超導線圈的溫度保持在85K,“李默報告,“我們把冷卻系統的散熱片涂成了白色,反射率提高了40,比黑色散熱片低了8℃。現在即使連續發射,炮管溫度也能控制在380℃以下。“

  下午三點,測試正式開始。目標是三十公里外的移動靶車,模擬敵方裝甲集群。吳浩看著戰術屏幕,靶車正在沙丘間做蛇形機動,速度達到60公里/小時,車身揚起的沙塵在監控畫面上形成一道黃色尾跡。

  請:m.bqq999.cc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