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七百四十六章:鄴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靈渠的建設韓國已經計劃了兩年,呂哲對于靈渠的重視是有根由的,他萬分清楚靈渠的建設意味著什么,今次回到南陵也將會是啟動靈渠建設的開始。

  國家處于戰爭狀態不適合開啟大型工程?這個說法太正確不過了,可是漢國的情況與歷朝歷代都不是那么相同,歷朝歷代對于大型工程的建造采取的是使用徭役,呂哲所統治下的漢國不存在徭役一說,有償的雇傭民伕是建立在互惠互利,也沒有強迫的說法。

  天朝利用大量的國家工程拉動經濟,在很短的時間內建設基礎的同時也讓一部分人富了起來,那是一種國家的讓利行為,不過嘛……難免也就滋生了一大批的貪腐官員,官商勾結也無法避免。

  事實上呂哲很清楚國家工程是怎么個回事,所以在張耳旁敲側擊是不是能幫老丈人建造一座新的城池之后,剛好想要進行某種實驗的呂哲也就點頭應承了下來。

  雖說趙國是在沒有任何復興希望和隨時會被攻滅的前提下妥協,但是也無法否認趙歇是一個很識趣的人,呂哲怎么會在這么一件事情上吝嗇呢?

  因為開啟太多基礎建設而開始滋生貪腐官員的漢國,呂哲十分清楚光靠殺人無法從根底上解決貪污腐敗的問題,最近一直在思考是不是可以使用分段承包的手段,將地方建設承包給商賈,然后指派官員和鄉紳成為監督一方,使官府成為監督者而不是實際的參與者。

  那樣依然無法排除仍然會出現索賄或是官商勾結的情況,但是起碼出事了知道應該找誰,涉及的也只會是官員而不是整個官府,到時砍了官員至少是能挽回一些官府的整體信用,不會使得民眾因為單個官員而就對整個國家失望。

  張耳肯定是沒有與趙歇經過溝通,該因呂哲親自向趙歇承諾會幫其建造一座新城的時候,趙歇先是露出迷惑的表情后又變現得驚喜,可是驚喜之中難免會有遲疑。

  原先呂哲并不太理解趙歇為什么會感到遲疑,事后向蒯通說起這事,蒯通說出了緣由。

  邯鄲再怎么破敗都是一座大城,這座城池里面有三十五萬的人口,擁有一個都城該有的繁榮經濟,按照協議呂哲會將邯鄲城封給趙歇作為封地城邑,附屬的還有邯鄲城周邊五十里范圍內的郊外土地,這樣一來呂哲分封的趙王起碼還有三十五萬的封地領民,也能依靠邯鄲的商業稅收將小日子過得滋潤,至不濟不也還有廣泛的郊外可供耕作嗎?

  “王上,張先生那么建議或許是為了趙歇好,可是對您來說有可能造成刻薄的名聲啊。”蒯通進一步解釋:“自三家分晉(公元前四五三年)至今,邯鄲作為趙氏的領土已經將近三百年(其實是二百二十余年)。”

  剩下的不用多說了,呂哲稍微一想也就想出了究竟。

  張耳給出那個建議有很多的含義,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要測試呂哲會不會在天下穩定之后收拾異姓王。

  本來給不給趙歇新建一座城池很難進行抉擇,讓沒有多想一口答應下來的呂哲懷疑自己答應得那么爽快會不會造成什么誤會。

  “大王既然已經答應下來,不如就再優厚一些,可以按照邯鄲的規模來進行建造,也答應趙王可以盡遷邯鄲黔首前去新城。”后面才過來的張良給出這樣的建議。

  呂哲聽完張良的話略微遲疑也就頷首認同,只是這件事情還要與趙歇多多溝通,不能在目前這個階段鬧出什么不必要的誤會。

  “那么漢王認為新城建立在哪里好呢?”趙歇一聽要遷移邯鄲的黔首前去新城,似乎神態也就變得輕松,沒有之前的那種緊張。

  一旁的張耳、陳余等人看到呂哲拿出的方案也都露出笑顏,他們不再懷疑呂哲的誠意。

  很簡單的試探嘛!若是呂哲只建城池而沒有考慮市民,那就代表呂哲必然會在天下真正定鼎之后收拾趙歇;若是呂哲反悔不再建城,那也就說明是在誆騙,一切的一切都是虛假。

  司馬欣命人拿來山川輿圖,在呂哲的點頭示意下,說道:“諸位,請閱覽。”

  那張羊皮紙的山川輿圖包含了整個邯鄲郡,里面標注著各個城池的位置,河流、山脈等地勢也都被清楚的標注出來。

  趙歇對于山川地理很明顯不懂,他很想抓住這個機會選個好地段,所以不斷對信賴的張耳和陳余打眼色。

  陳余和張耳都是名士,可是任何時代都極度講究術業有專攻。陳余主修的是縱橫,也有涉及到一些黃老和雜家;張耳主修的是名家,學了一些儒家和黃老。這樣一來縱橫學科或許是有一些關于山川的知識,但是絕對只能是“假、大、空”的進行命題,不能算是“專業”,其它如黃老、雜家、名家、儒家,這些學科就完全與山川地理不掛鉤了,他倆面對趙歇的求助只能是苦笑。

