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877章 魚躍龍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晉侯午二十年是紛亂的一年,名義上還存在的“晉國”先后和齊、鄭發生沖突,趙氏奪回河間,魏氏避免了所有的紛爭,一面秣馬厲兵,一雙眼睛卻一直在盯著西面,盯著富裕的河西之地。ぁ雜℡志℡蟲ぁ

  韓氏則越過大河天險,占領了成皋。與此同時,與魯班一同出發的王孫勝也初戰告捷,他帶著韓氏之兵在成皋東面打了一場漂亮仗,伏擊前來救援的鄭軍,斬首三百,俘獲七百,讓鄭國人不得不退了回去。

  韓氏與鄭國的大戰就此告一段落,但零星的沖突卻從未中斷,鄭國七穆是子產言傳聲教長大的一代,頗有幾分硬骨氣,他們不接受成皋陷落的事實,一直試圖反撲,韓氏只能見招拆招,與他們消耗。為了確保虎牢不會得而復失,韓虎在魯班的慫恿在,打算在這里建立一座前所未有的要塞城隘,一座永不陷落的城池!

  韓氏竭澤而漁,動員了數萬民夫來修筑城池,又持續保持一萬人的軍隊駐扎大河兩岸,提防鄭國人來拆城,為了保證工程的質量與速度,他們采用了魯班的建議:每層夯筑好就命兵丁用大錐錐之,如錐入一寸,即說明夯筑不堅,就殺夯筑的人。此法酷烈,惹得一些韓氏的老家臣無不憤慨地說道,若是韓獻子在世,見到兒孫如此殘民,一定會氣得降下災禍。

  韓虎和段規卻無可奈何,一君一臣在對困難準備不足的情況下貿然與鄭國開戰,差點載了大跟頭,如今雖然在趙氏的幫助下得到了成皋,卻已經騎虎難下,只能咬著牙堅持到底。若成皋都守不住,那這幾年的費盡心機就成了一場空,韓虎的威望將受到重創,段規也將結束他的家臣生涯,除了自刎謝罪別無出路。

  從夏到秋,在一片怨聲載道之聲中,新虎牢關的雛形在慢慢搭建而成。與此同時,在遙遠的南方,一個古老的邦國卻面臨著喪土失民的危機……

  哭哭啼啼,蔡國人三步一回首眺望他們的國都。

  這是蔡國第二次遷離都城了,第一次還是被楚靈王滅國的時候,他們丟掉了社稷,三年后又被由陳、蔡國人商賈支持上臺的楚平王恢復,只是國都從原來的“上蔡”遷徙到淮河上游的呂亭,稱之為“新蔡”。

  新蔡卻沒帶給蔡國人新生活,他們依然被大國玩弄于鼓掌之中,忽而屬楚,忽而投晉,忽而又因為國君的一己之憤,引吳國人破楚入郢。這種朝吳暮楚自然是要遭報應的,隨著楚國的復興,兩年前,蔡國遭到楚、陳、隨的聯合攻伐,被迫再度服從楚王號令,割地賠款,貢賦如常,蔡侯還向楚王獻上女兒蔡姬。

  可如此一來,吳國卻不干了,他們前年進攻陳國未遂,豈能再失去蔡國?剛剛完成復仇大業的夫差可咽不下這口氣。

  今年秋天,吳國派使者泄庸來向蔡國致送禮物,誰料使節團里卻藏著軍隊甲兵,他們占領蔡國城門,引吳軍入侵,蔡侯不敢與之為敵,加上他本身就與楚國有舊怨,于是便殺了一位親楚的公子來取悅吳國。同時在吳國人的強迫下,遷往吳國為他們找到的新國都:淮河下游的州來,亦稱之為“下蔡”。

  蔡侯號哭著把先君的墳墓遷走,貴族們也坐著船載著寶器車馬先走了,只剩下一些背井離鄉的平民,他們抽噎著,揮淚訣別故土,又向東邁出一步。這是一場浩大的遷徙,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苦難之旅。蔡國本是能出賦千乘的楚國大縣,復國后人口減半,卻仍然有兩萬五千戶之多,等他們次年春秋完全遷到州來后,卻只剩下萬余戶,不到十萬人口……

  途中死掉了一些,但更多地,是不愿意離開故土,寧愿留下來,摒棄蔡人的名號,改做楚國人!

