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五百六十七章:除非有神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呂哲回軍自然不是掉轉屁股就跑,該是保持相對嚴整的陣勢緩緩后撤,撤到足夠的距離之后還要在齊、燕、趙三國聯軍到來之前擺下防御陣形。

  兩支軍隊的脫離沒有冒出一點火花,他們相續后撤到間隔二里之后,秦軍是面對齊、燕、趙三國聯軍的方向列出了待戰陣形,而呂哲軍也是面向東北面開始變陣。

  “如何?”借著都在調整陣形的空檔,蒯通一臉迫切地問。

  不是在問呂哲與扶蘇聊得怎么樣,像蒯通這種人一旦提問就會牽扯到戰略層面,那會是那么簡單。

  呂哲看一眼蒯通并沒有馬上回答,他還需要從看似閑聊的話語中進行品味,大體的猜測秦國的現狀。

  毫無疑問,秦國并不想與呂哲大動干戈,甚至是在極力的避免與呂哲交戰。另外,呂哲也能確定秦國的國策正在改變,扶蘇接管之后的秦國將與始皇帝掌控的秦國成為一個國家兩種姿態的局面。

  “……北疆被蒙恬經營得固若金湯,草原胡人想用兩個月呼嘯到咸陽城下幾乎是不可能。”呂哲扭頭看向正在變陣的秦軍,“北疆暫時無憂,扶蘇又率軍選在這個地方與齊、燕、趙會戰,想必是有什么憑仗。”

  蒯通不知道秦國北疆是怎么個無憂法,但是得知這個消息很重要,意味著秦國只需要一定的力量就能拖住草原胡人,那么將攻秦希望幾乎全托付在匈奴人能夠威脅咸陽的齊、燕、趙肯定是要抓狂了。

  “不是我們這種密集但是不大的兵堡,蒙恬是在北疆建城啊,一座又一座武城,”呂哲不知道是該笑還是哭:“這種分陣線的掎角之勢防御鏈,別說是不善攻城的胡人,哪怕是對攻城不發怵的中原軍隊,碰上了也該生出無處下嘴的茫然感。”

  武城嘛,既是屯兵城,在華夏體系里武城非常多,始創者是春秋時期的趙鞅,既是趙武靈王的孫子輩。在西方的話,蒙恬建立的那些小城池,白人會稱呼為城堡。

  “要是那些武城不毀壞,在未來會擴建成為一座又一座滿是黔首的城池,要是蒙恬能把整個河套建滿武城,我華族就能在那里繁衍棲息……”呂哲一臉的佩服,是真心感慨秦國不愧是啟動無數大工程的國家,果然是一出手就是大手筆。

  “陛下快不行了吧?”蒯通一臉的奇怪,一字一頓:“只有陛下有這樣的魄力,也是趁他還在才能做成這樣的事情,換做任何一位新皇必然會遭遇難以想象的阻力。”

  始皇帝的患病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呂哲與扶蘇親自見面又從秦國的國策迅猛地轉變中抓住脈搏,蒯通竟然是能從秦國不計代價的構建北疆的防御體系就猜出來?

  “不是啊,那只是其一,”蒯通沒有半點始皇帝要完蛋的開心模樣,反而是語氣沉重:“很明顯的事情,若不是陛下快支撐不足了,扶蘇絕不會成為太子后立刻南下親征。”他仰頭看著天空,語重心長道:“這會是一場大型會戰,秦軍的參戰部隊最低數量必定超過六十萬,扶蘇太子手握六十萬雄兵,那是陛下在為扶蘇太子接位做準備。”

  呂哲還真忘記蒯通是學帝王之術的了,凡事都是從人心來入手。

  “蒙毅、蘇角等幾個北方重臣親自南下為扶蘇太子保駕護航,有扶蘇太子在中原軍團的徐氏一系只能俯首聽命。北疆的蒙氏一系向來是扶蘇隨扈(支持者),這樣一來太子扶蘇就算是有了長城軍團和中原軍團兩支大軍在手,必然能順利登基。如此這般,哪怕秦國國內會有什么動蕩也不會動搖秦國根基。”蒯通語速有點快,但是說得異常的篤定。

  看待事情的角度問題,呂哲看的是秦國國策轉變的影響,還真的沒有想過扶蘇能不能順利登基的問題,經過蒯通那么一陣解釋,呂哲才恍然。

  以人聚為群,以群成為國……不說得文縐縐的,按照武俠的話來說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加直白一點就是人與人之間必然會存在矛盾,何況乎是大小家族林立,以千千萬萬人形成的一國?

  “也對,只要是人就絕對不會受到所有人的喜愛,有支持者就會有反對者。陛下在的時候,是以鐵血手段消滅任何敢于冒頭的宵小之輩,這樣是鎮壓了不臣服者,但是也逼得一些人不得不躲避在暗面。”呂哲腦海里冒出了那個皮膚黝黑的胖子:“新皇登基,那些躲起來的家伙不出來跳一跳怎么可能?”

