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苦逼的駱搖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陛下,給張良有調兵的權力真的好嗎?”駱搖是一臉的糾結。

  事實上是,駱搖不希望文歸文和武歸武的界定在自己擔任太尉的時候被打破。要是他在任的時候文官開始變得可以調動軍隊,日后武將集團必然是會將責任推到他身上。

  文官集團一直都想要插手軍方,所謂的插手是得到軍隊的許可調動權,但是長久以來只要是稍微露出一個苗頭,不是軍方強力的反對或是反擊,就是皇帝壓了下去。

  培養張良,對于這點駱搖沒有什么意見,誰成為下一任執政只要不影響到軍方的利益就行了。問題是,以前一直壓制文官向軍方伸手的皇帝現在是個怎么回事,怎么打破界限讓文官可以調動軍隊了?

  凡事都是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要是文官可以調動軍隊變得習以為常,以文官那種見縫插針的習性,只要是有一點點縫隙就能挖出一個大洞來,到時候就等著文官不斷不斷地試探,然后武將集團與文官集團的矛盾越來越大吧!

  自然,駱搖沒有想那么遠,他就是純粹不希望在自己任上出現什么問題。

  太尉是什么?是武將第一人,既然是武將第一人就應該在對皇帝效忠和對國家盡責的同時,做到保證好軍方的利益。軍方的利益是建立在除開皇帝有控制權之外任何人不得染指的前提之下,最為基礎的東西莫過于不是誰想伸手就能伸手,駱搖說什么也該爭取一下,或者試探一下皇帝是不是要進行改制什么的。

  呂哲大體清楚駱搖的意思,他看一眼不遠處的蕭何。

  蕭何是在和人聊天,但是很明顯就是隨意搭著話,他估計是支起耳朵在聽皇帝和太尉能談出一些什么。

  作為第一任的執政,也是從建國之后一直擔任執政的蕭何,他不止一次想要對軍方施加影響,但是無論怎么努力都只能是在后勤保障上能有點影響力。

  文官不管軍,但是執政府制約軍隊后勤,那是建立在執政府、太尉署、將軍,三個體系中權力分配的一種平衡,掌握杠桿的人是皇帝,這樣的構造既是制約也是一種穩定的架構。

  呂哲有想讓文官擁有調兵權嗎?毫無疑問目前并沒有這樣的心思。

  所謂術業有專攻,文武各自干好自己領域上的事情就好了,互相伸手造成文武之間的摩擦,小矛盾總是會積累成大矛盾,隨后就是來自于文武修無止境的傾軋,等到文武之間勢成水火,或者是武將徹底壓倒文官,又或是文官徹底壓倒了武將,國家估計也就離崩潰不遠了。

  武將徹底壓倒文官在華夏歷史上并不是沒有出現過,如李唐帝國的后期,李唐崩潰之后的五代十國各種紛亂。

  五代十國就是一場沒有一個天下共主的混戰,比之春秋時期天下還有一個共主時更亂也更殘酷,其過程就是一個武人干掉另一個武人,只懂破壞不懂建設,整個天下都被打爛了。

  因為有五代十國那種軍閥之間的亂戰,趙匡是及時地終止了戰亂才沒有讓五胡亂華的局面再現,那時候契丹在草原崛起呼嘯南下被擋在了黃河邊上,趙宋以澶淵之盟花錢讓契丹止步。

  花錢買平安軟弱嗎?那要看是什么歷史背景,也要看趙宋與契丹的國力對比。當時契丹是從峻稷山西北部開始崛起,一路上掃平了草原上的幾乎所有部族,可以說正是士氣正盛的時候。要不是契丹自己玩脫了,占據了遼東以及黃河以北的時候吸收了太多的華夏的文人,搞出了胡漢共治,一直保持野蠻的契丹飲馬黃河,渡河南下還不知道會怎么樣。

  契丹的胡漢共治當然是為了更好的吸收占領地的漢人,一開始也是因為草原上出現了反撲力量,在遼東以及中原以北的區域無法投入更多的力量。契丹人使用漢臣治漢,漢人文臣就避免不了給契丹人帶入新的思想,這也為以后契丹的滅亡埋下了禍根,畢竟野蠻人一旦不野蠻了也就離玩完不遠了。

