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別不知好歹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是什么原因致使一開始使節團就擁有這么多的武裝人員呢?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

  一開始,使節團的護衛力量本是計劃只有七千,后面不是燧發槍和火炮都需要試驗嗎?皇帝給韓信調去了五千火器兵。

  按照道理來說,極度依賴后勤補給的火器兵不應該出現在即將遠赴數萬里之外的使節團,可皇帝也沒有想過要讓火器部隊去到數萬里之外啊!

  五千火器部隊最遠也就是到達西域,使節團將要離開西域繼續西行的時候,火器兵就會被劃撥給征西兵團。目前火器兵依然屬于韓信指揮序列,那不是因為使節團還沒有離開西域嘛!

  有了五千火器部隊的加入,使節團的護衛力量從七千增加到一萬二,雇傭兵性質的武裝人員嚴格來說并不被算成官方序列。

  隨行的商人真的是太多了,每一支商隊都會雇傭屬于自己的隨行武裝人員,少到一個商隊雇傭數十人,多到一個商隊雇傭數千人,結果武裝人員成了將近四萬。

  帝國組織武裝團隊的合法化是從進軍嶺南開始,起初是為了肅清嶺南的百越族裔,后面捕奴業興盛的時候,為了讓軍隊從肅清和捕奴中解放更多的兵力,雇傭性質和自由組團就成了可代替的武裝團隊。

  雇傭兵的存在在帝國真的是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事實上之前就有類似的組織存在,只是并不叫傭兵團這個名字,他們可以是什么學派的私兵(如墨家劍客),可以是某貴族的門客(如戰國四公子誰沒個數千幾萬門客),反正就是真實且存在。

  呂哲允許傭兵團合法性不過是將本來會隱藏在暗處的武裝團體亮在表面,事實也證明這么做相當有效,因為每一支大小雇傭兵團體都是需要擔保。

  擁有私人武裝在過去是大氏族、大豪商、大貴族才能干的事情,現在卻是出現另外一種情況,軍中退伍的老兵可以聯合起來組建傭兵團。

  “我們那位陛下是在為裁軍做準備。”陳余臉上的表情比較怪異。他說:“未來只會保留二十個軍團的國防軍編制,再多就是四個軍團規模的禁軍。除此之外,帝國將會建設一支不會超過五十萬人的維持治安用公安隊伍。”

  保持二十個軍團規模是開國之初就已經定下的國策。為了適應于這個國策,軍方前幾年就已經在進行軍團非作戰人員的“瘦身”。以前一個軍團有五萬的戰兵。但是服務于戰兵的輔兵卻是從五萬到十萬不等,騎兵軍團許多時候甚至是出現超過十萬輔兵的狀況。

  一直以來輔兵既是服務于戰兵的輔助人員,必要的時候他們還需要進行拼殺作戰。在這樣的基礎上,后來帝國不斷進行擴編就是挑選于輔兵,將輔兵轉正為戰兵。一度是在半年之內就擴充四個軍團。

  目前帝國不但保持著二十個軍團,連帶二線部隊和郡縣兵,合起來的規模絕對超過三百萬。眼見草原戰爭……至少是攻下峻稷山和打到狼居胥山之后,帝國將不會再爆發大規模的戰爭,那么進行裁軍肯定是必然的事情。

  裁軍會留下相當多的后遺癥,計劃中的將部分人員轉為維持地方治安的公安只能消化其中五十萬。實際上這五十萬公安是頂替掉原本的郡縣兵編制,不再作為一支軍隊而存在,他們的指揮權將由軍方轉交到地方官系統,另一層的用意也是讓文官系統擁有一支暴力隊伍,這樣無非就是出于一種脆弱的平衡考慮。

  那么保持二十個國防軍就是維持一百萬編制的士兵。禁軍最少也容納了二十萬士兵,轉為公安的又去掉了五十萬人,等于是還有至少一百三十萬的人會退役復員。

  軍人是一種很奇怪的職業,特別是戰爭年代下的軍人,會有一部分的士兵已經習慣刀頭舔血,不再適應于和平的生活,他們過去是帝國利刃、為國羽翼,等待退役之后卻是極可能成為社會上的隱患,那么怎么辦呢?