  “要是司馬昂沒有出征就好了。”趙歇面對張耳和陳余露出有心相助卻沒有能力的表情有些失望和著急。

  司馬昂就是司馬懿的祖先,這個家族累世皆為武將,按照兩漢之后的說法就是將門世家。能夠稱得上是將門世家必然是要有其家族傳承,至少是擁有一部兵書。除開擁有兵書之外,統兵的將軍怎么能對山川地形不了解呢?那么必然也是要學習關于地形和地勢的知識,不然不懂山川地勢的將軍該怎么行軍作戰?

  司馬昂是四個多月前率軍北上,出雁門之后直插云中,隨后又走九原一線前往沃野,目前是協同王賁、徐志、衛翰等中郎將在針對胡人作戰。

  趙歇的目光在趙國一幫文武之中來回掃視,看了有那么一會實在是不知道該向誰尋求幫助,最后將目光停在最近名聲鵲起的武臣身上,不過似乎對武臣也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本來就是嘛,誰都清楚武臣是起于微末,說得更直白點就是武臣沒有好一點的祖宗,是到了武臣這一代才因緣際會獲得高位,那么就別奢望武臣能夠獲得什么知識傳承。這年頭知識并不好獲取,沒有家族傳承想要出人頭地遠比想象中來得困難,武臣是打了幾次漂亮仗了沒錯,那只能說武臣是運氣好也有帶兵的天賦,然而不管是運氣好還是天賦不錯都不能彌補沒有知識的短板。

  武臣當然發覺趙歇求助的目光,他是很想站出來,可是……還是那句話,他是微末崛起的人,能夠認識幾個字已經算是不錯,并沒有經過系統化的教育和專業培養,很難能給出正確的建議。

  最后,趙歇將目光看向呂哲。

  作為一個從現代穿越到上古先秦的人,剛開始的時候呂哲會像很多穿越客那樣觀念和理解上存在很多的誤會,比如按照自己的思想來猜度他人,要么是覺得“古人”無比愚蠢,要么是覺得“古人”無比聰明,來一個極端化。

  呂哲在這片土地上已經生活了快十個年頭,思想和價值觀基本很難再出現誤差,也能理解現在的人們到底是個怎么回事,那可真的是極端到了每邊,大把大把目不識丁的人存在,也有因為家族傳承的精英。

  現場的趙國那邊有什么精英嗎?作為名士的張耳、陳余或許能算精英,但是“專業”很明顯不對口。武臣也能算是精英,可惜的是缺乏底蘊。

  呂哲能看出趙歇的尷尬,用著商量的語氣問道:“翁丈對新城池有什么要求嗎?”

  趙歇很努力在思考,他剛要說話,旁邊的張耳率先開口了。

  “大王,新城占地若是與邯鄲一同大小,可否選擇依靠河流?”張耳很明顯就是參考南陵的條件,說了一些特別點明一座滿是花園和噴水池的城池很賞心悅目,然后又說:“王上(趙歇)日后只有一城一地,族中口眾較多,能不能選擇一塊匯通的地方?”

  張耳目前稱呼趙歇為王上無比正確,畢竟趙國現在還是一個獨立王國,要是趙國成為呂哲統治下的一個封國,那時候除非張耳依然是趙歇的臣子,也就是所謂的臣下臣,不然“王上”這個稱呼只能是對呂哲。當然,呂哲日后稱帝是必然的,所以……

  “匯通之地?”呂哲不由自主地看向山川輿圖。

  所謂匯通之地不是指什么,其實就是一塊道路四通八達的區域,也包含著必然是商賈的必經之路。

  張良等待張耳說出要求立刻就將目光移動到趙歇身上,他看到趙歇不斷點頭顯然很符合要求的樣子,眉頭挑了挑也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呂哲尋思了半天將手指向邯鄲西南方向,那里符合要求有一條漳水,雖然比不加上長江,可是在中原已經算是不錯的水系。漳水再向南大約二十里還有一條洹水,那邊在地圖的標注上是平坦地形,水系發達再加上地勢平坦,是建城的好所在。

  “這里有一個小縣叫鄴,屢次戰火中已經成為廢墟。”呂哲的手指頭點著輿圖:“有水系,地勢平坦,又鏈接上黨、河內、河東,算是一個交通樞紐。在這里建城,如何?”

  章節名本來是想叫“每個舉動都是在創造歷史”,結果太長了,囧。

  另外很對不起大家,最近實在是很不在狀態,另外電腦剛配沒多久竟然動不動一直藍屏,寫一半藍屏的感覺……難以形容,比撕逼大戰還郁悶。(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