  比起趙無恤遷故絳之民至鄴,吳國的這次強行拆遷顯然更受詬病,在聽聞此事細節后,趙無恤立刻讓鄴城學宮舉行一次策論,將兩次遷徙進行對比,并在鄴城中大肆宣傳……

  至此,吳楚各自占有了蔡、陳,在淮上爭奪中形成均勢。

  伍子胥雖然在吳王破越后一度拂袖而去,但隨即又回到中樞,主管吳國外交。他依然堅持之前的主張:“陸人居陸,水人居水,中原之國干燥,不能種稻,也不能行船,吳國就算攻而勝之,吳人也不能長久占領其地,但像越國,還有楚國淮上、江南等地,與吳國習俗相近,語言相同,卻可以據為己有。”

  他極力勸阻夫差北上與趙氏爭雄,而是北結齊國,也派人與還未有明顯沖突的宋國、鄭國、秦國通使,主要精力還是在于與楚國爭奪淮上、群舒,試圖再度進入江漢腹地。

  楚國則一面妄圖復興,一邊小心防御,楚本來在瓜分蠻氏期間,與秦、鄭結成了盟友,儼然三國盟主,但他們的精力被吳國牽制太多,以至于在晉國三卿攻略鄭國時無動于衷,哪怕年底時傳來晉國三卿又要圖謀秦國的消息時,也表示無可奈何。

  乘著齊國新敗不敢動彈,韓氏拖住鄭國,楚國也疲于應付吳國不敢北上支援盟友之際,晉侯午二十一年夏三月(公元前491年),在又囤積了一年糧食后,晉國對秦國的進攻開始了……

  “美哉,河山之固!”

  走到龍門岸邊,連見多識廣的趙無恤也不由發出這么一聲感慨。

  黃河,春秋之世只有到齊國境內才逐漸渾濁,稱之為“濁河”,在其余位置,只用“大河”或者一個“河”字作為專屬名詞,以凸顯她在華夏地理文化中的分量。在這時代中原人的認知里,黃河的源頭在河套之西,它從巍峨雪山飄逸而下,以雄渾豪邁的氣勢,在廣袤的黃土高原上奔騰激蕩,而位于秦晉交界的龍門峽谷,就是其中最為雄起跌宕、多姿多彩的部分。

  龍門,亦稱之為禹口,相傳是大禹治水時用巨斧劈鑿而成,趙無恤立馬放目望去,只見它的北面是群山夾道的黃河峽谷,南面是坦坦蕩蕩的平原,反差巨大。

  河水起初被約束在兩岸懸崖斷璧之間,白色的浪花如同千萬匹奔馬般橫沖直撞,雷霆萬鈞,破山巒而徑出,瀉千里而東流,水浪起伏,如山如沸。

  趙氏專門掌管大河水運的官員古乘見趙無恤興致不錯,便說道:“龍門兩岸屹立,河出其中,上寬百步,下瀉千里,相對如門,唯神龍可躍,故稱之為龍門。龍門每年十二月初為冰所封,次年三月驚蟄時冰消,每當這時,有黃鯉數千條自下游游集龍門,競相跳躍,一登龍門,隨之,天火燒其尾,化為神龍,登不上者,點額曝腮……”

  時值三月,正好龍門的水下游著許多鯉魚,但見到這一幕后,趙無恤卻嘿然了,哪有這么邪乎,其實是黃河鯉的繁殖季節到了,爭相游回它們上游的出生地交配產卵呢,倒是撈魚子的好地方。的確,跳得上龍門,就能留下后代,跳不上去,就只能孑然一身了。

  他與眾人將此事一說,本來還在抬頭尋找“神龍”的趙氏僚吏們紛紛大笑,古乘也紅了臉。作為漁夫出身的他已經被趙無恤派到龍門近一年了,自然清楚這一點,本來當做奇聞異事說出來博上卿一樂,不成想,本應該五谷不識的趙無恤卻如此清楚……

  “二三子知道,我由此想到了什么么?”

  “不知。”

  目視眾人,趙無恤加重了語氣:“那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天地萬物和我們人類并存,種類不同而已。種類沒有什么貴賤之分,只是因為大小、智力不同而互相制約,互相成為食物,從而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鯉魚如此,百獸草木如此,人、宗族、邦國、族類亦如此!”

  在場眾人皆為之震撼,在剝開“天養萬物以養民”的脈脈溫情后,傳統的禮樂征伐掩蓋的血腥與真相昭然若揭。

  一口氣將原始的進化論思想提升到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程度后,趙無恤馬鞭指著龍門對岸黑色的秦國旗幟煽動眾人道:“鯉魚需躍過龍門,才能傳遞血脈,吾等也一樣,趙氏贏得了晉國內戰的勝利,是晉國內部的適者,但這還不夠,外敵依然虎視眈眈,天下皆有亡趙之心,吾等還要坐九州的適者!首當其中的,就是秦國!”

  “一條大河將秦晉隔開,兩國一衣帶水,相互競爭兩百年了,秦晉必有一霸,非此即彼,但前提是要宰割對方!更何況秦國占領了河西之地,必須奪回,這便是我協同魏、韓伐秦的原因!哪怕秦與趙有同姓之誼,來到這龍門,也只能袒臂相見,刀兵相向了!”

