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四千二百二十五章 讓想法在陽光下碰撞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他拍了拍吳浩的肩膀,“以前總說‘軍轉民’‘民參軍’有壁壘,你們這工作室,直接把墻拆了,讓想法在陽光下碰,挺好。”

  隨行的生態環境部專家望著“沙漠帳篷降溫材料”的推廣地圖,忍不住插話:“那個實習生的反光隔熱層,我們流域治理項目也想用——在干旱地區搞生態監測,野外帳篷同樣面臨高溫問題。你們這不僅是技術創新,是把‘點上的突破’變成了‘面上的普惠’,這種輻射能力太重要了。”

  走廊盡頭的落地窗外,幾個年輕人正圍著胡楊擺弄“沙行者”的縮小模型,有人蹲在地上畫路線,有人舉著光伏板調整角度,笑聲被風卷著飄進來。周院士望著那片熱鬧的光影,忽然對眾人說:“剛才林溪說‘沙行者’能無期限續航,我看這工作室才是‘無期限續航’的——因為它靠的不是某個人、某個項目,是這群年輕人心里的火,是這套能讓火一直燒下去的機制。”

  張副總點頭附和:“以前總擔心年輕人沉不下心,現在看是我們給的土壤不對。你看這兒的孩子,在戈壁灘上能把光伏板做成‘水晶’,能把機器人做成‘沙漠精靈’,不是他們耐不住寂寞,是我們沒給他們能折騰出意義的舞臺。”

  吳浩望著眾人眼中的認可,忽然想起工作室剛成立時,有人說“在西北搞創新是自討苦吃”。此刻風穿過胡楊的枝葉,帶著遠處光伏陣列的暖意,他忽然明白,所謂創新,從來不是選沃土還是荒漠,而是在任何地方都能種出屬于自己的春天。

  “其實這些孩子常說,”吳浩的聲音里帶著笑意,“他們不是在‘搞研發’,是在‘給這片土地解決問題’。光伏板是給戈壁發電的,機器人是給沙漠巡邊的,連降溫材料都是給哨所擋太陽的——把自己的本事,和這片土地的需要綁在一起,創新自然就有了根。”

  夕陽西斜時,考察團的擺渡車再次啟動。車窗外,青年創新工作室的白色幕墻反射著落日的金輝,像三塊正在充電的巨大電池,而那些在草坪上討論的年輕人,影子被拉得很長,仿佛正沿著戈壁的紋路,悄悄生長出無數新的可能。

  夕陽把戈壁染成熔金般的顏色時,擺渡車正沿著光伏陣列間的道路緩緩行駛。車窗倒映著三萬多塊深藍色光伏板,每一塊都像被夕陽吻過的鏡面,將最后一縷天光折向考察團成員的臉龐。吳浩看了眼腕表,下午六點整,比原計劃提前了半小時結束行程。

  “晚上安排了便宴,就在基地的綠洲餐廳,嘗嘗我們戈壁上種的蔬菜和本地的手抓肉。”吳浩側過身,笑著向周院士和張副總提議。他提前讓后廚備了枸杞苗、沙蔥這些沙漠里長的時鮮,還有用光伏板溫室培育的番茄,甜度比市面上的高出兩個百分點。

  周院士卻擺了擺手,指尖在膝蓋上輕輕敲著節奏:“宴席就免了,太耽誤時間。我們幾個碰了下,晚上七點半開個座談會,把白天看到的技術點捋一捋,有些細節還得深聊。”他從公文包里抽出筆記本,封面上已經記滿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其中“混合儲能矩陣”幾個字被圈了三次。

  張副總也附和道:“老周說得對,現在腦子正熱乎,趁這股勁把問題吃透。再說你們這基地太大,從餐廳到會議室還得折騰半小時,不如就在辦公樓找個地方,簡單吃點,邊吃邊聊,效率高。”他說著指了指窗外掠過的白楊樹,“你看這樹長得多精神,說明你們把細節做到位了,吃飯肯定差不了。”

  吳浩見眾人堅持,便讓齊廣坤通知后勤,把晚餐改到辦公樓一層的簡餐廳。這里平時是科研人員用餐的地方,長條木桌配著藤椅,墻上掛著基地建設時的老照片——三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裸露的礫石灘,如今照片里的推土機旁已長出了成片的沙打旺。

  后廚很快端上了幾樣西北特色菜:黃澄澄的油潑面臥著荷包蛋,手抓羊肉碼在翠綠的沙蔥葉上,還有用沙漠蜜瓜做的甜醅子,盛在粗陶碗里冒著微酸的酒香。周院士拿起筷子先夾了口沙蔥,嚼了兩下眼睛一亮:“這菜有股清甜味,比城里超市買的鮮多了。”

  “是早上剛從實驗田里掐的。”吳浩給眾人分著面,“我們用極端環境實驗室的耐鹽菌改良了土壤,以前種啥死啥的鹽堿地,現在能長二十多種蔬菜。戰士們巡邏路過,常來這兒摘根黃瓜解渴。”

  張副總正埋頭吃面,聞言抬頭笑道:“這才是真本事。武器再先進,也得先讓守在這里的人活得舒坦。”他忽然想起什么,轉向張小蕾,“中午說的車載儲能系統,低溫下的功率補償模塊,你們用的是哪種拓撲結構?我看圖紙時覺得和傳統的buckboost電路不太一樣。”

  張小蕾放下筷子,用餐巾擦了擦嘴角:“確實做了改進,加了個交錯并聯的電感網絡。傳統電路在30℃時開關損耗會增加40,我們把頻率從20kHz提到50kHz,再配合石墨烯散熱片,損耗能壓到15以內。”她從包里掏出平板,調出仿真波形圖,“您看這組對比數據,藍色是改進前,紅色是改進后,紋波系數下降了一半還多。”

  王總正啃著羊骨,聞言湊過來看了兩眼:“這技術能不能用到艦艇的應急電源上?上次南海演習,有艘護衛艦的柴油發電機突然停機,備用電池組因為高溫保護,輸出功率掉了三成,差點影響導彈發射。”

  “完全適配。”吳浩接過話頭,“我們給潛艇做電池組時,特意測過高溫工況。在60℃的密閉艙室里,連續充放電500次,容量保持率還能到92。艦艇的應急電源艙溫度最高也就45℃,綽綽有余。”他說著夾了塊羊肉放進王總的碗里,“這是阿爾巴斯山羊,肉質細嫩,沒膻味,您嘗嘗。”

  汪良工一直沒怎么說話,這時忽然指著窗外的光伏路燈:“白天看你們的智能微電網提到了邊緣計算,路燈是不是也接入了系統?”他注意到每個燈桿頂部都裝著個拳頭大的傳感器,在暮色里閃著微弱的紅光。

  天才一秒:m.lingdianksw8.cc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