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80章 享受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我的兒啊,可苦了你了。”薛夫人一見了李中易,眼淚就下來了,她實在忍不住刻骨的思念,硬是把李中易摟進懷里,溫柔地撫摸著他的脊背,“平安回來就好,平安回來就好,娘親不圖你升官發財,光耀門庭,只盼你能平平安安的過一生,替李家開枝散葉,兒孫滿堂……”

  薛夫人絮絮叨叨的和李中易,說了很多的體己話,仿佛要把上輩子,外加這輩子的話,一次性說完一般,沒完沒了。

  上輩子,李中易的媽媽是個生物學領域的專家,根本沒時間陪他多說話。

  原本不喜歡人呱噪的李中易,對于薛夫人的嘮叨,居然很享受。他笑瞇瞇的滿嘴跑火車,把沿途各地的見聞,添油加醋的講給親娘聽。

  母子倆并肩坐在一塊,天南地北,東扯西拉,張家長,李家短,扯談了足有兩個多時辰。

  跛著兩腿的瓶兒,一直守在他們的身旁。見室內的氣氛,不僅融洽,而且很溫馨,瓶兒的鼻頭不由一酸,她的娘親很早就歿了。

  一起吃過晚飯后,李中易又陪著親娘在花園里散了好一會兒步。

  回程的時候,薛夫人忽然停下腳步,一本正經的對李中易說:“珍哥兒,將來即使新媳婦兒娶進了門,你也別委屈了瓶兒。那丫頭不僅忠心,還有主見,心眼也活,鎮得住后宅。”

  李中易尷尬的摸了摸鼻子,顯然,薛夫人知道了下午的情事,曉得他已經連皮帶肉的把瓶兒給吞下了肚內,這是要替瓶兒撐腰呢。

  “阿娘,您就放心好了,瓶兒是孩兒的第一個女人,一定會倍加珍惜。”李中易嘴上這么說,心里卻在想,以瓶兒那種淡定裝逼,從不吃虧的性格,將來大婦進了門,天知道李家的后宅之內,會被攪起多少風云?

  “唉,我也是這么說說罷了,你們爺兒們的事,我這個做娘的,也不好多問。”薛夫人還在做姨娘的時候,就一直不是愛爭權奪利的個性。

  盡管以前經常讓曹氏欺負到頭上,薛姨娘卻一直安之若素,不爭風頭。

  李中易送薛夫人回去歇息之后,領著瓶兒回到臥房。

  明亮的燭光下邊,李中易打開今天帶回來的一只百寶箱,隨手拈起一支鑲金的翠玉簪,輕輕地插在瓶兒的頭上。

  “真好看。”瓶兒沖著銅鏡搔首弄姿,喜不自禁。

  經過仔細挑選,李中易又從百寶箱找出一對翠玉鐲,捉住瓶兒的藕臂,套在她的嫩白手腕之上。

  除了金項鏈、玉耳環和金戒指之外,李中易特意找出在河池請金匠專門打造的一對精巧的金足鏈,替瓶兒戴到了纖纖玉足之上。

  吃罷早飯,在瓶兒的伺候下,李中易第一次罩上大紅的官袍,腳上穿著黑色的朝靴,十一銙的金腰帶上,并排掛著兩只繡金的魚袋,里面分別裝著金魚符和交魚符。

  因為,李中易是殿中省的三位長官之一,實為內朝官,辦公地點就在宮內。

  除了五品以上的高官才有資格佩戴的金魚符之外,背面印有殿中少監李某字樣的交魚符,李中易也必須戴上。

  登車的時候,一股凜冽的寒風迎面襲來,李中易下意識的縮了縮脖子,跺了跺腳。

  好在瓶兒提前做的貂皮大氅,十分管用,李中易倒沒覺得特別的寒冷。

  按照蜀國的規制,五品以上的高官,又叫常參官,除非提前請假,必須參加每日舉行的朝參。

  李中易進宮之后,碰巧遇見也來上朝的孟仁毅,當著外人的面,李中易裝模作樣的見了禮。

  孟仁毅打量了一下手拿象笏的李中易,笑瞇瞇地說:“除了王書僮之外,你應該算是本朝最年輕的四品重臣吧?”