  傭兵團合法化有一部分正是出于有些士兵無法適應和平生活而考慮,更多的是呂哲在為以后國家無法主動發起侵略戰爭。做的一項民間執行掠奪而埋下伏筆。

  肯定的事情,大多數國家發動戰爭的成本實在是太高,得到的回報卻可能極為有限。再有就是,目前是公元前二零六年。帝國周邊異族不少,但是要說國家還真的沒有幾個,頻繁地以國家向某個小部落異族開戰,想想都覺得有些掉份,還不如鼓勵民間武裝去進行掠奪。

  “那也是藏兵于民的一部分,更是民間快速累積財富的捷徑之一。”徐志含笑說道:“士兵在外征戰。獲得的戰利品能保留四成,看似很吃虧,但實際上是占了大便宜,畢竟士兵吃喝全是國家提供。不但是吃喝,他們身上哪怕是一塊布都是由國家提供,就這樣還能保留四成戰利品,沒人會說不是占了便宜。”

  當然了,那也是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上,是帝國軍隊整體表現出來的強悍,使用集體武力去擊敗敵人,然后才有戰利品的產生。

  “雇傭兵出外拼搏,他們的自由度要高于在編的士兵很多。”徐志也不知道是個什么意思,臉上露出了一絲森冷的笑容:“代他們上繳稅收的是傭兵團,個人有什么繳獲也是經由傭兵團代為出售。”

  在場的人想一想傭兵們涌進西域之后都干了什么,差不多都能了解徐志為什么會是那樣的笑容。

  軍隊有紀律約束,很多事情干不出來。傭兵團可能會有紀律,但是千萬不要奢望傭兵團會有國家暴力機關的自律,他們缺少約束之后將會干什么大多是取決于自己的心理道德底線。

  大多數出了國境的傭兵,他們可不是外出做好人干好事,不管是為了追求利益還是尋求刺激,不知道有多少不屬于帝國的人遭受到傷害。

  帝國南邊的南亞次大陸南部,目前為止各個傭兵團每年還會往本土輸送不低于五萬的奴隸。奴隸大多是來自大陸半島區域……也就是后世的越南、緬甸、老撾、柬埔寨那邊。光是被抓捕的人就不低于五萬,那么傭兵團在當地殺死的人該有多少?

  除開奴隸之外,民間傭兵團在南亞次大陸南部還會持續不斷向本土運輸一些資源。并且得說一句天大的實話,那些資源無比的貴重。

  南亞次大陸南部盛產啥玩意?香木、玉石、翡翠、玳瑁、珍珠……但凡奢侈品就能夠在南亞次大陸南部找到。

  當然,民間傭兵團實際上吃的都是國家留下的一些殘羹剩飯,成規模的資源點早就被軍方掌握。但架不住國家認為殘羹剩飯的資源,對于個人來說是一筆能發家致富的財富。

  帝國在發展工業,皇帝作為帶頭人,勛貴和大氏族是第二個跟上的梯隊,隨后的梯隊里面恰恰就是那群依靠對外血腥掠奪而發家致富的群體。這一部分依靠血腥掠奪累積起財富的群體。他們因為相信官府的宣傳參與到對外掠奪而獲得財富。有了之前的經驗,他們是最為樂意跟著官府政策走的人群。

  發展工業最容易誕生什么樣的階層?除了工人之外,實際上商團也絕對會運應而生,那是一種財富與財富的結合產物,一旦累積足夠財富就會形成財團這種龐然大物。

  “實際上……”劉邦眨了眨把嘴唇,說道:“利益大多是一些大型財團賺去了。”

  “大型商財團的背后是大氏族或是勛貴。”徐志也沒有什么好避諱,明白地說:“正是因為這樣,如果不知道什么叫合理交易,或許很多人最終將被反噬。”

  劉邦忍不住就縮了縮脖子,帝國的皇帝實際上就是最大財團的掌舵人。余下的財團中勛貴占了四成,大氏族和大豪商的聯合又占了二成,只有一成是數量龐大的小商人籌集而成的財團。

  事實上劉邦的財富根本無法參與到財團的游戲中去,他只是組建了一支商隊,經由一些便利渠道收購了不少傭兵的戰利品,并且是以低廉價格進行收購。

  正是因為參與到不合理的剝削(或叫欺詐)中去,他不得不思考徐志展現出來的態度是個什么意思。很明顯,徐志就是在不滿類似于他這種“吸兵血”的情況,但那不是你情我愿的交易嗎?為什么會說最終將被反噬?

