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35章 盜墓筆記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冉求很焦急,他不知道事情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子路師兄想要追隨趙大夫回中都解圍,但趙大夫卻執意要他北行陽關繼續履行職責,兩人眼看就要發生沖突!

  他們相距只有一步,子路氣得須發都豎起來了,冉求能清晰地聽到他呼赫呼赫的喘氣聲。而趙無恤也怒目而視,身后穆夏、田賁等親衛隨之邁步跟上,口喝:“大膽!”

  若是子路再對趙無恤有任何無禮的舉動,這幾位曾一同飲酒、較量的武士片刻之內就會劍拔弩張,喋血城門!

  冉求驚得心都要跳出嗓子眼,卻見趙無恤伸手阻止了親衛上前,擲地有聲地說道:

  “無恤敢問一句,子路是士么?”

  子路瞪著眼睛大喊道:“自然是!所以才要去解救夫子于危難,雖死不悔!”他對自己的選擇十分驕傲。

  “但我聽說孔子點評過,士也分為三等!子有,有這回事么?”

  聽到趙無恤引用孔子之言,子路氣勢頓時一滯,冉求也應諾。

  “孔子說過,言必信,行必果,這一類人只能算是最下等的士。”

  “子路無宿諾,但憑借這一點,只能算‘硁硁然小人’,你愿意做這種孔子眼中最下等的士?”

  子路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牙齒咬得咯咯作響:“自然不愿。

  “善,而次一等的士,則是在宗族中人人都稱贊他孝順父母,同鄉的人都稱贊他尊敬兄長,愛護弟弟。”

  “子路于孔子門下,事師如事父母,事同門如兄弟,都足以稱孝稱悌,做到了這一點,可以被孔子認同為次一等的士了。子路到達這個程度就心滿意足,不想在孔子門下更進一步,由登堂而入室了么?”

  子路聲音稍微緩和了些:“仲由自然不甘心止步于此……”

  “既然如此。那就做最頂級的士!”趙無恤直指子路的內心。

  “行已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子路,你現在有這樣的機會。你做得到么?”

  “我……”子路無言以對。

  趙無恤一度覺得,孔子門徒當中,數曾點、顏回、子路三人最難為己做用。

  曾點太過飄逸隨意,顏回太過聰慧,子路則太過忠實。

  但話雖如此。對于這個勇冠三軍,可以一敵十的猛士,頗受趙鞅“愛士”風格影響的無恤也不能免俗。在子路臨時追隨他的這短短幾天時間里,他禮賢下士,推衣衣之,推食食之,還出面為他謀取職守,可這一套試了個遍,成效并不算大。

  隨著漸漸了解子路,趙無恤算是明白了。總是來軟的不行,必須和孔子一樣,迎面硬生生地勝過子路一次,才能收復這個桀驁不馴的游俠儒士。

  更何況,雖然出了鄆城和中都的意外,但趙無恤可不想自己刻意放陽虎歸山的長遠謀劃出現紕漏,若是陽關不能及時收回,造成陽虎在北境東山再起的態勢,那還真就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他的規劃,不容任何意外打斷。三桓不行,盜跖不行,孔子也不行!

  而子路,則是這個謀劃的棋局里關鍵的一個大車(ju)。萬萬不能有失!

  “子路啊,這便是我阻止你的原因,你想要救孔子的心情我理解,但中都邑還有我,還有子有,有近千武卒兵士。一定會保孔子平安。但現在能解陽關局面的卻只有你,行人和使者,君上可以派出一百個,但能讓陽關邑司馬信任的,卻唯獨你一人而已!你豈能北轅西轍?”

  子路在趙無恤的大棒猛喝下,也突然意識到,夫子教導的事情和自己將要做的事情,似乎是相悖的。

  如果要按照夫子對士的標準去行事,應該繼續履行君命出使陽關,可按照子路的本心,則想立刻飛到中都邑去,將圍城的盜寇盡數驅散。

  子路站在原地,雙手緊緊捏著拳頭,天人交戰了將近半刻后,才猛地一跺腳。

  “也罷,我這就去輕車前去陽關!”

  他在魯城北門跪地,朝西面中都邑方向三稽首,請孔子原諒他的不孝,隨后又回首朝趙無恤下拜頓首。

  “中都和夫子,就拜托給大夫了,若能解救危局,子路愿意為大夫效死!日后但凡有命,莫敢不從!”