  李中易微微一笑,所謂的王書僮,就是曾經在書房里給孟昶伺候筆墨的王昭遠。

  李太后曾經當著眾人的面,斥罵王昭遠是個無賴。可是,孟昶卻覺得王昭遠是個知兵的奇才,短短幾年的工夫,就抬舉他當上了知樞密院事。

  這一次柴榮伐蜀,王昭遠親自鎮守的鳳州,只守了區區八天,就被張永德攻破。

  不僅如此,王昭遠在敗回河池的路上,又中了趙匡胤的埋伏,手下的兵將十不存一。

  可是,就算是慘敗到如此的境地,孟昶不僅沒有責罰,反而加封王昭遠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

  李中易知道,孟仁毅明著數落王昭遠,實際上,是對孟昶賞罰不明的不滿。

  這打了大敗仗,反而升了官,將來誰還肯替孟蜀江山賣命呢?

  和孟仁毅的耿耿于懷不同,李中易早就知道孟昶是個昏君,對他也沒有過高的要求。

  常參就在紫辰殿內舉行,李中易站在第三排,位置比較靠后,但距離殿門還有一小段距離。

  李中易一直低著頭研究象笏上的圖案,并沒有注意到,在他的身后,有幾個胡子花白的五品官,正死死的瞪著他。

  人家都七老八十了,好容易才混成五品大員,這李中易年未過二十,就已經高居四品之列,不服氣的大有人在。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一直是李中易混跡于官場的重要哲學。

  吃地溝油的命,操西北海的心,那才叫閑得蛋疼!

  紫辰殿內不可能出現主席臺,但是,按照李中易的理解,他這個第三排的官員,應該屬于臺下的觀眾之一,只有聽的份,并無資格參與決定朝廷大事。

  可是,誰想會得到,今天常參討論的國家大事,居然是加速砸錢修建孟昶自己的陵寢地宮。

  咳,整個蜀國的北部江山,已經丟了一半。孟昶這個昏君,居然不思組建新軍,積極謀求北伐,奪回故土,反而要砸大錢,修他自己死后入住的陵寢。

  反正花的是國庫里的錢,和李中易沒有半毛錢的關系,他微微瞇起兩眼,仿佛在認真的聽,實際上,想的卻是今晚如何繼續調教瓶兒的美事。

  這種一心兩用的特異功能,實際上,是李中易上輩子參加文山會海,慢慢練習出來的一種硬本事。

  上輩子,領導們只要坐到主席臺上,都要講那些無比正確,卻沒有任何鳥用的空話、套話和廢話。

  當時,李中易怕留下把柄,又不敢在下面說小話,索性就閉目養神。考慮個新藥方啊,琢磨著給校花老婆買幾件新首飾啦,兒子的幼兒園里又要交多少贊助費呀,諸如此類的各種雜事。

  右相趙廷隱說:“臣去看過地宮的修建進度,還是太慢。”

  “老臣以為該增加稅賦。”這是張業出的餿主意。

  “陛下,臣以為不僅要加快地宮的修建進度,還需要重新組建幾支新軍。”王昭遠的建議,面面俱到。

  只可惜,錢從哪里來,他卻沒有說。

  站在殿內第一排的重臣們,依此發表了各自的看法,李中易聽來聽去,其實就幾件事:加稅賦,大量征調民夫修建地宮,然后就是組建新軍。

  對于加稅賦以及加速修建地宮,重臣們的意見完全一致,沒有任何爭議。

  問題是,由誰來主導組建新軍呢?

  張業一系、趙廷隱一派,孟昶身邊的保皇派,以及和稀泥的中間派,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吵得不可開交。

  上輩子,李中易經常見識這種開會吵架的狀況。以李中易的會議經驗,開會的人數越多,越難達成共識。

  尤其是涉及到權和錢的利益分配問題,更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最終,政治上的交易,還需要在暗箱里邊,私下進行勾兌,才是最有效率的決策方法。

  這種不問是非,只論立場的爭論,李中易避之惟恐不及,怎么可能參與進去呢?

  原本,李中易以為孟仁毅會出面表達意見,可是,這家伙從始自終,一直緘默不語,仿佛天啞一般。

  李中易仔細一想,也就非常孟仁毅的難處,他是皇族親王,又手握兵權,無論說啥意見,都要擔心遭到孟昶的猜忌。

  站在孟昶的立場上,孟仁毅只需要掌握好部隊,忠實的執行他的詔命,也就足夠了。

  一個太過于能干的御弟,必將對孟昶的皇位,形成致命的威脅。

  散朝后,李中易進內朝的時候,“偶遇”秦得貴。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