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83章 參知政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站在李中易的角度,只能看見這位重臣的背影,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此人應該位列宰相之班。

  開平郡王李瓊,卻看得千真萬確,當他看清楚,出來幫李中易說話的,竟然是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魏仁浦。

  自從,魏仁浦進位宰相之后,李谷也許是忌憚他的才干,也許是擔心權位受到嚴重威脅,一直在明里暗里給魏仁浦下絆子。

  魏仁浦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他和李谷在很多政務方面,都有著嚴重的分歧。以至于,他們倆每每吵架得臉紅脖子粗的時候,都需要首相范質出面調停、說和、轉寰。

  李瓊略微一想,不由暗暗搖頭嘆息,魏、李二位相公嚴重不和,李中易這只小狐貍恐怕要占大便宜啊?

  柴榮這時淡淡的問魏仁浦:“道濟相公何出此言?”

  李瓊距離柴榮很近,他偷眼看去,柴榮臉上的笑容,逐漸轉冷,顯然,心情不壞。

  “回陛下,天降祥瑞,正好驗證我大周英主臨朝,國泰民安,英才輩出,”魏仁浦一口氣拍了一大堆馬屁,然后話鋒一轉,“良禽擇木而棲,明君能臣,相得益彰,我大周勢必收復燕云之故土,一統天下,威加海內。”

  李瓊瞇起一雙老眼,仔細的踅摸了一番,他猛的抬起頭,看向李中易這邊,唉,這只小狐貍的運氣還真是不錯吶。

  實際上,李瓊心里非常有數,李中易一直是小心翼翼的個性。為了避嫌,李中易和相公們,都沒有太深的交情,也沒有刻意走得很近。

  魏仁浦主動出頭幫腔,明面上是拿祥瑞說事,看似在暗中替李中易說好話,其實呢,針對李谷的目的。異常之清晰。

  “文素相公,你有何高見?”針對魏仁浦或是李谷的說法,柴榮并沒有明確表態,而是掉頭詢問首相范質的意見。

  范質緩步出班。沉聲奏道:“陛下,臣以為,儲君之重,重逾萬鈞,不可不察。祥瑞既出。理應賀之,則國本立固。”

  李瓊側身看了看四平八穩的范質,他心里暗暗嘆息不已,李谷,李惟珍,你雖是所謂的進士出身,可是,這人緣方面,也太差勁了一些吧?

  如今的政事堂,自從王溥被貶去做樞密使之后。僅剩下三位相公,首相范質,次相李谷以及副相魏仁浦。

  三位相公之中,竟有兩位看李谷不順眼,可想而知,李谷的做人有多失敗?

  尤其是首相范質,他一向給人謙謙君子的好印象,辦事雖然鐵腕,可是,話卻說得比較客氣。

  此所謂。大棒捏在手,說話要客氣,既辦了實事,又至于把人逼上絕路。

  在李瓊的眼里。除了政事堂內的常青樹馮道之外,當朝的相公里頭,就數范質最有手腕。

  “文素相公不愧是老成謀國之言。”柴榮出乎意料的掉轉槍口,親自點了李瓊的名,“李公,你的身子骨還好吧?”

  李瓊趕緊捧著象笏出班。恭敬的站到御階之前,連聲嘆息著說:“陛下如此關愛,天恩如此浩蕩,老臣……老臣……”

  令眾人倍感意外的是,李瓊竟然當著柴榮的面,抬起衣袖抹了把眼眶,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柴榮也是好耐心,等李瓊的說唱表演,過了頂峰之后,這才笑著問他:“李公何以教我?”

  “陛下,老臣以為祥瑞臨我大周,必是佑護我大周后繼有明君。”李瓊故意把頭一低,并沒有直接回答柴榮的問題。

  李中易聽了李瓊的回答,心里暗暗好笑,李瓊這只老狐貍真是狡猾得要死!

  面對柴榮提出的問題,李瓊雖然沒有正面予以回答,可是,李瓊故意突出提醒,柴宗訓的安危,嚴重影響國本確立。

  在江山社稷的面前,臣子們有分歧,其實很正常。問題是,儲君柴宗訓目前傳出的消息很不好,京師內外謠言四起,舉國震動,這絕非吉兆。

  “元朗,你怎么看?”誰都沒有料到,柴榮居然會問趙匡這個現任朝中武將之首的意見。

  “陛下,臣乃武人,不敢妄言朝中大政。”

  在李中易看來,趙匡別看年紀不大,城府卻極深,他的話卻合柴榮的心意:武將莫干政,干政遭雷劈。

  “不過,臣有一點點淺見,玉不琢不成器。”趙元朗雖然沒有明言,實際上,表達出的卻是反對驟然提拔李中易之意。

  “朕嘗讀史籍,甘羅十二歲拜相,好象也是一段佳話啊。”柴榮微微點了點頭,扔下這句話后,就一直盯在趙匡的身上。

  近在咫尺的李瓊,看得異常真切,柴榮的目光瞅著趙元朗身上的時間,長到族以深吸好幾口氣地步。

  李瓊暗暗搖頭,好一個趙元朗啊,他簡直把柴榮的心思,都給摸透了。

  身為政壇高手的李瓊,心里異常明白,假如,趙匡也支持提拔李中易,那么柴榮肯定會有猜忌之心。

  包括宰相在內的文臣和武將,居然都支持李中易,嘿嘿,這個聲望未免也他大了一點吧,莫非是王莽在世?

