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七百一十九章:漠南(五)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胡人的優勢從來都不是在于進行堂堂正正之戰,他們甚至于壓根就不適合打正面戰場,縱觀歷史上胡人的作戰歷史,屢次取得大勝無一不是用高速機動的速度,和游牧民族特有的長途耐力將自己的對手拖垮拖疲,然后才回身與精神和肉體都無比疲憊的敵人擊敗。

  華夏民族與胡人的戰爭從來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草原實在太大太廣袤了,胡人沒有固定定居的城池,胡人的民族天性和習慣就是不斷不斷地進行遷移,很多時候與胡人交戰的難處不是打不過,是壓根就找不到胡人在哪,找都找不到談什么消滅呢?

  想要一次性的殲滅除非是將他們堵在一個狹小的區域,讓其失去戰馬帶來的優勢機動性,現在擺在呂哲面前的就是這么一個機會,清楚明白呂哲意圖的先鋒軍徐志和王賁更加不愿意放過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

  在沃野以南發現胡人主力先鋒?那徐志和王賁當然是要趕緊地向東面進行匯報,同時也要根據實際情況抽調部隊繼續南下,他們不是奢望說要用手頭現有的兵力與和胡人主力玩單挑,就是想要緊緊地咬住已經發現的胡人部隊的尾巴,讓那些“尾巴”告訴他們胡人的主力所在的位置。

  該是一個月之內就會有援軍開進沃野,目前沃野的駐軍只有五萬左右。若是胡人直撲過來,徐志和王賁并沒有把握能夠攔住,到時候極有可能的事情會是阻擊一陣子然后被突圍,所以他們在發現胡人主力有朝沃野方向移動的時候才會做出緊急求援。另外,徐志也和王賁商議后決定派出一定的部隊過去牽制,或者叫赫阻。

  一批一批的漢軍開始從沃野不斷穿越兩邊被沙漠夾著的狹隘地帶南下,每一批是一個曲的建制,徐志和王賁對這些曲的要求十分簡單,一部分死死地盯著已經發現的胡人,另外一部分進行探索。

  所謂的探索是地形和敵蹤上的偵查。對于地形的探索除了地勢面貌之外,也是在尋找水源和面臨必須休整時能夠停頓的位置;對地蹤上的偵查那就更加簡單了,其實在探索水源的時候就已經在做。

  呂哲開辦在南嶺的帝國軍事學院不是白開,可能有很多科目沒有出現,也有可能是一些科目不適合用在當代,但是更多的科目卻是極為有用,例如在地形的偵查以及繪畫上,又比如關于地貌的推論,各級被送進去進修的軍官若是沒有學習并掌握,不是被卡住難以晉升,就是被送回部隊也會安排不重要的位置。

  能夠成為主力部隊軍官的人,他們都是被帝國軍事學院認為合格的軍官,而通常一旦被帝國軍事學院認為合格,那么他們也必然是掌握至少一種科目。對于軍候以下的軍官,主要訓練科目就是在辨認和繪畫地形上,這也是因為對于地形的了解是身為一名軍官必須掌握的技能。

  社會因為一層不變而封閉落后,軍隊也會因為固步自封而全面的不符合時代潮流,任何的進步都意味著有新的變動,所以呂哲不是喜歡折騰軍隊才會一再進行改編和整編,屢次的改編和整編都是在改良軍隊。

  漢軍成軍以來能夠在屢次的戰役中取得優勢,不就是因為呂哲對基層軍官培養的重視嗎?想象一下吧,一支軍隊連指揮二百五十人的屯長都能判斷出什么樣的地形才會對本方有利,這樣的軍隊在面對一幫連什么是有利地形都不知道的敵軍時,該占多大的便宜?

  昆邪部落敗退的胡人自然是能發現有小隊漢軍跟在后面,他們應該也能明白后面跟著尾巴非常不好,確定后面只有小隊的漢軍,二千人對陣五百人被打得膽戰心驚的畏懼少了一些,總算是進行適當的反撲。

  跟在那股敗退胡人身后的漢軍可不是為了拼命而來,面對胡人撲上來,他們很干脆利索立刻拉開距離,畢竟大家都是騎馬的,真的想跑起來誰那么容易追得上誰。

  昆邪部落的胡人注定是追不上跟隨而來的漢軍,經過一場交戰的昆邪部落胡人丟棄了太多的戰馬,目前有不少都是一馬雙人的狀況。而追著他們的漢軍呢?因為那一次遭遇戰漢軍時勝利的一方,勝利者能夠打掃戰場獲得戰利品,很多漢軍已經是奢侈到一人三馬甚至是四五匹馬的地步。

  追不上,攆不走,那種感覺要有多糟糕就有多糟糕,特別是以前胡人都是攆著其他民族的角色,現在換成他們不趕緊跑極為可能被大股漢軍追上殲滅,跑的情況下又跟著尾巴,甭提與多么憋屈和難堪了。

  “漢軍是想跟在我們后面找到我們的主力。”

  “怎么?大股漢軍隨時可能圍上來,難道我們就不回去,舍己為人留在原地嗎?”