  趙宋屢次北伐不勝,當開國的第一代文臣武將相續逝去,鑒于五代十國武人的危害,國家武力也被自己設了無數的障礙給圈了起來,然后又發生了項黨叛亂難以撲滅的事情。結果是什么,是像整個趙宋都自暴自棄一般,以前還只是限制武將,發展到更進一步的侮辱乃至于是任意欺凌武將,為國殺敵開疆遠不如東華門的唱名來得榮耀,整個國家的尚武精神不止是廢了那么簡單,從某種層面來講等于是雞蛋的殼都不要了。

  有宋一代是文臣的最頂峰,文臣統軍是常態,不但文臣可以統兵,文臣也能毫無理由……似乎也不對?就是沒有理由也找個理由,哪怕就是簡單的“我看你不順眼”隨便找個武將干掉,例如狄青的愛將就被韓某某隨便找個理由殺了。

  有果必有因的事情發生了,趙宋臨滅之時,武將集團叛亂的叛亂,冷眼看著異族入侵的亦是不少,那還不是數百年文臣欺壓武將太甚?

  華夏先輩早就說過一句話,那是“剛柔并濟”,也就是儒家初代真正的“中庸”,不管是“剛柔并濟”還是“中庸”,實際上講求的就是一種平衡,亦是一些治國策和政略中聽上去有那么點奇怪的“陰陽調和”,都是在講究不能過于側重一方。

  帝國還會在繼續打十年左右的戰爭,此前武將集團卻是被呂哲不斷拔高士氣之下有些“過盛”了。未來會逐漸減少戰爭,開始轉為全力建設國內,那么適當地給武將集團降降壓也就非常有必要。

  呂哲認為培養張良,特別是幾乎全知道在培養張良的前提下改變自己之前所做的一些規定,認為這是一個給武將集團降壓的機會。他不過是開個頭罷了,作為武將第一人的太尉駱搖盡管不敢直接反駁,但還是發出了聲音。

  “羅縣聚眾三十多萬,先期部隊調動有些不足,再調動一些十分恰當,因為那邊不能亂。”呂哲說的是實情,他說話的時候會時不時地掃一眼蕭何,內心里無比清楚蕭何為什么會過來。

  蕭何將一些事情下放給張良,絕對是有一些用意。他十分清楚張良不但在民政上有特別的見解,對于軍事其實也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他能知道皇帝也肯定知道,那么一些事情也就好辦了。

  張良也果然如蕭何意料的那般,處理羅縣聚眾的時候想到的就是用威懾的角度來辦,不是全然使用“柔”的一面,想要使用“剛”的一面不能缺少軍方的支持。

  蕭何在離開帝都之前也給張良打開了一個路子,那就是得到監國呂議的首肯從禁軍那里得到一校人馬的協助,有了這件事情作為開頭,蕭何又清楚會是蘇烈留在帝都作為武將指揮,蘇烈是一個十分單純的武人,前面有過監國呂議允許的一次例子,張良想要第二次蘇烈根本就不會多想。

  說到底已經是做了將近十年執政的人了,除非是沒那個心思去算計什么,真要想算計的時候,蕭何了解皇帝的想法,清楚一些人的性格,有心算無心之下想要算計真的是不難。

  武將集團估計還沒有發現蕭何的算計,不過蕭何能從皇帝時不時掃過來的眼神得出判斷,皇帝肯定知道了一些事情,就是不清楚到底知道了多少,然后皇帝又是個什么想法。

  “司馬欣之后是駱搖。若說司馬欣對秦系有先天性上的影響力,后面也用自己的能力得到軍方大多數人的認可,那么一直是在南方的駱搖根本沒有什么影響力上的優勢……”蕭何還在有一句沒一句地和叔孫通閑扯,一邊分心二用想著:“帝國出身南方的將領不多,哪怕是有也大部分被劃撥到了水軍,等于是軍方礙于皇帝的任命承認了駱搖當太尉,但是要說像服從司馬欣那般的服從和敬畏駱搖,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蕭何掃一眼一臉糾結表情的駱搖,繼續思索:“陛下任命駱搖而不是他人,除了駱搖功勛足夠,想必也是出于弱化中央武將集團的想法?”

