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七百零三 眾望所歸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劉辯覺得自己這個問題對劉伯溫很不公平。,

  劉伯溫是個正常人,他不是穿越者,他不知道武如意篡唐的歷史。如果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那么后宮十幾個嬪妃之中,武如意絕對是最有資格問鼎的人,劉伯溫即便力推武如意為后也沒有任何錯誤。

  但這明顯不是劉辯想要的結果,也就是說無論劉伯溫循都不會讓劉辯滿意。選武如意劉辯不滿意,選了別人劉辯還是不滿意;倘若劉伯溫舉薦穆桂英、衛梓夫、上官婉兒等人為后就正確嗎?比起武如意來,她們就有資格被立為皇后么?

  “朕希望劉基能說一句此乃陛下家事,陛下要立誰為后全由陛下做主,我等外臣無權干涉!”

  劉辯最希望劉伯溫能夠說出這樣的一句話來給自己解圍,但仔細想想這句話貌似是很多奸臣惑主的言論,根本就是推卸責任,劉伯溫這樣說的話又豈是為臣之道?不能給皇帝分憂解難,又怎么算的上忠臣?

  聽了皇帝的詢問,同樣峨冠博帶,頭戴冕冠的劉基手捧笏板,緩緩走出了行列。

  這一刻滿朝文武大臣的目光都落到了他的身上,等待著劉基拋磚引玉,看看堂堂的兵部尚書會支持哪位嬪妃上位?

  劉伯溫目光如炬,面色凝重,清了清嗓子拱手啟奏:“臣以為,德妃武如意”

  聽了劉伯溫吐出來的第一句話之后,面色一直緊繃的司徒陸康臉頰上的肌肉微微跳動,總算長舒了一口氣。與自己并無私交的劉伯溫到底沒有與陸家唱反調。而是十分客觀公正的推舉武如意為后,這讓陸康對劉伯溫頗為感激。

  “德妃武如意自進宮以來。恭孝太后,尊敬陛下。宮廷內外一片稱贊,又生下渤海王劉治,更是功不可沒。孝賢皇后辭世之后,德妃與賢妃共同協理六宮,然賢妃熱衷于軍事,后.宮多賴德妃打理,方才使得后宮和睦,萬民稱頌。德妃平素注意言行,體貼宮娥。實乃天下之楷模,婦孺之榜樣,陛下當早立德妃為后,使之母儀天下,澤被蒼生!”劉基手捧笏板,說的慷慨激昂,正義凜然。

  劉辯在心中暗自嘆息一聲:“劉基到底還是選了武如意啊!不過,這也怪不得劉伯溫,若是按照公平奄的話。武如意是最有資格繼任皇后的人選,朕相信劉伯溫支持武如意為后并無私心,這只是他客觀權衡之后做出的結果。”

  劉辯對劉伯溫的話未置可否,揮揮手示意劉伯溫退下。目光又掃到包拯頭上:“包愛卿,你認為朕該冊立那個嬪妃為后?”

  身為金陵府府尹的包拯急忙出列,手捧笏板躬身作揖:“微臣官卑職位敢妄議立后之事,還是請陛下詢問三公及九部尚書吧!”

  劉辯眉頭微蹙∈聲道:“包卿不必謙虛,今日大殿上的所有文武都有說話的權力。更何況你是金陵府府尹。皇后將來要做天下典范,母儀天下,每個人都有評價皇后甚至皇帝的權力,包卿直說無妨!”

  聽了皇帝的話,包拯一張黝黑的臉頰肌肉微微跳動,拱手道:“既然陛下這樣說,微臣便斗膽厥詞≥臣所知,宮廷內外對德妃一片稱贊,論入宮的時間,以及貢獻與口碑,德妃都是當仁不讓的不二之選!”

  “想不到包黑子也支持武媚娘,100的政治真不是蓋的!”

  劉辯雙目微閉,面無表情的揮手示意包拯退下,目光又掃到了刑部尚書狄仁杰的身上。

  就在包拯退下的時候,已經六十七歲,皓首白發,就連胡須也已經花白的陸康一直緊繃著的面容終于放松了下來。

  看起來陸家的人緣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好,就連與自己只有點頭之交的劉伯溫、包拯都支持武如意為后,那么還有誰會站出來反對自己的孫女登上皇后之位?