  趙無恤將他扶了起來,將一件漆黑的小巧物件交給了子路。

  “子路能夠理解孔子的苦心就好,此去陽關,成與不成在五五之數,帶上此物,或許能派上用場。”

  “這是何物?”子路只感覺入手的東西雖然塊頭很小,卻沉甸甸的,孰視后不由大驚。

  那竟然是半枚鎏銀虎符,硬梓木制成,通體漆成烏黑色,上刻錯銀篆書:“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陽關。凡興兵被甲,用兵百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烽燧之事,雖毋會符,行殹!”

  這是調撥陽關守軍的虎符,當然,在國君實失去權勢的魯國,虎符早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在陽虎手中后是作為信物來使用的,見之如見封君親臨,可現如今為何卻落到了趙無恤手里?

  “陽虎一度被我抓獲,雖然他乘機逃竄,但虎符卻落下了,何足怪哉?子路可以憑借此物說服陽關守將投降,我可以以三邑大夫的身份,保他和手下所有軍吏兵卒無事。”

  “原來如此。”子路是個直腸子,再加上被趙無恤言語折服,正對他敬重有加,所有也沒多想。

  他下定決定后也不再糾結,立刻輕車快馬朝北方而去,連多余的兵卒也不等了。

  冉求在趙無恤身后感慨道:“子路師兄性格倔強,平日里無人敢惹他,也只有夫子能說教他一二,大夫卻是能折服他的第二人,冉求佩服。”

  趙無恤則無奈地搖了搖頭:“唉,國運多舛,只能各自盡力而已,希望子路此行能順利完成君命,解除北境的大麻煩。”

  既然答應了的事情,他也不再耽擱。立刻下令道:“穆夏、田賁,你二人立刻回城西集結武卒,力求今日內隨時都能開拔。”

  “至于解救中都邑,子有。這事非同小可,我無法獨自決斷,必須知會季氏、孟氏二位卿士才行。”

  無恤心里想的則是,本來就是全體卿大夫共同承擔的剿寇義務,怎么能讓自己一人承擔?不乘機多要些好處。怎么對得起自己,怎么對得起手下那些流血流汗的兒郎們?

  與冉求徹夜從鄆城趕來曲阜報信同時,季氏、孟氏也各自從不同的渠道得知了盜跖劫掠周邊城邑的消息。

  在接到傳車通報后,已經回到府邸的季孫斯、孟孫何忌的反應相同,那便是立即召集家臣商議。季孫斯因為早上少正卯的分析,已經料到會有盜禍興起,卻沒想來來勢如此猛烈,而孟氏則有些措手不及,好在子服何對大野澤盜寇多有了解。

  他們都在分析這次盜寇作亂對自己孰害,孰利。

  “孟氏在那邊并無領邑與田畝。反倒是趙子泰的三個城邑都在大野澤、雷澤左近,若能讓群盜和他兩敗俱傷,那就再好不過!”孟氏的公斂陽如此算計。

  至于孔子的中都邑,他區區一個不得志的士人,巴掌大的一塊地方,并不值得孟氏費大力氣去幫忙。孔子雖然當過孟孫何忌的禮樂老師,但孟孫與他的關系卻并不佳,也只有與孔門交好的南宮閱和子服何憂心忡忡,諫言是否需要派兵去驅逐一二。

  公斂陽倒是理直氣壯地反對子服何:“季氏乃是執政,這兩天也收攏了了千余私屬。為何不由他們去?”

  當然,季氏那邊也如此認為:“孟氏兵多,在陽虎叛亂期間元氣未傷,為何不他們去?”

  甚至在少正卯看來。孔丘作為陽虎所樹的偽詐之人,既然陽虎倒臺,那他作為陽虎余黨一起撤職也是應當,少正卯倒渾然把自己也是陽虎所樹的往事選擇性遺忘了。

  最后的結論是,盜寇雖然來勢洶洶,但不過是癬疥之疾。搶完這一波就會和往常一樣縮回沼澤山林里過冬。反正大野澤離曲阜極遠,兩家也很少有領邑在那邊,并不會侵犯自己的核心利益,所以二卿表現得漠不關心。

  除了一邊競爭,一邊提防外來者趙無恤外,二桓更希望早點找到陽虎的蹤跡,奪回還在叛軍手里的費邑、陽關、灌城。雖然沒有明確劃分職責,但接下來一段時間內他們的關注點已經確定了。