  秦晉之間的競爭,是由地緣決定的,就好比長江上下游的吳與楚,有我沒你,有你沒我。早年秦晉爭搶兩國之間的驪戎、狐戎、梁國、虞、虢等,都是裸的虎狼搶食,生怕慢了一步讓對方得逞。而晉國霸業興旺后,也一點不念什么秦晉之好,堵死了秦國東擴之路一百五十年。

  如今兩國依然要相殺,三家攻秦,是前年就商量好的事情,畢竟知氏殘部是三卿共同的死敵,秦國接納知氏,相當于與三家為敵。就算韓氏故意與鄭國交戰,也沒有打斷這一進程,魏氏足足準備了一年,趙氏也可以發太原之兵作戰,調兵遣將和制定攻擊路線的工作,從去年秋后就逐漸落實。

  期間還發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那就是韓氏因為與鄭國的交戰消耗太大,府庫中竟然沒有足夠的錢帛支付趙氏高價賣給他們的“蜃炭”,也就是石灰,于是竟把原本趙氏換給他們的耿縣,又原封不動地還了回來,充當賒賬的抵押。

  趙無恤考慮到開春后就要對秦國動兵,趙氏需要一個就近屯放糧草輜重,中轉傷員援軍的據點,也就坦然接受了,因為耿縣就在龍門東面,向西走上十多里就能踏入河水。

  雖然魏曼多、魏駒父子對趙氏再度回到河東,出現在他們腹地邊上十分忌憚,但今年還有更緊要的事情需要求趙氏協助。韓氏因為要應付鄭國的零星反攻,在三卿會晤時叫苦不堪,只能出承諾中一半的兵卒和糧草,于是除了魏氏自己挑大梁外,就只能指望趙氏幫他們打敗秦國了。

  但趙無恤在這場仗里卻打定主意不大動干戈,他帶著盟約中說好的一軍萬余人入駐耿地,一兵不多一兵不少。而魏氏則要出動三軍!相當于他們所有可征召兵卒的四分之三,韓氏則只湊出來一萬不到,多為老卒和少年兵,這已經是勒緊褲腰帶的結果了。

  在商量三家主攻方向時也一樣,因為晉國通往秦國的主要渡口一共就三個:蒲坂渡、風陵渡,以及龍門渡。于是魏氏兩軍由魏駒率領,將出蒲坂,攻擊秦國大荔,一軍由呂行率領,從風陵渡南下,進攻桃林之塞,也就是后世的潼關。韓氏則從河外西進,打通崤函古道,與魏氏偏師匯合。

  至于趙氏的任務,自然是出龍門渡,攻擊少梁了……

  龍門雖險,卻是處古老的渡口,地處交通要隘,是兵家必爭之地。如公元645年秦晉韓城大戰,秦穆公就是從龍門東渡擊晉,虜晉惠公的。

  “這是場硬仗啊。”來到這里以后,有臣僚如此向趙無恤抱怨,因為少梁是知氏的河西大本營,也是秦國控制這里后重點經營的地方,何況龍門雖然不寬,對岸也是一馬平川,卻至少有敵人數千守軍,早已等待再次,只等趙氏渡河,他們便迎頭痛擊。

  趙無恤敲打他們道:“對待秦國人,大可將汝等過去對付齊、代的心思收起來,秦國雖然窮,卻不容易屈服,此番三卿攻秦,就如同舉著火把去捅一個馬蜂窩,將河西看做自家后院的秦人一定會拼命阻止吾等,就算失敗了,也會前赴后繼地殺回來,就像過去兩百年間他們所做的一樣。”

  之所以會答應攻打少梁,自然有他的計較和目的,趙無恤真正的心思是:捅馬蜂窩大家一起捅,等馬蜂一窩飛回來報復時,就讓魏氏自己扛住吧。如今已經讓燕、中山掐架,宰割齊國,疲韓疲鄭,只差讓秦與魏徹底撕掰,趙無恤對趙氏周邊四鄰的布局與分化就算完成了……

  可話又說回來,對岸守著不少神情緊張的秦國人,一面面玄鳥旗讓人分不清兩岸敵我,想要順利地搭浮橋過去不太可能,該如何是好呢?

  趙無恤也不急,讓士卒們解甲卸胄,在河邊的樹林乘涼,又讓古乘裝模作樣架設浮橋。

  眼見浮橋距離河岸越來越近,對面的秦國人和知氏殘部就越發緊張,殊不知,就在龍門以北三十里外的梁山山麓處,這里大河水流更為急促湍急,不亞于后世的金沙江峽谷,一支兩千人的部隊已經悄悄潛行至此……

  或許是因為此地險隘,大部隊無法渡過的緣故,對岸空無一人,于是這支悄然而至的奇兵,也如同河中的黃鯉一樣,成為順利躍過龍門的勝者。

  黃鯉們很歡快,無論雌雄,都在盡情地釋放生命的精華,使得水流一時間渾濁了起來……

  而河邊,趙無恤的悍將田賁正捧著一個皮制的器物,吹氣吹得滿臉通紅,但那物件卻未見鼓起半分。

  “爾母婢也!此物明明用不了!?”差點將肺吹炸,紅臉的田賁不干了,將手里的管子一扔,大聲指天罵地,又一把抓過臉被曬得蛻皮發黑船工,就要發作。

  “愚人自擾……”楚國人石乞卻對這種北方常用的渡河工具信手拈來,他的羊皮囊,很快就被吹成鼓鼓囊囊的”革囊“,在他身后,數百張革囊已經在趙卒手中吹鼓就緒!(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