  現在的陸氏已經是江東第一豪族,若武如意成功上位,那么陸家將來必是天下第一大族,尤勝四世三公的袁家一籌,弘農楊氏更是小巫見大巫,若真有這么一天,陸康覺得自己真的可以含笑九泉了。

  “狄仁杰,你出來說說,支持哪個嬪妃繼任皇后?”劉辯有些無奈的靠在龍椅上,伸手按摩著太陽穴,詢問狄仁杰。

  狄仁杰的回答干脆利索,手捧笏板道:“臣認為按資歷,按德行,按口碑,按民望,都應該是由德妃繼承唐后衣缽,母儀天下!”

  “還是武媚娘!”劉辯越來越無奈,也許這些大臣都是客觀公正的提出了建議,但武媚娘的手段以及陸家的勢力也是不容忽視。

  劉辯揮手示意狄仁杰退下,目光掃向所有的文臣,朗聲問道:“諸位愛卿都認為應該由德妃武氏繼承唐后之位,母儀天下嗎?”

  “臣等附議,德妃繼承后位乃是眾望所歸,請陛下早日冊立武德妃為后!”

  在司空孔融的帶領下,學部尚書顧雍、農部尚書徐光啟、醫部尚書步騭、御史大夫魏徵、學部侍郎陳琳,以及大大小的各部侍郎、郎中、員外郎四五十人全部站了出來,一起躬身作揖,請求冊立武如意為后。

  這一刻劉辯總算體會到了熒屏上皇帝的無奈,即便你一言九鼎,卻也不能觸犯眾怒,惹得眾叛親離。更何況這些大臣們并沒有錯,若劉辯不是穿越者,若劉辯不知道武如意的歷史,若劉辯也是一個大臣,或許劉辯也會瘍武如意做皇后!

  整個太極殿上六十多名高級文官,掌握著大漢的命脈,此刻只有檄拉的幾個人站在原地沒有出列。他們分別是司徒陸康、左丞相荀彧、戶部尚書糜竺、工部尚書何珅,以及孫臏、陳平、田豐、蒯越等兵部的各級官員,這些人加入東漢的時間太短,根基太淺,不愿意輕易摻和進來,免得招惹無謂的麻煩。

  既然滿朝文官一邊倒的支持武如意為后,劉辯只好把目光投向右面的武將,詢問道:“諸位將軍對此事如何看法?”

  領銜在京武將的孟珙率先拱手啟奏:“回陛下的話,冊立皇后乃是陛下一言九鼎的事情,陛下要立誰為后,我等便奉誰為后,絕不敢有半字非議!”

  身為武將最大的忌諱就是嵌進立嗣立后這種事情,若是賭對了固然榮華富貴,飛黃騰達,但押寶錯了卻也沒有賣后悔藥的,輕則身陷囹圄,重則人頭落地,甚至滿門抄斬。聰明的人都會置身事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只要握住兵權,無論誰做皇后誰做儲君,都會對自己高看一眼,禮遇有加,這才是聰明人的做法。

  看到孟珙率先中立,其他武將自然不會犯傻,戚繼光、周泰、尉遲恭、俞大猷、廖化等人紛紛跨前一步,拱手道:“臣等一切以陛下馬首是瞻,陛下一言九鼎,末將等惟命是從!”

  “難道今日就要被迫立武如意為后了?”劉辯臉色越來越鐵青,在心里無奈的嘆息一聲。

  “陛下,臣以為立后乃是陛下的家事,外人無權干涉,陛下要立誰為皇后,便立誰為皇后。誰敢非議,可下在大獄重重治罪!”

  就在劉辯一籌莫展之際,臉頰圓嘟嘟,賊眉鼠眼,留著八字胡的何珅大人跳出來公開與群臣唱反調。

  這一刻劉辯真想給和大人送上三十二個贊,怪不得乾率帝那么喜歡你呢,這家伙真是有眼力啊,最起碼能夠揣測圣意,不管皇帝對錯,能夠堅決站出來替皇帝擋刀背黑鍋。這樣的一個臣子,又怎么能不討皇帝歡心?

  [三五]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