  皇帝親口做了暗示,深通帝心的范質,開口說了話,一錘定音:“陛下,尚書右仆射,如今一直空缺,以臣之見……”

  “文素相公,宰相之職重逾千鈞,國朝之名器,豈可輕易授人?”柴榮史無前例的打斷了范質的發言,搶在這位范相公之前,淡淡的說,“參政可也!”

  “啊……”柴榮此話剛一出口,大殿內就有人情不自禁的驚叫出聲,渾然忘記了殿中侍御史,正虎視眈眈的監視著眾人的一舉一動。

  參政,其實就是參知政事的簡稱。唐朝中期之后,參知政事雖然入了副相班列,卻不是名正言順的實權相公。

  參知政事,雖然不掌印,不坐堂(政事堂),卻擁有軍國大事的參與權和建議權。

  通俗點說,政事堂的相公們開會議事的時候,除非李中易生病請假,否則,必須派人請李中易到場商議。

  也就是說,李中易到場后,說啥并不重要,關鍵是要到場(政事堂)。

  李瓊一邊暗暗嘆息,一邊朝李中易所處的殿門口方向看過去,他心想,趙元朗在最關鍵的時候,幫了李中易一個大忙,這份人情實在是太大了。

  以李中易未及而立的年齡,即將位列宰相班列,皇恩可謂是異常之浩蕩,殿內的群臣們紛紛對他側目而視。

  羨慕者有之,嫉妒者更多,擔憂者也不少,不一而足。

  官場雖然很大,官員們也有七情六欲,可是,有資格待在大殿內的臣子們,早就修煉到喜怒不形于顏色的境界。至少,大家表面上都看不出有何異樣的神態。

  “陛下,臣才疏學淺,恐無法膽此重任……”李中易不管心里是個啥子想法,表面文章都必須做到位,所以,他果斷站出來,表明推辭的態度。

  儒門學說,雖然有鼓勵修身養性,倡導溫良恭儉讓的傳統美德,可是,涉及到利益的時候,用的卻是另一套潛規則:掛羊頭,賣狗肉!

  “朕意已決,汝毋須多言。”柴榮的性格是,一旦下了決心,九牛拉不回,在場的重臣們無一例外,全都知道。

  李中易只得叩首謝了恩之后,緩緩的退回殿門口的班列之中,他,又升官了!

  榮任副相,確實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不過,李中易心里卻異常清醒,他是沾了柴宗訓重病纏身的光。

  除了沾光之外,魏仁浦和李谷的內訌,范質對李谷的看不順眼,李瓊的暗中幫腔,都起到了不小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其中,趙匡代替武將集團做出的回答,確實是推著李中易晉位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中易依然站在殿門口處,可是,如果有人細心的觀察,一定會發現,他的腰桿挺得筆直。

  副相之尊,禮絕百僚。待到宣麻拜相之后,李中易的貼身護衛――元隨,直接加到超過百人。

  這倒也罷了,李中易出行之時,儀仗隊伍里邊,必定要多出一把清涼傘。

  千萬別小瞧了這把清涼傘!有傘,代表著宰執之威,百僚路上偶遇,皆須退避三舍,不得沖撞車駕。

  照例,凡是入了宰相班的臣子,朝廷大多都會賜于騎馬進宮的殊榮。

  也就是說,李中易再不必象以前一樣,到了皇宮大門口,就要下車步行,走很遠到文德殿上朝議事。

  這其中的意義,就好比慈禧太后,賞李鴻章紫禁城騎馬的待遇一樣,光宗耀祖,是一件極其榮耀的美事。

  大事底定之后,李中易由于所處的位置暫時還比較偏,所以,看不清楚李谷的神態。

  李瓊和李谷卻是近在咫尺,李瓊也許是好奇心做祟,一直十分關注李谷的表現。

  只見,李谷雖然面無表情,看不出任何的異樣,可是,李瓊仔細一瞅,卻看穿了破綻:李谷的左側衣袖,一直微微的顫動著,始終沒有停歇。

  李瓊心里暗暗好笑,他今天來上朝,其實是柴榮暗中派人去請的結果。

  按照李瓊的政治眼光,自然看得懂柴榮的心思。柴榮刻意提拔李中易進入政事堂“觀政”,其真實的目的,是想扶持儲君一黨,牽制住政事堂諸相,讓他們日益壯大的實權,不要太過膨脹。

  唉,也不知道是福,還是禍啊?

  李瓊無聲的嘆了口氣,李中易的根基畢竟很淺,如果真的走上對抗列位相公的前臺,把事情做絕了,很可能就是被漢武帝逼迫自殺的汲黯的悲劇下場。

  回晚了,小睡了一會兒,凌晨起床,補了更。最后一天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