  不但是劉邦臉色瞬間變了,實際上陳余和其余使節團的文官大部分都變了臉色。也只有那些武官表情自然一些。

  “韓信取得同意之后能夠在兩天之內,將一群互相不統屬的傭兵團整合成一個集體進行戰斗,那是因為大多數的傭兵其實是軍方出身。”徐志眼睛一直在包括劉邦在內的文官身上掃視著:“上一次傭兵愿意接受指揮,等待被剝削得狠了……”

  這一刻。不知道有多少人露出尷尬的表情,不過也不是沒人不以為然。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生在世除了追求獲得功與名,不還是為了利祿嗎?

  那些心里不以為然的人,他們大多比較平靜地目視徐志。估計是在心里想著諸如“一個中郎將軍團長來說這些,是為那些士兵撐腰的吧?”,或是“自己吃的滿嘴流油,咱碰一下就不樂意了?”,等等想法。

  徐志說完直接站起來。他一站起來隨行的軍官也都起立,隨后魚貫走了出去。

  “這……”陳余嘀咕了一句:“來一趟就是說這事?”

  劉邦看一眼陳余,隨后趕忙站起來追出去。

  使節團可是要繼續向西來著,劉邦必須問清楚冒頓和宛國那邊的情況,認為不適合向西的話就得先退回到烏孫境內。

  “衛翰已經帶著本部在向這邊移動。”徐志是騎在戰馬上,從高往低看著劉邦。他說:“預計明天下午才會抵達,你們可以自行判斷是不是留在原地。”

  劉邦急切問道:“那是第五騎兵軍團先到,還是敵軍先到?”

  徐志輕笑道:“問韓信吧,他沒有可能不外派斥候。”,說完拱手行禮,不等劉邦接下來的反應,嘴里喝了一聲“駕!”,戰馬踩動四蹄奔了出去。

  劉邦是愣愣地看著徐志遠去,他旁邊站立的是陳余和其余使節團的文官。

  “男爵?”一名看上去年輕的小伙,他略略擔憂地說:“看來軍方……”

  “住嘴!”劉邦橫了一眼年輕小伙,隨后重新看向徐志遠去的方向,心中想:“那不像是在進行警告,更像是一種森然的幸災樂禍,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一旁的陳余也在看徐志離去的方向,此刻他卻是在想:“徐志是少有的幾個能與皇帝私下飲酒的將領之一,他不會是單純過來幸災樂禍,一定是這邊有什么事情影響到很重要的布置,所以才會專門過來。只是徐志好像并不是那么情愿,因此才用這種方式進行警告?”

  劉邦倒也干脆,他想不出來也就不自己想,是先找韓信了解斥候分布的情況,然后就是一連串的試探口風。

  “傭兵團的出現是關乎到帝國的一個長久布局。”韓信直勾勾地看著一臉茫然的劉邦,他自己也是一副魂游天的模樣,極為漫不經心地說:“師傅認為帝國不可能長久地進行戰爭,特別是不可能屢屢發動大戰。這種情況在未來的十年乃至于是十五年都不會得到改變,因為帝國需要完成小農經濟到工業初始的邁步。而依靠國家行為的對外掠奪,不管是在外面獲得多少財富都是集中在國家持有,師傅認為民間需要有自己的財富積累量,好能夠在工業化初始階段的時候參與進來。”

  得說一句天大的實話,劉邦是很認真的在聽,但他發現自己完全沒有聽懂韓信在說什么。

  后面,劉邦不得不去求教一直不對付的陳余。

  “看來是我想對了!”陳余滿臉的深思,緩緩地對劉邦說:“未來對外開拓將會是非國家武裝團體做主力,只有在民間武裝團體無法應付的時候國家的軍隊才會出動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