  “確實,”蒯通贊同道:“特別是列國,陛下在就敢攻秦,一旦秦國換了新皇必將更加……”,說到這停了下來,概因看見有一輛戰車打著趙國王室的旗號被前方的游騎攔了下來。

  列國聯軍是靠近了,可是他們發現呂哲軍與秦軍幾乎是并著排列陣而待時發怵了,他們不知道呂哲是不是和秦國和好,或是達成了什么協議,立刻就是停下迫近的姿態,然后由趙王歇派出李左車前來探聽虛實。

  幾十萬軍隊鋪開占地很廣,因為地形的關系更不可能是絕對的集中,秦軍加上呂哲軍合起來是將近四十五萬的軍隊,范圍大概是占著十來里的面積。齊、燕、趙聯軍折騰了半天也是調出五十萬人,所占的面積更是不小。他們能夠選擇為交戰的地點有很多,但是一場戰爭總會分出局面戰事與主攻方向的側重點,現在對于齊、燕、趙三國聯軍來說最“重”的進攻地點自然是扶蘇所在的位置,偏偏這里又是呂哲軍與秦軍的匯集點。

  李左車乘坐的戰車不止有呂哲軍的游騎在攔截,秦軍的游騎兵自然也不會放過,他是一路上喊著“我乃趙王使節,前去求見呂侯”才沒有被攔下來切片研究,不過也是提心吊膽了一路。

  交戰時不攔使節是從夏朝就延續下來的習慣,在夏商周(春秋戰國)時期有這樣的規矩不難猜測,那是因為不堵塞一方進行投降,或是不戰而降商議投降條件,現在這個習慣還被保留下來。其實還有另一個看上去怪怪的行為,只是到了戰國就不再出現,那就是一個國家給前來侵略的敵國軍隊進行犒軍。所以說華夏禮儀之邦是有點道理的。雖然一些行為,看上去真的很奇怪……

  “呂侯……呂侯……”戰車一到,李左車跳下戰車一邊喊著一邊行禮:“為什么這樣,是為了什么吶……”

  是在問為什么呂哲的軍隊會和秦軍并肩列陣,難道呂哲是要站在秦國這邊對齊、燕、趙三國開戰嗎?

  “王上一直在等候您派人前去下禮,公主與相應人等也一直在等待您的接納,還請呂侯三思啊!”李左車終于是跑到呂哲坐騎前面了,一到就是深深地彎腰一禮。

  呂哲沒有看李左車,他在看的是停下來看上去無邊無際的齊、燕、趙三國軍隊,離得太遠了三個顏色的士卒靜靜待著,無數的旌旗正在風的吹拂下飄動。他很仔細的看了一會竟是沒有看出齊、燕、趙三國擺得是什么陣形,收回目光后問李左車:“你,你們,他們,真的要靠這樣的軍隊滅秦?”

  不是呂哲瞧不起齊、燕、趙聯軍,而是三國除了人多勢眾之外真的沒什么可取之處,且看著統兵的主帥也不怎么樣,這樣的組合要是能滅掉沒有內亂的秦國,那除了老天堅定站在列國那一邊給予秦國“神罰”,不然就沒其它的解釋了。

  “呃?”李左車也看向了本方的軍隊,看到連想樣子的軍陣都擺不出來不由感到尷尬。他就近看了看呂哲的軍隊,又看向秦軍,看到的是一隊隊排列整齊的士卒,由隊列又形成的嚴密軍陣,像是受極了極大的打擊:“箭在弦上……”

  下一句就是“不得不發”,除了齊國之外的趙、燕沒有多少物資來維持龐大的軍隊,話說是上百萬軍隊,可是大部分士卒都是臨時拉起來的。滅國之后的列國,多少典籍為秦掠奪,多少統兵的家族也被遷移往秦地,他們也確實沒有什么練兵大將來操練軍隊。

  秦國強大到能滅六國,是因為什么?

  呂哲能夠迅猛地崛起,是因為什么?

  毫無疑問,都關乎到有一套練兵的手段,因此軍隊的質量才能得到保證,也能在屢次的戰爭中獲得優勢。

  古代悍勇的將軍常見,但是據有練兵才能的將軍比帥才還難找,一國之中要是有一名懂得練兵的將軍,那真的是比國寶還國寶。

  下意識的,呂哲看向了離自己不遠的項氏一家子。他死盯著楚國不是為了什么,就是因為項氏也有一套練兵的傳承,而似乎項氏的練兵傳承還滿厲害的,至少呂哲在短期內就練不出比項氏子弟兵更強的軍隊出來。

  呂哲得慶幸自己是在楚國還沒有站穩的時候給予那么一棒子,要是等項氏穩下來再想去打擊,那就不是一次借長江水道的閃擊能成功的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