  子路作為季氏的使者前往陽關招降,季氏的主力則防備費邑那兩千公山不狃叛軍。孟氏則要拔除在自家主邑郕地北面的灌城,若是有機會,便向東奪取陽關,控制整個北境。

  或迫在眉睫,或有利可圖,反倒是圍剿盜寇吃力不討好,接到趙無恤拜帖請求召開公議后,季氏和孟氏竟抱著敷衍的態度,借口忙于其余事務,想拖到明天再議。

  孟氏的公斂陽幸災樂禍地說道:“反正趙無恤分到的職責是奪回鄆城,現如今早已辦到,他的武卒不是號稱是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財的強軍么?此次剿寇,不如一人為之罷!他若走了,吾等正好接收城西,魯城的虎狼便能盡逐了!”

  投入季氏門下的少正卯則如此打算:“執政,一如我說過的,趙無恤做了黃雀,在陽虎之亂里得以飽食,若是再讓其坐大,難免生出非分之想,莫不如讓柳下跖做他背后的彈弓之人,將他削弱幾分。”

  在派人相邀碰了灰之后,趙無恤更是徹底看透了這兩個目光短淺,內斗爭先,外戰縮頭的卿族。中都方面,趙無恤已經先派輕騎士去窺探敵情,并不會耽誤明日的馳援。

  營帳內穆夏、田賁等剛剛集結好兵卒的軍吏對此怒不可恕,紛紛提議干脆不理季氏、孟氏,自行開拔出城算了。武卒一向強調軍事行動必須干脆果斷,所以對魯國二卿的拖拖拉拉十分不耐。

  連一向謙謹遲緩的冉求都忍不住破口罵道:“無怪乎夫子曾說,當政的三桓等人都是些器量狹小的人,何足算也?”

  趙無恤雖然慍怒卻不沖動,而是反過來問冉求:“子有,你說過當時你除了見三四千盜寇圍攻中都外,還看到有源源不斷的群盜朝南方趕去?”

  “正是,當時已經是傍晚,但群盜密密麻麻,有乘船的,有步行的,一眼望去竟然看不到邊。”

  趙無恤凝神思索,那幅早已印刻在他心里的魯國地圖上,中都的南邊,正是……

  他心里默默給盜跖點了個贊,露出了微笑:“二三子勿急,俗言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很快,季氏和孟氏就得哭著喊著求我發兵擊賊了。”

  眾軍吏面面相覷,唯獨冉求思索片刻后若有所悟。

  果然,時近傍晚,當最新消息傳來時,原本淡定自若的季孫斯和孟孫何忌的都急得跳了腳。

  平日里一直在家中處理政務的他們不約而同地齊聚于公宮,竟顧不上矜持連續派了三波人請趙無恤前來議事,連早先的勾心斗角都顧不上了。他們與家臣謀劃的那些小心思,在盜跖的犀利手段下仿佛成了一個巨大的笑話。

  所以當趙無恤一邊看著魯宮未加修繕的殘景,一邊緩步走到議事的朝堂施施然向二卿行禮時,便知自己所料不差,這次的盜患比他知道的還要嚴重得多。

  季孫斯眼睛通紅,急得直搓手,孟氏冠下的纓竟然結反了,他也踱著步走來走去,見趙無恤進來便連忙拉住了他,連說話都有些語無倫次。

  “子泰,子泰你可算來了,盜跖除了鄆城、中都外,居然還攻擊了闞城!”

  “闞城?”趙無恤聞言后不由好笑,他已經猜到了盜跖的這次行動,也明白二桓在揪心什么,不愧被后世稱為“天下善用兵者”,柳下跖這一手真是絕妙的聲東擊西。

  闞城位于大野澤以東,曲阜以西,在中都邑南邊七十里處,是一處千戶之邑,無論戶口還是富庶程度都十分一般。

  但那兒卻有非同一般的政治地位。

  諸侯都有自己的公室陵園,而闞城,又稱為闞陵,正是魯國先君陵墓所在之地。以封土高達十五丈的魯桓公大墓為首,莊、閔、僖、文、宣、成、襄、昭八代先君都葬于其陵墓南側!由闞城墻垣守護著。

  這要是讓傳聞經常干“穴室樞戶,掘士大夫墓取其明器”勾當的盜跖打進了那個地方。嘖嘖,其中的故事,大概可以寫一本《盜墓筆記:七星魯王宮》了。

  明天兩更O(∩_∩)O(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