  呂哲是如蕭何所判斷的那樣,出于弱化中央武將集團才任命駱搖嗎?

  駱搖在帝國軍方的影響力確實只僅限于南方派系,而帝國的南方派系從來都是不上不下的一個群體,他們為帝國在南邊開拓了大片的疆土,可是因為對手是百越和森林野人,說白了就是敵人太弱,只看南征軍團摧枯拉朽地消滅多少殲滅多少,但基本上不像是北方打起來那么激烈。

  一旦什么事情不激烈,得到的關注肯定就少,就造成了駱搖統兵消滅和俘虜了近百萬的百越族裔,可帝國官面上竟是沒砸出一朵水花,只是民間咧開了嘴在笑奴隸越來越廉價。

  在南方干了那么大一件事情的駱搖,帝國功勛統計上排到第一,太尉一職也是依照軍功值來輪流當,但偏偏沒有造成什么轟動的影響。真不知道每每回想起來,他自己該是個什么樣的表情。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說的就是駱搖。他其實很想站在街頭狂呼,比如什么“老子奪下一個中原大小的土地”,什么“老子殲滅百萬敵人”;再比如什么“那些在北方打仗的家伙合起來也就和我奪下一樣的土地一樣大”,什么“老子那么點資源干了那么多事,北方打仗的那些家伙耗費的資源是老子的十倍,卻只干成那么點事情”,諸如此類來抒發內心的不爽。

  駱搖只是不爽,倒是沒有什么不甘,畢竟身為臣下做事只要得到皇帝的認可,也真心是國家和民族拼搏,干掉潛在威脅和搶下大片疆土,然后做到了武官第一人,侯爵的爵位也到手,辛勤有了回報還有什么好不甘心的?

  “那個……”呂議已經坐在旁邊聽了有一小會了,他見自家老爹像閑聊更像是在辦正事,猶豫再猶豫還是插嘴說道:“太尉,張良是因為處理的事情比較特殊,因此才需要調兵。”

  駱搖悶悶地說:“可張良就是調兵了,并且是繞過了太尉署,直接找禁軍府衙和將軍府。”

  呂議苦笑道:“禁軍調動只要得到當值的中郎將許可,然后當值的中郎將又沒有超過自己的權利范圍,是被允許的。”

  “一萬五千禁軍,不在國防軍體系,臣不好說什么。”駱搖訴苦道:“可是屯田兵和郡縣兵總該是歸國防軍體系吧?原先已經安排了屯田兵和郡縣兵協助,后面張良竟然還請求調動三萬郡縣兵,并且是沒有得到臣的蓋印就能調動,這叫什么事?”

  呂哲可是聽出駱搖話中有話了,帝國的一些職位是能夠不得到皇帝的允許調動軍隊,并且數量上說實話也比較寬松,不過那是邊郡武將才有的特權,內地也就知道禁軍在事先得到放權的時候進行大規模軍隊上的調動,國防軍卻是沒有那樣的特權。

  “查一下太尉署當值官員和將軍府那邊的相關記錄。”呂哲的臉色不說變了,但是也察覺到有什么地方不妥,他補了一句:“翻一翻送來的文牘,看看有沒有相關的公函。”

  埃及小妞莫琉斯.雅迪軟軟地應了聲“諾!”,腳步比較快地離去。

  駱搖是看著莫琉斯.雅迪背影一直到消失才看向皇帝,他要提醒的東西已經提醒了,接下來就該看皇帝是個什么態度。

  帝國有一些方面限制得比較嚴格,可是不少地方也真的是有點放縱,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邊疆武將能夠視自己的判斷對某個誰發動作戰。啟用的兵力自然是邊疆武將的直屬部隊,但是光能自主發動戰爭這一條,就該知道是何等的操蛋。

  會出現邊疆武將可以調動直屬兵力發動戰爭,那是因為帝國周邊實在是沒什么強國,甚至可以說連國家都不多,邊軍面對的是什么?就是一些還在文明初段的族裔嘛。呂哲允許邊軍向外發起軍事行動,純粹就是沒有將帝國周邊的那些異族看在眼里,也是出于國家建設需要更多勞力的原因。只能說是環境不同,原因也不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