  “我不是這個意思,是說最好派人脫離大隊,先回去通知首領。”

  “那就這么干!”

  讓胡人去干舍己為人的事情?那簡直就在天大的玩笑嘛!胡人的文化和天性里從來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能犧牲他人就絕對不會把自己賠進去,他們自稱這叫狼性,而最為狠毒和殘暴的人在他們看來才是豪杰才是英雄,像是華夏文明會為了他人犧牲自己在他們看來絕對是無可救藥的傻瓜。

  這股昆邪部落的殘兵想到先派人回去通知或許是有害怕營地被襲擊的擔心,但是更多的是明白大部隊被襲擊戰敗完蛋他們也會跟著完蛋,作為是對的,不過本意嘛……追根到底還是為了自救。

  “胡人分兵了,每股都在五十人以上。”

  “發信號,讓周圍的友軍向這個方向靠攏,將那些分出去的敵軍交給他們。”

  沒錯了,怎么可能只有一隊五十騎在追著昆邪部落的敗兵呢?畢竟昆邪部落的敗兵可還是有小八百人,漢軍怎么也該事先想到敵軍會進行分散,必定是會做出相應的安排。

  “嗚嗚——嗚——嗚——”

  “嗚嗚嗚——”

  這邊的號角聲先被吹響,遠處也傳來了回應,幾股原本離這邊只是小黑點的漢軍騎兵改變方向靠攏過來,身影越來越近。

  發現漢軍這一行動,昆邪部落也吹響了幾乎沒有頻率的蒼涼號角聲,結果是原本脫離出去的胡人又跑回去與大部隊回合。

  必須再說明一次,經歷一場慘敗的昆邪部落這股胡人,他們因為倉皇逃跑已經丟棄了相當多的戰馬,有許多人甚至是需要合起來騎跨同一匹戰馬,這樣一來怎么都是跑不過至少是一人三馬的漢軍騎兵。

  正式處于這個最基本常識的理解,昆邪部落的胡人一發現周遭的漢軍靠攏過來,立刻就放棄了分散出去那些必定是送死的行為,而胡人明知必死可沒什么犧牲自我的大情操,還是重新抱團取暖好了。

  一方有意不進行殲滅,另一方想要攆走跟著的尾巴又辦不到,就是這么進行著一追一跑。他們也不是一直筆直地向南,中間還是會偶爾地進行拐彎,不過大體方向一直都是朝著南面。

  “真是奇怪,沒有任何可以辨認的坐標,胡人是怎么來記住道路,又是怎么來辨別方向的?”

  “經年累月生活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他們自然是有自己的辦法。軍中有不少是從小生活在隴西草原的袍澤,你要是好奇回去問問不就知道了。”

  前面說話的是南方來的漢軍,后面是在雁門郡接受改編的原秦軍。南方而來的漢軍其實是趙地人,也就是趙地人才能與秦地人沒有太大的語言障礙,不過一些用詞和俚語需要依靠連蒙帶猜就是了,但是交流起來問題不大。

  說來也是啊,胡人是自小就生長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他們在某個地方的水草被牧畜啃食干凈肯定是要進行遷移,而前往哪一處的草場是早就心中有數的事情,也就證明胡人有辨認區域的觀念。既然是這樣當然也就有辨別方向和道路的能力,那么他們是怎么來辨別方向和道路的呢?

  每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生活技能,那不是與生俱來本能,人除了呼吸和進食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其余都是自小在某個環境中積年累月學習而來的技能和生活中養成的習慣。

  “我們在最前面的部隊跟了那股敗兵六天了,初步發現他們是向著西南方向進行移動,有一部分繞過那支潰兵躍前偵查,隨著越是向西南方向移動遭遇的胡人騎兵數量也在增加。”

  “是啊,已經有三個曲向后方回饋來不止一次與胡人交戰的情報,尤其是以昆侖山方向的遭遇戰最多。”

  所謂的昆侖山其實就是天山。在一些神話故事中,昆侖山可是西王母住的地方,那座常年冰天雪地的山脈最頂上聽說有一個叫天池的地方,還栽種著蟠桃,蟠桃還分一萬年份、三千年份、一千年份的,不同的年份有些傳說中是吃了會增加壽命,有些是吃了能成為神仙或是增長功力什么的。

  神話或傳說是不是真的徐志和王賁都不知道,他們暫時也沒有知道的興趣,現在他們最想知道的是胡人主力是不是在昆侖山方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